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近几年的高考和竞赛题目中,经常会看见这样一类新题目:求解时间问题.这类问题思维跳跃大.要求学生知识全面,迁移建模能力要强.若想解决此类问题,需对所给题目的信息条件进行加工联想,并与原有物理知识和解题方法进行类比,从而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进而迁移,创造性地解决此类问题.  相似文献   

2.
数学问题的解决,首先依据解题方案的获得。但解题方案的产生过程常表现为一系列缺少逻辑依据和清晰推理的联想,因而难以产生形式化。这就使学生认识和实践这一过程更加困难。对思维的研究表明,解题方案是由解题者依据题目信息和已有经验,联想到有关概念、原理和方法而获得。一、从基本知识、原理角度联想依据题目条件和结论的信息联想与之有关的知识和原理,常可以触发灵感获得解题思路。正如波利亚在“解题表”中指出的“你知道一个可以用上的定理吗?”。例1 已知直角三角形周长为1,求其面积最大值。联想一:由题目条件及所求信息联想到,  相似文献   

3.
一个数学问题通常由两部分组成,首先是题设条件,其次是要求解的问题或要证明的结论,解题的实质是架设条件与结论之间的桥梁,实现已知向未知的转化.因此,能否审清题目的已知条件是关系到能否成功解题的重要环节.1理解显明条件解题时,联想与题目有关的概念、公式、...  相似文献   

4.
<正>一、提高联想意识波利亚在《怎样解题》的解题表中,关于制定计划这样表述:"你以前见过它吗?你是否见过相同的问题而形式稍有不同?你是否知道与此有关的问题?你是否知道一个可能用得上的定理?看着未知数,试想出一个具有相同未知数或相似未知数的熟悉的问题…"因此解题者要根据条件进行逐一分析,并联系所学知识、方法、类似的题目、注意点及数学思想展开联想,弄清题目中每一个条件及  相似文献   

5.
物理题中设置隐含条件,增加了问题的灵活性和题目的难度,有利于培养同学们的分析综合及推理能力,但在解题过程中如果不认真分析,恐怕一些隐含条件会"蒙"得你稀里糊涂,所以在解题过程中要认真挖掘隐含条件.  相似文献   

6.
<正>审题是为了正确解题而进行阅读、理解题目所涉及的数学知识,明确题目所给出的条件和要求,并试图找出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关系而进行的思维活动.审题时要善于观察,多方联想、学会构造、合理转化,以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寻找合理的解题途径.本文以一道三角题的研究性学习为例,窥探审题的奥秘.  相似文献   

7.
立体几何解题时要做到:(1)由题设条件逐一联想由这一条件产生的性质;(2)由题目结论联想判定该结论成立与否的判定方法.通过这两方面的联想、分析,一般的立几的解题思路也就找到了,下面举三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8.
<正>在数学解题过程中,我们经常会根据题目条件与结论联想与之接近或相似的知识点、结构特点、思想方法、做过的题目、常用结论和常用方法,把题目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用一系列的因果链条连接起来,从而解决问题。本文通过例题说明联想思维在解题中的应用。一、联想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9.
观察是解题的基础,在数学解题中,只有善于观察和分析,准确地揭示、发现和接受所给题目中的有关信息,并能及时地展开联想,提出猜想,才能顺利地探求解题途径,直至得到正确的解答.在解题中,一般要就所给题目的下述方面进行重点考察,请看题例分析.一、考察题目中的数字特征有些题目中的特殊数字隐藏着重要的解题信息,要观察仔  相似文献   

10.
学习数学必须善于解题,在解题中要有一个正确的思维导向,要会辨析题目的条件与结论的关系,关注题干中的特殊条件,对题目中的一些条件进行整理、归类、分离和辨析,看看这些条件的属性、含义及其明显的特征,并注意挖掘题设隐含条件,培养发散性思维,展开联想与回忆,并且重视习题的转化与总结。  相似文献   

11.
波利亚说过:“掌握数学意味什么呢?意味着善于解题.”教师教数学离不开解题,学生学数学更离不开解题. 执因索果,寻求方向.执因索果,就是从题目条件出发,利用所学知识,逐步计算推理,得出所求证的结果. 类比联想,借鉴方向.由题目的条件或所求证的形  相似文献   

12.
所谓数学题目中的隐含条件,系指题目中的某些条件尚未明显或直接给出,需要解题者认真分析、探究或仔细观察、发挥联想才能被发现,被挖掘使之成为解题的条件。不少数学题只有及时发现了并充分利用了其隐含条件,才能得到解题方法。反之若忽视了或发现不了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往往使得解题出现错误或过程繁琐,甚至陷于困境。  相似文献   

13.
联想是数学解题的钥匙,它沟通了数学命题的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联系;联想是数学思维的火花,它是接通不同解题思路之间的桥梁.联想出智慧,新奇的联想,可以使解题别开生面,妙趣横生,给人以美的熏陶.面对一个数学问题,我们要仔细观察题目的条件和结论,抓住关键的结构特征,挖掘其中蕴涵的特殊规律和内在联系,并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解题模式相类比,提取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与之相匹配的模式,联想与它们相关的知识信息,通过分析探求出正确简捷的解题途径.  相似文献   

14.
隐含条件是指隐而不显,含而不露的已知条件.它们常常巧妙地隐藏在题目的背后,极易被解题者忽视,从而造成错解.解题时必须认真审题,仔细体会题设条件,联想相关的概念,深刻思考,否则将会导致解题错误.下面结合实例谈谈三角问题中的隐含条件.  相似文献   

15.
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解题的最大的问题是审题能力欠缺.数学审题,就是审清题意,分析题目内容,弄清已知条件以及要求(求证)的结论.审题是解题的开始,是正确解题的关键之一,学生审题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解题的结果.不认真审题就无法进行分析推理.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好数学的关键环节之一.很多学生态度上不重视审题,急于动手解题,结果出现遗漏或混淆.有时看到题目茫然不知所措、没有方向.有时因为语文水平、概括水平、联想水平以及数学基础知识的限制,读不懂题意,或没有能力挖掘题目内涵,理解发生偏差,导致审题失败,从而不能解出该题.拿到题目要"宁停三分","不抢一秒",要在已有知识和解题经验基础上要在已有知识和解题经验基础上,译字逐句仔细审题,细心推敲,切忌  相似文献   

16.
1 审题,联想 审题是对题目的感性认识,对一个题目观察得越深刻,就越能诱发有关联想.观察主要是观察题目的数据、图形、题型和已知与结论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初步的联系.观察只是解题的先导,没有这种先导是不能解题的.联想是将观察所得的各种信息与我们已有的知识、技能、方法和题型等联系起来的思维过程.  相似文献   

17.
<正>解题要从题目所给的条件出发,联想已有的知识、方法和经验等,将逻辑点联成逻辑块,再形成逻辑链.学生产生解题困惑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不能在给定几个条件之间(含由条件产生的直接结论)建立指向结论的逻辑块或逻辑链,而要解决此困惑,在平时的解题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积累一些常见条件的使用方法和处理策略,帮助学生积硅步以至千里,真正实现解法自然,现举一例说明.  相似文献   

18.
一、讲评课中的“点”1.讲评时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一般而言,试卷讲评应放在得分率为70%以下的题目。讲解知识点时,尤其应重视关键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掌握此而能联系彼。对于得分率高于70%的题目,只需点明“题眼”,可以少花时间甚至不花时间。对试题中普遍的错误要重点分析,剖析产生错误的原因。2.讲评时要弄清解题特点,讲清解题要点,使学生明确此类题目的解题思路和解题要点。通过典型的例题,联想到其它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扩大思路,达到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的目的。3.讲评时要把握好兴奋点,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19.
<正>学习数学离不开解题,求解数学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快速地找到解题的切入点.切入点找对了,可以顺利求解.那么,如何寻找解题的切入点呢?一是应该对题目的条件、结论、图形及隐含条件进行仔细全面的分析;二是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思考问题.千万不能死板,要灵活,一个角度不行,就换一个角度试试.一般说来,找寻解题切入点的方法有:从题设条件出发找寻解题切入点,从题目  相似文献   

20.
我们知道题目中信息亮度越强,解题思路就越畅通,而几乎所有的题目都不会直接把全部信息显示出来,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从题目中分析、获取、加工和发现重要的信息.而获取解题信息又离不开观察、联想、猜想、类比、转化等思维活动,解题信息的彻底暴露需要选择适当的探求方法,那么如何探求解题信息呢?一、学会观察,发现数字的信息例1如图:P是等边△ABC内一点,PA=3,PB=4,Pc=5,求∠APB的度数.分析观察到已知条件中的数字3、4、5,数感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