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陈凯华  冯卓  康瑾  杨捷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3,38(10):1459-1467
未来产业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和新场景,显著依赖于颠覆性前沿科技的突破,迫切需要从未来产业科技发展与管理的需求研究我国未来产业科技发展战略选择。研究发现,未来产业科技发展动力体现在科技要素供给、科技场景培育、科技政策保障3个方面,发展方向取决于新兴与重大前沿科学技术的突破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文章对未来产业的科技发展宏观布局、前沿科技攻关、科技创新要素供给和科技创新生态建设4个方面的需求展开研究,总结典型国家未来产业科技发展布局,梳理我国未来产业科技发展现状与挑战;从加强未来产业科技发展的宏观布局、强化未来产业科技发展的场景驱动、扩大未来产业科技发展的要素供给、构建未来产业科技发展的创新生态4个方面提出优化我国未来产业科技发展布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精准布局是新发展格局下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前提。构建面向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精准布局的情报支持框架,以进一步发挥情报研究在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助推器作用。[方法/过程]融合多源信息数据,利用文本挖掘、社会网络分析、深度学习、知识图谱等多种情报方法,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进行系统识别与解构,深入剖析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布局的优势与薄弱环节,并制定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精准布局策略。[结果/结论]集识别、解构、诊断、布局于一体,可有效提升情报分析效率,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精准布局提供可复制、可参考的通用方法流程。[局限]需要结合更多应用场景加以实践和改进,在提高语义挖掘精准度、全景可视化设计、布局现状动态诊断等方面也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提升。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数字经济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出发,探讨了动力转换、产业结构优化、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的理论机理,并提出了加快布局新基建,夯实流域高质量发展基础;大力发展新产业,筑牢流域高质量发展底座;科学谋划新生态,筑实流域高质量发展根基的具体策略,以期为推进数字经济与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的有机融合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重大生产力布局作为我国制度优势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关系到我国未来15—20年中长期区域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文章在重新审视和回顾我国重大生产力布局的主要理论基础和历史变迁过程的基础上,认真总结了我国未来区域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重大问题。提出重大生产力布局应该面向国家战略安全,以建设创新型地域经济综合体为主要抓手,构建自主、完备、富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以"战略发展区主导+特殊类型区补充"为主的生产力总体格局,打造多主体参与的开放式重大生产力布局体系;不断强化东部沿海战略竞争能力、西部沿边战略开放能力和中西部战略保障能力,支撑我国实现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第二个百年目标。  相似文献   

5.
郭海霞  刘斌 《青海科技》2023,(1):10-13+30
未来产业技术研究院是顶承未来产业发展格局的新型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其创建是培育与发展未来产业的重要举措。浙江、广东、湖北、陕西等省市已在未来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创建方面有所部署。文章借鉴典型机构经验,提出了加强顶层设计、聚焦优质细分领域布局、创新体制机制、借力科学城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创新未来技术应用场景等方面的对策建议,冀望以此助力孵化、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开辟未来产业发展新赛道。  相似文献   

6.
区县产业和城镇村布局是着眼于未来长远发展、集约发展、科学发展的基本策略,本文把区县产业布局和城镇村布局结合在一起,从多个层面对博山区的产业体系构建与布局、城镇村发展与布局、经济发展与城镇村的变动之间的耦合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制定相应的对策,实现区县产业和城镇村布局的均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生命健康产业具有产业链条长、科技含量高、市场需求大的显著优势,逐渐成为国家和地区谋求可持续发展的焦点产业之一,也是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金名片。浙江省在生物医药、中药、康养服务等领域形成了显著区域特色。本文分析浙江省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特点、存在的不足,并从园区布局、产业集群、研发服务、数字赋能和创新要素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浙江省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大学的学科建设既要考虑现有基础和优势,更应着眼未来学科前沿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布局和发展新领域和新方向,即便是传统优势学科,也需认真分析研判其未来发展前沿与方向。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的学科和学术发展,既要服务支撑当下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更要引领未来行业和新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学院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布局“一带一路”科技合作,开拓性建设了10个海外中心,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的国际科技合作,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参与国家合作创新研究、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兼顾国际学术前沿与当地民生发展。文章以中国科学院中国-斯里兰卡联合科教中心高质量发展为例,阐述了共建“一带一路”10年来中斯科教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成果,并对中斯科教合作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思考和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发达国家科技发展战略、顶尖咨询机构权威报告、我国重点科技项目布局方向的共词分析遴选出高频词,通过高频词确定未来产业领域,并从江苏基础角度建立遴选指标,遴选适合江苏发展的未来产业.以人工智能产业为例,基于2010-2019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收录的英文文献和CNKI数据库的中文核心文献,运用知识图谱方法进行前沿热点技术分析,为江苏下一步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提供借鉴.结果 显示,江苏未来应加强在医疗、教育等领域的布局,加强对模糊控制、遗传算法、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等算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天津先进制造业发展过程中暴露出诸多短板:信息技术与产业结合不紧密、产业技术创新水平弱化、产业融合程度低、高新技术产业比例低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产业的发展。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视角下,天津先进制造业要以加速落实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推动先进制造业加速发展、加速先进制造业“走出去”为战略定位,明确“补短板”中的工作重点,通过制度创新推进三地产业的深度融合;通过企业自主创新,激发产业内驱力;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速产业集群的形成;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等措施,提升推进天津先进制造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运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分析中美制造业对高技术服务业的投入率和需求率,进一步运用非竞争型I-O,将制造业效率分解为国内增加值效率和进口产品效率,立足于制造业国内增加值效率,分析中美制造业对高技术服务业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大多数低端制造业增加值效率比美国高,而美国高端制造业增加值效率比中国高。为此,中国应借鉴美国高端产业经验,采取加大高端产业的政策支持,促进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融合等措施。  相似文献   

13.
从信息技术的发展态势看新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实现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过程中,新技术能否形成新动能,新动能能否带动新经济,已成为政府部门、产业界和学术界普遍关心的问题。文章从信息技术发展态势的角度判断新经济的前景和风险,指出信息技术是未来15—20年发展新经济的主要动力;人机物融合的智能技术是最有引领性的新技术;对于培育经济新动能,技术积累与技术创新同等重要。我国工业控制领域技术积累薄弱,国家应增加智能工控领域的科技投入,大力培养工控领域的科技人才。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分析了西藏城镇特色产业发展的现状与主要问题,认为延伸产业链、提高科技发展水平是实现西藏城镇特色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当务之急。在此基础上,遴选出净土健康产业、藏医药产业、天然饮用水产业、旅游业、民族手工业、综合新能源产业、文化产业,建议作为西藏城镇地区的特色产业予以重点发展。同时,从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增强西藏城镇特色产业综合竞争力的目标出发,分别提出了各类特色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并从政策完善、人才培养、资金扶持、项目安排与平台建设方面着手,制定了相应的科技支撑与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5.
运用价值链系统理论及其分析方法,研究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的构成及其特点,探究粤港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其优劣。在此基础上,运用产业价值链的分析方法,探析粤港澳地区文化创意产业进一步协调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16.
我国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大数据推动信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传统产业与大数据的融合两种不同的方式,提出数字产业化信息增值模式与产业数字化融合驱动模式。运用数据象限矩阵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能力和数据量与质量建立象限矩阵,象限矩阵对企业进行划分,分析影响企业选择模式的因素。我国数字经济虽然发展迅猛,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对我国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模式的发展提出了加快企业信息化应用,优先发展主导产业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科技支撑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科技创新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速循环经济和绿色产业发展,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加快管理体制转换,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生态文明的建设任务作为我们科研工作的重要出发点,在相关领域要明确科技需求,瞄准核心问题,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和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18.
以医药制造业为例,在运用变系数模型(LSDV)测度各地区医药制造业人力资本错配指数的基础上,构建以人力资本错配为门限的产业集聚驱动创新绩效的面板门限模型,实证研究专业集聚对创新绩效的门限特征及地区异质性。结果显示:医药制造业专业集聚与创新绩效存在非线性关系,专业集聚对创新绩效的作用受限于人力资本错配呈现显著的区间效应;研究将28个地区划分为人力资本高度错配地区、人力资本中度错配地区和人力资本低错配地区三种类型;研发人员投入、研发经费投入和研发机构数量显著促进创新绩效的提升,外资依存度对创新绩效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促进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未来的良好发展,以管理视角从发展与应用现状、充电设施产业和电池回收处理3个方面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的现状进行梳理,总结当前电池产业的现状和不足,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并对我国动力电池的发展进行展望,最后提出基于全生命周期视角的动力电池产业管理思想。  相似文献   

20.
周璇  陶长琪 《科研管理》2021,42(7):126-136
本文首次提出技术嵌入式创新的概念并将其量化,首先探究技术嵌入式创新驱动产业结构协调化的驱动机理,继而选择2003—2015年我国分行业的工业企业数据,基于驱动机制下的内外驱动因素,构建水平式知识溢出空间权重矩阵,深入分析水平式知识溢出下技术嵌入式创新驱动产业结构协调化的空间效应。研究结果显示:人力资源、技术创新战略和经费资源等内部驱动因素和政府支持、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等外部驱动因素是实现技术嵌入式创新驱动产业结构协调化共生演化系统的推动力和拉动力,两者的相互作用维持系统的动态平衡;全局角度以及局部角度的水平式知识溢出下技术嵌入式创新驱动产业结构协调化的空间效应均显著为正;产业结构协调化存在行业技术嵌入式创新水平的时空异质性,不同行业间的分布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