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元代安徽刻书地区分布广,刻书数量多,质量好,内容丰富,更出现了王祯的木活字印书,是当时全国刻书印书最活跃的出版中心之一。前人研究安徽刻书,多集中于研究徽州一地之刻书,难以反映安徽刻书的全貌。本文采取考证的方法,就元代安徽的刻书机构、刻书概况、发展特点等进行考述,以全面反映元代安徽刻书的成就。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印刷术发明的故乡,不仅发明了雕版印刷,而且还于11世纪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遗憾的是留存下来的活字印本实物太少了。有人曾做过专门统计:清末版本目录《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共著录历代书箱7748种,约计不同版本2万部,其中活字印本只有220部,约占总数的1.1%。解放后出版的《北京图书馆善本书目》共著录历代善本书11000多部,其中活字印本也只有150余部。仍不到2%(参见郑如斯、肖东发:《中国书史》第143页)。可喜的是,近年来,在考古工作者和图书馆  相似文献   

3.
《昭明文选》,第一部文选。《诗经》,第一部诗集。《节韵》,第一部韵书。《字通》,第一部字书。《方言》,第一部方言词典。《尔雅》,第一部词典。《汉婚律》,第一部婚姻法典。《禹贡》,第一部地理书。《茶经》,第一部茶叶制作书。《营造方式》,第一部建筑学专著。《盘珠算法》,第一部珠算介绍书。《古画品录》,第一部绘画理论著作。《七路》,第一部图书总目录。《论语》,第一部语录体著作。《通典》,第一部古代制度史。《宋元戏剧韵史》,第一部戏剧史。我国古书第一部@王建新 @陈光旭  相似文献   

4.
在以往的中国书史出版印刷史论著中,对于我国古代的私家刻书,向来评价不高,认为其不过是官刻的附庸。其实,只要我们把它放在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去考查,就会发现,这些私人刻书家的印刷出版活动是与他们的学术研究结合在一起的.这一点官刻似乎也有一些,坊刻就很少了。私人刻书家在搜集、整理、编辑、刻印古代典籍的过程中,同时开展了辑佚、校勘、辨伪、训诂、考据、研究版本、编纂目录以及著述和编辑丛书等一系列学术活动.建立并丰富了这些冶书之学。有的私人刻书家利用自己的财力,大胆创新,勇于探索,发展了活字、套印、(?)版、拱花等印刷技术,还有的采用影刻、复刻、影钞等方式,保持古书善本的原貌。所以,中国古籍尽管屡遭厄运,历经劫难,仍然能较为完整和系统地保存和流传下来,历代私人刻书家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相似文献   

5.
江西刻书业始于唐,据范滤《云溪友议》载:“纥干尚书泉苦求龙虎之丹十五余检。及镇江右,乃大延方术之士,乃作《刘弘传》,雕印数千本,以寄中朝及四海精心烧炼者。”纥干泉于唐宣宗大中年间任江南西道观察使,于此可略窥其时刻印技术尚较先进。至宋代,由于江西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人才辈出,著述丰富,也因造纸业发达,使刻书业有较大发展,南宋时抚州、吉州、洪州等地刻书尤多。明清以后,县乡刻书甚为普遍,且有专刻一地或一族著作编为丛书之举。这一时期出现活字排印,如明代新城《今黎川》王材念初堂以铜活字排印邑贤邓元锡《函史…  相似文献   

6.
清光绪十六年木活字本《禹航免涵陈氏宗谱》是迄今为止余杭地方惟一存世的一部免涵书瑞堂陈氏家族古籍家史文献。简要介绍了该宗谱的文献特征和世系情况,并对其著录问题进行了考订。  相似文献   

7.
研究中国出版史,不能不追溯我国古代印刷术的发明,研究印刷术的发明,不能不探讨其与佛教传播的关系。然而,在以往的中国书史、出版史、印吊j史的研究中,常常忽略了佛教寺院的刻书。其实,就是把寺院刻书与政府  相似文献   

8.
《古今书刻》是明周弘祖编写的一部书目,著录明代刊刻的图书和明及前朝的石刻。该书以省为单位,是我国第一部按地域著录出版物的专题书目,保存了大量珍贵的资料,在中国目录学史乃至出版史上都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9.
在宋代中央刻书机构中,汴梁国子监可谓是一枝独秀。汴梁国子监刻书,经史子集四部皆备,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是后代刻书的典范。汴梁国子监刻书大多是在汴梁雕版并印刷的。汴梁国子监刻书为宋代的科举取士、刻书业的全面发展、印刷术及汉文化的外传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汴梁国子监刻书在宋代乃至整个刻书史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在漫长的中国雕板印刷史上,女子刻书只是个特殊出现过的现象。正是这一鲜见的现象,打破了男性刻工长期垄断的局面,构成中国印刷史上多姿多彩的一页。近代学者已对女子刻书加以注意,但大多只限于一鳞半爪的介绍而缺乏深入的考察探讨。时人张秀民先生所著《中国印刷史》网罗甚广,考述精详,是部权威性的著作。但该书对于女子刻书的现象也只有简略的介绍。这恐怕是由于文献资料不足,又没有人对此作过研究的缘故。广东顺德县的马  相似文献   

11.
《十竹斋书画谱》是我国古代刻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同时也是晚明时期徽派刻书的代表作之一。《十竹斋书画谱》的刊刻成功,正是晚明徽派刻书进步的体现。本文以《十竹斋书画谱》为例,从刊刻题材、表现形式、刊刻技艺以及创作团队四个方面,对晚明时期徽派刻书的进步性加以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都是相当重要的词典.比较两部词典的异同,对于辞书编纂、辞书史的研究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活字本的鉴定: 活字印刷始于宋代,沈括《梦溪笔谈》有毕升创制泥活字的记载。元代王桢用木活字排印成功《旌德县志》,明代又出现了铜活字。这些都说明了用活字排印图籍,跟雕镌书版刷印图籍一样,都为我国人民首创。活字排印,无论是泥活字、铜活字,还是木活字,虽然其制作活字的原料、方法不  相似文献   

14.
四川的成都、眉山一带,是宋代全国的三大刻书中心之一,所刻书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宋开国后不久,太祖就派人到成都监雕大藏经,这就是后人所谓的《开宝藏》。南宋初,眉山刻有大字本《七史》。以上只是著名的两例,事实上,蜀中刻书极为丰富,经、史、子、集门类俱全。到南宋中叶,蔡宙曾上奏,说“全蜀数道文籍山积”(见《道命录》卷四),我们可以想象当时蜀中图书业的发达。我国现存的许多重要典籍,都出于蜀刻;当日的蜀刻版本,有少数经过千百年的流传,还保存至今,珍贵不啻珙璧。 宋代蜀中刻书既然如此之多,如果没有人将那有如“山积”的典籍记录整理,那将是令后人十分遗憾的事。历史  相似文献   

15.
因为研究古代小说、戏曲的关系,笔者对福建古代的出版业一直比较关注,散见于各报刊的研究或介绍性文章倒是看过不少,但苦于找不到一本系统全面介绍古代福建刻书情况的著作,总觉得是件憾事。因此,在书店至见到《福建古代刻书》一书,大有相见恨晚之感。其实,不光是研究古代小说、戏曲者,大凡治中国古代文史哲各科者皆与古代福建刻书有不解之缘。从所周知,福建是中国占代著名的刻书中心之一,刻书业发达,其所刘书籍在宋元明时期曾风行海内,居全国各地之首,为保存和传播传统文化曾作出过巨大贡献,因而在中国占代印刷史、文化史上均…  相似文献   

16.
本文回顾唐仲友研究概况,并调查现今仍存世之唐仲友台州任职期间所刻书遗存,即辽宁省图书馆存《扬子法言》和原存日本金泽文库《荀子》,以及婺州唐宅刻《周礼》一部又半部,唐仲友去世后其门生刻唐仲友著《帝王经世图谱》之宋刻本一部.希望通过实物认识唐仲友所刻书在书籍流传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民国时期的图书馆对刻书版片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版片是中国雕版印刷术最重要的实物见证。民国时期图书馆保存的刻书版片,为传承中国雕版印刷术及成功申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了卓越贡献。此文系统梳理民国时期的图书馆对刻书版片的保护概况、版片的收藏与保管方法、版片的数量与种类等问题,为当代保护版片、弘扬雕版文化提供借鉴,亦填补民国时期雕版印刷史和图书馆史研究在版片保护领域的空白。  相似文献   

18.
法学词典 1980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是一部法学专科词典,共收词目3238条,包括法的基础理论、法律思想史、法律制度史、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经济法、婚姻法、劳动法、诉讼法、司法组织、国际法、国际私法、刑事侦查学、法医学、司法精神病学等门类。词目按第一个字的笔画顺序编排,书末附汉语拼音索引。一词多义的词目,分项解释,但以属于法学的内容为限。  相似文献   

19.
徽州刻书业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自明代以来,便引起学者们的广泛注意和研究兴趣。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文献学、版本学、书史和版画史研究的深入开展,徽州刻书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文章阐述了徽州刻书研究取得的成果,并且提出新世纪徽州刻书研究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明万历刻本《方洲先生文集》一书中所记载的一份极为珍贵的明代刻书工价资料,此类资料极为少见,是了解和研究明代雕版印书的经济成本、刻工生活状况及中国印刷史研究的重要资料。同时,对江浙地区刻书工价和刻工生活作了进一步的分析探讨,并通过刻工对该书的版刻时间进行了考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