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詹翠红 《大观周刊》2012,(8):171-171
作文就是把我们身边的生活写出来,把平时所见的、所听的、所想的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正如叶圣陶所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  相似文献   

2.
张秀玲 《大观周刊》2011,(23):248-248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袁达真情实感”,叶圣陶先生也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因此,我们要尽可能扩展学生的生活空间,接触自然深入社会,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景物映入学生的脑海,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让他们在社会、学校、家庭、的生活实践中观察、认识、体验,在平淡中找新奇,开拓视野,增长见识。  相似文献   

3.
最近,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了笔者一本言论集《静思偶得》,收编了本人在各级党报、党刊发表的百余篇党建言论。有人问我,怎么能写出那么多的言论,这些“偶得”是怎么得来的?我粗浅的体会是:写言论者要做三种人。首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叶圣陶老先生说得好:“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  相似文献   

4.
康兆妮 《大观周刊》2011,(40):163-163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体现。在作文教学中,时常出现一些尴尬:教师满怀激情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有写作的欲望却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如何使学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激活他们的写作潜能呢?我认为,作为教师应该用自己的学识,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用自己生活的积储,打开学生生活的宝库;用自己的情感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把生活引入课堂,把作文引向生活,使作文如我们的生活一般丰富多彩、鲜艳多姿,使作文不再是苦思冥想的编造,而是真实生活的写照,是心灵的自然流淌。在作文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  相似文献   

5.
刘丽秀 《大观周刊》2012,(26):175-175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越来越多的老师和学生觉得作文的教、写、改是非常麻烦的事情,甚至觉得是项沉重的负担。其实当我们教会学生观察生活、仔细选材、学会立意后,学生就会下笔如有神,作文质量上去了,改就必然轻松无比。因此如何让学生爱上写作文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刘永芳 《大观周刊》2013,(3):114-115
写作教学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获得作文素材。我在指导作文教学过程中.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许淑彩 《大观周刊》2012,(31):305-305
写作是人类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我,倾诉情感的一种内在需要,是对自我、对生活、对世界的一种碰触、认知和对话,它应该成为每个学生的一种自发自觉的行为,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环节,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每个语文老师最关注的话题。本文旨在探索一种新的作文教学形式,希望能给作文教学注入新的理念:让学生把写作当成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在快乐的情感体验中,培养学生表情达意的能力,从而调动起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让作文教学在语文课堂中亮起来。  相似文献   

8.
鹿阳 《大观周刊》2012,(32):263-264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塑造学生心灵的重要途径。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作文教学思想的精髓就是“教作文与教做人的统一”。我在作文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与思想实际,引导学生在作文中悟道,有机地渗透德育塑造学生美好心灵。下面谈谈自己在这一实践中的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9.
龙智勇 《大观周刊》2012,(14):219-219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份,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抓好作文教学。然而,语文教师们虽在作文教学上花了不少力气,但学生创作出来的作文不是平淡单调、感受苍白,就是感情平乏;要么装腔作势、无病呻吟;要么千篇一律、千人一面。这其中有错综复杂的因素:农村学生先天语言营养不足;从小缺少严格的写作训练;作文指导思想不明确:作文教学没能开拓学生思路和视野等等。  相似文献   

10.
白玉霜 《大观周刊》2013,(12):132-132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占有很大的比例,一个人作文水平的高低可以直接反映出他语文水平的高低。作文体现着一个人语文水平的综合能力,包括:一个人的语文能力、思想修养、生活体验、知识积累、文化素养和写作习惯等等。但是在教学中,作文却是学生最难提高的一部分,也是学生最害怕的一部分,究竟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简单地谈一下自己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一些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1.
庄建福 《大观周刊》2012,(23):119-119
拓展写作思路,激活创作源泉,是无数语文教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是作文教学中的不倦尝试,是指导训练学生写作时的核心提示。这方面的经验之谈常见诸媒体,理论文字洋洋大观。可现实是:大部分学生写作下笔艰涩,尤其是面对高考作文题,一筹莫展,无从下手。高考作文雷同卷多、套作多,便是有力的证明。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相似文献   

12.
朱新儒 《大观周刊》2012,(50):263-263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就作文教学而言.就是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而写、将会怎样去写”。有作家说:“人和文是永远不能分离的.一旦分离.人和文的价值都显得黯然失色。作文中的人。就学生作文的对象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表现自己的文章.即表达学生自己所做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包括日记、书信、感想文和“生活文”等。这类文章以学生自己的生活为基础。要求写出真情实感,以培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通过表达,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二是传达社会信息的文章.即发挥社会传达机能的文章,包括记录、通讯、报告、评论文等。  相似文献   

13.
郑千平 《大观周刊》2010,(48):72-72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作文常有畏难情绪,常常觉得无从下手.针对这一无生活题材可写的情况,本文从创设情境这个角度来指导学生作文,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来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4.
刘雪玲 《大观周刊》2013,(3):121-121
在语文教学中,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作文”都是一个比较难把握的知识点。很多学生往往谈“文”色变,很多教师也常常感叹作文难教,在新课标的推行过程中,作文教学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要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指导学生多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激起学生创作的热情。  相似文献   

15.
邓中群 《大观周刊》2011,(24):48-48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小学作文教学有了新起色。然而,目前小学作文的现状还不是那么令人满意:学生对作文兴趣不浓,能力不强、效率不高等,甚至有部分孩子害怕作文,这些情况叫人担忧。我认为要转变小学作文的这种局面,首先要培养孩子们的写作兴趣。如何培养孩子们的写作兴趣呢?  相似文献   

16.
缑宝苓 《大观周刊》2012,(38):237-237
常听许多语文教师抱怨。学生作文千篇一律,写不出新意;甚至有的学生常常VI叼笔杆,眉头紧锁,冥思苦想,下笔艰难,最后不得不涂抹几笔.敷衍了事.或从各种作文书上抄一篇应付了事,屡禁不止。我认为这里面除了学生懒惰,写作水平不高,缺乏创新意识之外.很重要的一点是:许多学生并非缺乏生活素材,也不是不会遣词造句.而是由于我们训练方法的陈旧、单调,训练内容的枯燥乏味.大大限制住了学生的写作欲望,使他们失去了对作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17.
魏建华 《大观周刊》2012,(14):214-214
写作,即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学生的作文能力又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作文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8.
王建萍 《大观周刊》2011,(28):83-83
素质教育呼唤人的主体性发展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作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方面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优势。但目前小学作文教学是封闭型的,作文内容与儿童生活脱节,重课内轻课外,致使学生被动作文,心态消极,生编硬造;  相似文献   

19.
周占亮 《大观周刊》2013,(11):219-219,232
每次判卷.作文总使人不太满意。发下卷来,考生又总对分数不满意,觉得自己的作文不应只得这点分。教学,考试,考试,教学。翻来覆去,覆去翻来这种状况却始终不能改善,学生、教师总也走不出这种怪圈。为什么呢?我认为,这说明了j点:一、学生对作文存在着不够端正的认识.心中没有标准.也没有达成标准的方法.甚至从没有写好作文的意识;认为只要自己写出来,就应该给多少多少分。二、作文教学效率不高。三、多数教师对作文教学不太满意.也深感无奈。  相似文献   

20.
朱沽琼 《大观周刊》2012,(46):291-291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所以语文教师都把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但是教师教学难,学生作文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每当布置作文,学生总是愁眉苦脸,老师也陷入为难,师生都如喝中药,苦得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