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路瓦栽夫人一夜风流,而得到的却是十年辛酸——项链丢失了。别的读者认为这是路瓦栽夫人一生的不幸,但我认为这不应该值得可惜而应该庆幸。项链的丢失,使路瓦栽夫人从虚无幻想回到现实生活中,使她生活得有意义、充实了。她开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这不能不说是她的“新生”。[标新立异,令人耳目一新。] 丢失项链,路瓦栽夫妇东借西凑,终于用三万六千法郎这笔巨大的款子买回钻石项链,还给了佛来思节夫人。债台高筑、倾家荡产之后,路瓦栽夫人“一下子显出了英雄气概,毅然决然打定了主意,她要偿还这笔可怕的债务”。她辞退了女仆,迁移了住所,租赁了一个小阁楼住下。假如她没有丢失项链,假如  相似文献   

2.
肖璐 《新读写》2012,(11):41-41
“什么?……”路瓦栽夫人惊叫一声,昏了过去。 当她醒来时,看见路瓦栽捧着项链在她身边,她一把夺过钻石项链,轻轻地抚摸着,禁不住热泪盈眶。“卖了它吧,”路瓦栽夫人对丈夫说:“你去卖了它,至少还值三百万法郎吧?”  相似文献   

3.
精巧的开头。“文似看山不喜平”,特别是短篇小说,如果一览无余,平平淡淡,那必然索然寡味。翻开《项链》,读者的心一下子便被抓住。小说开头就用连词“也是”,自然引起读者注意。初看起来这个“也是”的确令人费解:“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好像命运的差错,生在一个小职员家里。”在一般情况下,只有前文已有过相同的事物或情况,后文才能用“也是”,那么,路瓦栽夫人原先和谁一样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呢?”这势必引起读者阅读下文的兴趣。 精巧的铺垫。关于假项链的三处伏笔,作者也进行了精巧的安排。路瓦栽夫人在一个青…  相似文献   

4.
克服虚荣心     
【我看我读】法国著名文学家莫泊桑的小说《项链》中描写到:路瓦栽夫人虚荣心十足,为了在一次宴会上出风头,特意从女友那里借来一条项链。当她戴着项链在宴会上出现的时候,引起了全场人的赞叹与奉承,她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不幸的是,在回家的路上,这条项链丢失了。为了赔偿这价值36000法郎的项链,她负了重债。之后,她整整十年节衣缩食才还清了债务。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这时对方告诉她丢失的项链是假的。路瓦栽夫人通过“打肿脸充胖子”的方式来显示自我,面子观念的驱动,使她吃尽了苦头。这是由虚荣心招来的灾祸。有…  相似文献   

5.
法国大文豪莫伯桑的《项链》,给人以回味无穷的遐想,不断从中咀嚼出生活的滋味。 教育部书记员路瓦栽的夫人玛蒂尔德长的美丽,由于家庭出身的缘故,生活不够理想。路瓦栽想尽办法让夫人快乐。终于争取到参加部长宴会的机会,为此,路瓦栽拿出了准备购买猎枪的钱,给夫人做了漂亮的衣服,又让夫人到好友佛来思节夫人那里借串钻石项链。  相似文献   

6.
《项链》写路瓦栽夫人一味追求虚荣,因没有华美的首饰而羞于参加夜会,便向女朋友借来一挂钻石项链,然而乐极生悲,却丢失了项链。为了还清赔偿项链欠下的债券,她过了十年的艰苦生活。谁知末了钻石的主人佛来思节夫人告诉她:“唉!我可怜的玛蒂尔德!可是我那一挂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  相似文献   

7.
《项链》描写了路瓦栽夫人的遭遇后有一段议论:“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读到这里我不禁犯疑:在巴黎,女人的美貌、娇艳,就是她的出身门第。风姿绰约的年轻妇女,在哪里都受青睐,进入社交界,她会被男人倾慕的眼光所包围。而路瓦栽夫人凭藉天生丽质,完全有资格享用这风光体面的生活,只可惜她阴差阳错地委身于一个穷窘的小书记,令她不时地为之“痛苦”、“引起悲哀的感慨”。尽管如此,她仍然痴心向望着“被人艳羡”的常人都有的“虚荣心”得到满足。好不容易盼来光临夜会的机会,在丈夫的襄助下…  相似文献   

8.
莫泊桑在《项链》里刻划了路瓦栽夫人这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她为追求享乐、爱慕虚荣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这篇小说情节曲折,布局巧妙,历来为人称道,尤其它的结尾,更是显得独具匠心。  相似文献   

9.
《中学语文教学指导书(人教版)》指出,《项链》“这篇小说抓住细小题材反映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主题”。这个论断很有指导性。我们应该弄清楚这种深刻社会意义是什么。路瓦栽夫人生活道路上的转折是由于丢失了项链。她是一个小职员的妻子,年轻时总梦想奢华的生活,爱慕虚荣,丢了项链之后,为了偿还那笔可怕的债务,他熬过了十年穷人的艰难生活。如果作品的思想意义仅仅是对虚荣心的批判,那么这种批判就是安排一个丢项链的偶然事件,这种批判以偶然性为基础,是多么无力,作品也很难说有什么深刻的社会意义,无怪乎不少人把路瓦栽夫人自己的  相似文献   

10.
《项链》里的路瓦栽夫人,有着强烈的虚荣心,追求享乐,梦想过豪华的生活,后来栽了老大的跟头。用现代心理学、精神病学的观点来看,她的虚荣心已经强烈到病态的程度了,她要算是一个神经官能症(一称心理症)患者。确认了这一点,对这  相似文献   

11.
高中第四册《项链》一课后安排了这么一道思考题。“作者认为,‘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这是不是造成路瓦栽夫人的悲剧的原因?”我以为,思考题把从文中引用的这话,说成是“作者认为”“造成路瓦栽夫人悲剧的原因”,是不妥的,是违背了作者的原意的。作者在故事的开头,并没有直接涉及“项链”,  相似文献   

12.
赵秀民 《甘肃教育》2011,(13):60-60
《项链》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一篇短篇小说,讲述的是教育部小职员路瓦栽的妻子玛蒂尔德爱慕虚荣,追求高贵乃至奢华的生活,但她的家庭背景和她的家境只能让她生活在对上流社会生活的梦幻中。丈夫为了让妻子开心,想方设法弄到了教育部长夫妇家庭晚会的请柬。为了出席这个舞会,玛蒂尔德花大价钱做了一套礼服,并向朋友佛来思节夫人借了钻石项链。  相似文献   

13.
谈“铺垫”     
铺垫是指在一个人物出场前或者一个事件发生前,预先布置局势,安排一些情节场景作为征兆,制造气氛。铺垫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有三点:一、铺垫能构成伏笔和照应,使作品针线细密,情节发展既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例如莫泊桑的小说《项链》的结尾,当路瓦栽夫人告诉佛来思节夫人,为了还她的项链自己付出了十年艰辛,佛来思节夫人告诉她,那件项链是赝品。这确出乎读者意料,但仔细想来,并不突兀。这之前有几处铺垫:路瓦栽夫人借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慷慨应允,珠宝店老板说他只买过装珠宝的盒子,以及归还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连盒子也没打开看看的漫…  相似文献   

14.
“什么?!”玛蒂尔德顿时大惊失色。佛来思节夫人充满同情地望着这个苦命人,无奈地点点头:“要不这样,亲爱的,我把项链还给你,或者把差价补给你……”她没再说下去,因为玛蒂尔德不在听。她只是茫然地望着她,怔怔地不出一语。……路瓦栽兴高采烈地回来了:“嗨,这可真好,债都还清了。这是件值得庆贺的事儿。”玛蒂尔德神思恍惚地坐着。路瓦栽坐在她的脚旁:“发生了什么事,亲爱的?”“假的,假的,那是假的……”路瓦栽大惑不解,摇着她的肩:“什么?什么是假的?”“项链!”玛蒂尔德终于迸出了哭声,“项链!十年,十年的辛苦全部白费了!哦,上帝啊,十年…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6,(44):18-19
《项链》是法国短篇小说大师莫泊桑的代表作之一,一直以来人们对其解读大多停留在女主人公玛蒂尔德身上,但作为玛蒂尔德丈夫的路瓦栽先生一直是她身后的重要支柱和坚强后盾。本文着重讨论了路瓦栽的性格特征,以期让更多读者感受到路瓦栽的美好形象。  相似文献   

16.
莫泊桑是十九世纪法国的著名小说家,曾被同时代人誉为“短篇小说之王”。他的短篇小说,描绘了形形色色的人物,但刻划得最为鲜明深刻的是一系列小市民形象。《项链》是脍灸人口的名篇,女主角路瓦栽夫人是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她只因为“没有陪嫁的资产”,没有“体面人”“认识”她,嫁给了一个小职员。但她却很不甘心贫困,一心向往豪华的社交生活。为了出席一次教育部长邀请的舞会,她不惜花去丈夫的全部积蓄买了一件衣服,又从朋友佛来思节夫人那儿借来了首饰——一串项链。结果,她在晚会上“比所有的女宾都漂亮、高雅、迷人”。她光采照人,出尽了风头,欢乐之余发现丢掉了  相似文献   

17.
【定位】莫泊桑小说思想意义与人物形象的认识与鉴赏。语文实践、探究着重于对人物形象的认识、评价 ,尤其是主人公路瓦栽夫人。本单元为小说单元 ,罗列了中外不同时期、作家的四篇作品 ,以短篇为主 ,也有长篇节选。因此解读本单元课文应遵循阅读小说的基本规律 ,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认识为核心 ,顾及情节结构、语言表述 ,并结合社会背景、作者思想 ,从而获得对作品实事求是的认识。这样对阅读能力、语言素质的提高才是有益的、积极的。【切入】1 .如何正确认识评价路瓦栽夫人 ?身为小公务员妻子的路瓦栽夫人成天陶醉于虚拟的上流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8.
教学《项链》一文时,学生对路瓦栽夫人的性格的讨论异常激烈。有的说她爱慕虚荣,想入非非,不安于现状;有的说她善良诚实,坚韧、忍耐、吃苦;有的说,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没有金钱、没有地位的玛蒂尔德的梦想,是一种处于许多相仿境遇的人都会具有的正常而合理的心态,她渴望充当被社交界承认并追慕的角色,实质上是希望自己的人格得到别人的尊重;还有一个同学说,路瓦栽夫人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但却赢得了人格的尊严,我认为值得,维持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根本,就是尊重,师生关系更应当这样。他的发言获得了热烈的掌声。听了同学们的发言,我深有感触…  相似文献   

19.
法国大文豪莫伯桑的《项链》,给人以回味无穷的遐想,不断从中咀嚼出生活的滋味。教育部书记员路瓦栽的夫人玛蒂尔德长的美丽,由于家庭出身的缘故,生活不够理想。路瓦栽想尽办法让夫人快乐。终于争取到参加部长宴会的  相似文献   

20.
爱美无罪     
在讲解《项链》这篇课文时,语文老师问我们:“路瓦栽夫人参加舞会前找别人借项链说明了什么?”正当我们百思不得其解时,老师失望地抛出“标准答案”:“这充分说明了她爱慕虚荣的性格。”异哉!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而女人为尤甚,何故独不容路瓦栽夫人耶?爱美之于女人是无罪的,就像花之于春天是没有错的我想这大概也是“妩媚”、“婀娜”之类的词都以“女”字作偏旁的原因吧。语文老师也是女性,真不知她颈上那金灿灿的项链,是否也说明她爱慕虚荣呢?爱美无罪@陈岱$湖北大冶市第一中学!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