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福克纳对大自然十分迷恋,他把自己的狩猎经验写进了作品《古老的部族》、《熊》和《三角洲之歌》中,人称“大森林三部曲”。这三部作品在表现福克纳对大森林的感情的同时,也不乏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其中着重描绘了人类文明对自然的破坏,强烈批判了它的毁灭性和邪恶性,呼吁人们尊重热爱自然,同自然和解,形成了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思想。他对自然价值的认同和崇尚和现代生态学所倡议的基本立场是不谋而合的。在人类面临环境恶化和生态危机的今天,从生态批评的角度来研究福克纳的自然观,无疑会增进对福克纳的研究,也将对人类如何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福克纳从狩猎生活中挖掘美国文化的深层内涵,他为美国森林的退缩和“未受玷污而不可败坏”的森林居民的消逝深感难过,对机械文明的如此进程表示提心,反思美国白人的文化意识,并希望对现代社会的发展寻找出一条合乎上帝旨意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福克纳热爱大自然,这集中表现在他的荒野小说《去吧,摩西》中的三篇作品《古老的部落》、《熊》、《三角洲之秋》即所谓的“大森林三部曲”,《去吧,摩西》常常被看做是关于荒野和环境问题最有影响力的美国小说之一。本文试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出发解读这一文本,以期找出福克纳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的思想以及找出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的正确方式。  相似文献   

4.
福克纳在其小说中大量借用、改写、再现神话原型和宗教典故,不仅深化了其作品的主题,而且形成其独特的艺术风格。首先,福克纳创造了他自己的“神话王国”——约克纳帕塌法世系;其次,他借用圣经中的神话原型对人物、社会、环境等进行嘲讽,揭示人们的精神世界、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和自然的依存关系,极大地增强了其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5.
刘小红 《文教资料》2008,(29):24-25
小说<圣殿>写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是福克纳的一部刚面世就畅销的小说.本文旨在探讨福克纳在小说中流露出的生态女性意识.福克纳表现了对美国南方的生态自然遭受严重破坏的忧虑,展现出小说中关键人物"金鱼眼"对生态自然的鄙视和格格不入以及潭波儿和其它女性的悲惨遭遇,同时也表现了潭波儿与生态自然的相似之处.只有摈弃父权制和"二元论",取而代之以男性、女性与生态自然的和谐发展,才能解决美国南方的弊病.  相似文献   

6.
福克纳的思想和创作深受《圣经》的影响。本文分析《我弥留之际》中的圣经原型,探求其创作主题。小说中原型意象的使用与主题自然贴切,从而传达了福克纳对人性和人类社会的深切关怀。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学批评是当代文学研究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去吧,摩西》中的艾萨克在法泽西、老熊和大森林的影响和熏陶下成长,长大后自愿放弃罪恶的家产,自食其力地过着简朴的生活,这体现了作者尊重自然和保护环境的思想。同时,福克纳对于人类目光短浅、贪图眼前的蝇头小利导致森林惨遭砍伐,从而造成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行为感到无奈。事实上,自然不依存于人类,人类却始终依存于自然,作为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人应当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地欣赏与理解福克纳的杰作《喧哗与骚动》,章采用普遍分析与典型例证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小说题目的象征意义以及小说中基督教原型人物和意象的象征意蕴,揭示了福克纳对人,对社会,特别是对他自己进行的深刻,客观的探索,达到了对福克纳进一步了解,获得一种新认识的效果,对于欣赏和理解福克纳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与艺术特色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舍伍德.安德森是美国自然主义的先驱,被称为美国当代文学之父。他的作品风格对美国的作家群体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诸如后世的文学大家海明威、福克纳等。文章旨在从他的名篇《森林之死》中解析安德森的自然主义死亡观。  相似文献   

10.
<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小说,作品以生动的创作题材和独特的艺术手法代表了他创作的最高成就.本文采用普遍分析与典型例证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小说题目的象征意义以及小说中墓督教原型人物和意象的象征意蕴,揭示了福克纳对人、对社会,特别是对他自己进行的深刻、客观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生态研究作为新生学科,极具生命力,正日益受到各个研究领域的重视,这也为文学领域的生态研究打开了一扇大门.福克纳的代表作<去吧,摩西>以美国南方社会的变迁为背景,深刻描绘了文明进程中荒野的破坏以及生活在荒野中的人们的生态忧患意识,从而使该作品更具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福克纳小说中的圣经原型对人性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多数专家、学者在研究福克纳及其作品时,都把注意力集中于福克纳小说中的种族冲突、美国南方制度以及小说的多角度叙述、时空变幻等方面。只有少数研究者注意到了福克纳小说与基督教文化的关系。文章从一个新的角度深入挖掘了福克纳的作品对人性的探索;探索现代人在失去人类古老的美德之后人性的堕落;探索社会等级制度对人性的摧残和探索种族主义对人性的践踏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作为美国南方文学的灵魂人物,福克纳在多数作品中都表现了他对种族主义的关注和对黑人的同情。然而,因为受到南方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的深刻影响,福克纳的反种族主义立场表现出尖锐的两面性,它不仅造成作者笔下黑人形象的局限性,而且与其反种族主义立场形成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  相似文献   

14.
《喧哗与骚动》在处理文体与内容的关系方面颇具特色。文章在分析了福克纳的细节安排方式之后指出,他的创作手法是把象征主义与现实主义融合在一起,这种变换是为了适应主题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怀着无限悲凉悯恤描绘出的康普生一家的受难图。他摒弃传统小说全知式细节描写,把注意力集中在具有变态心理的人物阴暗混乱的“意识流”上。通过叙述角色的频繁更替,捕捉各种思绪、印象、感觉、回忆和梦幻,多侧面立体地凸现人物,揭示精神极度空虚苦闷的西方“现代人”的病态心理。  相似文献   

16.
1934年福克纳的名字就进入了中国 ,但对他真正的译介是从新时期开始的 ,其间经历了四个阶段。新时期以前 ,社会环境、政治因素对福克纳在中国接受的影响较大 ;新时期以来 ,文学自身的因素诸如作品翻译和外国研究理论的引进则起了至为重要的作用 ,这也反映出我们的福克纳研究还未成熟  相似文献   

17.
从生态批评的视角解读福克纳的经典小说《熊》,故事中的老熊是森林之神,它和山姆都是荒野的守护者,他们的荒野精神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原始关系,这深深地影响着主人公艾萨克的成长,他们的死亡却又折射了人类对大自然的强取豪夺,同时也控诉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是造成自然毁灭的罪恶根源。主人公最后对荒野之路的选择是福克纳对生态危机和人类残暴行为的反思,更是对建立新的生态伦理秩序以及应对生态危机的可行性探索。  相似文献   

18.
福克纳在其小说中大量使用神话模式、宗教典故,又运用意识流的写作手法,使小说的内涵变得更加丰富,情节更加复杂,人物形象更加多姿多彩,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论文对福克纳小说中的神话模式和宗教典故的象征隐喻的写作手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福克纳的代表作《喧哗与骚动》大量运用《圣经》神话原型与象征意象,使作品超越具体故事情节和时空的限制而上升到涵纳整个人类存在的高度,成为了一则探讨人的命运和现代人的精神出路的“现代神话”,反映了福克纳对人和社会所进行的深刻、客观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福克纳的心理描写与余华叙事形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华对福克纳心理描写技巧的领悟夹杂了他对其他外国作家的理解,福克纳的影响是泛化于余华的文本之中的.相比福克纳虽然前卫但却关联着传统文学元素的文本,余华割裂传统的先锋叙事形式要略显单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