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和引介是日本文化史上的显着现象。然而,由于日本独特的民族文化性格,使日本在引进外来文化的同时尤其注重守护其传统民族文化之"魂"。这一特点使日本在过滤、吸收外来文化时能够成功保存本国文化的优秀成分,使外来文化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是一个既善于吸收外来文化,又长于创造性地运用传统文化而不为传统所桎梏的民族。我国在加入WTO之后,如何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更加科学地吸收引进外来文化,更加坚定地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教育思想,更加牢固地树立我们的民族精神,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中学校德育工作的  相似文献   

3.
日本文化的独特性来源于日本民族对中华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广泛吸收、融合。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传入,不仅推动了日本文明的全面发展,而且为日本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丰富而先进的文化资源,同时广泛学习吸收外来文化的需求又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这两方面的综合作用,有效地推动了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日本是一个非常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民族,日本艺术家在吸收西方艺术和新技艺的同时,也不忘对于传统艺术的发扬。20世纪以来在中西方艺术冲撞下,中国传统艺术处于一种尴尬的地位。中国传统艺术想要发展,应将民族精神和气质融入作品,使作品富有中国特色和民族风格。  相似文献   

5.
日本民族是一个勇于和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民族,但其对外来文化并不是采取简单的“拿来主义”,而是根据国情与民情的实际,有选择、有批判地吸收其有益的部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造、创新,最终形成日本所特有的文化。  相似文献   

6.
"文化自觉"思想是当前高校民族认同感教育的必然要求,有助于大学生对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形成清醒认识和准确定位。对民族文化有反思,对外来文化有鉴别,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先进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即"启发文化自觉",形成开放交融的民族认同观是高校民族认同感教育的核心。  相似文献   

7.
论日本文化的兼容与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民族性格的反映。并不厚重的文化底蕴使日本民族早已养成了向外学习的习惯,成为一个勇于和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民族。同时,日本民族对自身的历史文化传统又保持始终不变的尊崇与虔敬,维护其民族文化的主体性。这种兼容与承传的双重性使日本文化具有了采集东西文化成果、消化变形为日本民族独具特色的“和洋结合”文化的特质。  相似文献   

8.
日本民族是一个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民族。日本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或称每个时代,都可以以其吸收外来文化的高潮来作标志。但是日本并没有走向全盘外来化的道路,而是一次次走上飞跃式发展的道路。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并且不止一次地面临着共同的历史命运。应该说日本的经验,对我们是具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由日语外来语透析日本吸收外来文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代日语中,外来语及其丰富.外来语是日本人语言生活、精神生活、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日本吸收外国文化的丰富程度和积极态度.通过对日语外来语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了解日本民族吸收外来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日本、新加坡道德教育的文化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新加坡道德教育的文化特点颂文日本和新加坡都是中国的近邻,它们有共同的文化渊源,无论在教育思想,还是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都可以看到传统儒家文化的痕迹。两国在现代化进程中,都遇到了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和矛盾。在两种文化碰撞中,如何正确吸收外来文化,重构...  相似文献   

11.
“和”的精神是日本民族精神的重要部分,其形成源于飞鸟时代的十七条宪法,是在吸收大规模的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的独特的思想与文化。体现了日本文化开放性与主导性的特点。本文从“和”的精神出发,对开放性和主导性这两点日本文化的基本特征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并试图探析其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2.
日本是一个单一民族的国家,但它自古以来的文化构成却并不单一,在古代日本积极吸收来自大陆的中华文化,在近代则大力引进西方文化。二战后日本重新兴起了对日本文化进行定位的浪潮,著名学者加藤周一将日本文化定义为"杂种文化",即本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相互混合不可分割的一种状态。基于加藤周一和丸山真男等日本著名思想家的文化论,分析出日本"杂种文化"最主要的特点是日本自古以来一直都是在本国固有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有选择的摄取外来文化(功利性),并将其改造为适合本国发展的东西。同时研究日本文化的发展方式也有助于促进本国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一个国家的教育在各历史时期,既受本国社会文化的制约,同时也受外来文化的影响。纵观日本教育发展史,我们发现,日本教育同日本其它文化一样,是在外来文化的刺激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吸收外来文化的产物,同时教育的发展又推动了日本学习、吸收、推广外来文化。可以说,日本教育的发展与日本吸收外来文化是同步的,这就形成了日本独特的教育发展轨迹和文化教育特征。  相似文献   

14.
各民族相互影响和促进,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古代日本人曾经吸收中国文化推进了本国的文明进程,创造和发展了民族文化;近代和现代,日本学术界展开了对中国古典诗歌研究的宏大工程,全方位、多元化、多方法论的研究,创造了学术昌盛、百家争鸣的生动活泼的局面.日本人批判地吸收外来文化的一切有益的养料,融合于自己的血液,推进了日本民族诗歌的繁荣.  相似文献   

15.
新加坡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特色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加坡作为一个受西方思想文化影响很深的东方国家,在东西方文化的冲突、融合、交汇,进行现代化的过程中,从本国实际出发,注意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合理成分,重构本民族共同的价值观,形成了适应本民族文化传统、集东西方文化于一体的公民道德教育特色。新加坡在公民道德教育方面的一些有益做法及富有特色、比较成功的经验对加强和改进我国学校的德育具有重要的启发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千重子生活在日本文化与西方文化激烈冲撞的时代,面对急剧变化的社会,产生了复杂的文化心理。一方面,看到民族文化的衰微,流露出深深的眷恋之情;另一方面,在西方文化的强势推进下,看到其存在的合理性,采取宽容多元的文化心态,吸收西方文化中的优秀成分,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化。千重子对西方文化的批判性接受,体现了日本民族对外来文化所采取的并存融合的文化态度。  相似文献   

17.
日本高等教育发展的文化调节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治维新之后,日本正式开始了现代化的步伐。他们大量吸收西方先进国家的文化成就,学习他们的政治、经济及社会制度。如聘请外国专家,向海外派遣留学生,引进西方的教育制度等等,都大大加快了日本现代化的进程。而在这时,引进西方大学模式,建立现代高等教育制度,无疑是日本民族在文化选择上进行的一次重大举措。在日本高等教育以后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民族传统文化还是外来文化,都对高等教育起着一种调节机制的作用,而在以往的研究中只注重政治、经济、宗教、科技对高等教育的影响,而忽略了文化的巨大诈用。在今天的比较教育中,…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日本设计现状的分析,指出日本在短时间内成为世界设计强国的主要原因,并分析造成中国当前设计现状的原因,提出改变中国设计现状的解决方法,不仅要向日本设计师学习,广泛吸收外来文化,学会运用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与国际接轨,还要有自己民族的个性,找出传统文化与自己设计的碰撞点,形成自己的设计风格。  相似文献   

19.
赵敏 《文教资料》2013,(24):58-59
日本文化被认为是东西方文化并存和混合的产物.许多人认为其文化特征是“杂交文化”.日本很好地吸收了外来的先进文化和知识,并且保留了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是多种文化并存的国家,每当处于重大历史转折时期,都能够为适应自身的要求,有目的性而又有选择性地吸收外来文化,并且加以融合创新,最终形成日本本民族特有的文化.宗教方面也是如此,大多数日本人既信奉佛教又信奉神道.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历史必然。中国先进文化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体现中国文化的时代风貌,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脉相承,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营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