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今年四月清明节前后关于"墓穴20年后再收费"的消息,引发了社会的关切和媒体的争议.人们不免由死者的尊严、生者的权利问题议及殡葬文化和殡葬观念.  相似文献   

2.
10月15日,中国神州五号飞船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举世瞩目,国人振奋,全国媒体报道气势宏大.但时隔不久,10月26日,又一条令世人瞩目的消息通过不少媒体及互联网迅速传开:中科院院士、"神州五号"设计专家周鼎新及其夫人在海口被6名歹徒抢劫,周鼎新在反抗中遇害身亡.联想到刚刚发射成功的神州五号,不由得使人们产生种种猜测,该消息的轰动效应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通讯式的消息?顺名思义,就是看起来像通讯的消息,也可以说是用写通讯的形式写的消息.通讯式的消息,我有时也叫它消息式的通讯,也就是用写消息的办法写通讯,这种通讯看起来很似消息.这就是我对这种新闻体裁的"土解释"、"土定义".  相似文献   

4.
喜闻"利好"     
犹如日前酷暑难耐的京城突降一场暴雨.让人格外神清气爽、通体舒适一样.最近传媒界不断泄出"利好"消息,令人更是振奋不已.请看-- 中国第一大报人民日报甩出大动作:自今年7月1日起,从每天16版扩充到20版,增加了要闻、国际新闻、社会建设新闻和理论、文艺评论、文艺副刊等方面的内容,信息量加大,可读性加强;人民网的规模亦将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5.
最近从<燕赵都市报>上看到一篇<未上天先自焚(肩题)合肥市一架自造飞机滑行时被烧毁(主题)>的报道.这则消息说的是一飞机爱好者用汽车和摩托车配件,花了一个月时间,自造了一架重达200多公斤的简易飞机在滑行时起火,被烧得面目全非的事.消息虽然新闻要素齐全,交代的十分清楚,文字语法上也没有多大的问题.然而,遗憾的是,读了之后,让人总觉得心里不舒服.笔者认为,问题就出在肩题"未上天先自焚"这一句上.虽然作者在制作这一标题时费了点心思,写得也比较新颖幽默,然而却有一个致命的缺陷:缺乏"人情味",没有"幽默"到地方上.  相似文献   

6.
从湖南卫视自制青春剧集<丑女贝蒂>的热播,到电影<爱情呼叫转移2:左灯右行>的叫座,在欣赏影片之余,"植入式广告"这一概念也逐渐走人人们的视野.这些在不影响艺术本体的情况下顺其自然融入的广告,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既不显眼,又能盈利,甚至让观众感受不到浓浓的广告味.而在今年5月,<新民晚报>称为"中国第一部广告电视剧"的都市情感剧<红色>,近日传出将在云南开机的消息,则更是令"植入式广告"一词彻底撩开了"神秘面纱",高调亮相.  相似文献   

7.
某报曾经刊出过一条"本报记者"撰写的消息:<国家烟草专卖局新闻发言人强调未批准国外公司在国内投资办烟厂>.而消息中报道的主要内容则是:"国家烟草专卖局新闻发言人今天郑重宣布,国家烟草专卖局近期没有批准任何一家国外烟草公司在中国境内投资办烟厂."显然,国家烟草专卖局新闻发言人所使用的"中国境内"是准确、严谨的,消息标题中编辑所采用的"国内"是不准确、不严谨,存在着政治性纰漏的.  相似文献   

8.
消息这种体裁在报纸上从质量和数量来说都应居首要地位,没有消息,报纸就称不上"新闻纸".目前,在一些报纸上,消息却处于弱势地位,而总结式的报告却充斥版面,内容大多空洞无物,读来令人乏味至极.若是消息长期处于弱势,报纸就不可能吸引读者.消息这一新闻"决餐"质量亟待提高,这是每个采编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国新办确定十家重点新闻网站上市的消息披露以来,一时间议论纷纷,不时有消息声称今年至少有1~2家能够成功上市,更让新闻网站上市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网站上市本不是什么新闻,新浪、网易等商业网站早已登陆美国纳斯达克,而这次上市的网站之所以备受关注,在于新闻网站的政府背景.长期以来,新闻网站的发展与商业网站的风生水起相比一直不温不火,而原因也经常归结为体制机制的束缚和资金的缺乏,基于此,不少人认为只有上市才能真正蝶变.  相似文献   

10.
现代传媒利用传播霸权启动了人们欲望逻辑程序,从而形成了传媒无意识.这种由传播和欲望共同塑造起来的传媒无意识,正是现代社会最为成功的一种压抑机制,它在欢声笑语中让人们主动放弃了对"异化"的反抗.警惕"传媒无意识"对欲望逻辑的遵从,呼唤现代思想启蒙的价值,对恢复人的感性生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本来是想找一篇中国新闻奖的消息,作为消息写作的范例向学生推荐.但读了获奖消息<青海海西木里地区冻土带成功钻获"可燃冰">后,我感觉倒是可以作为一篇"不该这样写"的例子,向学生讲讲如何写好一条消息.  相似文献   

12.
消息前面加"本报讯"三个字不是没有意义的.它的意义有三个:第一,表明文体,告知读者这是一条消息;第二,表明消息来源,声明这是本报记者或通讯员采访来的;第三,表明权利和义务,是表示本报对这条消息拥有产权,并对这条消息的真实性以及报道后果负责的标志.  相似文献   

13.
有个故事对新闻工作者很有启发. 一天,一个人急急忙忙地跑到某位哲人那儿,说:"我有个消息要告诉你……" "等一等,"哲人打断了他的话,"你要告诉我的消息,用三个筛子筛过了吗?" "哪三个筛子?"那人不解地问.  相似文献   

14.
刘保全 《当代传播》2008,(1):100-101
新华社2006年7月1日播发的<火车首次跨越"世界屋脊">一稿,在第17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一等奖.青藏铁路建成这一题材有多家新闻媒体的众多记者采写,惟独这篇消息拔得头彩,实属难得可贵.这篇佳作有以下特色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5.
2010年1月,我带着"世博会"的采访任务在美国底特律采访北美车展.然而,海地大地震的消息让一切都发生了改变.地震发生48小时后,我已然踏上了前往海地的航班.那时的我不知道在那里我可以向谁求助,不知道自己在哪里落脚,更不知道自己是否会遭遇新闻中说的治安事件,心里只想着太子港.又过了一个48小时,夜幕中,我作为上海第一家媒体记者,进入了海地.从"世博会"到"太子港",我接受到的是被连降几级的落差,可是,就在这个克服千辛万难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两者的共同之处,这份感悟和经历,实在难得.  相似文献   

16.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李希光教授在给研究生开设的新闻学课堂上,让学生把某大报上刊登的领导讲话和长篇会议报道改写成消息,结果全班都得了零分.李希光教授说:"看来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生真是越读越糊涂."  相似文献   

17.
外国传媒有关"消息来源"的使用规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最近两个事件再次引起人们对传媒使用"消息来源"尤其是匿名消息来源的关注和争论.一件是美国<新闻周刊>因引用匿名来源的错误消息,导致"美军亵渎<古兰经>事件"报道失实.5月9日的<新闻周刊>在一篇报道中引用一位匿名政府人士的话说,调查人员已经发现证据--在关塔那摩美国海军监狱的审讯人员将<古兰经>扔进厕所,并用水冲下马桶.  相似文献   

18.
杨闻宇 《今传媒》2007,(1):29-29
中南大学教授,"读中医读了33年"的张功耀近日在网上征集"取消中医"的签名,据说签名者已达上万人.这伙人要求政府采取措施,让中医在5年内退出国家医疗体制,回归民间,使西医成为人们求医看病惟一的选择.对此荒唐行径,国家卫生部表示坚决反对.  相似文献   

19.
当今的中国新闻媒体众多,为了能在新闻竞争中脱颖而出,各媒体真可谓使出了浑身解数,抢消息,搞独家新闻,拼花边报道,媒体大战热闹非凡,几乎每天都在上演.然而,正当各路记者不断开拓领地,力求获得最新的消息时,身边的一片新闻沃土却往往被忽视了,那就是对于过去报道过的新闻进行深度再开掘--写"新闻幕后"的故事.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快节奏的"读题"时代,引领读者从小标题了解新闻,不能不说是一种方法.于是,很多报纸甚至某通讯社的消息里,小标题也被保留了下来,还被称之为是一种创新.这种创新使得消息里,不仅"长"出了小标题,还"生"出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