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少青  李军 《山东教育》2002,(13):52-52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老师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为了让同学们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国庆节的到来,学校给你们订做了新的校服,高兴吧?生:高兴。师:学校领导把做校服的任务交给了一个服装厂。(出示一个服装加工厂的画面)(板书:一批校服,服装厂的甲车间单独加工需要10天完成,乙车间单独加工需要15天完成)甲车间单独加工每天完成多少?乙车间单独加工每天完成多少?生:我认为甲车间单独加工每天完成;乙车间单独加工每天完成。师:你是怎样想的?生:我是把一批校服看作单位“1”,10天完成,就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1…  相似文献   

2.
朱菊 《江西教育》2001,(12):49-49
45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九册“分数应用题总复习”的一个教学片段为:师:黑板上甲乙两个量,分别用线段a、b表示(边说边写边画图1),谁能用一句话表述图中甲乙之间的关系?(学生思考片刻,纷纷举手回答,老师整理板书。)生1:甲是乙的ab。生2:乙是甲的ba。生3:甲比乙少(1-ab)。生4:甲比乙少。生5:乙比甲多ba-1。生6:乙比甲多。(教师肯定学生回答,及时分析关键句的结构。)师:像这些句子,是将把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联系在一起,是我们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切入点。那么谁能告诉老师这样的句子一般叫…  相似文献   

3.
编辑同志:贵刊1983年第11期刊登的《掌握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八例》的第三例中,(1)的线段图画错了(见15页)。原题和线段图是:(1)哥哥身高168厘米,比弟弟高(1/6),弟弟身高多少厘米?把弟弟身高看作单位“1”。  相似文献   

4.
师 :同学们 ,现在我们来小结一下 ,工程应用题都有哪些特点?生1 :把工作量看作单位“1” ;生2:工作效率与工作时间互为倒数。师 :谁能举例子说说。生1 :运一批货物 ,甲车独运要10小时 ,把这批货物看作单位“1” ,那么 ,平均每小时运这批货物的 110;生2 :打一份稿件需要3天 ,把这份稿件看作“1” ,平均每天打这份稿件的 13;生3 :加工一批零件 ,徒弟单独做 ,每小时完成这批零件的 18,加工完这批零件要8小时。师 :解答工程问题时 ,要用到哪个数量关系?生 :工作总量除以工效的和等于合作时间。师 :同学们学得很好 ,现在运…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例1 :9 21.数学活动师 :学校关心同学们的身体健康 ,买了好多皮球。一盒装满了是10个 ,现在盒子里面有多少个皮球?(9个)外面呢?(2个) ,一共有多少个?生 :11个师 :你是怎样知道的?生甲 :我是一个一个地数出来的。生乙 :我是先记住9 ,再接着数10、11。生丙 :我把外面的皮球拿出1个 ,放在盒子内 ,凑满10个 ,外面还有1个。一看就知道共11个。请生丙演示(屏显示)师 :这三种方法哪一种最好?为什么?生 :丙的方法最好 ,他把“9加几”变成“10加几”来算了 ,十加几就是十几 ,很好算。师肯定了把9加几…  相似文献   

6.
编辑同志:我在听课中,发现一些老师教给学生判断单位“1”的方法:在含有分率的句子里,“是”“比”“相当于”等关键词后面或“的”字前面的量就是单位“1”。如:(1)男生人数比女生多25。“比”后面的“女生人数”是单位“1”。(2)甲的67与乙相等。“的”前面“甲”即是单位“1”。不知这样判断是否正确?———甘肃黄老师答:这样判断是不全面的,理由如下:一、这样判断没有抓住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教材规定: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相似文献   

7.
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师 :(拿出放大的蟋蟀图片)认识这小东西吗?叫什么?生 :蟋蟀。师 :“蟋蟀”两字怎么写?老师忘了 ,谁帮老师一下?学生说字形 ,老师板书“蟋蟀” ,全班学生在手心上写一遍。2.师 :小家伙虽小 ,但人缘特好 ,早已是大名鼎鼎、家喻户晓 ,你知道它有哪些本领?(好斗、唱歌、建住宅)板书 :“建住宅”二、初读课文 ,了解蟋蟀住宅的样子。1.蟋蟀的住宅有多少平方米 ,有几层楼?小东西的住宅是什么样的?读课文 ,用“———”画出有关句子。2.讨论后老师在黑板上画出蟋蟀的住宅。三、变换角色 ,再读课文。1.…  相似文献   

8.
开心一刻     
皇后的自称老师:“小青,皇帝的自称是什么?”小青:“是寡人。”他站起来毫不犹豫地回答。老师:“那么皇后呢?”小青:“皇后,是,皇后……”他想了好久,突然,灵机一动,回答道:“皇后的自称是寡妇。”直接数学课,教师在指导学生解答应用题。师:“学校买粉笔用了60元,每盒粉笔2元,学校买了多少盒粉笔?”生:“30盒。”师:“这30盒粉笔是怎样来的呢?”(想引导学生列式)生:(大声地)“买来的!”自习课甲:你们班里有多少人上自习课?乙:加上老师一共31人。甲:就是说,老师不在时是30人了?乙:不,老师不在…  相似文献   

9.
师(:出示人物插图)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四位嘉宾,看看都是谁呀?生:弟弟、姐姐、妈妈、爸爸。师: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猜年龄”。谁能猜出他们的年龄,我就把他说的数写下来。学生跃跃欲试。老师先提问了一个叫田明明的学生,他站起来说:“弟弟9岁,姐姐12岁,妈妈24岁……”“哈哈哈……”还没等他说完,全班学生哄堂大笑。另一生插话:哪有12岁就当妈妈的呀!又是一阵哄堂大笑,田明明已经不好意思了。我相信以后他肯定会多留心生活,再也不会出这样的笑话了。反思:一段小插曲,体现了学生感受生活的层次性。借助学生的相互交流达成共识,在保护…  相似文献   

10.
下面是两位教师设计的两节“工程问题”新授课片段 ,对比两种教学设计 ,颇有感触。设计一〕出示 :1 一项工程5天完成 ,平均每天完成几分之几?2 一项工程每天完成 14,几天可以完成全工程?师 :这两题的数量关系式各是怎样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师 :这里是把工作总量看作什么?生 :看作单位“1”。出示例10 :一条公路长30千米。甲队单独修要10天 ,乙队单独修要15天。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列式计算。教师把题中的“30千米”改成“45千米”后让学生解答。师 :你发现了什么?生 :两次完成的天数都是6天…  相似文献   

11.
〔教例〕把2.953保留两位小数、一位小数和整数 ,它的近似数各是多少?师 :同学们对这个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生1 :我不知道“保留”是什么意思?生2 :我知道“保留”就是留下来的意思。生3 :那么“保留两位小数”又是什么意思呢?生4上讲台) :保留两位小数就是把小数部分要留下来两位。师(待学生真明白了)老师考一考你们。“保留一位小数”是什么意思呢?生1 :保留一位小数就是把小数部分要留下来一位。师 :保留整数”呢?生2 :就是把这个数小数点左面的数留下。师 :看来同学们真明白了。下面请同学们尝试解答例1 ,并让三个…  相似文献   

12.
一、导入:趣我用的是“故事导入法”:在数学王国里有一对兄弟长得非常像:123.4和12.34,它们 谁是哥哥?谁是弟弟?(学生很容易地答出:123.4是哥哥,12.34是弟弟。不仅复习了小 数大小的比较,同时通过学生回答“为什么”使学生明白:小数点位置不同,小数大小也不 同  相似文献   

13.
(一)创设情境吴老师笑容可掬地站在讲台前 ,“请同学们先看一段录像”1.一步计算的求路程的应用题。(1)多媒体演示录音叙述 :这是一列货车 ,它每小时行50千米 ,照这样的速度 ,4小时能行多少千米呢?这是一列客车 ,它每小时行60千米 ,照这样的速度 ,4小时能行多少千米呢?(2)录像放完了 ,吴老师接着说道 :“相信这两道题肯定难不倒大家 ,谁能说说 ,你对这道题有什么想法?”学生1:“这两道题全是已知速度和时间 ,求路程的应用题。”学生2 :我觉得这两列车行驶的时间是相同的 ,只不过两列车的速度是不同的。”学生3 :如果…  相似文献   

14.
一、复习铺垫1 (出示复习题)某电器厂有职工270名 ,男职工占总人数的5/9,女职工占总人数的4/9 ,男女职工各多少名 ?(1)审题 ,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 :这道题已知条件是什么?要求什么?题中单位“1”的量是什么?平均分成几份?男、女各占几份?画出线段图。交流讲评 :题中把职工人数看作单位“1” ,平均分成9份 ,男占其中的5份(用红色笔标出) ,女占其中的4份(用绿色笔标出)。(2)列式计算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什么方法?(乘法)二、迁移过渡师 :(指着线段图)根据线段图上男(5份)、女(4份)你能将它…  相似文献   

15.
我在教学教学中,常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总结出一些有效学习的办法。如分数应用题教学,可引导学生抓住以下两点:(一)确定标准量。确定标准量有两种方法:1.找题目中的关键词在多数分数应用题中都有“是”、“比”、“相当于”、“等于”、等词语,这些关键性词语的后面的本物多是标准本物,值得充分注意。“甲是50,甲比乙多2/5,多多少?”不难看出甲比乙多,那么乙就是标准量。2.看谁和谁比较在分数应用题中和谁比较,谁就是标准量例如:“甲是50,甲比乙2/5,多多少?”是拿甲和乙进行比较,那么乙就是标准量。(二)确定比较量对应…  相似文献   

16.
余莉 《江西教育》2002,(8):31-31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四册“几百几十的加减法(2)”例9的一个教学片段为:师:同学们,当你看到这样的广告牌后(投影展示出下图),你首先知道的信息有哪些?又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约几秒钟后,学生纷纷举手)生1:我首先知道了这几种商品的价格。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买一台复读机和一只书包一共要花多少钱?生2:我想到的问题是买一台复读机比买一台计算器要多花多少钱?生3:我想到的问题是买这三种物品一共要花多少钱?生4:我的问题是买一只书包比买一台复读机要少花多少钱?生5:我很想知道买一台计算器…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三算”教材第六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识师:把6个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个饼?(生:每份是3个饼。)把2个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个饼?(生:每份是1个饼。)这两道题中,每份饼的个数是用什么数表示的?(生:整数。)如果要把...  相似文献   

18.
本文剖析两个有代表性课例,意在使更多的教师觉醒到那些习以为常、为广大教师所仿效的所谓的“经典之作”正制约着学生的发展,是应该加以革新的,并认识到教师到底应该为学生提供什么样的数学教学才好的问题。案例1:“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的教学。教材上的例题是:“有5朵黄花,红花比黄花多3朵,红花有多少朵?”下面摘录一段名师上课的过程。生:5 3=8(朵)。师:算式中的“5”表示什么意思?“3”表示什么意思?“8”表示什么意思?生:算式中的“5”表示5朵黄花,“3”表示红花比黄花多3朵,“8”表示红花有8朵。生:老师,…  相似文献   

19.
“两步应用题”是五年制小学数学教材(人教版)第四册中的内容,该内容例1教学中的一个片段为:师:谁知道每年的3月12月是什么节日?生:植树节。师:为了庆祝这个节日,同学们植了许多果树(电脑出示):桃树25棵,犁树18棵。谁能根据这两个条件提出一个问题,使它成为一道完整的应用题,然后列出算式?生1:桃树比犁树多几棵?列式为:25-18。生2:犁树比桃树少几棵?列式为:25-18。生3:桃树和犁树一共有多少棵?列式为:25+18。师:谁还有不同的意见?(学生摇头)师:同学们都不错,根据给出的条件,提出…  相似文献   

20.
沈长生 《云南教育》2001,(23):43-44
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总复习”及相应设计的“练习三十五”中,共编排了50道习题,其中分数应用题约占一半,显然这是复习的重点。应怎样组织复习呢?实践证明,注重分单项练习能有效地提高复习的质量。一、透彻理解“分率”句的含义选取“总复习”应用题中的“分率”句,如“乙船每小时挖的泥比甲船少15”(总复习第8题),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乙船每小时挖的泥是甲船的();2.应把谁看作单位“1”;3.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写出数量关系式:甲船每小时挖的泥×(1-15)=乙船每小时挖的泥二、变换条件的叙述形式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