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中国蓼属叉分蓼组20种3变种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其花粉形态大多数为近球形至近长球形,少数为扁球形或长球形;花粉大小为20.4~44.0µm×17.0~34.0µm:从萌发孔看,有3沟、3 孔沟、多沟、散沟;外壁纹饰为微刺—穴状、刺状、粗网状、皱块状。据此,该组花粉可划分为5种类型,即叉分蓼型(Aconogonon-type)、钟花蓼型(Campanulatum-type)、大连线冰岛蓼型(Forrestii-type)、西伯利亚蓼(Sibiricum-type)及多穗蓼型(Polystachyum-type),编制了这些花粉类型检索表。叉分蓼型花粉的主要特征是具3沟,外壁纹饰为微刺-穴状,此种类型的植物有14种2变种。钟花蓼型花粉的主要特征是具6散沟,外壁纹饰为微刺-穴状,此种类型的植物有钟花蓼和绒毛钟花蓼。西伯利亚蓼型花粉的主要特征是具3孔沟,外壁纹饰为皱块状,此种类型的植物有西伯利亚蓼。多穗蓼型花粉的主要特征是具6(~8)多沟,外壁纹饰为粗网状,此种类型的植物有松林蓼及多穗蓼。大连线冰岛蓼型花粉的主要特征是具散沟,外壁纹饰为显著的长刺状,此种类型的植物有大铜钱叶蓼及铜钱叶蓼,结果表明叉分蓼组的花粉形态具有重要的分类学意义,研究结果支持将叉分蓼组上升为属的等级,也支持Knorringia的属的地位,大铜钱叶蓼和铜钱叶蓼应移入Koenigia属中,而松林蓼和多穗蓼仍保留在蓼属中。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泽泻科11属27种代表植物的花粉进行了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在系统描述了该科及各属植物花粉形态的基础上,将泽泻科植物的花粉划分为3种类型,即少果泽苔草型、慈菇型和泽泻型。根据花粉形态特征的比较,并依据泽泻科植物祖先类群的花粉具有船形、具单沟萌发孔、花粉外壁具明显的刺状纹饰、覆盖层完整无通道等特征,作者认为泽泻科植物花粉形态的如下演化趋势是明显的:由船形演化为卵球形、球形和多面体球形;由单沟萌发孔经过一无孔的中间类型演化为散孔类型;孔膜由光滑演化为具颗粒和小刺;萌发孔不内陷进化到内陷;花粉粒外壁的刺状纹饰逐渐过渡为颗粒状纹饰或者消失,以及覆盖层由无通道到具细通道和通道。  相似文献   

3.
 利用扫描电镜对国产中国蕨科Sinopteridaceae植物9属61种6变种的孢子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该科植物的孢子可分为3种类型:(1)孢子球形,三裂缝;周壁较厚,疏松地包在孢子之外;外壁光滑,表面纹饰由周壁形成,呈网状、嵴状、刺状或皱状。除金粉蕨属Onychium和珠蕨属Cryptogramma外,该科其他属的植物都具此类型孢子。(2)孢子钝三角形,三裂缝;周壁较薄,由周壁和外壁共同形成表面轮廓,表面具疣状或颗粒状纹饰。具此类型孢子的只有珠蕨属。(3)孢子钝三角形,三裂缝,沿裂缝两侧各有一脊状隆起或瘤状纹饰;周壁薄,由外壁形成表面纹饰的基本轮廓;具赤道环、近极脊和远极脊。具此类型孢子的只有金粉蕨属。另外,从孢粉学的角度对该科的分类和系统演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利用扫描电镜对国产铁角蕨科Aspleniaceae 8属59种植物的孢子形态进行了观察。铁角蕨科植物孢子为单裂缝,两侧对称,极面观为椭圆形、宽椭圆形或近圆形;赤道面观为肾形、半圆形、宽椭圆形、椭圆形或近圆形。极轴长17-41 μm,赤道轴长23-60 μm。外壁光滑。周壁较厚,由周壁形成孢子的表面纹饰。主要纹饰类型有6种: (1)窗孔状纹饰。铁角蕨属Asplenium的厚叶铁角蕨A. griffithianum、北京铁角蕨A. pekinense、肾羽铁角蕨A. humistratum属于此种类型。(2)脊状纹饰。铁角蕨属的假大羽铁角蕨A. pseudolaserpitiifolium、毛轴铁角蕨A. crinicaule等7种属于此种类型。(3)翅状纹饰。铁角蕨属有14种属于此种类型,如江南铁角蕨A. loxogrammioides、齿果铁角蕨A. cheilesorum等;细辛蕨Boniniella cardiophylla、过山蕨Camptosorus sibiricus、水鳖蕨Sinephropteris delavayi、对开蕨Phyllitis scolopendrium、疏脉苍山蕨Ceterachopsis paucivenosa和药蕨Ceterach officinarum也属于此种类型。(4)翅脊状纹饰。有铁角蕨属的21种和巢蕨属Neottopteris的6种属于此种类型。(5)角状纹饰。阔足巢蕨N. latibasis属此类型。(6)丝毛状纹饰。只有阔基苍山蕨Ceterachopsis latibasis属此类型。从孢粉学的角度对该科的分类和系统演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壳斗科三棱栎属Trigonobalanus Forman含3种,即:三棱栎T.doichangensis,南美三棱栎T.excelsa,轮叶三棱栎T.verticillata。通过用光学显徽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系统及透射电子显微镜对3个种的花粉进行观察并比较分析,确认它们分别属于显然不同的3个类型:(A)花粉粒为扁球形,赤道面观宽椭圆形,极面观钝三角形;孔在角上,内孔具明显的孔室,孔缘加厚;外壁覆盖层无穿孔,孔区外壁-2(从化学分层)特厚;表面具疣波状纹饰。三棱栎为此类型。(B)花粉粒为长球形,赤道面观长椭圆形,极面观近三角形或三瓣形;萌发孔多为3拟孔沟(-3沟),位于三角形的边上;外壁覆盖层具穿孔,表面具粗瘤(疣)状纹饰。南美三棱栎为此类型。(C)花粉粒近球形、赤道面观近圆形,极面观3裂圆形,3孔沟在边上;覆盖层具穿孔;表面具小瘤和蠕虫状短条纹饰。轮叶三棱栎为此类型。以上3个种的花粉粒形状、萌发孔、外壁结构、表面纹饰等特征,特别是萌发孔特征、类型及位置,在壳斗科的花粉形态中表现出较大差异,越出了种间的区别,故笔者认为K.C. Nixon和W.L. Crepet将3个种分立为3个单型属是自然合理的,即:Formanodendren(F.doichangensis(Camus)Nixon et Crepet), Colombobalanus(C. excelsa(G.Lozano,J.Hdz-C.et J.Henao)Nixon et Crepet),Trigonobalanus(T.verticillata Forman)。  相似文献   

6.
利用扫描电镜对中国产毛蕨属51种植物孢子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属孢子为单裂缝,两侧对称,极面观为椭圆形,赤道面观为肾形,由周壁形成表面纹饰。表面纹饰可分为3种类型:(1)周壁具流苏状的翅状纹饰,表面有突起或穿孔,有19种属于此类型;(2)鸡冠状纹饰,有11种属于此类型;(3)刺状纹饰,有10种属于此类型。另外有11种具有上述纹饰的混合纹饰,被认为是中间类型。孢子的形态特征可作为该属的分类学和孢粉学研究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本文收集了国内曼陀罗属(Datura L.)  11个不同的生态型,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进行了花粉粒形态的比较观察。该属花粉粒均为球形或稍扁,具3孔沟型。花粉粒外壁表面的纹饰可作为分属、分组、分种的依据之一。可分为三个类型,与植物形态分类基本一 致,即:具皱波-细网状纹饰(曼陀罗组); 具网状条纹或条纹,条脊表面有细颗粒或粗糙(洋金花组); 具条纹,条脊表面有蚕体状环纹及细颗粒(木本曼陀罗组)。种以下的变种或栽培变种,花粉粒的形态特征不足以作为分类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首次报道了兰科的手参属Gymnadenia国产5种植物花粉形态的研究结果,并与邻近的兜被兰属 Neottianthem 花粉进行了对比研究。前者花粉小块形状大多不规则,少数为三棱锥体形;而后者花粉小块大多形状为三棱锥体形,少数形状不规则。手参属花粉外壁表面具很细微的小穿孔、皱波状,小穴和小穿孔与沟渠状纹饰共存,或沟渠状等;而兜被兰属外壁表面纹饰明显,具有5种类型: (1)小穿孔,(2)表面近光滑,(3)沟渠状,(4)拟网状,(5)典型的网状纹饰。手参属花粉表面具粘丝,而兜被兰属花粉表面没有发现粘丝。此外,本文还探讨了手参属和兜被兰属两属花粉在分类学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利用扫描电镜对中国产金星蕨科Thelypteridaceae 14属50种植物孢子形态进行了研究。孢子单裂缝,两侧对称,极面观为椭圆形、阔椭圆形或近圆形,赤道面观为肾形或圆形。极轴长为16.8-40.5 mm,赤道轴长为12.8-58 mm。根据表面纹饰,孢子可分为7种类型。(1)平滑:周壁表面光滑,少纹饰,如延羽卵果蕨Phegopteris decursive-pinnata。(2)网状纹饰:周壁外层形成绳索状条纹交织成网,如紫柄蕨属Pseudophegopteris。(3)环状纹饰:周壁外层形成由绳索状丝构成的环,排列在周壁表面呈网状、不规则网状或分散的网状。如方秆蕨属Glaphyropteridopsis和针毛蕨属Macrothelypteris的针毛蕨M. oligophlebia。(4)具流苏的翅状纹饰:周壁向外形成薄片状翅,翅的边缘流苏状或具齿,片连接成网状或拟网状。如金星蕨属Parathelypteris的海南金星蕨P. subimmersa、光脚金星蕨P. japonica、钝角金星蕨P. angulariloba,钩毛蕨属Cyclogramma的耳羽钩毛蕨C. auriculata,针毛蕨属Macrothelypteris的大部分种类和毛蕨属Cyclosorus的部分种类。(5)具穿孔的脊状纹饰:周壁向外形成高或低、窄或宽的脊状纹饰连接成网状或拟网状,脊上具大小不一的穿孔。如金星蕨属、龙津蕨属Mesopteris、凸轴蕨属Metathelypteris和卵果蕨P. connectilis。(6)鸡冠状纹饰:周壁形成的短翅或短的片状脊,呈鸡冠状。如毛蕨属Cyclosorus的大部分种类。(7)刺状纹饰:周壁表面形成各种刺状纹饰,如茯蕨属Leptogramma、圣蕨属Dictyocline、沼泽蕨属Thelypteris、普通假毛蕨Pseudocyclosorus subochthodes、钩毛蕨属的大部分种类和毛蕨属Cyclosorus的部分种类。根据孢子形态特征,对本科的一些属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中国荞麦属Fagopyrum Mill.的花粉形态、花被片和果实微形态特征。根据沟膜的有无,花粉可以明显地区分为具沟膜者和不具沟膜者2类。透射电镜下显示,荞麦F. esculentum Moench的花粉外壁分化成两个明显的层次,即外壁外层和外壁内层。其外壁外层由覆盖层及柱状层组成,无基层。对花被片腹面的扫描电镜观察表明,根据细胞形状和表面纹饰,这些种类的花被片可分为3类。对果实表面的扫描电镜观察表明,这些种类的果实纹饰也可分为3类。根据上述结果,讨论了荞麦属的种间关系及花粉形态、花被片和果实一些微观性状的演化趋势。荞麦属的花粉形态极为一致,其外壁纹饰均为细网状,萌发孔为三孔沟,这支持将荞麦属从蓼属中分出独立成属的观点。本文还根据花粉形态特征及花被片和果实微形态特征讨论了国产荞麦属的种间关系,探讨了一些特征的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
此文是中国蕨类植物孢子形态研究的第一部分。首次利用扫描电镜对国产海金沙科Lygodiaceae 海金沙属Lygodium 10种植物的孢子形态进行了观察,并利用透射电镜对孢壁的结构进行了研究。此 外,还对采自国外的另外10种海金沙属植物的孢子进行了比较观察。海金沙属孢子为三裂缝,少数为单 裂缝,其表面纹饰可分为4种类型:①瘤状纹饰,海金沙属多数种类的孢子具此类型;②表面平滑,L. palmatum、L. subareolatum、L.yunnanense、L. volubile 等属此类型;③疣状纹饰,L. dimorphum、L.digita- tum、L. kingii等属此类型;④网穴状纹饰,L. scandens,L.reticulatum等属此类型。网状纹饰类型的孢子表面轮廓是由外壁形成,其余类型的孢子表面轮廓由周壁形成。此文还对海金沙属的孢子特征及其在分类上的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中国车前属种子形态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中国车前科Plantaginaceae车前属plantago2亚属8组17种及1变种植物的种子, 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的形态及亚显微结构(种皮纹饰).结果表明种子形态有四个类型:1,多角形类型;2.舟形类型;3.卵形类型;4.矩圆形类型。各个种的种子形态和种皮纹饰有着相当明显的区别。新种plantago densiflorus的建立应用了种子形态和种皮纹饰这一特征。车前种子形态分类与pilger用植物其他形态特征建立的车前属分类系统是一致的,因此,笔者支持Pilger的车前属分类系统。  相似文献   

13.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国产介蕨属Dryoathyrium 14种植物及宁陕蛾眉蕨Lunathyri- um ningshenense 的孢子形态进行了观察。介蕨属孢子单裂缝,两侧对称,极面观为椭圆形,赤道面观为半 圆形或肾形。根据其周壁褶皱隆起形成的表面纹饰,介蕨属孢子可分为3种类型:第一种类型的周壁 具有网状或拟网状脊状纹饰,具此类型的种有翅轴介蕨D.pterorachis,中华介蕨D.chinense,朝鲜介蕨 D.coreanum;第二种类型的周壁具有裂片状、弯裂片状或瘤状突起,具此类型的种有介蕨D.boryanum, 陕甘介蕨D.confusum,无齿介蕨D.edentulum,鄂西介蕨D.henryi,华中介蕨D.okuboanum,川东介 蕨D.stenopteron,刺毛介蕨D.setigerum,绿叶介蕨D.viridifrons;第三类型的周壁具有刺状、不规则 棒状或乳头状突起,具此类型的种有直立介蕨D.erectum,镰小羽介蕨D.falcatipinnulum,蛾眉介蕨D. unifurcatum。宁陕蛾眉蕨的孢子形态与朝鲜介蕨D.coreanum 十分相似,支持将前者作为后者的异名的分类处理。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长芒猬草Hystrix duthiei ssp.longearistata的染色体组成,将其与华山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huashanica进行了人工杂交,获得杂种F1。对亲本及杂种F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配对行为、繁育 特性和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杂种F1的许多形态特征介于父母本之间,花粉完全不育, 结实率为0;杂种F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配对较高,55.12%的细胞形成5个或6个二价 体,其构型为:9.83Ⅰ+5.46Ⅱ+0.07Ⅲ,C-值为0.57。以上结果表明H.duthiei ssp.Longearistata含有Ns染色体组。本文还讨论了Hystrix与Leymus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金丝桃属植物叶中分泌结构的比较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整体透明法、石蜡制片法和半薄切片法,对金丝桃属9组43种l亚种1变种的植物叶分泌 结构的类型、形态、结构和分布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分泌结构是金丝桃属植物叶片普遍的结构特征,根据其分泌结构的特征,可划分为分泌细胞团、分泌囊(道)和韧皮部中分泌小管道等3种分泌结构。其中,分泌细胞团按其在叶片的分布可分为叶缘型和散生型;分泌囊按其在叶横切面中的位置可分为栅栏组织型、海绵组织型、居中型(位于栅栏组织型与海绵组织型之间)和横跨叶肉组织型。根据分泌囊和分泌细胞团在该属植物叶中的分布可划分为3种类型:(1)只有分泌囊的类型;(2)只有分泌细胞团的类型;(3)具分泌囊和分泌细胞团的类型。两种主要分泌结构的类型、分布密度、分布位置及其形态等方面在组间和种间均存在—定的差异,对金丝桃属属以下等级的区分具有一定意义。在此基础上,对该属分泌结构的形态演化以及金丝桃属各组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了豆科黄华属Thermopsis 18种植物种子的表面纹饰,发现 T.alpina,T.bar- bata,T.inflata,T.lupinoides,T. licentiana,T.smithiana和T.turkestanica的种子表面为粗网状,T californica,T.divaricarpa,T. macrophylla,T.mollis的种子表面为细网状,T.gracilis,T.montana,T. fabacea的种子表面为相对平滑型纹饰,T.alterniflora的种子表面为不规则条形,T.chinensis的种子表 面为粘膜状,T.rhombifolia的种子表面为条形及 T.viuosa的种子表面为碎屑状纹饰。结果表明黄华属的种子表面特征对属下类群的划分有一定意义,对澄清某些混乱的种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对南五味子属Kadsura 11种植物36个样品的种子宏观形态及种皮微 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种子形状为肾形、椭球形、心形或肾状扁球形。在扫描电镜下种子表 面特征有种间差异,其纹饰可分为3种类型,即近平滑型、负网纹型和网纹型。短梗南五味子K. borneensis和披针叶南五味子K.lanceolata为近平滑型,其种子表面近平滑;黑老虎K.coccinea和柄果 南五味子K.verrucosa 为负网纹型,其种子表面具负网纹,网眼凸起,网脊凹陷;异形南五味子K.hetero- clita、毛南五味子K.induta、南五味子K.japonica、冷饭藤K.oblongifloia、狭叶南五味子K.  angustifolia、 南洋南五味子K.scandens 和大叶南五味子K.marmorata为网纹型,其种子表面具网纹,网眼凹陷,网脊 凸起,此类型在南五味子属中最为普遍。种皮微形态特征在种内相当稳定,在一些种的划分上具有较重 要的意义。南五味子属种皮微形态特征的研究结果支持将多子南五味子K.polysperma和凤庆南五味子 K. interior 归并入异形南五味子以及将长梗南五味子K.longipedunculata归并入南五味子的分类学处理。本文还对南五味子属植物种皮微形态的各种类型的演化趋势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