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启一生对于社会、民生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但元末的动荡与战乱使他的理想难于实现;入明以后,他强烈的自我意识与率性的诗人气质又让他难容于官场;他以社稷民生为念,但他始终无用武之地。他的情感立场决定了他的人生选择;他的选择反过来又影响到他的情感,两者交织,构成了高启始终挥之不去的痛苦。  相似文献   

2.
明朝和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两个王朝,是中国古代小说最为繁盛的时期。从汉末以来延绵不绝的笔记小说(包括志怪小说与轶事小说),从唐代以来日新月异的传奇小说,从宋代以来流传广泛的话本小说,从元末以来蔚为大观的章回小说,在明清时期无不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在中国文...  相似文献   

3.
杨维桢的散文评价、文集版本及辑佚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维桢是元末文学大家。他一生著述宏富,经学和史学方面的著作大多失传,只有他的诗文著作,历经明清,辑敌、版抄源流颇为复杂。其散文明初又有争议,明清以来元文又不被重视,至今不曾清理。本文仅就其文章评价、文集的版本源流及其辑佚问题,进行系统考察。  相似文献   

4.
《水浒传》文本叙述中颇多关于“红头子”、“红巾”、“红衣”等的描述和叙事,这些细节表明《水浒传》与红巾军有着内在的关联.而《太守江公蠲免两卫屯粮碑记》则证明了“红头军”就是元末之红巾军,亦即小说叙事中的“红头子”.通过对红巾军起义历史的梳理,可知《水浒传》所反映的是元末红巾军.元末起义军以红巾为其标志的缘由主要有二:一、红色是汉人民族身份的象征,二、领导和组织起义的白莲教使然.  相似文献   

5.
由于史料缺乏,元末云南最后一任梁王到底于什么时间获封,又经历了那些历史事件,都显得模糊不清,为此,对元末云南最后一任梁王把匝刺瓦尔密的几个问题作简略的考证。  相似文献   

6.
汪曾祺的小说创作纵跨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两个时期。他的小说具有京派小说的风采神韵,但同时又以其个性独立于现当代小说之林,他笔下的民间世界缤纷多彩,蕴含丰厚,既天然纯朴,又混沌愚昧,既有独特的民俗文化,又有作家灵性的文笔之美。  相似文献   

7.
由于史料缺乏,元末云南最后一任梁王到底于什么时间获封,又经历了那些历史事件,都显得模糊不清,为此,对元末云南最后一任梁王把匝刺瓦尔密的几个问题作简略的考证.  相似文献   

8.
汪曾祺的小说创作纵跨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两个时期。他的小说具有京派小说的风采神韵,但同时又以其个性独立于现当代小说之林,他笔下的民间世界缤纷多彩,蕴含丰厚,既天然纯朴,又混沌愚昧,既有独特的民俗文化,又有作家灵性的文笔之美。“中国现代作家群体中,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同生共长,彼此依托,关系密切,对此,古今不少学者都很关注。元末夏庭芝、陶宗仪在追溯元杂剧渊源时就有所涉及,清人焦循明确把唐人传奇视为戏曲的渊源,近现代学者王国维、蒋  相似文献   

10.
张霆 《教师》2012,(18):127-128
扎西达娃自从1979年登上文坛以来,他的小说无论形式上怎样变化,小说里面始终有着两个世界——世俗世界和神圣世界。这两个世界相互依存又相互斗争,使他的小说呈现出亦幻亦真、亦虚亦实、斑驳陆离而又缤纷多彩的景象。  相似文献   

11.
潘军的写作道路是其命运的某种必然选择;他的小说,注重对小说叙事形式的追求,这使他走在先锋探索者的前列;小说故事背后的怀疑与拷问体现了作家的某种精神高度;而诗意的表达,又使他的小说风格呈现出一种古典美的意韵。  相似文献   

12.
中唐的沈亚之将诗歌的艺术手法运用到小说创作中,独树一帜.他写的哀怨的故事符合“以悲为美”的诗歌审美心理,他的沉郁的情怀是社会因素,个人原因和文学传统构成的,他小说的意境完全借鉴于诗歌艺术,风格艳丽又高雅,华贵又脱俗.“怨郁凄艳”可以涵概他的诗化小说.  相似文献   

13.
《烟壶》是著名作家邓友梅京味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其小说为我们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乌世保作为贯穿小说始终的主要人物,在他的性格中既有传统旗人生活给他留下的烙印,同时作家又赋予了他新的时代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汪曾祺的小说独成一格,尤其是他小说的语言艺术令人称道.他的小说语言吸取了中国古代语言文学的精华,同时又借鉴外来文化的某些长处.他的小说语言讲究从众和脱俗,注重神韵,追求诗化效果,文字简洁、流畅、传神,富有感染力.他在文体上的成功实践,使他获得了"文体家"的美称.  相似文献   

15.
熟悉晓苏小说的人都知道,他非常会讲故事,深得讲故事之道。但是,晓苏的小说,既不乏中国传统故事的审美特性,又吸纳了西方现代主义的一些表现手法,将故事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使得他的小说既有民族风格又有现代意味。新近读到晓苏发表在《收获》今年第四期上的《我们的隐私》,就是一篇具有民族性和现代性双重品格的好小说。  相似文献   

16.
劳伦斯的小说主要从男女关系的独特视角反映了英国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 ,这是他的小说观决定的。劳伦斯的“小说是生命之书”的观点基本能概括其小说观。他的小说观既与传统的文学理论主要是现实主义文学理论有密切联系 ,又有现代主义反传统的一面 ,尤其是他对性爱是使人类再生的唯一途径的看法 ,世人争议很大。总的说来 ,劳伦斯的小说观是有进步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奥威尔小说《一九八四》中的主人公温斯顿具有捍卫者和反抗者的双重身份:作为捍卫者,他存在对现实的悖离;作为反抗者,他又不可避免地退回到捍卫者的立场中去。小说人物双重身份的矛盾性既表达了奥威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极权社会的担忧,又表明了其对人类未来寄予的期望,体现了小说的真正价值。  相似文献   

18.
刘仁本是元末浙东著名的诗文家.在元末动乱中,他以方国珍幕僚和朝廷官员的身份,主持海道漕运备舟事,振兴文教,活跃诗坛.后被朱元璋鞭背溃烂而死.刘仁本生平资料不多,当时结集的诗集、文集也渐散佚.利用传世的诗文,可梳理出刘仁本的生卒、家世、仕宦等情况.  相似文献   

19.
论洪迈的小说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宋洪迈充分肯定了小说的价值,他徘徊于小说的虚实之间,怀疑鬼神怪异的真实却又相信天命,他对《夷坚志》提出了“志异审实”的编纂方针,并将志怪概念拓展向人事之奇。他的小说观念革新与保守并存。  相似文献   

20.
郁达夫的小说理论最具现代性、先锋性,以重情感的真与美为轴心构建起浪漫抒情的"自叙传"小说理论体系.他从重主观情感、"表现自我"出发探索中国小说的"现代性"和小说文体性质;他又以坦露内心忧伤情感、迷恋自然铸成其浪漫主义;对小说艺术形式理论的论述和小说批评,仍然以情感的真与美为原则.他是"主情主义"的小说理论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