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夏绿蒂·勃朗特是英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著名作家,马克思曾把她同狄更斯、萨克雷和盖斯凯尔夫人等一起称为“一批杰出的小说家”. 夏绿蒂于1816年生于英国北部山区的一个穷牧师家庭,早年丧母,父亲是一个虔诚的牧师.童年时,她和几个姐妹都先后进过名为慈善学校,实则是牢狱般的孤儿院.青少年时期,她们是在非常清苦微寒的生活中度过的.以后,她又为生活所迫而当过家庭教师.在当时英国社会里,妇女远没有获得平等权利,家庭教师的地位实际上与女仆相去无几.  相似文献   

2.
稍谙外国文学的人大都知道夏绿蒂·勃朗台与艾米莉·勃朗台是姐妹,她们的作品几乎同时出版,但却各具不同的命运色彩。夏绿蒂的《简·爱》使她一夜之间成名,以后,她的文学之路一帆风顺,接着便有《雪莉》、《维莱特》、《教师》问世,使她在英国文坛上声誉鹊起。而她的妹妹艾米莉不仅不为那时的评论界接受,连她的姐姐也不能充分理解《呼啸山庄》。当艾米莉的《呼啸山庄》连遭猛烈谴责,当艾米莉忧然去世之  相似文献   

3.
19世纪中期,英国文坛上出现了著名的小说家三姊妹——夏绿蒂·勃朗特、爱米莉·勃朗特和安恩·勃朗特。她们的出现,是英国19世纪文坛的奇迹,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佳话。勃朗特姊妹出生在英国北部约克郡一座偏僻闭塞的小村庄——豪渥斯村。她们的父亲是一个贫穷的牧师。夏绿蒂·勃朗特还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弟弟。后来两个姐姐10多岁就死在了“慈善学校”。由于家境贫困,她们姊妹三人都曾出外谋生,先后当过家庭教师、私人学校教师,夏绿蒂的作品中就有这方面生活的反映。勃朗特姊妹从小就喜爱文学,很早就开始练习写作,但她们的文学创作道路却是十分…  相似文献   

4.
夏绿蒂·勃朗特、狄更斯、盖斯凯尔夫人曾被马克思誉为“现代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但夏绿蒂·勃朗特不同于狄更斯和盖斯凯尔夫人两位作家,她喜欢在作品中把已经优秀的人物塑造得更优秀.小说《简·爱》就是通过几个不同的贫困情节展示了简·爱的人格发展和人格魅力。贫困和磨难对简·爱来说是一笔财富.正是在贫困中简·爱才学会了生活,懂得了怜悯,赢得了尊重,认识了自我,获得了独立,体验了爱情,完善了道德,使简·爱这个人物形象具有崇高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曾说过:“《呼啸山庄》是一本比《简·爱》更难懂的书,因为艾米莉是一个比夏绿蒂更伟大的诗人。”这话是不无道理的。近百年来,关于《呼啸山庄》的论述,可谓汗牛充栋,其理解之分歧殊属惊  相似文献   

6.
论简·爱反抗性格的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简·爱反抗性格的塑造李全福夏绿蒂·勃朗特在十九世纪文坛的灿烂群星中焕发着独特、奇异的光彩,她的脍炙人口的小说《简·爱》震撼了人们的心灵,令人赞叹不已。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追求独立、自由、平等,捍卫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勇敢热情、生机勃勃,具有独特个性...  相似文献   

7.
简.爱是夏绿蒂.勃朗特在她的代表作《简.爱》中塑造的一个追求心灵自由和人格独立,具有独特个性的女性形象。作者自始至终突出地刻画了简.爱强烈的、不屈不挠的独立性格,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探讨简爱形象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8.
苔丝是英国小说家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的长篇小说《德伯家的苔丝》(Tess of the D′urbervilles)中的女主人公。本文通过分析和比较苔丝和英国女作家夏绿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e《简爱》(Jane Eyre)中的女主人公简爱的命运,探讨了维多利亚时期的哈代的哲学思想及其根源。  相似文献   

9.
8月3日 晴 有一天晚上,下着冬雨,冻得人缩手缩脚的,随手从老爸书架上抽出一本厚厚的小说《简爱》,我不知道它是一部名著,漫不经心往下看,那个叫简爱的女子的命运一下子抓住了我,让我一洒同情之泪,也让我记住了那个叫夏绿蒂勃朗特的英国才女。  相似文献   

10.
《简爱》与《德伯家的苔丝》(以下简称《苔丝》)都是刻画女性内心情感的细腻动人的经典英文小说。《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与《苔丝》的作者托马斯·哈代分别生活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早期和后期,两部作品的问世时间相隔43年。这43年里,英国从维多利亚女王统治的繁荣期到以宗教和农业为主导的年代再到自由的资本主义的垄断期,这一过程中达尔文的进化论的思想使长期统治人们的宗教信仰遭到了质疑,夏洛蒂·勃朗特"清教徒"式的信仰与托马斯·哈代"威塞克斯"的悲剧情愫正是英国同一时期两个阶段人们思想的代表。  相似文献   

11.
《简爱》一书,呈现出主观意识与客观现实的尖锐矛盾,反映了具有觉醒意识的知识女性在挑战传统规范,追求平等和自由爱情的执着及理想无法实现的速茫。在否定不公平现实的情况下,一方面,夏绿蒂宣传妇女不应局限于家庭琐事中,应走向社会,追求与男子平等的地位;宣传打破门第悬殊,克服经济障碍,建立平等基础上的自由恋爱;另一方面,夏绿蒂笔下的理想女性简在社会中经历了艰辛后又回到家庭小圈子;而作为叛逆女性的简又终未能完全撇弃习俗的枷锁。简的这种形象透露出作家在对妇女出路摸索时的困惑,彷徨及不屈精神。  相似文献   

12.
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两位女作家夏绿蒂·勃朗特(1816—1855)和艾米莉·勃朗特(1818—1848)是亲姐妹。她们的小说《简·爱》和《呼啸山庄》在我国读者当中流传甚广。  相似文献   

13.
1847年,一部因为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妇女形象的小说,占据了英国文学史上的显著地位,成为世界闻名的优秀作品,她就是勃朗特·夏洛蒂的代表作——《简·爱》.《简·爱》的成功奥妙在于简爱鲜明的人物性格的典型塑造.在当时,英国经历了三次高潮的宪章运动,吸引了成百万的工人和劳动群众参加争取自身权利的斗争,但是妇女在社会上的地位并没有改善,没有获得自由的权利,也没有提出男女平等的问题,至于她们的情感世界更是被人戕害的领域.简爱这一人物的塑造反映了妇女摆脱压迫和歧视,要求平等和自由的强烈愿望和追求,在英国文学史上是首创,有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对于后人又有超时空的现实意义,是新时代女性推崇的偶像.  相似文献   

14.
在十九世纪的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文坛上崛起了一批著名的女性作家。她们的作品中以独有的女性主义视角,对所塑造的女性角色投注了深切的人文主义关怀。其中夏洛蒂·勃朗特的长篇小说《简爱》更是被奉为这一时期女性文学的范本。《简爱》自问世以来便受到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大多数的评论视角都关注于主人公简·爱独立的爱情观、价值观,认为她代表了当时敢于追求平等与自由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5.
烤糊的面包     
艾米莉·勃朗特出生在英国的一个穷教师家里。她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年幼的艾米莉和姐姐夏绿蒂,一同挑起了生活的重担。每天,姐姐都要到有钱的人家去当家庭教师,她就在家里做家务。艾米莉非常喜欢文学,爸爸的书,她早就反反复复地看过几遍了,她多想能有些新书啊!可是家里穷,没有钱让她去买书,她只好到处向人家借。为了看到更多的书,她抓紧一切时间:做菜时,一手炒菜,一手拿书;到市场上去买东西,也忘不了带上心爱的书,有好几次她险些撞上马车。有一次,艾米莉洗完衣服,开始做午餐了,她把面包送进烤箱烘烤,自己就在一边看书。这是一本新借…  相似文献   

16.
<简爱>是十九世纪英国文坛一部提倡仁爱呼唤妇女解放的伟大的文学作品.书中的海伦并非主人公,却是一个重要的人物.她是一位天才,是小说中劳渥德这一典型环境下典型人物简爱之外的又一典型女性.  相似文献   

17.
6月13日,潜水员在标极特·桑德捕获了一条l,200磅重的孤儿虎鲸,并随即展开了长达数星期的幼鲸寻亲行动。这条迷路的逆戟鲸本属加拿大的一个鲸群,自一月以来她便独个儿流落到这个位于西雅图西南面的岛屿的北端。她急切渴望回归群体,这使科学家们确信,她不可能平安地呆在标极特·桑德,在那里,她可能会被轮船的螺旋桨撞伤,又或是无意中把小船碰坏。  相似文献   

18.
夏绿蒂·勃朗特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丁玲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有影响的现实主义女作家;虽然她们产生时代不同,国家、民族各异,但在创作方面却有很多相一致的地方。比如,身为女性作家,她们的作品中都表现出强烈的女性独立意识;身为有影响的一代知识分子,对国家、社会都表现出庄严的责任感;而且,做为才华横溢的女性,在创作的过程中显示出超人的创作激情。  相似文献   

19.
《简爱》对《圣经》的恪守与反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突破了英国传统女性的三“C”世界 (即 church教堂、cookery烹饪、children孩子 ) ,以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完成了对简·奥斯汀等前代作家的飞跃 ,不仅具有深刻的共时性意义 ,更有复杂的历史性渊源和价值。《简爱》是夏洛蒂蘸着心灵的经验运笔着色的 ,凝聚了极其丰富的形象思维。而在这个艺术形象世界的时空中 ,又蕴含了浓郁的圣经情结 ,即《简爱》对《圣经》既有继承和恪守 ,又有扬弃和反叛。《简爱》一经问世就引起巨大的轰动 ,人们或褒或贬 ,见仁见智。其中争论的焦点之一是作者及其创作文本的思想倾向问题。虽然…  相似文献   

20.
寻找夏绿蒂     
<正>夏绿蒂不见了。一夜之间,母亲和我都开始紧张起来。夏绿蒂是谁?当然不是人了,她是一只巨大的母蜘蛛。每次路过厨房,一抬头就可以看见她的倩影。她织的那张"天网"大得惊人,上面粘着各种小虫子,大多是烦人的蚊子和苍蝇。夏绿蒂胃口很好,吃嘛嘛香,而且除了是这里最大的蜘蛛值得她骄傲外,她也深知"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道理,每天都安安心心地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