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诗歌语篇有两个明显的特点:首先,大量使用重复手段,包括语音重复、词汇重复、结构重复和篇章重复。其次,大量使用各种形式的比喻。重复和比喻的运用是为了用更多的语言符号形式承载更多的语义内容,即语言符号形式与内容之间具有数量象似性。本文尝试将数量象似性应用于诗歌语篇分析,以期拓宽象似性研究的层面。  相似文献   

2.
朱晓燕 《考试周刊》2010,(45):14-15
象似性作为符号学和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在国内外语言学界受到广泛关注。根据皮尔斯符号三分法,语言的象似性主要分为映象象似、拟象象似和喻象象似。本文分别从这三个角度分析英文诗歌和汉语古典诗词中的象似性,发掘诗歌这种特殊文体中形式与内容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语言象似性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索绪尔的语言符号任意性的挑战和补充。在各种文学体裁中,诗歌的象似性特点最为突出。把象似理论运用到诗歌翻译中,探讨诗歌的象似性翻译观,以期对诗歌的翻译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
弗罗斯特诗歌的象似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罗斯特的诗歌家喻户晓,究其原因除其寓意深刻外,更有其语言上的独特性。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语言象似性角度出发,以皮尔斯根据符号三分法对语言的象似性进行分类为理论基础,对弗罗斯特诗歌的映象象似、拟象象似和隐喻象似修辞进行分析。由此可以看出弗罗斯特的诗歌不仅符合人们的认知模式而得到读者的认同,而且还时常超出人们的一般认知模式而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5.
象似性理论揭示了语言形式与内容之间的象似关系,即二者之间的关系根本在于遵循“模仿原则”,即形式模仿意义.文章通过研究诗歌、文字与绘画三者的关系,揭示三者间的“模仿”本质.可以利用象似性原则帮助译者从词汇象似性、句法象似性及篇章象似性三个层面分解并阐释原诗:通过词汇象似性帮助阐释并翻译诗歌的“意象”,通过句法象似性揭示诗歌翻译中形式与内容的重要关系,通过篇章象似性分析诗歌翻译的完整性——歌意象的完整、诗歌形式与内容的完整.象似性理论为诗歌翻译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有助于探讨诗歌意象翻译的原则及方法.  相似文献   

6.
洪琪 《培训与研究》2009,26(1):11-13
弗罗斯特的诗歌家喻户晓,究其原因除其寓意深刻外,更有其语言上的独特性。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语言象似性角度出发,以皮尔斯根据符号三分法对语言的象似性进行分类为理论基础,对弗罗斯特诗歌的映象象似、拟象象似和隐喻象似修辞进行分析。由此可以看出弗罗斯特的诗歌不仅符合人们的认知模式而得到读者的认同,而且还时常超出人们的一般认知模式而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7.
爱德华·艾斯特林·卡明斯的视觉诗具有魔幻般的语言,独特的排版方式和支离破碎的单词拼写,但是这并没有打破诗歌的连贯性、整体性和统一性。原因是卡明斯娴熟的衔接手法,让表面上看似不相连的语篇富有紧凑感和音乐感。卡明斯的诗歌无论在语音、词汇、语法、结构还是社会符号上,都有独特的衔接形式,形成了卡明斯式的语篇衔接特点。  相似文献   

8.
象似性是语言符号和指称对象之间的关系,语言中象似性可分为影象象似性、拟象象拟性和喻象象似性三种类型。网络语言作为语言一种新的变异形式,存在大量的象似性现象。以象似性理论为指导,对网络语言进行深层次地分析,揭示出网络语言的象似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语言象似性主要论述语言形式与所指意义之间的理据关系。本文试图探索语言符号在语用层面的相似性,提出四条语用象似性原则,包括语用数量象似性原则、语用顺序象似性原则、语用距离象似性原则和语用标志象似性原则,并分析证明语用象似性原则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从语言符号象似性的哲学基础来看,思维决定语言,语言又反映思维,二者在反映过程中存在象似性现象,而这种象似性是逐步减弱的,这就是语言符号滤减象似性。导致语言符号滤减象似性的主要因素有:现实世界的复杂性与语言世界局限性之间的矛盾;语言自身的模糊性。同时,兼论语言符号滤减象似性与非范畴化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1.
星汉是我国当代诗词界的著名诗人,其诗词在国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究其原因,就在于这些作品充分体现了现当代诗坛泰斗臧克家大师所提倡的思想新、感情新、语言新的“三新”标准,这无疑对新疆乃至全国诗词创作的发展,都会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2.
尽管现代脑科学、心理学取得长足发展,但现代诗语的生成却难以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轻易放弃现代诗语活动中最隐秘的层面。诗语的生成机制——或曰诗性思维,主要由四种心理图式组成,并由之形成诗语的内化与外化流程。诗语的诞生,一般是围绕"意象核心"展开的。当主体受到外部世界刺激产生创作欲时,那些模糊的、闪烁的感发与冲动,便开始了内部言语的散点"浮现",但毕竟"内在影像"仍属于半成品,还需经由语音、语义、语法诸多过程,实现"内在影像"向外部语词即意象结构的转换。在这一生成转化过程中,"语感冲动"成了内在言语的主要驱动,而"语义偏离"则最终完成诗语的外化定型。  相似文献   

13.
在晚唐诗歌璀璨的星空中。李群玉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其湘楚文化滋养下的文化个性和抒情模式体现了对以屈、宋和庄子为代表的湘楚文化及其诗性思维方式的认同,其诗歌作品是对以迁谪和隐逸为主题的湘楚文化的反复吟咏和诗性思维方式的运用和再创造。从情感的共时向度上看,其诗歌与晚唐普遍的末世情感也呈现出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弗罗斯特诗作的简单与深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弗罗斯特是美国20世纪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善于运用口语化的语言、规范的句法和传统的诗体形式来展现新英格兰普通人物的平凡生活,因此,他的诗作貌似简单、平凡、通俗。细细品味,这“简单”之下却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深邃的道理。  相似文献   

15.
陈君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7,21(6):104-105,114
弗罗斯特是美国20世纪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善于运用口语化的语言、规范的句法和传统的诗体形式来展现新英格兰普通人物的平凡生活.因此,他的诗作貌似简单、平凡、通俗,但细细品味,这"简单"之下却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深邃的道理.  相似文献   

16.
万龙生50年代末期致力于现代格律诗的创作,执著于诗文化的现代整合,不仅很好地继承了闻一多诸前辈的成果,而且拓宽和发展了现代格律诗的内涵,其创作态势表现得十分亲和,叙述风格呈现为宽和平静.万龙生诗的美,既表现在语言与形式,结构与意象,也表现在诗的意蕴.  相似文献   

17.
海德格尔的语言观十分复杂,我们可从“诗通过语言确立存在”“诗意的栖居”“诗意语言的神秘性”三方面对海德格尔的诗意语言作出阐释。并借用海德格尔诗意语言的这种视角,即诗意语言不再是普通意义上的语言,重新解读几首王维的诗歌,可以得到新的发现。王维的诗以“秀雅”之名给世人清新、淡雅之意,后世人所看重的也是王维诗歌的那种闲淡、空寂、静清的审美意境,究其原因,与王维的通于禅理有关,佛理的意蕴在其诗意语言中得以澄现。  相似文献   

18.
对于新诗,何其芳是杰出诗人,又是诗歌理论家。《预言》则是这位诗人的创作起跑点,是何其芳的第一部个集。《预言》中有作者为旧时代和自己唱的送葬歌,有精致与圆融的爱情诗;在意象营造,情调和气氛的创造上具有独创性。  相似文献   

19.
译诗要有诗的形式。诗的建行不是简单地将散文分行,其目的是使诗的宣泄程式化和规范化。译诗既要反映出原诗的意境,又要给读者产生联想的空间。通过诗的韵律,用凝练的诗的语言,利用词语的音义同构现象以及适当地使用不完全句式,将原作的情感以及情感的律动,传递给他人。  相似文献   

20.
李商隐诗集中存录的《无题》诗,主要是七律八首,七绝三首,可分别系列于他所写作的拟名“蓝桥记”、“青鸟记”两篇传奇文辞,其无题的语意和情调均和传奇故事中的情节丝丝入扣;诗中有所疑难的语句和隐事,后世注解者多争论不息的无从落实的悬案,通统可由传奇故事的具体经历,恰当地给以解说。另有五首五言短诗和一首七言八句,与“韩翊”传奇文的情节绾合切适,或可拟名“锦书记”。综观李商隐《无题》诗,可分为三四种各自含蕴某些故事情节的连串组诗,并非无具体事实作为这些组诗的背景,且并不存在李商隐本人的恋爱诗。考察李商隐无题诗和他创作的佚失传奇文的关系,乃是关涉唐代文学整体观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