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为学界所公认,但近些年来随着对吏前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尤其是考古界的重大发现,这一认知开始出现历史性突破,越来越多的学人认为黄帝王朝才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其原因是黄帝王朝具有明显的国家特征:有固定的国家疆域,有明确的国家标志,已出现家庭私有制、贫富差距和阶级对立,有较完备的国家管理体系和治国方略,已是家天下世袭制.  相似文献   

2.
黄帝战蚩尤,是平定叛乱的军事斗争;黄帝战炎帝,是反对分裂的军事斗争.黄帝总结了两战发生的经验教训,加速了肇造大一统国家制度的历史进程,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并开始实行了选贤任能的“禅让制度“.  相似文献   

3.
王世光 《教育学报》2012,8(1):106-112
近百年中小学教科书中,黄帝的形象在不断变化.不同时期、不同种类教科书对黄帝形象的描述有明显的差异,甚至相互矛盾.但是,众多形象背后隐含着一些共通的叙事模式——政治统一、民族团结和文化溯源,这些叙事模式最终都指向国家认同.因此,教科书中的黄帝,不仅是传说时代的一个英雄人物,更是国家、民族和文化的一个符号或象征.黄帝形象的不断解构和重构,折射出近百年来一代代教科书编写者不断重塑共同历史记忆的探索历程.  相似文献   

4.
中国有多座黄帝陵、黄帝祠,其中陕西黄陵、河南新郑、河北涿鹿的黄帝祭典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黄陵的黄帝祭典历史悠久,是国家祭祀黄帝的主场,规模大,影响也大;新郑的黄帝神话文献丰富,近年黄帝祭典规模和影响直追黄陵;涿鹿拥有丰富的黄帝神话叙事,以及北魏三位皇帝祭拜黄帝的历史,近年努力建构黄帝、炎帝、蚩尤三祖文化,创建三祖祭拜大典,但祭祀活动的连续性不够。三地的黄帝祭典从原来的春季一祭发展为春、秋二祭,以祭祖大典为基本形式联系海峡两岸人民的情感,表达对中华共同始祖的崇敬和信仰。各地祭典都有凝聚民族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黄帝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和源文化,中华文明之所以源远流长、经久不衰,且历久弥新,这与历史上黄帝文化的发扬光大与传承有着必然的联系。黄帝文化在中华文明的发展传承中立下了不朽功勋。  相似文献   

6.
在原始宗教中,动物图腾是其重要内容之一.狩猎时代的“蛇”崇拜是图腾的最初形态,由“蛇”图腾向“龙”图腾的变迁,实际上是民族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结果.“龙”的泛化,人类社会也从原始混沌状况进入有序的分工阶段,氏族首领也被作为英雄崇拜.实际上黄帝处在一个人神共处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疆域已经超出了远古部落的界限,结成联盟的形式,所形成的封建“酋邦”,已经初具了国家的形态.  相似文献   

7.
章结合古代献和考古成果,把中国军事科学追溯到黄帝时代,从先礼后兵、非危不战、随机应变、有备而战四个方面探讨了黄帝的军事谋略思想以及其他军事思想和技术发明。  相似文献   

8.
朝阳市牛河梁红山文化研究院关于红山文化即黄帝文化的研究取得了许多突破,为黄帝文化在朝阳提供了诸多证据。从《山海经》的有关记载,到红山文化出土的玉猪龙、龟、蛇、蚕等文物的考证与诠释,来说明红山文化与黄帝文化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9.
炎帝与黄帝部族是同时兴起于我国西部的两个有亲缘关系的远古氏族,炎帝率先进入中原与冀州平原,与随之东迁的黄帝部族在涿鹿展开大战,黄帝一战得胜而入主中原,炎帝部族则向南迁移,炎帝后裔英雄与黄帝后裔的斗争贯穿了整个神话历史,构成了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是建构我国神话体系的主干。  相似文献   

10.
黄帝为中国传说中的五帝之一,被誉为华夏之祖。黄帝的活动区域主要在黄河中游。河东地区因盐业资源等自然优势成为远古先民的必争之地。黄帝在河东地区的活动遗迹有娶嫘祖为妻、拜风后为相、令仓颉造字、设坛祭祀后土、与黄帝的阪泉大战、与蚩尤的涿鹿之战等等。云南的《苗族古歌》也是重要辅证。  相似文献   

11.
有特色的旅游才具有无限的魅力和恒久的生命力,缙云仙都风景区,有着深厚的黄帝文化的底蕴,可以说,黄帝文化是仙都特色旅游的灵魂。在仙都发展以黄帝文化为特色的旅游,一定要有精品意识。  相似文献   

12.
黄帝作为传说的历史人物,司马迁"著为本纪书首"。《史记》所描述的黄帝,首先是一个始祖形象,同时又是一个统一者形象,他还是农业文明和制度文明的开创者形象。重要的是,司马迁笔下的黄帝形象最终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象征,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崤函地区,黄帝神话呈现出极为繁盛的局面,形成了以灵宝铸鼎塬为中心的黄帝神话群。在崤函地区,当地民众曾有的历史记忆——黄帝部族在这一地区的活动以及公众对黄帝由衷的崇奉和敬仰,是铸鼎塬为中心的黄帝神话群形成的根源。以铸鼎塬为中心的黄帝神话群形成过程中,崤函古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黄帝部落的迁徙和在崤函地区的活动是其形成的基础;另一方面崤函古道为其形成输送了大量的原材料。  相似文献   

14.
黄帝的传说     
《现代语文》2007,(11):76-76
中国人一直称自己是"炎黄子孙",这里的"黄"就是指黄帝。黄帝不但是中国人原始社会末期的英雄和领袖,而且还是道教中的一位重要人物。关于黄帝的传说是这样的:他本来姓公孙,他的父亲名叫少典,也是一位王。  相似文献   

15.
《史记》中的"黄帝史观",在血缘、文化、"治统"和"关中文明一元论"四层含义上,把黄帝视为中华民族的唯一共同祖先,对维护中国统一和民族凝聚力曾具积极意义,但在科学上也有偏误。它关于"黄帝铸铜鼎于荆山"的记载,虽被镶嵌在黄帝史观背景上未可全信,但荆山作为黄帝"铸铜地",却被考古所证实。《史记》在汉武帝"为鼎而狂"时,根据民间传说写下的这一笔,也是记录黄帝在西安荆山铸铜事件的信史。从《史记》其它记载看,作为黄帝"铸铜地"的西安,其实就是黄帝"都邑",西安的古都城史应被提前至黄帝时期,当在5000年以上。  相似文献   

16.
黄帝与道教     
作为中华人文始祖的轩辕黄帝,其“治国治身”的价值观是道教的重要思想之一。道教诸神中黄帝的缺失,缘于人们把黄帝作为祖先而非神灵去看待和祭祀。分布于全国各地的黄帝遗迹纪念地,多建有道教建筑,是今天炎黄子孙寻根拜祖的圣地。  相似文献   

17.
“黄帝时代”的乐舞文化是先民们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不仅反映出整个民族文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高低,而且也反映出当时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现状。随着对黄帝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对黄帝时代乐舞文化的研究和探讨已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8.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文明始祖,他为中华民族的统一打下了重要基础,对人类文明有着 巨大的领导作用,桥山黄陵是世界公认的黄帝的陵冢,整建桥山黄帝陵,祭祀先祖,有利于黄帝文 化更广泛的传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9.
位于新郑市的黄帝故里是中华人文始祖黄帝的诞生地,在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中,拜祖寻根成了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心愿。黄帝故里的文化传播不仅是传播炎黄子孙的文化认同感,更是一种团结海内外华人的精神力量。因此,黄帝故里的文化传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史记>中的"黄帝史观",在血缘、文化、"治统"和"关中文明一元论"四层含义上,把黄帝视为中华民族的唯一共同祖先,对维护中国统一和民族凝聚力曾具有积极意义,但在科学上也有偏误.它关于"黄帝铸铜鼎于荆山"的记载,虽被镶嵌在黄帝史观背景上,未可全信,但荆山作为黄帝"铸铜地",却被考古所证实.<史记>在汉武帝"为鼎而狂"时,根据民间传说写下的这一笔,也是记录黄帝在西安荆山铸铜事件的信史.从<史记>其它记载看,作为黄帝"铸铜地"的西安,其实就是黄帝"都邑",西安的古都城史应被提前至黄帝时期,当在5000年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