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承德市11个区县野生植物的调研,初步统计出本地区有野菜植物25科84种。这84种野菜被当地群众接受的程度差别较大:其中大量普遍食用的有27种,被少量及个别地区食用的有45种,其余12种是具有食用价值但还没有得到大众的认可。根据野菜利用现状分析了承德地区的野菜开发利用所面临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对其进行利用和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针对利川核桃发展的要求,通过对利川核桃主产区实地调查,发现品种良莠不齐、缺乏优良种苗繁育技术、栽培管理中技术水平低下、病虫害严重是利川发展核桃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利川资源优势以及良好的干果生产栽培基础,提出了加强核桃品种选优、尽快推广核桃嫁接育苗技术以及适地适树、科学配置授粉树等相应的发展对策。积极发展核桃产业,也是充分发挥山区生态潜力、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3.
甘肃是个野菜资源大省,其资源开发具有广阔的前景.主要分析甘肃野菜的利用现状:规模小、效益低、品种少,并在此基础提出了开发对策:查清资源、加大基础研究力度、注重特色产品的开发等措施.最后提出了在野菜开发中应该注意的三点事项.  相似文献   

4.
根据1996—1997年实地调查,报导了黄河三角洲野菜131种。重点介绍了20种野菜优势资源及其营养成份和民间常见食用方法。  相似文献   

5.
对黑龙江林区15组常见野菜与易于混淆的植物的主要特征进行了对比,以帮助人们减少误采误食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对曲阜市区及近郊种子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并进行归类,最后对野生蔬菜和园林植物的应用提出了建议.结果表明,被调查植物共计63科152属193种及变种;可归为3类:野生蔬菜类(21科38种)、园林植物(48科83属99种及变种)、常见杂草(27科68属84种及变种),其中既属于杂草又属于野生蔬菜的植物有29种,占被调查野菜资源的76.32%,既属于园林植物又属于野生蔬菜的植物有11种,占被调查野菜资源的28.95%.  相似文献   

7.
从利川市电力公司遭遇信用危机入手,论述信用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倡导信用经济,提出企业商业信用建设应从教育和法制建设两方面着手,结合利川电网建设的任务,指出信用建设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对于县级税务机关来说,要实现依法治税、便民高效、权责统一的目标,首先要实现两个转变:一是定位转变,即从权力本位向责任本位转变;二是职能转变,即从行政管理为主向征收管理为主转变,也就是从"管人"向"管事"转变。利川市地税局从2006年初推行了税收执法责任制试点,逐步探索出集岗位责任、工作流程、考核评议、责任追究为一体的岗位责任体系,形成了和谐税收发展的"利川模式"。  相似文献   

9.
哭泣的昆虫     
小时候的我,怎么会那么馋啊?夏天到了,田野里的蚂蚱、蝈蝈、蝗虫、螳螂……都长大了,我就经常趁着去田野割草、挖野菜、捡麦穗的时候,捕捉这些长得肥肥的昆虫,有时候等不到带回家来,就在田野里点上一把火烧着吃掉了。烧昆虫的香味,现在想起来还那么诱人。  相似文献   

10.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给中亚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带来了巨大打击,由于前苏联政府在中亚地区采取了一系列不当政策,使中亚地区在很久以前就存在严重的"离心"倾向。苏联的解体虽然使中亚地区在主权上取得了胜利,但是在地区稳定、社会发展、宗教和谐等领域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问题和挑战。特别是西方霸权主义的新冷战思维的渗入,以及俄罗斯对于该地区的传统影响力的存在,中亚地区又成为了后冷战时期的焦点和争夺的中心。  相似文献   

11.
西部民族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由于自然及历史原因,该地区城市化发展进程相对较缓慢,严重阻碍了西部民族地区的现代化进程。分析西部民族地区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自然环境、经济条件、体制等滞因素,提出解决西部民族地区城市化发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初西部竞技体育发展战略及目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分析了西部地区竞技体育的主要现状,即竞技水平明显滞后于东部地区及中部地区、体育事业经费短缺、奥运贡献度低、优势项目少、发展非均衡性突出等,依据梯度发展、取长补短、适度发展等原则,结合西部地区的地域、人文等特点,提出构建21世纪初西部地区竞技体育层次发展战略及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奥运会对主办地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探讨了2008年奥运会对我国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的巨大拉动作用,进一步提出了借助北京奥运会推动京津冀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边疆民族地区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对高校自身的发展和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内在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局限导致了其发展中的人力资源困境。本文针对目前边疆民族地区地区高校中存在的内部管理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若干挖掘管理潜力,构建人才高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85—200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财政支出、银行信贷与人均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并加入了财政支出与银行信贷的交叉项,以考察政府主导的外生金融体系对经济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东、中部地区财政支出有效地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且东部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要高于中部地区,而西部地区的财政支出却抑制了经济的增长;东部地区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的正向作用,而中、西部地区的银行信贷资金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显著;政府主导的外生金融体系有效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但在中、西部地区的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职业教育视为推动民族地区人口素质提升、加速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石。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在观念、体制、政策等方面存在一些制约因素,给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议题和挑战,本文尝试从观念、政策、师资、产教联合等方面破解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困境,以期为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提升民族地区民族地区人口职业技能水平,服务于当地产业发展,做到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实现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7.
运用田野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深入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康巴地区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对该地区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特征和价值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最终建构了开发利用该地区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18.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南民族地区的教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人口问题也得到了相应的改善。但是,其相互约制关系仍然制约着该地区教育的发展和人口问题的解决。关注并解决该地区的人口数量、素质、构成等问题,厘清该地区教育与其人口的相互约制的关系,寻求合适的调适路径改善人口问题与教育发展的相互约制关系,推进该地区人口与教育的良性发展是解决西南民族地区人口问题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人才资源开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破解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人才资源开发的瓶颈,需要采用综合的、多元的对策措施。笔者曾运用区域经济政策理论与系统论,探索性地构建了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人才资源开发的对策系统,将众多对策措施归纳为认知、机制、运行、预警等对策子系统。为了更好地跟踪、评价、预控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人才资源开发的整个过程,提高开发效益,本文探索地研究了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人才资源开发的预控工具。依据社会再生产原理,从规模、结构、效益三个方面设计了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人才资源开发的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36个三级指标,也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纲要的提出,为地区公共信息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建立起地区公共信息安全的联动体系,有利于提高地区信息交流,保证信息沟通渠道的安全畅通,不断提高各地市联合公共服务、公管管理的能力,保证珠三角地区加快经济一体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