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期以来,如何有效地进行英语写作教学一直困扰着广大英语教师。“给出题目,提出要求,并让学生在课内或课外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篇作文,然后上交给教师批改”是传统英语写作教学的一种模式。这样的训练模式,往往使大部分学生写作相当被动,缺乏积极主动性和写作的热情,同时使广大教师任务繁重,埋头于批改学生作文的语法和词汇等细节性错误之中,形成了“学生听到写作心烦,教师见到习作头痛”或者说“学生怕写作文,老师怕改作文”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两张皮”的现象:教师常常不能充分挖掘课内文本阅读教学内容的写作训练价值,作文教学另起炉灶,以致学生在文本阅读中获得的丰富的资源难以付诸笔端,在课文中所学的写作技巧未能及时巩固、转化成写作能力,致使作文“言之无序”或“言之无物”。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写作训练是提高写作教学效率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施青濒 《现代教学》2005,(12):38-39
“小学专题作文训练”主要是指将对课内外相关的,有利于学生写作的作文教学资源有机地整合成一定的教学系列,使之成为贴近学生生活、适合需求、便于操作、学生喜闻乐见的“共享资源”。通过研究和实践,让教师自觉地运用新课程理念,在作文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经验和已有知识、生活感受来表达真情实感,淡化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的传授。  相似文献   

4.
在教学中,常常把“作义”称为“写作”。其实,“作文”和“写作”的含义是不一样的。“写作”,一般是指文学创作或著书立说,那是已经有了写作基本训练的作家或学者所着手的事。“作文”,则是青少年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所进行的写作基本训练,是学习写文章,所以又叫“习作”。“作文”与“写作”,起点不一样,要求不一样。作文是学步,写作是迈步,有高、低之分。作文训练的实践证明:分清了作文与写作的差别,按照“学步”的客观规律,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作文训练,就有成效;反之,还未“学步”就要学生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如何有效地进行英语写作教学一直困扰着广大英语教师."给出题目,提出要求,并让学生在课内或课外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篇作文,之后上交给教师批改"是传统英语写作教学的一种模式.这样的训练模式,往往使大部分学生写作相当被动,缺乏积极主动性和写作的热情,同时使广大教师任务繁重,埋头批改于学生作文的语法和词汇等细节性错误,形成了"学生听到写作心烦,教师见到习作头痛"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郑启闪 《教学随笔》2016,(5):123-123
写作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修改作文让许多教师困惑,所以教师要转变观念,变“替学生改作文”为“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把作文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上。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一直延续着这样的一种模式:教师给出题目,提出要求,并让学生在课内或课外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篇作文,之后交给教师批改。这样的训练模式,往往使大部分学生写作起来相当被动,缺乏写作的积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中,常常把“作文”称为“写作”。其实,“作文”和“写作”的含义是不一样的。“写作”一般是指文学创作或著书立说,“作文”则是青少年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所进行的写作基本训练,是学习写文章,所以又叫“习作”。“作文”与“写作”,起点不一样,要求不一样。作文是学步,写作是迈步,有高、低之分。作文训练的实践证明:分清了作文与写作的差别,按照“学步”的客观规律,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作文训练,就有成效,就成功;反之,还未“学步”就要学生“迈步”,违反实践规律,要求学生或放任学生“创作”的,就少有成效,甚至没有成效。所以,我们在明确了作文训练的根本性质之后,还必须明确中学作文训练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正>长期以来,如何有效地进行英语写作教学一直困扰着广大英语教师。"给出题目,提出要求,并让学生在课内或课外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篇作文,之后上交给教师批改"是传统英语写作教学的一种模式。这样的训练模式,往往使大部分学生写作相当被动,缺乏积极主动性和写作的热情,同时使广大教师任务繁重,埋头批改于学生作文的语法和词汇等细节性错误,形成了"学生听到写作心烦,教师见到习作头痛"的现象。1.教师。教师往往在课堂将要结束时指定某一份英语综合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一直延续着这样的一种模式:教师给出题目,提出要求,并让学生在课内或课外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篇作文,之后交给教师批改。这样的训练模式,往往使大部分学生写作起来相当被动,缺乏写作的积极主动性和热情,同时使广大教师任务繁重,埋头于批改学生作文的语法和词汇等细节性错误。  相似文献   

11.
诠释:“语用型”作文训练,是借助生活中的语言运用来设计写作练习,训练写作技能的作文教学法。它走出了作文教学传统的纯技能训练的老路。让学生的作文训练一开始就带着生活的某种需要,为服务生活而写作。在“实战”中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要义:先生活,后作文。创意说明:过去作文教学普遍采用命题式作文训练。题目由教师圈定,写作由教师指导,学生只能被动适应。由于学生缺乏生活素材和生活体验,只好闭门造车,胡编乱造,写作对他们而言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语用型”作文训练则不然,它完全改变了命题作文的思路,实行先生活,后作文。而且努力增…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如何有效地进行英语写作教学一直困扰着广大英语教师。在传统英语写作教学的模式“给出题目,提出要求,并让学生在课内或课外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篇作文,  相似文献   

13.
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是写作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形式,但我们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写作可以与学生的生活脱离。研究一下当前学生怕写、厌写、编造作文等现象的原因,我们可以看出,正是由于写作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脱节,才使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受到了挫伤。写作应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它就在学生身边,与学生血肉相连,不能简单地看成是一种单纯的技巧训练。但是,怎样才能做到既不增加学生负担,又能使写作教学进一步生活化呢?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内外衔接上下功夫。空洞地谈衔接是没多大意义的,关键是要明确衔接的目的,即“课内长骨,课外长肉”。为…  相似文献   

14.
作文教学向来为广大语文教师所重视。作文教学不但是语文文字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的综合训练,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语言知识教育同写作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训练。所以,应不断改进作文教学,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主动发现美的自然、美的社会。久而久之便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5.
<正>小学生习作能力普遍较低,一直困扰广大一线语文教师。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普遍存在学生惧怕作文、作文教学效率不高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乐于作文、善于作文是语文教师最头痛的事,让学生在学会写作的同时喜欢写作是语文教师一直探索的课题。其实写作能力的提高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产生创作欲望;要言之有物,这就离不开丰富的写作素材,积累丰富的写作资源,是提高写作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教师的悉心指导与训练,同样非常重要,这  相似文献   

16.
教师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其语文思维,并从生活化的层面入手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意的作文。而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教师应合理运用课内外作文教学资源,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因此教师应结合语文教材中每单元作文教学模块,并根据班级学生语文基础来实施宽严相济式教学模式,以强化学生的习作基本功。本文从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习作思维训练以及写作素材规整方面入手,探析高效作文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大语文”观念让我们感受到:作文改革应把语文教学的课内、课外结合起来,校内、校外互相沟通起来,注重学科间知识、技能的融合,让学生在学习语文,进行写作时更多地获得知识、感受世界、感受生活。为此,我校进行了“开放的情景化作文考试”的改革。这次改革是教师把作文考试的命题孕育在一个情景活动中,让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活动时体验、观察、思考、讨论,最后把亲身经历编写成考试作文。这样,学生在作文考试前事先得知作文题目或写作的具体范围,在实践中就  相似文献   

18.
一、作文平时积累与修改的重要性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教学应重视平时的积累;叶圣陶先生说:“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应为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教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一点,乃为教学之成功”。所以作文教学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修改能力。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要求上有这两方面的表述,在“教学建议”中也指出:“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9.
多年来,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教师经常为命题作文绞尽脑汁;学生经常为选材写作搜肠刮肚。为改变这一状况,探索一条改革作文的路子,我们从一九八一年秋季开始在我区长江路小学进行了课内“素描”教学试验。通过实验,我们感到课内“素描”确实是改进小学作文教学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才能让学生快乐作文?尊重、理解学生是“快乐作文”的前提。“快乐作文”的关键是发掘学生作文的闪光点,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让学生挑重担,树信心。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发掘、捕捉每一个学生作文的成功点、闪光点,给予明确的鼓励或暗示,始终让他们觉得“我能行”“我真行”,让学生去获得成功的体验,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有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促进他们写作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