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息系统工程》2005,(10):18-18
你会讲故事吗?也许很多人会对此不屑一顾.可是美国前总统里根、惠普创始人比尔·休特,以及很多商业大亨们都在用讲故事的方式领导他们的团队.甚至有人说,美国企业高级主管们对MBA的热情在减退,对学习如何讲故事却兴趣盎然.  相似文献   

2.
袁岳 《图书馆杂志》2008,27(5):81-88
袁岳: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话题,每个人都身处其中,尤其是我们中国人.很多人都说中国国情是什么?老外在我们中国做生意,我们会说他们不懂我们的国情,人家就请教你了"你说中国国情到底有些什么啊?"我们会发现国情也不容易说出来,我们到底是什么国情跟人家不一样?事实上在我们中国,国情有两样法宝.  相似文献   

3.
张大宏  慕君霞 《记者摇篮》2004,(3):55-55,52
只要你留心,平日里时常会碰到这样的事,当有人说在报上看到了什么,或者从广播、电视里听到了什么,马上就会有人提醒你,别听他们瞎说,那都是糊弄人的。说这话的人观点虽然有些偏颇。但却给我们传递了这样一条可怕的信息,那就是受众对媒体的不信任,也就是说媒体的公信力遭到受众质疑。  相似文献   

4.
财貌交易     
艾斯 《新闻天地》2011,(8):38-38
一个年轻漂亮的美国女孩在美国一家大型网上论坛金融版上发表了这样一个询问帖:怎样才能嫁个有钱人?“本人25岁,非常漂亮.是那种让人惊艳的漂亮,谈吐文雅,有品位,想嫁给年薪50万美元的人。你也许会说我贪心。但在纽约年薪100万才算是中产,本人的要求其实不高。”一个华尔街金融家的回帖如下  相似文献   

5.
这个“第一”带给我的所有影响,我都愿意承受现在,在公共场合仍有很多人能认出许海峰,他们会走上前要求签名合影,不过基本是20岁以上的人。时隔22年,听许海峰再次讲述当年的经历,他的口气就像一位食堂的大师傅在向你说今天的菜谱一样稀松平常,也许是时间已经淡去了当年梦境般的际遇与激动。  相似文献   

6.
也许在名人圈里他算不上出名,也许在艺术界里他算不上泰斗,但你不会没有看过他创作的小品.也许走在大街上和他擦肩而过你都没有认出他来,如果认出来了你也会觉得他是一个长得很标准的农民,普普通通,看不出他身上的幽默细胞.但在春晚的那几个小时里,可能你的笑声有很多都是他制造出来的.他就是何庆魁.  相似文献   

7.
据韩国的政府官员说 ,韩国将允许公众通过卫星逐渐接收朝鲜的国家电视节目。这一措施将使韩国人自 1 945年朝鲜半岛分裂以来第一次毫无限制地收看他们邻居的电视节目。汉城官员说 ,平壤的国家电视网于 1 999年 7月 2日通过一颗泰国卫星传送试验性的节目 ,1 0月正式播出汉城允许公众接收朝鲜电视节目@胡洁  相似文献   

8.
为什么香港及韩国影视剧如此发达,成就众多大明星;日本的漫画如此出色,成就众多有名漫画家?又为什么印度的软件业强大,台湾的硬件业兴旺?有人说是韩国美容业盛行,所以影星比较漂亮,才有大明星;至于香港,有人说是电影专业,所以演艺人才辈出;印度软件发达,有人归因于印度人会说英  相似文献   

9.
(一)“笨”是记者最大的财富有些记者喜欢在采访对象面前自我炫耀,摆出一副聪明伶俐,知识渊博的样子。其实,采访时当当傻子算不得傻事。科尼利厄斯·瑞安说,“笨是记者最大的财富。不要怕说‘我不懂’。一旦人们相信你诚心诚意,他们会给你意想不到的帮助。”如果你不懂装懂,迟早会遭报应。约翰·琼斯说,“由于害怕采防对象认为他们笨咀拙舌,头脑迟纯,很多采访新手该问的不问,甚至对方讲出来的话也没怎么搞清楚。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痛苦的教训他们会认识到,带着满脑子问号回到编辑部,那才是最蠢的事儿。”  相似文献   

10.
装修     
很多人不喜欢装修。在将新居布置完毕顺利入住后,就再也懒得动了。因为装修是一件挺麻烦的事,噪音太大,会打扰邻居,和装修队有可能闹纠纷,家具搬进搬出费心费力。然而,我却喜欢装修,尤其期待邻居装修。邻居敲开我家屋门,很不好意思地说:  相似文献   

11.
刘林  康乐 《新闻传播》2006,(8):50-51
在《新晚报》忙碌的平台上,如果你问到张蕊,很多人都会指着一个忙碌的身影告诉你:“喏,就是打扮得最漂亮的那个!”,我应该比较细致地说一下眼前的张蕊,她有一种让人值得欣赏的美:披肩的长发,很随意地挽了起来,着装也很简洁,一身红色套装,透露着职业的干练,脸庞小巧且精致,薄施粉黛,眼神通透,一笑会出来两个不明显的小酒窝,双手很舒服地搁在桌上,修长而白皙。  相似文献   

12.
《新闻世界》2008,(1):42-42
如果你的身边多了足足一倍的城市人口,这些人与你竞争工作岗位,一起消耗生活资源,他们的子女与你的孩子竞争优秀教育资源,他们的父母与你的父母争夺社会养老资源,你会是什么心情?这一切,也许在十年内就要出现。  相似文献   

13.
战地记者在采访中与死神擦肩而过是常态,因为你常常会发现死亡离你也许只有几米的距离、几分钟的时间。——老邱语录可以说,战地记者手中的赌注就是自己的性命。他们去利比亚不是为  相似文献   

14.
大街上、地铁里那些蓬头垢面的乞丐,也许你并不陌生。但是现在如果有人坐在电脑前,点击鼠标,敲着键盘,也许很多人都会认为这是上班一族。但是,如果告诉你此人正在乞讨,也许你会大吃一惊。但是,这种事情却切切实实地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日前,众多媒体报道了又一种网络致富新路径:网络乞讨。  相似文献   

15.
丑女养心     
张莹 《出版参考》2010,(9):16-16
大鼻头、小眼睛、厚嘴唇、嘟嘟脸,也许你无法想象,这些拼凑在一起,将会是一个怎样的女子?唉,别想了,这就是我,一个连普通都够不上的女子,所以从上学到上班,从来不会给任何人添麻烦。凡是认识我的人,总这样评价:哦,那个人哪,挺老实的!  相似文献   

16.
你没有华丽的外表,漂亮的衣服;没有成功所带给人们的欢乐,没有幸福所留下的愉悦;没有新奇所带来的兴奋。你似乎只会给人带来痛苦和失意。没有人喜欢你、理解你,个个都讨厌你、躲着你,但你却不因为别人的看法而改变自己、刻意地约束自己,而是在漫漫的时空中,恪守自己的责任———为每一个失意的人创造成功的机会。你坚信,成功的人一定会理解自己。每当有人在成功以后不思进取、贪图享乐时,你会悄悄地走向他们,让他们改过自新,转变态度,以新的姿态面对生活,使他们懂得珍惜,懂得生活。每当有人委靡不振、失意彷徨时,你再次走向他们,使他们懂得…  相似文献   

17.
艺术家之路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真正杰出的人可以说是屈指可数。这些杰出的人走过的人生轨迹与我们的交汇之时,就会给我们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在某一特定的时空,无意间与一位杰出的人相遇也许能改变我们一生的命运。我想,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能举出几个改变了我们一生命运的人。他们在某种场合激励过你的人生,或许  相似文献   

18.
柳萌 《传媒》2002,(3):21-23
你知道王朝柱吗? 在文学界,如果这样问,我相信,有50%以上的人会说:“知道”;在影视界,如果这样问,我相信,有70%以上的人会说:“当然知道”;那么在一般观众读者中,如果这样问,会是怎么说呢,我相信,也许有20%以上的人会说:“知道”或“不知道”。倘若换一种方式,用王朝柱的作品问,你看过电视剧《长征》吗?我相信,起码会有80%~90%以上的人会说:“知道,太知道了”。  相似文献   

19.
(一) 我常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人才能被称为大师?大师不同于常人之处,一定在于他们干了常人望尘莫及的事.比如,我们说季羡林是大师,因为只有他掌握"吐火罗文"这种几乎灭绝了的语言;我们说爱因斯坦是大师,因为他发现了相对论.大师的理论能懂的也许只有几个人,但这几个人就可以认定爱因斯坦是"大师";大师的作品不可能成为普及读物,能读懂<存在与虚无>的,注定寥寥无几.但他们能想出来,能写出来,他们的智力和毅力非常人所及.  相似文献   

20.
见到这个题目,你也许会嘀咕:咱们是卖图书的,管它木梳干吗?你且别急,古人早就说过:触类可以旁通.图书、木梳,产品形态虽然不同,市场规律并无二致.听听卖木梳的故事,也许会让我们的思维变得柔软一点.这个故事是经济学家厉以宁先生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