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东晋时期,玄言诗风盛行文坛,文学内容严重脱离现实。陶渊明青云出岫,在诗歌、散文、辞赋上以其突出的创作成就给玄幻的文坛带来了清新的气息。陶渊明,又名亮,浔阳柴桑人。我国东晋时代最杰出的诗人。他生活在社会极其动荡的晋宋易代之际,出身在一个没  相似文献   

2.
谈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东晋时期,士族清谈玄理风靡一时。这种风气对当时文坛影响很大。表现在内容上严重脱离现实,艺术上“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直到东晋末年,陶渊明创作的诗文才打破了这种局面。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曾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一篇而已”,《归去来兮辞》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高度评价。《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作于辞官归田之初的一篇述志作品,文中着重表达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和鄙弃,赞美了农村的自然景物和劳动生活,显示了归隐的决心。这是一篇作者诀别官场,同上层社会分道扬镳的宣言书,它体现了自然醇厚、淡…  相似文献   

3.
东晋时期,士族清谈玄理风靡一时。这种风气对当时文坛影响很大。表现在作品内容上严重脱离现实,艺术上“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直到东晋末年,陶渊明创作的诗文才打破了这种局面。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曾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一篇而已”,《归去来兮辞》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4.
分析陶渊明诗歌中的象征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渊明为我国文学史上具有承前启后开拓性的一位伟大诗人。陶渊明身处饱受战乱的东晋时代,东晋不仅是一个在政治上处于变革的时代,也是一个在文学上孕育新的生命和转机的时代。在玄言诗占据统治地位的一百多年间,文坛上寂静黯然,而陶渊明作为日后开启中国诗歌繁荣的先导,显示出“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1]2的非凡气派,其有别于传统的审美观念,对后世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陶渊明诗歌的最大特点为质朴自然,古人对此多有所论及,如严羽将陶渊明与谢灵运的诗作加以比较后,得出“谢所以不及陶者,康乐之诗精工,渊明之诗质而自然耳”(《沧浪诗…  相似文献   

5.
陶渊明是东晋时代最杰出的诗人,他的文学创作内容丰富,以田园诗的成就最高。陶渊明的生活和思想发展对他的诗歌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陶渊明的田园诗大多是表现隐逸的生活和思想,其田园诗的艺术特色最受后人称道的是其平淡自然的风格,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6.
江西自古称作人文荟萃之邦,若问,江西文坛的崛起在何时?大约会有两种回答:东晋或宋代。此二说固然大体不错,但确切地说,应在二者之间的唐代。东晋出了个大诗人陶渊明,为江西文坛争得了第一份殊荣。但陶在江西虽然前无古人,却也后无来者。身后的三百年江西文坛寂寥无声。所以,陶的出现很难算得上江西文坛的真正崛起。宋代江西文坛云蒸霞  相似文献   

7.
《桃花源记》是东晋田园大诗人陶渊明的一首“千古绝唱”。《桃花源记》的写作年代大约是宋代永初二年(421年),其时陶渊明已经57岁了。他拒绝同刘裕的宋政权合作,不满黑暗的  相似文献   

8.
政治上崇尚无为在西晋统一全国后就有所表现,东晋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把无为之治作为朝廷的主导政策。这种在政治上崇尚无为,在个人方面以随意去累为高的行为形成了一种社会风尚。陶渊明生活的时代,东晋政局已由相对稳定走向了混乱。桃源社会没有战乱,没有统治者的搅扰,人们平等相处,真诚相待,过着富足安乐的生活,《桃花源记》无疑是一篇示志之作,它是陶渊明的理想世界。  相似文献   

9.
樊华 《中国科教博览》2004,(12):157-161
在东晋那黑暗的年代里,陶渊明是那寂静文学时代的一颗晨星,他是那个时代的天才。也是那个时代的命运悲剧者。他这样一个年少即有抱负的诗人最终却退隐南山,其思想历程是怎样一步步走过来的?本文力图通过陶渊明的时代、少年理想和中年几次出仕,以及晚年的归隐躬耕于田园,去探寻诗人的内心世界,去体悟诗人那原想拯救苍生到最后的自我拯救,脱离樊笼,灵与肉的共同回归自然的真正洒脱和逍遥。  相似文献   

10.
钱辉 《语文知识》2003,(4):38-39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表达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和鄙弃,对农村自然景物和劳动生活的赞美。陶渊明为县令八十余日就毅然解印弃官,归隐田园,此举历来为人称道。  相似文献   

11.
张炜 《学子》2004,(5):49-50
陶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生于公元365年,卒于公元427年,一生基本上是在东晋时代度过的。虽然陶渊明年少时雄心勃勃,但家境贫寒,极度混乱黑暗的社会政治制度和严酷的门阀制度,造成陶渊明并无兼济天下的仕官空间。但社会的发展往往非彼即此,政治的压抑反使文化出现精神释放的宏大机遇,  相似文献   

12.
陶渊明是东晋时代最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以田园诗的成就最大.陶渊明的生活和思想发展对他的田园诗的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本文对陶渊明田园诗的背景、内容、艺术特色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作粗浅的分析和评论,以求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3.
《桃花源诗并序》是陶渊明所有作品中最受人们推崇的一篇。陶渊明把自己对东晋时期社会现实的深切感受融入作品中,从当时社会政治黑暗、民不聊生的现状出发,结合传说中的美丽情境,为人们描绘了一个与现实社会相对立的自由、与世隔绝的“桃源”模式的理想社会。但是,其中所描绘的理想世界,只能是一种幻想,一种封闭自守、落后的经济理想,这种理想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4.
<正> 一、从陶渊明所处的时代,看诗人的政治理想 公元三一七年,晋宗室司马睿渡江,定都建康(今南京市),建立偏安封建王朝,历史上称为东晋。陶渊明生活的年代,正处东晋和刘宋交替的大动乱时期。当时的特点是这样的:在北方则由少数民族贵族军阀所统治,他们忙于巩固自己的地盘,内部也开始分裂,处于“狗咬狗”的状态,无暇南侵,在南方,东晋大地主,大官僚集团,一  相似文献   

15.
<正>陶渊明,我国文学史上具有承前启后开拓性的著名诗人。他身处饱受战乱的东晋时代,曾积极投身于政治,但在经历了官场的黑暗与斗争后,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隐逸的人生之路。酒、菊、鸟,是他作品中的主要意象。这些意象与田园生活息息相关,不仅是诗中之象,更是眼中之景、心中之意,充分折射出陶渊明的精神品格和隐逸思想。  相似文献   

16.
《桃花源诗并序》是陶渊明所有作品中最受人们推崇的一篇.陶渊明把自己对东晋时期社会现实的深切感受融入作品中,从当时社会政治黑暗、民不聊生的现状出发,结合传说中的美丽情境,为人们描绘了一个与现实社会相对立的自由、与世隔绝的“桃源”模式的理想社会.但是,其中所描绘的理想世界,只能是一种幻想,一种封闭自守、落后的经济理想,这种理想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7.
世外桃源     
<正>如果说屈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著名诗人,那么,陶渊明就是江西历史上第一位著名诗人。陶渊明,东晋浔阳柴桑人。他生活的时代距今已经一千五六百年了。有的小朋友可能已经知道,陶渊明爱菊、不为五斗米折腰、“好读书,不求甚解”……不少中学生都喜欢在作文里写陶渊明。  相似文献   

18.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并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它动人的构思,它光辉的思想,一直吸引着人们.本文想就以下六个方面对形成桃花源理想的社会根源作一探索:一、陶渊明的时代与生平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出生于东晋没落的贵族家庭,他生在东晋偏安、晋宋易代的时候.东晋皇室和豪门贵族过着奢侈淫  相似文献   

19.
《饮酒》诗是我国大诗人陶渊明的名作之一。 陶渊明(365-427),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荆林街)人,是我国东晋时期最杰出的诗人。 陶渊明生活的时代,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都非常复杂尖锐,社会始终处于极其动荡的状态之中。陶渊明出身贫寒,青少年时代便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希望将来能“大济于苍生”,29岁时已及第为官。然而,黑暗的社会现实又无情地粉碎了他的梦想:统治阶段内部争权夺利,官僚士子荒淫无耻。他既无力改变现状,又不愿和当时的腐败官僚同流合污,于是在41岁时,便采取了消极的避世态度,弃官归隐,躬耕垄亩,“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在这一时期,他写下了大量优秀的田园诗歌,《饮酒》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  相似文献   

20.
孙阳 《语文天地》2015,(10):19-20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也是最能表现他志向与操守的文章。在提到其写作背景时,许多资料都说,陶渊明任彭泽县令不久,因"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归隐,躬耕田园。而且普遍认为,五斗米为当时县令的俸禄,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是不因贪恋官位而向污浊的官场低头,有力地表现了他不慕权势的高贵气节。这有一定道理,但并不全面。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陶渊明隐居背后的政治隐情。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大将,要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