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玉玲 《广西教育》2010,(29):61-62
听障生经过学校教育后进入社会,除了要掌握手势语在小范围内参与社会活动外,更重要的是掌握能与正常人沟通的规范语言——书面语,这样,他们才能在更大范围内与人交往、沟通,真正融入社会,平等参与社会生活。长期以来,听障生书面语发展相当滞后,听障生经过多年的学校学习后,其书面语言的掌握还是处在比较低级的状态,这一直困扰着广大的聋教育工作者和听障生的家长。笔者针对初中听障生书面语言的现状,剖析其原因,主要从学校、家庭、  相似文献   

2.
对于聋校来说,听障生的整体语言能力是衡量学校办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而对于听障生来说,个人的语言运用能力更是其综合素养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听障生掌握了语言,就意味着他可以更好地融入主流社会,就拥有了一把开启社会之门的钥匙,意味着他的人生之路更加宽阔。可在现实中我们发现,许多听障生读了好几年  相似文献   

3.
语文是大家公认的基础教育阶段的工具性学科,其科学性质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语文来源于生活,其本质就是生活.因此,聋校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教会听障生认识生活、理解生活,并会运用语文这个工具自由生活.然而,现阶段聋校语文教学仍然存在着不能适应听障生学习需要的现象.所以聋校的语文教育应该回归到生活中去,更应该在教学活动中引领学生去认识生活、体验生活和感悟生活,从而使聋校的语文教学活动焕发出无限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4.
对北京市四所聋校毕业班110名聋生的问卷调查显示,毕业班聋生的职业期望表现出以下三个主要特点聋生的职业价值观以福利保健因素为主导,呈现出明显的物质性需求;随着年龄的增长,聋生的职业期望会更符合社会现实,表现出更高的合理性;聋生的职业期望受自我评价及社会支持(含家庭支持、学校支持、及社会整体性支持)的影响,并受相关背景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自我校2007年招收听障生以来,我们发现所接收的高等教育听障生的实际语文水平与聋校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存在较大差距。为此,我校根据听障学校的语文教学目的任务与听障生对语文的需求,设定了语法、阅读鉴赏(包括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三个部分)、语言交际、应用文写作四个教学板块,对听障生的语文教学进行了探索,并在2007、2008、2009三个年级进行实践,取得了一些经验,形成研究文章。  相似文献   

6.
一、更新观念,多维度提高认识1.变强调缺陷影响、忽视能力培养为注重开发潜能,实施融合教育,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传统的聋校比较注重学校内部的管理,过多地考虑听障儿童的缺陷、障碍和困难,忽视了聋生潜能的开发。可现代教育很重视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因而在聋校实施融合教育,尊重聋生的发展需要,指导聋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事、学会交往、学会与他人合作”,最终实现聋人的社会化很有必要。因此,我们在对聋生进行缺陷补偿训练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开发他们的潜能。2.变课堂上单一地传授知识为引导聋生获取学习经验、提高持续学习的能力课…  相似文献   

7.
在聋校职业教育教学中,最大程度地开发听障学生的身心潜能,培养听障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审美观,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融入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特教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8.
济南市十亩园小学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1987年,学校接受了首位“听障”儿童,揭开了“聋健一体化”实验的序幕,并于当年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实验单位.从此开始了长达21年的研究和探索。学校对聋生坚持“零拒绝招生”,先后共接纳了来自各县(区)的37名听障儿童随班就读。目前,学校有随班就读学生16名,其中14名听障学生和2名智障学生。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为进一步推进聋校职业技术教育,江苏省听障教育年会暨聋校职业教育研讨会于11月3—4日在扬州隆重举行,来自省内近70所聋校及台湾等省的140多名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以“开展职业教育,为聋生未来发展奠基”为主题,先后有扬州特校、无锡聋校、溧水特校、阜宁特校介绍了经验,就如何适应社会需要和城乡实际,推进职业教育进行了广泛交流。  相似文献   

10.
"沟通与交往"作为我国聋校课改实验的一门新课程,已经在不少聋校开始实验。但有些学校仍未能真正落实到位,聋生交际素养的提升尚不明显,主要是认识层面和课堂操作层面还存有误区。比如将沟通与交往课窄化为一般的语言训练课或手语训练课,缺少主题,缺少情境创设,沟通交往活动处于单项活动,缺乏交互性,由于没有正式的教材,教师不能创造性地开发教材。我校于2008年进行了"听障学生主题式交际活动课的研究",尝试以生活为蓝本,以单元主题形式呈现,教师精心编排、创设富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人们在社会中沟通与交流的工具。在聋校,听障学生的语言主要有口语、手语和书面语三种,其中手语是听障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沟通与交往的主要手段。然而在聋校往往还有一些听障生,他们既没有口语能力,也不会打手语,书面语水平也很低,因此他们常常表现出"沟通障碍"。笔者与同事针对班里一名"沟通障碍"聋生,跟踪观察其在家与在校的种种表现,采取多个措施对其实施了矫正和转化,帮助他逐渐走出了“困境”。  相似文献   

12.
培养听障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聋校低年级数学教学活动中有着重要意义。它是课程改革和实际教学的需要,是聋校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学的重难点,更是提高听障生数学素养的基础。听障生由于语言障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稍显薄弱,更需要教师的关心和重视。  相似文献   

13.
《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提出:"课程设置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聋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聋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它明确了此次聋教育改革的目标和任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是聋教育永恒的课程价值观。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听障学生的作文教学也应渗透在学生的生活中。生活是他们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大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4.
听障学生是特殊的学习群体,由于听觉缺失,他们的认知与健全人存在较大差异。本文从聋生的认知特点出发,探讨了影视资源在听障生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注意事项。将影视资源引入到聋生语文教学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听障生语文教学资源,培养审美能力,拓展学生思维,还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5.
听障学生是特殊的学习群体,由于听觉缺失,他们的认知与健全人存在较大差异。本文从聋生的认知特点出发,探讨了影视资源在听障生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注意事项。将影视资源引入到聋生语文教学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听障生语文教学资源,培养审美能力,拓展学生思维,还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6.
互助土族自治县职业中学特教班始办于1992年3月,到目前共招收三届65名聋生,向社会输送合格毕业生25名。为了使聋生毕业后在职业技术方面有一身过硬的本领,能自立自强于社会,成为社会需要的有用的劳动者,多年来,学校在按教学大纲对登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和身心缺陷补偿教育的同时,依据学校自身的优势,针对聋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有计划地尝试时他们进行劳动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走职教与特教相结合,以职教促特教的路子,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其主要做法是:一、搞好调查,摆请信息,增强聋生职业技术教育的针对性。为了…  相似文献   

17.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今语文教育界的最热门话题,它对聋生语言和思维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聋校教材的内容又不能满足我们听障孩子的沟通交流的需要。因此在切实完成课本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应扩大听障学生的阅读量,加强对听障学生的阅读指导,激发听障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培养听障学生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奠定基础。笔者通过观察,描述了聋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存在的不良现象,做出了原因分析,并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给出了有效的指导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听障学生的青春期性心理现状,探讨聋校青春期性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采用自编问卷对北京市聋校的处于青春期的听障学生的性心理、异性交往、性知识来源和性教育态度等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听障学生对异性交往持积极态度,性观念比较开放,性知识相对缺乏,认同学校的青春期性教育。听障学生的性心理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聋校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强青春期教育。  相似文献   

19.
职业康复是残疾儿童全面康复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指通过一个系列措施,稳定且合理地解决残疾人的就业问题.全面落实我国残疾人事业"十五"发展规划,解决聋生康复教育就业等方面深层次的困难和问题,积极探索聋校职业康复之路,是全面提高聋生素质,使之顺利融入社会,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的必由之路.众所周知,残疾人就业比健全人困难得多,尤其是现今社会知识、观念更新、机构精减、新老更替、下岗就业成为社会一大问题.在此种情况下,残疾人要与健全人竞争,便很难占据优势.那么我们聋校在这种形势下,该怎样进行聋生的职业教育,协调其他社会关系,以帮助聋生的职业康复能合理、顺利、有序地进行.  相似文献   

20.
搞好特殊学校劳技与职业技术教育为发展农村经济服务马汝斌(安徽省宿州市聋哑学校,230001)发展聋哑学校劳技与职业技术教育是关系到聋哑人合法权益能否得到保障,关系到聋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是关系到聋生能否自尊、自立、自强和平等参与社会、服务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