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选》出于众手,几成定论,甚者以刘孝绰为其实际编者。本文不囿于成说,唯真是求,通过对产生该说之理由,即旧日帝王编著之书多出其手下文人,《文选》不会例外;《文选》几乎涉及自周至梁千年之所有作家与作品,非一已之力能任;唐人元兢等曾说刘孝绰参与编《文选》;《文选》之选《广绝交论》为孝绰所为等问题,进行多角度之考辩,认为:《文选》乃昭明独力所成,而非出于众手,刘孝绰与《文选》之编辑无关。  相似文献   

2.
《昭明选》编撰年代研究应该细化为编撰时间与成书时间两个不同阶段。普通七年是东宫坛由盛而衰的转折,也是《选》编撰时间与最后成书时间的区别界限。前期萧统组织领导编选至天监十二年卒的沈约,其编选确是遵循不录存原则。至普通末年萧统作《选序》时,《选》已经基本完成。后期由于一系列事件的发生,只能交代给刘孝绰进行整理修订。刘孝标、徐排、陆倕之入选便是因为这个缘故。今天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选》,大体就是中大通元年左右虽经刘孝绰手但仍朱竟全功的模样。  相似文献   

3.
对道宣"照录"刘孝孙说"刘孝绰撰<诗苑>"之序作综合考察,便知据此无法证"刘孝绰主编<诗苑>".以由"太子独使孝绰集而序之"说证其不能撰<文选>,犹科学家走出实验室而忘记了科学常识."<诗苑>就是<诗苑英华>",而以此作刘孝绰为<文选>实际编纂者的"关键核心"无任何实质性意义,根本动摇不了著统撰<文选>说.从总集编撰的实质性层面上考察,昭明太子完全可凭一己之力完成<文选>.  相似文献   

4.
《文选》是我国第一部文学总集,其具体编纂者问题一直未得到确切的解答。近年来,专家们对《文选》的实际编纂者问题的讨论愈加深入,形成了几种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即:萧统独立编纂、萧统及群臣都有可能参加编纂、刘孝绰主持编纂、萧统主持刘孝绰按照萧统的文学观组织编纂。笔者拟对此问题争论情况加以综述,为进一步讨论提供一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5.
《文选》对于梁代作品的选录是文选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日本以清水凯夫先生为代表的“新文选学派”以之佐证《文选》的撰者非萧统。清水先生的见解在中国既有附合者,亦有持异议者,笔者不同意清水先生的有关解释,本文即从徐悱作品的选录对清水之说作一驳议,本文认为,从徐悱之作的艺术性,徐悱在梁代诗坛的地位看,《文选》选入徐悱之作是有充分理由的,徐悱之作的人入选不能证《文选》的撰人是刘孝绰而非萧统。  相似文献   

6.
日本学者清水凯夫主张《文选》为刘孝绰所编,萧统并未具体主持编纂。此论点为学界所关注,《文选》编者问题遂渐成为《文选》研究的一个焦点问题。寻绎文献可知,清水先生这一论点源自对大陆学术风气的态度,未必是其真实主张;《文选》系萧统与刘孝绰等学士共同编纂,此可由原始文献的文本细读与分析加以佐证;《文选》的编纂不是孤立事件,是时代文学风尚递变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7.
影响《文选》成书时间研究的因素有七:一是"所录皆前人作";二是《文选序》反映出萧统在《文选》完成后的心情轻松畅快;三是丁贵嫔之死与其后发生之"蜡鹅事件"对萧统产生巨大之负面影响;四是编《文选》的工作量至多为撰《文心雕龙》的一半;五是《文选》为正常完成之书,而非仓促所就;六是不存生者原则的确定在其编纂之初;七是陆倕去世于丁贵嫔之前,而其作品之入选则在编纂原则确定之后。其中,一、二、四、五等四项已不是问题。至于《文选》的编纂成书时间,其上限当为普通五年二月,下限则为普通七年十月。  相似文献   

8.
《文心雕龙》书名是刘勰文学观点的集中体现,它强调的是精妙的艺术构思与精美的文学语言的有机结合,而《文选》的选文标准“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则是萧统文学观点的典型反映,其“沉思”之想与“文心”之思,“翰藻”之文与“雕龙”之采,名异而实同,都体现了他们注重内容与形式相结合的文学观点。《文心》所论文体34种,《文选》39种,两书基本相同的文体选目近20种,其渊源有自,一目有然。  相似文献   

9.
《文选》研究四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难”本独立为类,“临终”本“诗”之子类;《古今诗苑英华》的“犹有遗恨”,指其未能达到“集其清英”的目的与体例上不像后来的《选》那样兼收其它体;《选》不再收何逊诗乃因其分量比《古今诗苑英华》少了三分之二的缘故,这与刘孝绰的“忌避”和《选》的体例如何无关;以《头陀寺碑》之得人《选》为刘孝绰“有意图的徇私情”一说,是断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10.
昭明太子于陶渊明作品强调其致“讽谏”之效,而《文选》录文的“底线”是无“有伤风教”。学者或未明这一点而认为两者之异是“自相矛盾”,失之远矣。萧统编纂《文选》时之目的为“娱玩文华”,而后来撰《陶渊明集序》时因忧失“太子之位”才“突然强调起风教”说,未达一间。即出现“这么大的反差”,是太子采用不同之价值取向所致,而非因作于“不同时间”。就目前所能了解的相关文献言,《陶渊明集序》之作时,似仍当以大通丁未年为近是。  相似文献   

11.
发现漏罪的并罚问题,我国刑法第70条以及相关司法解释作了具体规定,但也存在着大量的漏洞,给刑事司法实践带来了困惑,影响法院判决的统一性、严肃性和权威性,这些问题总体说来还是属于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和运用问题。对它进行深入的探讨,对司法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企业形象发展的新趋势--企业绿色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形象在企业的竞争中日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21世纪的企业究竞应该塑造什么样的形象?毫无疑问,“企业绿色形象”必将成为未来企业形象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13.
认为古方言“伯都”中的“都”当通“虎”;《韩非子·五蠹》“耿介之士”中的“耿”当通“战”;提出对于上古牙音①与舌音之间的关系,应从语音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将有助于对上古音的正确认识,进而有效地指导音训实践。  相似文献   

14.
作为詹姆斯?库珀所著《皮裹腿故事集》中最为知名的一部作品,《最后的莫西干人》描绘了18世纪中叶英法殖民者为了侵占美洲领土而展开的残酷掠夺.在小说中,主人公“鹰眼”和他的莫西干朋友钦加哥之间的友谊是作者描述的重点,而在1992年的电影版本中,导演描述的重点则转到了“鹰眼”与科拉的爱情上.《最后的莫西干人》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反映了文化背景的变迁.  相似文献   

15.
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之后,基础教育改革中出现了"选科"和"走班"两类新的问题,"选科"的结果是"定向"(或分流),"走班"是"选课"的结果。科学的"选科"是基于能力倾向测验的分类决策,"选课走班"是基于学业评价的安置决策。这两种测验的目的不同,优秀的标准不同,施测的时间不同,效度要求不同,参照的选择不同,编制的依据不同,计分和结果呈现的方式不同,结果的解释不同。  相似文献   

16.
没收财产作为附加刑的一种应当具有惩罚的性质。没收财产分为没收全部财产和没收部分财产。犯罪分子在没收财产以前所负的正当债务,需要以没收的财产偿还的,经债权人请求并经法院决定,应当予以偿还。偿还债务虽然具有正当性,有利于维护债权人的利益,但没收财产毕竟是刑罚的一种,理应具有一定的惩戒作用,因此应当合理界定以没收的财产偿还债务的范围以及偿还的方式。在没收部分财产的情况下,以没收的部分财产与犯罪分子剩余财产的比例确定偿还债务的范围,可以同时考虑到刑罚的惩戒功能与债权人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宪法实施是宪法作为根本法的内在要求,也是各宪法主体的交互行为。知晓并理解宪法则是各宪法主体交互行为有效发生的逻辑前提,由此要求宪法必须以"公开的大众知识"和"被广泛知晓的法律常识"品格出现,才能使知晓和理解宪法成为可能。两种品格的形成过程本质上就是宪法社会化的过程,其有助于宪法实施文化基础的形成、实施实效的巩固以及实施主体能动性的提高。不同的宪法主体,宪法社会化的媒介与方式也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
娱乐节目如今在国内各电视台已成为与新闻、电视剧比肩而立的主打节目。本文从审美的角度对我国电视娱乐节目在新旧交替以及同世界接轨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进行梳理,正是娱乐节目中的诸多娱乐元素与受众审美需求的奇妙契合,成为娱乐节目火爆荧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共党史渐成人文社科学界颇为关注的研究热点。就中共党史的学科建设而言,当前在若干研究领域内专门知识的生成与知识体系的系统化专门化均已取得了不小进步。不过,在知识体系的充实完善与研究对象的细化和基层化等方面,该学科尚有待加强与突破。迄今为止,党史上的一些重大课题已经得到了较充分的研究,并逐步呈现饱和化趋势。但基于翔实生动的地域性史料基础而展开的中共地方史研究,仍尚有许多值得开拓的空间,该领域的进一步深化拓展,可以对中共党史学科知识体系的充实完善作出重要的补充。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响堂山石窟的类型进行分析,得出分期结论并总结其不同的特征。进而通过对响堂山石窟与东魏-北齐其他石窟的比较,发现东魏-北齐初年响堂山石窟的独特性极为鲜明,到北齐中期以后,响堂山与其他地区石窟特征趋同,形成所谓的"响堂样式"。而这一变化过程正是高氏家族由"胡化"转为"汉化"的最好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