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个碧石铁路是与滇越铁路配套的铁路网,它既是滇东南地区近代实业救国的典范,又是近代中国唯一的一条民营铁路。个碧石铁路是在滇越铁路的震撼声中滇东南地区的实业家和爱国乡绅自己倡导、筹资、建造、经营的民营企业。这是近代中国、近代东南亚殖民铁路格局中的奇迹。个碧石铁路的修建不仅是滇东南地区民营企业崛起的重要标志,也是近代中国民营企业的典范,是滇东南地区发展进步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滇越铁路是法国殖民者为掠夺滇东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矿产资源、进一步侵略云南而修建的殖民铁路,但滇越铁路的修建和运行给滇东南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不可忽略的影响。在滇越铁路的交通联袂中,滇东南少数民族地区开始了工业化的历程。个旧锡矿业开始了工业化建设,滇东南少数民族地区矿业时代到来;各种新型工业兴起,个开蒙市镇勃兴。  相似文献   

3.
滇越殖民铁路的修建和运行在滇东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影响深远,除了其殖民地化程度加深外,就是对其自给自足之经济结构的触动——锡矿业经济结构变迁及滇东南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为重工业基地、农业经济结构变迁、农民阶级解体。这是在西方殖民的冲击下发生的经济结构变迁,对滇东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进步有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滇越铁路的修建和运行,深深地震撼着滇东南少数民族地区,殖民铁路的经济掠夺和铁路运输的经济效益双重影响着滇东南少数民族地区。一方面是知耻而后勇,另一方面是对现代化交通建设和运输能量的审视和反思。滇东南少数民族地区在审视与反思中走出了原生文化圈,以全新的姿态迎接西方先进物质文明挑战,开始了实业救国的壮举——修筑个碧石铁路。由此开始了滇东南少数民族地区近代交通现代化建设的艰难历程,可以说,滇越铁路的修建和运行对滇东南少数民族地区近代交通建设的现代化转型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的崛起,对于诺贝尔文学奖以及诺贝尔奖与中国等问题,学界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关注,构成了新时期文艺思潮的内容之一。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成为第一位得到文学界以及国家体制认可的中国在地诺贝尔奖得主。莫言获奖后,有关莫言获奖本身以及中国语境中的诺奖等问题的评价,褒贬不一,形成了后莫言时代的新的诺贝尔奖焦虑。文章引入近代世界史上与殖民相关的制度殖民、新殖民和后殖民三个阶段的方法或背景,来阐释这一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性变迁这个时代的大背景下,当东西方文化正轰轰烈烈地交融抵触时,民族传统文化也借助着旅游业悄然改变.旅游业的崛起使得外来文化与民族传统文化的交触空前频繁,在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效益的同时,一些始料不及的问题紧接着也纷至沓来.少数民族一方面在自身文化蜕变中艰难行进,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去面对外界不绝的要求与埋怨.本文特以贵州少数民族旅游地为例,来分析和回答其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半个多世纪以来,印巴关系时紧时缓,双方在克什米尔地区的武装冲突几乎从未中断。两国不断交恶的原因,归根到底是克什米尔问题。克什米尔是“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的简称,位于印度、巴基斯坦、中国、阿富汗之间,面积约为19 万平方公里。克什米尔问题是“分而治之”的殖民政  相似文献   

8.
英国在全球数百年的殖民扩张中,殖民手段逐渐成熟,隐蔽,从早期的武力征服到中后期的语言文化殖民,从肉体枷锁到精神桎梏。乔治.兰明的成长小说《在我皮肤的城堡中》为读者充分展现了宗主国英国的语言文化殖民在殖民地巴巴多斯的深远影响:语言文化殖民凸显帝国的强势文化,隐没少数民族的弱势文化,使殖民地人民失去自我,成为驯顺的他者。  相似文献   

9.
近代中国铁路史上许多事件都与李鸿章有密切关系,经他亲手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的铁路权几乎丧失殆尽;但他早期也曾为维护路权与外国侵略者抗争,为中国自建铁路而奔波努力。本文试就甲午战争前李鸿章与铁路的几个问题略作探讨。一、关于中外交涉路权问题外国资本主义侵夺中国铁路权的阴谋活动,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他们的“主要野心是想使中国进入铁路时代,一半是为有投资的场所,一半是为深入内地市场。”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地域、身份和制度三个维度,梳理我国明清时期的民族法制状况,可以看出:明清时代是中国封建晚期的两个重要王朝,在中央集权封建法制继续发展的同时,对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也日臻完善,尤其是清代本身就是少数民族政权,因此对待少数民族的法律控制也达到了封建史的巅峰。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在发展道路上不断上演着“创立、崛起、衰败”的三部曲,针对民营企业发展所遇瓶颈问题从五个方面加以分析,从而说明中国民营企业只有突破瓶颈才能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分析 《欧洲殖民者的扩张与掠夺》是岳麓版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中的一课,关于这课的相关知识与内容,课标要求的学习要点是:“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近代基督教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和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督教传入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得益于西方殖民主义政策的庇护,成就于民族化、世俗化的传教形式,其结果既带来了殖民文化的消极影响,也起到了推动少数民族社会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乡之间人口流动的频繁,滇东南少数民族地区苗族女童流失现象越来越明显,原因是女童辍学现象较严重。笔者以麻栗坡县董干镇回龙小学为例,开展相关调查,基于苗族传统的思想观念和风俗习惯的影响,分析苗族女童流失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5.
清代,滇东南地区的发展与大量汉族移民的进入密切相关。汉族移民进入滇东南地区分别以仕宦任职、军事戍守、农业开发、经商等方式移入,对于滇东南地区当地的民族文化交流以及民族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是指以20世纪70年代末期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开端,到21世纪中叶中国基本达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样一个特定历史时期中的,中国全方位崛起的战略道路。中国和平崛起发展道路的开辟,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17.
走向大国的中国需要重视作为重点发展的东北亚地区的崛起,这种崛起不仅仅在于东北亚的中、俄、日、韩、朝及蒙等六国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实现持续发展中达致和平与稳定,因而教育的转型和崛起十分重要。在此,借鉴国际及珠三角教育合作经验,探讨全球化时代东北亚教育崛起的战略思路,建立区域教育合作发展机制,构建中国教育高地,推进地区繁荣与稳定,形成中国走向大国需要的重要区域环境和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历史上有一个现象:起源于东北的少数民族,频频入主中原,统治中国,或者是统治半个中国。鲜卑从大兴安岭出发,最后进军洛阳,建立了北魏王朝。金起源于松辽平原,后来越过黄河,建都开封。蒙古崛起于呼伦贝尔,建立了蒙古帝国。清从白山黑水兴起,进入山海关,统一全中国。这是为什么?我想起了麦金德的世界岛理论。他把欧亚大陆和非洲合称为"世界岛"。如果从航天员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广西少数民族妇女在促进广西民族地区的发展中作出了新的贡献,少数民族女性高层次人才不断涌现。但广西少数民族女性高层次人才由于其社会生存环境、民族历史、民族文化和风俗等特殊性,使得少数民族女性高层次人才在成长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障碍,亟待研究。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广西少数民族妇女在促进广西民族地区的发展中作出了新的贡献,少数民族女性高层次人才不断涌现。但广西少数民族女性高层次人才由于其社会生存环境、民族历史、民族文化和风俗等特殊性,使得少数民族女性高层次人才在成长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障碍,亟待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