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抽屉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迪里赫莱(Dirichlet)运用于解决数学问题的,所以又称“迪里赫莱原理”,也有称“鸽巢原理”的.这个原理可以简单地说成“把10个苹果,任意分放在9个抽屉里,则至少有一个抽屉里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苹果”.这个道理是非常明显的,但应用它却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并且常常得到一些令人惊异的结果.抽屉原理是各级各类数学竞赛中的重要内容,本讲就来学习它的有关知识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2.
根据常识,我们知道如果把多于n个的物品放进n个抽屉,那么至少有一个抽屉里放进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品.这个道理被称为抽屉原理,也叫信箱原理、鸽笼原理、鞋盒原理,或叫迪里赫勒(1805—1859,德国数学家)原理.  相似文献   

3.
(本讲适合初中)在解决存在性问题时,抽屉原理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4.
分组法     
(本讲适合高中) 组合,顾名思义,就是组与合.确切地说,就是分组与并合.一会儿分组讨论,一会儿又并合起来研究.所以,分组法是组合数学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仔细想来,见过与做过的许多题目的解法中,都包含着形形色色的分组过程,并在证明或求解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抽屉原理中经常用分组法来构造抽屉;又如,换序求和中的计数、集合问题中的子集、图论问题中的子图、方格问题中的分块等,都明显地包含着分组处理.至于染色问题,每种颜色的对象自成一组,当然是分组问题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抽屉原理是我们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而如何构造抽屉是解题的关键.本文通过实例从五个方面介绍如何构造“抽屉”.  相似文献   

6.
1知识点归纳:高中数学竞赛大纲中有关组合问题的内容有:圆排列,有重复元素的排列与组合,组合恒等式;组合计数,组合几何;抽屉原理,容斥原理,极端原理,图论问题,集合的划分与覆盖等.  相似文献   

7.
《抽屉原理》是课标实验教材新增添的教学内容,学生理解起来往往比较困难,但只要真正抓住其原理,翔实分析,弄清楚应把什么看作抽屉、有多少个,什么看作放入抽屉的物体,许多看似复杂的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具体步骤为:(1)构造抽屉,指  相似文献   

8.
制造抽屉的常用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抽屉原则起源于19世纪德国数学家迪里赫莱(Peter G.L.Dirichlet,1805-1858),他运用抽屉原则让明了著名的Dirichlet定理,所以抽屉原则又叫“Dirichlet原则”,或鸽巢原则,鞋箱原则,重迭原则,邮箱原则,重复原理,鸽油原理,鸽笼原理。它是组合数学的一个基本原理,是处理存在性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许多数学问题的解决都要应用它。  相似文献   

9.
<正>抽屉原理是组合数学中的一个基本原理,用它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组合问题,得到一些重要的数学结论。本文主要阐述了抽屉原理及其加强形式,并运用反证法给出了严格的证明。笔者在此基础上以具体例题的形式说明了抽屉原理在几何、数论、不等式证明问题中具体应用,并对某些问题进行了推广。抽屉原理又叫鸽笼原理、Dirichlet原理、重叠原理、鞋盒原理。这一最简单的思维方法在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却可以演变出很多奇妙的变换和颇具匠心的运  相似文献   

10.
张学杰 《贵州教育》2010,(16):28-29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广角”这一单元介绍了“抽屉原理”,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受抽屉原理的思想方法,并初步体会运用抽屉原理思想方法解决某些实际问题的有效性。“抽屉原理”从少数精英学生学习的奥林匹克竞赛课堂走向全体学生学习的大众课堂,无疑对教师和学生都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很多教师感到困难、无从适应。下面笔者谈谈对“抽屉原理”教学的认识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根据当前高职数学教学现状,指出了开设数学建模课程是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对数学建模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当代教育心理学、教学论、学习论为理论依据,探索研究了创设问题情境的基本原则,供实践中借鉴。  相似文献   

13.
“问题解决”作为一种新的数学教育理论,在世界上受到普遍的重视,在一些国家已成为一种主要的数学教学模式。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观,郑毓信先生认为,就数学学习而言,“学数学就是作数学,也即我们应当让学生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数学”。目前,怎样应用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改进我们的数学教育,仍然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现实课题。本文试图从建构主义的视角,对此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14.
“问题解决”作为一种新的数学教育理论,在世界上受到普遍的重视,在一些国家已成为一种主要的数学教学模式。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观,郑毓信先生认为,就数学学习而言,“学数学就是作数学,也即我们应当让学生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数学”。目前,怎样应用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改进我们的数学教育,仍然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现实课题。本文试图从建构主义的视角,对此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与受教育者——大学生的心理活动和思想密切相关。在教学中学生表现得比较突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逆反心理和厌学心理。运用心理学的相关原理可以解读学生的心理问题,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6.
哲学基本问题是任何哲学都不能回避的问题.西方近代哲学因从知识论的立场出发来解决这一问题而陷入困境.冯契立足于马克思哲学的基础上,一方面以实践为基础,通过人在实践活动中对象的实在感来论证物质第一性原理;另一方面,冯契又借用西方哲学中内在性与外在性概念以及中国哲学中"体用不二"的原理论述了人的认识是可以把握对象的,从而很好地解决了哲学基本问题,为自己的智慧说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文献[1]在研究带Carleman位移和复共轭值的四元素边值问题可解的性时没有像对仅带复共轭值的四元素边值问题的研究那样完善,为了解决系数更具一般性的带Carleman位移和复共轭值的四元素边值问题的可解性,引入一组Carleman型问题,借助Carleman型问题的可解理论,完善了文献[1]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联的基点在于真实的教育问题,这是重构理论与实践互动关系的新视角。教育理论源自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教育问题意识的弱化是我国教育理论贫困的深层原因,教育理论的贫困加深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联系的重构需要教育研究共同体进入教育场景发现和思考本土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9.
问题类型连续体与数学教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美国学者梅克等人提出一种问题分类理论——问题类型连续体.该理论着眼于教学过程,从师、生两方面,就问题本身、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的结论3个维度,把问题分为5个类型.将各种教学模式统一到一个框架下,为我们在实践层面研究教学的过程、模式、目标及评价等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教育理论研究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是教育问题本身,教育问题的本质是教育实践活动中的矛盾。对教育问题的判定需要理论前提的支撑,教育理论与教育问题互为前提和结果,而教育研究者的教育观则是发现教育问题的关键前提。当前,教育问题研究中需明确三个意识:研究教育问题,应确立教育意识;研究中国教育问题,要确立中国意识;学术研究,需确立研究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