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黄韵亚 《体育科技》2003,24(4):43-45
艺术体操运动员的成功不仅决定于她们的技战术 ,还决定于智力水平 ,而非智力因素对她们能否取得优异成绩也举足轻重。既提高艺术体操运动员的操作思维 ,同时又提高她们的语言思维能力是提高艺术体操运动员智力的明智之举 ;兴趣、意志、情感、动机、性格等是影响艺术体操走向成功之路最重要的非智力因素  相似文献   

2.
浅析非智力因素对竞技运动员运动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非智力因素角度出发,分别从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5个方面对延长运动员运动寿命问题进行阐述,以引起体育工作者对非智力因素的重视,在训练体系中引入非智力训练,提高运动员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正确的动机、浓厚的兴趣、良好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及优良的个性品质,从而延长运动员的运动寿命。  相似文献   

3.
短道速滑是一项操纵身体变化的高智能竞技运动,非智力因素与短道速滑有着尤为密切的关系,引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在短道速滑训练、教学中的意义重大。分别从动机、性格和毅力等非智力因素对短道速滑运动员的影响进行研究,总结出运动员自我认知的培养、运动员运动动机与意志的培养、合理有效的激励性原则等培养短道速滑运动中非智力因素的方法,为培养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水平,提高运动成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运动员的非智力因素系统由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五大因素构成,是运动训练竞赛活动的动力-调节系统,具有动力、定向、引导、维持、调节和强化等功能,它们共同构成运动员进行运动训练竞赛活动的心理条件.在运动训练活动中,运动员具有五种典型的积极训练态度即愿练、好练、乐练、勤练和独立训练.为提升运动员的心理水平和实际运动训练成效,根据运动员的五练与非智力因素的内在逻辑关系,深入探讨了五练的内涵、意义、训练原则和方法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前运动心理学对运动员的智力水平和单一的心理因素研究较多,其中也涉及到动机、意志、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研究,但多数研究不系统。在坚持注重运动员身体素质、技战术能力培养的同时,全面发展其心理素质,系统的将非智力因素的相关理论应用到散打运动当中,对提高运动员成绩及促进运动员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6.
优秀运动队运动员学生文化学习的效果,不仅仅取决于智力的高低,还取决于他们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尤其是学习兴趣,对学习起间接作用,构成学习活动的心理条件,是学习活动的动力。有了学习兴趣,能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因此,重视培养运动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能促进他们文化学习的提高,使学习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非智力因素理论及其在体育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文献资料、归纳等方法,综述了非智力因素的研究进展。目前运动心理学界对运动员智力因素或单一心理因素的研究较多,其中也涉及到如情绪、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但多数研究处在描述性研究阶段。作为一名高素质的运动员,不仅要有健康的体格、正常的智力、高超的运动技能,而且要具备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良好的动机、坚韧不拔的毅力、完美的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因此,开展深入系统的运动员非智力因素开发的研究,对丰富运动训练内容,完善运动训练学的理论体系,使运动员身、心、技全面发展,进而实现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非智力因素,从广义上讲包括智力以外的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以及道德品质等。狭义的非智力因素则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对认识过程起直接制约的作用的心理因素,它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理智、个性等等。我们在运动员的训练中进行知识与技能的培养,都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综合的反应。  相似文献   

9.
于优秀运动员的培养以及成绩的提高,教练员除了运用相应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外,还应注意到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和作用。因为一个高水平运动员往往是临场发挥出色,成绩稳步提高,而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动机、情绪和意志等非智力因素起了重要的作用,所以  相似文献   

10.
曾海明 《体育师友》2012,35(5):13-14
所谓非智力因素,一般是指智力以外的一切因素,它包括兴趣、动机、意志、情感、性格等。在体育教学中,起着调节、制约、推动、促进的作用。因而,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作为一所瑶族自治县的民族小学.为了继承和发扬瑶族文化.我校大力开展瑶族传统文化校本课程.民族体育便是其中之一。现结合我校进行的民族体育教学,谈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粗浅做法。  相似文献   

11.
以参加全国十运会武术比赛195名优秀运动员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揭示其心理健康现状,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提出针对性建议,旨在更好地促进其心理健康水平的发展与提高,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应对各方面的挑战,创造出更优异的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2.
《武林风》这档地方卫视栏目,其成功有目共睹。这作为一种现象,值得研究。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理论分析法展开研究。研究思路:透过《武林风》现象分析其成功的原因,进而思考高校武术开展尴尬的根源,并探索高校武术开展困境的破解之道。分析“武林风”现象,发现:大众的“武术情结”是“武林风”成功的思想基础;以娱乐思维为主导是“武林风”成功的关键,进而剖析和思考当前高校武术开展困境的根源是思维问题,即:以竞技武术为内容,以训练模式授课的竞技思维定势问题。因而提出,高校武术开展困境的破解之道:思维转向,即由竞技思维定势转向以娱乐思维为主导,并在武术课的内容、师质改造、竞技武术的定位和武术教育功能的定位方面做了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全民健身运动计划的提出,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家门加入锻炼身体的队伍之中.作为具有强身健体功能的体育运动-武术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喜爱.然而以体现武术文化内涵的武术礼仪的发展却忽略了.通过从现代武术礼仪的概念、现代武术礼仪的动作进行论述.表明:现代武术礼仪是指新中国成立以来,习武者在习武过程中遵守的具有浓厚民...  相似文献   

14.
优秀散打运动员上下肢有氧、无氧能力的特征及训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优秀散打运动员上下肢有氧、无氧能力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优秀散打运动员无氧和有氧代谢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提示构建优秀散打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量化的指标体系以及训练工作应注意相关指标的应用。通过对优秀散打运动员与其它运动项目运动员有氧、无氧代谢能力和PWC170值的比较分析,为散打运动员向相似的对抗类项目如跆拳道、拳击、柔道、摔跤转型以及科学选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瑰宝,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继承和传播武术文化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高校是武术传播的一条重要途径,高校武术选项课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所培养学生的武术修为,从而影响武术文化和运动的继承、传播和发展,因此提高高校武术课教学效果,对于武术运动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并结合多年教学体验,从体育教学体制、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水平,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影响武术选项课教学效果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以浙江省高校16支武术队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提出影响武术套路运动员比赛时临场发挥的各种因素,并针对不同的影响因素制定出适应性训练的内容与方法,为运动员达到最理想的临战状态,取得最佳的比赛成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影响武术运动员套路表现力的因素主要包括运动员的气质与性格、专项素质和动作规格、对套路编排的理解、运动兴趣。这些因素对运动员先天的表现意识形成,各类动作完成质量的提高,动作表演内涵的丰富,表现情绪的激发及艺术修养的提高,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并最终影响运动员的表现力水平。  相似文献   

18.
跆拳道既是一项强身健体,又是一项防身自卫的传统搏击武术,但随着竞技领域的激烈竞争,技术水平的高低不再是衡量运动员比赛成功与否的唯一评判标准,而心理素质的培养才是取胜的关键因素。运动员赛前焦虑情绪的产生,会影响比赛的结果,也会造成运动员身心的疲惫。因此以太原市跆拳道运动员为例,分析运动员赛前焦虑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并制定相应的调控策略对避免和缓解运动员赛前的焦虑情绪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周易>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泉,更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根源.<周易>思维方式,对武当武术的影响是根源性的、全面的、系统的.在<周易>"立象取意"的取象思维影响下,武当武术具有"拳法自然"的技击特色;在<周易>"物极必反"的辩证思维影响下,武当武术坚持"守雌处后"的战略战术原则;在<周易>"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影响下,...  相似文献   

20.
黄强  蔡仲林  李树屛  陶江 《湖北体育科技》2012,31(4):386-388,398
难度动作技术创新是当今武术竞赛中运动员取胜的法宝,也是技术创新最为关键和核心部分,只有难度动作技术不断创新,才能不断开辟技术新领域,促进武术动作技术向多元化、多样化方向发展。对竞技武术技术的创新研究,是竞技武术发展的需要,也是竞技武术技术不断发展、挑战新高度的的契机。研究表明,竞技武术技术创新是一个大的系统,而技术创新只是这一大系统中的一个小的系统工程。从技术创新层面上看,竞技武术技术创新主要包括基本技术创新、难度或高难度技术创新以及动作连接技术、甚至编排等技术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