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时代不同,艺术的形式与内蕴的美学思想也不同。时代与艺术的关系,实则是自然与艺术的关系、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即艺术是物质与精神的有机统一,是生命精神、人格旨趣、心灵追求呈现、融贯于自然空间、物质世界。艺术,是自然与时代的呈现与重塑,是提高、升华的自然与时代。时代与艺术,表里如一、浑然天成。正可谓:时代孕育美、艺术承载美、思想意涵美。  相似文献   

2.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对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所应负有的责任。它是对传统企业伦理的嬗变和超越,是刚性责任与柔性责任、积极责任与消极责任、内部责任与外部责任的有机统一。积极回应挑战并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企业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的必要环节,是实现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必须正确处理好企业与社会、倡导与规范、企业与职工、企业与消费者、企业与竞争对手、自律与他律、企业与企业家、倡导与推动、尺度与限度等九大关系,使企业真正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3.
陈龙 《教师》2013,(14):37-37
美在和谐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审美的过程,是文本、生本、师本和谐的过程,是师与生、人与文、导与放、思与悟等方面的平衡与统一,语文课堂的灵魂是和谐美。一、文本的和谐,重在三维目标的融通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虽各具内涵,但又相互渗透,融为一体。三维目标的融通  相似文献   

4.
政治性与思想性、逻辑性与纪律性、实践性与知识性、趣味性与情感性等是有效思政课的几个重要特点。政治性是思政课的灵魂,思想性是思政课的魅力所在,逻辑性是思政课的脉络与魅力之一,纪律性是思政课取得实效的保证,实践性和知识性是思政课取得实效的基础,趣味性与情感性赋予思政课以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5.
幸福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是人类生活与奋斗的毕生追求。与资产阶级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的幸福观不同,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科学的、实践的、大众的幸福观。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认为幸福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是享受与劳动的统一,是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对话理论是指在阅读教学中,以教材文本为平台,教师组织学生,与作者、作品中人物和同学、教师以及教材编写者的对话交流。其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对话和交流是共同参与、共同创造的学习过程。学生与作者、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学生与教材编写者是一种平等的关系,这种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  相似文献   

7.
教师角色是社会、国家与人民对教师期待的镜像,是教师自我职业信仰与教育理念的化身;教师责任是教师强烈的职业认同感与社会对教师的殷切期待的相遇,是一种"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生命担当与教育自觉。教师是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思想者、燃灯者与开拓者,是真理、生命与未来的责任人。  相似文献   

8.
“互动教学”的含义是:在教学过程中,借助沟通与合作,使师生分享彼此的知识、思考和个人经验,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和学生与教师共同的发展。毫无疑问,这样的教学是一种主体性课堂教学。在形式上,学生和教师、学生与学生、个人与小组、小组与小组、小组与教师是相互关联的,他们之间的互动是情感、智力、思维、  相似文献   

9.
道德教育可以说是每个国家、每个社会古老而永恒的话题.之所以"古老"和"永恒",是因为道德教育是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综合的教育,是关于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这样一些道德价值的教育,是培养每个儿童寻找人生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左和平 《生活教育》2011,(11):36-38
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简称。它是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也是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新时期加强师德建设是实践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陶行知先生是中国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  相似文献   

11.
严羽以诗论闻名于世,其诗歌则不大为人所重视。一般以为他的诗宗法盛唐,偏重于妙远。其实,作为一位杰出的理论家和诗人,作为一名爱国忧民的志士,严羽的诗歌是其心灵史的主要载体,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他的思想和所处时代的风云。探讨其诗歌创作,对于理解严羽的诗学理论是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2.
由于对道家文化的接近与体贴,戴望舒在他一生的处世、为人、诗歌创作、择取西学的路径等方面有鲜明的独异性特征。戴望舒与道家文化的关联很深,老庄哲学、诗学、美学思想对他影响极大,并内化为潜在心理机制,影响着诗人的人生选择与诗艺追求。他在爱情生活中选择逃避、他的悲天悯人的忧郁气质、他钟情于死亡书写、独特的诗歌写作的运思方式、诗歌经典意象的营造等等,都具有鲜明的道家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3.
作为杰出的教育家,吴玉章的教育思想博大而精深。家庭教育思想作为他教育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虽不及其德育思想系统丰实,但同样对现在和今后的家庭教育有着积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秦观词风格凄婉哀厉,从其家世及入仕经历看,是长期生活困顿及奉亲养老困难所致。从政治挫折角度看,则与他绍圣以后所遭遇贬谪性质有关,而他早年所接受佛教文化思想,于其凄婉词风之形成亦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对卡夫卡的研究是国内外学术界十分关注的问题,其中大部分人侧重研究其作品中的“异化”世界及荒诞主题。但笔者认为,卡夫卡的爱是值得我们研究的。本文通过卡夫卡的日记、书信、情书、小说等来分析卡夫卡对祖国和犹太人民的爱,对写作的爱以及对未婚妻和家人的爱!  相似文献   

16.
盛唐诗人李颀一生中的许多时光是在隐居中度过的,然而他的归隐却是在仕途无进、久沉下僚之后的无奈选择.归隐田园后的诗人并没有忘怀时世,他为怀才不遇者鸣不平,劝勉友人在仕途上有所作为,自己也从未放弃出仕的希望,这也正体现了身处盛世之中的诗人们的一种隐居心态和状态.  相似文献   

17.
莎士比亚既是一位伟大的戏剧家,又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154首十四行诗有一个共同的主题——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思想体现在他献给友人及爱人的颂歌中,也体现在他对人类艺术及爱情的赞美中,其人文主义思想反映了他对人类的热爱,对人的本性——真、善、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18.
中唐诗人李贺多病而敏感,他对生与死的认识和体验与同时代的诗人相比,尤为深刻,这就是他诗歌里所表现出的强烈的生命意识。同时,在儒家修齐治平的主流文化背景之下,李贺的生命意识还包含人生价值和意义的追求,这个没落的王孙对唐王朝的兴衰有着道义上的责任,也有重振家道、光耀门楣的责任。李贺的痛苦正是对生与死的敏感体认和人生价值和意义难以实现的深刻痛苦。把握李贺诗歌中所表现出的生命意识,对于理解他的诗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冯伟林的散文内部激荡着一股鲜明的政治情怀,它以英雄题材为依托,由主体精神灌注而成为文体的内核.而以情为经,以事为纬,以论为魂是其文体的结撰艺术."有温度的政治话语"显示了其独特的语体风格.  相似文献   

20.
张说是初唐渐盛时期的关键性人物,其文章雄浑阔达、骈散兼具,以"大手笔"在文学史上留下不朽美名。梳理张说之文在内容包涵、创作体式、情感生发、艺术魅力等方面的特征,阐明张说作为开元时期的政治家以及一代文宗,其"大手笔"不仅体现在撰制了数量众多的实用性文章,而且文章所呈现的格调恢弘、典雅富赡的风格,庄重整饬、骈散交融的文法技巧以及情真意切、据实而发的感情色彩等,也体现出"大手笔"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