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5 毫秒
1.
1.呼吸在太极拳中的作用太极拳是一种注意内功的拳术,而调节呼吸对太极拳运动起到特殊的作用。太极拳乃柔中寓刚,绵里藏针之艺术。但其实在太极拳运动中并不只是只有这一种呼吸方式比如初学者练习时的自然呼吸法,陈式太极拳中的发声呼吸  相似文献   

2.
1.呼吸在太极拳中的作用 太极拳是一种注意内功的拳术,而调节呼吸对太极拳运动起到特殊的作用.太极拳乃柔中寓刚,绵里藏针之艺术. 但其实在太极拳运动中并不只是只有这一种呼吸方式比如初学者练习时的自然呼吸法,陈式太极拳中的发声呼吸法,还有在进行太极推手时胸式呼吸的运用.下面分别对这几种呼吸方式来进行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3.
试论太极拳的呼吸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珍 《湖北体育科技》2006,25(1):101-102
太极拳运动中的呼吸方式与动作的配合,对于提高太极拳演练水平和技击技巧以及健身效果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太极拳运动深入发展的课题.文章运用综合论述法对太极拳运动中的几种呼吸方式进行阐述与分析,着重论述了不同的呼吸方式在太极拳运动中的运用,以及在练习太极拳时常见的几种影响呼吸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太极拳对心肺功能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将太极拳对心肺功能的影响进行了综合分析,许多研究表明,太极拳对心肺功能有较大的影响:太极拳能增加心血管机能而且可以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太极拳可以科学地调节呼吸功能,对发展肺功能有积极作用。研究表明:长时间练习太极拳可以提高心肺功能。  相似文献   

5.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实验法等方法,研究了太极拳对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太极拳对老年人运动、呼吸、心血管和神经、消化及心理等方面都有积极的影响,长期练习太极拳可以起到强身健体、祛病延年、全面增进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作用,强调在老年人群中普及太极拳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大量研究表明老年人更易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内的呼吸道传染病,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对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都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太极拳刚柔并济,具有独特的呼吸和动作节奏,对老年人的心理、生理健康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相关研究分散于文献中。文章总结分析了太极拳对老年人心理、生理健康的影响及其机制并提供了相应的太极拳练习方式以供老年人练习时参考,为疫情常态化防控状态下老年人的健康促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中国学校体育》2020,(3):15-16
<正>预防新型肺炎,要尽量减少外出,以避免接触到外界潜在的传染源,但闭门不出并不意味着整天待在家中看电视、写作业、看电脑。钟南山院士指出:疫情面前,积极防护与强身健体同等重要,多运动能提高免疫力。为此张家港市实验小学设计实施了"菜单式"居家体育锻炼方案,旨在指导学生和家长科学进行居家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保持身心健康,受到了学生及家长的普遍喜爱和欢迎。  相似文献   

8.
高校是太极拳传播的最佳土壤,这里聚集了国家建设的未来精英,他们将担负着国家的建设重任,他们的健康状况也关乎着国家的未来.根据高校的太极拳教学现状,本研究认为,高校太极拳在教学中存在如下的误区:太极拳教学的目的性不明确,缺少正确方向的引导;太极拳教学的阶段性目标不明确,混淆了太极拳的价值;太极拳教学只讲动作,不讲呼吸,遗失了养生的根本;太极拳教学只讲动作表面含义,不讲动作功力,缺少太极拳内涵的体悟.因此,建议高校太极拳的教学应紧紧围绕太极拳的养生价值内涵进行;呼吸和内劲的掌握和体会才是太极拳传播中的至关重要的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9.
郑贵臣 《精武》2006,(10):40-40
当今,太极拳在我国已经非常普及,为全民健身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人们都重套路而忽略了内功的训练,背离了太极拳“在内不在外”的实质,只是学到太极拳的外表动作而无精神气势,使太极拳治病养生的效果不能够充分发挥,对那些想侧重于技击防身的年轻人更是一种遗憾。  相似文献   

10.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太极拳柔和缓慢、圆活连贯、舒展大方、松静自然等特征与中老年人抵抗力、免疫力、抑郁症等生理心理特点进行理论研究分析并对经常参加、偶尔参加和从不参加太极拳活动的中老年人群的思想意识和实践能力进行探究。结论认为:太极拳运动是一种比较适合中老年人参与的体育活动,能起到预防和治疗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减少中老年人孤独寂寞、愉悦身心等功效。  相似文献   

11.
呼吸在太极拳运动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太极拳运动中,通过利用呼吸与动作意识的紧密配合.来调节人体内的新陈代谢、应激性、兴奋性.以及适应性.使在练习太极拳运动中采用合理的呼吸方法,起到提高技术水平和健身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太极拳是一种注意内功的拳术,而调节呼吸对太极拳运动起到特殊的作用。我们以竞赛套路中42式太极拳为例,全套42个动作在5-6分钟内匀速完成,其中的深蹲下势、高举腿独立等动作,都是太极拳独特的用力表现形式,其动作和缓,气力相合。作为一个完整套路演练则必须自始至终调整好呼吸与动作的配合。一般来说,练习太极拳时呼吸与动作配合的要领是:动作在起身、屈臂、手臂向内收、蓄劲时,采用吸气配合;动作在下蹲、伸臂蹬脚及手臂向外开发、发劲时,采用呼气配合。  相似文献   

13.
魏威 《健与美》2023,(4):119-121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太极拳是一种综合性体育项目,蕴含着丰富的传统哲学思想。太极拳的重点在于练神、练意、练气,讲究呼吸自然、用意不用力。为增进人们对太极拳的认识和理解,文章首先对太极拳进行了基本论述,其次对太极拳的动作特点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提出了太极拳的练习及传播要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科研方法,分析了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在太极拳练习中存在的呼吸问题,提出了在太极拳运动中的主要呼吸方法与一般规律及教练在太极拳教学中应遵循的几点原则。  相似文献   

15.
太极拳《拳势呼吸》有利于增强通气动力、提高单位时间内气体交换率,改善气体运输,它是一种科学的呼吸方式,对改善组织细胞供氧、防治心、肺疾病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浅析太极拳教学中的“意”与“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太极拳的教学水平,使太极拳练习者技能得到进一步增强。本文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太极拳“意”与“气”进行了阐述,提出太极拳教学中应注重“意”与“呼吸”及“气”的配合。  相似文献   

17.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前,居家健身活动一直尚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在疫情防控呈常态化的后疫情时代,居家健身符合当前特殊形势下全民健身运动的实施。在总结了我国居家健身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推动我国居家健身的路径:应正确认识居家健身价值,宣传普及居家健身优势;应构建居家健身文化,促进全民健身文化的发展;应推进交叉学科研究,完善居家健身的科研体系;应完善全民健身政策,倡导居家健身同步战略的发展;应加快居家健身公共服务的开发和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力度等从而推动我国居家健身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太极拳运动呼吸方法对呼吸系统慢性疾病的康复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是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病,实践证明太极拳运动对此类疾病的康复有着独到的功效。结合文献综述,探讨分析了太极拳运动特殊的呼吸方法对呼吸功能的改善作用,认为太极拳运动呼吸方法有利于改善肺通气及肺换气状况,降低肺动脉高压状态,此为太极拳运动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保健康复作用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居家体育锻炼作为全民健身和终身体育的重要形式,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和特殊天气条件下大众的主要锻炼方式。通过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47所高校4 416名大学生居家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分析了疫情期间大学生居家体育锻炼的行为,结果显示:(1)82.98%的大学生达不到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标准,男生居家体育锻炼频率、强度、时长均显著高于女生,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华中地区大学生居家体育锻炼频率和时长均最低,力量练习、跑步、跳绳是大学生主要的居家体育锻炼项目;(2)大学生居家体育锻炼认知与行为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但知行不一的现象仍普遍存在;(3)内部动机是大学生居家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外在因素是阻碍大学生居家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学校体育教学、网络媒体、运动APP和公众号是大学生居家体育锻炼认知的主要途径,基于网络课堂的居家体育学习方式中,通过教学视频进行学习的效果最好,网络直播效果最差;(4)父母与子女间的居家体育锻炼行为具有较强的代际互动关系。建议建立基于网络平台的家校社联动机制,促进大学生居家体育锻炼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中小学生居家线上教学成为“停课不停学”的有效措施,疫情期间中小学生居家的身体健康、体育锻炼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由各方合力为中小学生创造居家锻炼条件,提供居家锻炼方法指导,体育教师开展线上教学等等一系列措施迅速及时跟进。经过共同努力,各地在疫情突发紧急情况下开展的中小学生居家体育锻炼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普遍收到良好的效果。但是在居家锻炼“抗疫”过程中也不同程度暴露出中小学生在锻炼习惯养成方面存在的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思考审视,本文对问题加以整理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