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入剖析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内涵,根据工程教育认证三大核心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基于产出(OBE)及持续改进重构课程教学体系。现以"机械工程测试技术"为例,在课程大纲的确定、教学体系的设置、综合性实验的开设、实验评价量规表及课程持续改进等方面深入阐述在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下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理念和过程,经过近2年的实施效果来看,学生在理论知识掌握的深度及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均得到了提高,有效保证了本专业毕业生培养质量。同时,可为正在进行工程教育认证的专业提供具体课程重建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依照机械类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结合长沙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机制专业特色,对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的毕业生素质要求,对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目标——毕业要求矩阵关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进行了实践探索,践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提高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工程教育认证对于推进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建立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和制度创新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参与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过程中,有必要对国际认证组织、认证内容和认证标准进行充分的研究。通过分析目前工程教育认证的情况,介绍了参与工程教育认证的意义和重要性。建立了适应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的以"以学生为中心"、"以目标为导向"和"坚持持续改进"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体系,并从培养目标导向和持续改进措施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实践创新型高等工程技术人才的教育教学持续改进体系和机制,为新形势下高等工程教育的教育教学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针对高等教育机构工程类专业教育的专业认证,能够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也就意味着该教育机构具有为工业界提供合格的工程类专业技术人才的能力。本文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基本理念中的"以学生为中心"和"成果导向"两方面与"继电保护"课程教学实际相结合,介绍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继电保护"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相似文献   

5.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本文以沈阳建筑大学"计算机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课程为例,分享了为满足工程认证标准要求,在如何"正确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法;借助中国大学慕课平台,引导学生自学;紧密围绕新工科建设,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所进行的思考,期望通过新的教学模式,推动"计算机软件应用类课程"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培养满足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的毕业生。  相似文献   

6.
根据笔者在加拿大对"高等教育教学法"项目进行6个月研修的心得体会,以及根据全国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对课程教学环节的要求,提出"以学习产出为导向,优化教学内容设计;以学生为中心,革新课程教学方式;构建全过程、多元化的课程考核模式"的改革措施,不断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保障工程教育认证目标的有效达成。  相似文献   

7.
按《华盛顿协议》进行工程教育认证是提高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基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进行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对于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工程应用人才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文章总结了遥感综合实习引入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进行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探索实践,包括:根据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要求进行了教学内容的工程化、研究化改革以及联合企业参与改革,同时基于工程教育标准开展了CDIO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创新。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遥感应用综合实习"课程改革为创新实验教学探索了新途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要求建立质量持续改进机制,对高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为“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新方向。新时代,高校应深入研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坚持问题和成果导向,聚焦各专业毕业要求,对标培养目标,制定个性化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模式,健全考核方式,实现“一院一策”“一专业一方案”教学目标,积极构建符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体系,不断提高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9.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8):195-198
分析了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控制工程基础"课程实验现状,其无法满足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要求。重新设计课程实验,以设计二型系统瞬态响应实验为例,说明新实验方案能够使学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表达工程领域问题,能够基于科学原理采用科学方法对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并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新方案在实际中得到应用,达到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测绘工程专业认证为切入点,指出教师和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是专业认证能力标准体系中的薄弱环节,提出借鉴CDIO教育理念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将基于"注册测绘师"和"卓越工程师"的职业资格培养引入课堂和实践教学,设置"工程师模块课程",同时重视科研能力,尊重学生个性化选择。以提高我国高校国际工程教育认证专业的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11.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新标准背景下,本文对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电路(一)》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改革与修订。本课程群由多名教师集体协作完成,内容修订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为依据,充分体现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本,以期更科学地指导整个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2.
课程的改进是做好工程教育认证的基础,本文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建设为载体,以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和理念为指导,以学生能力培养为目标,围绕教学内容优化与调整、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分层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设计和创新能力培养、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改革与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为导向,通过实践简析新建本科专业建设存在的典型问题,从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机制、优化毕业要求及其与课程体系关联度矩阵,到为课程教学大纲把关、推进基于"互联网+"的教学资源建设,多方位协作引导与帮助学生成长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新建本科的专业建设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开始进入普及推广阶段,标志着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已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在中国工程教育认证的背景下,为顺应当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积极探索个别化、自主性与互动式的慕课教学模式。介绍"以学生为中心"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慕课,分析两者相融合的可行性;研究《自然地理与地貌》课程教学和慕课建设现状;从教学模式的组成等五个因素阐述黑龙江工程学院基于专业认证的《自然地理与地貌》慕课教学模式的基本思路。该研究有利于充分解读认证标准,进一步完善专业认证学生的自主能力培养,从而为评价体系提供参考;有利于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课程认定以及学分转换方法的具体实施,对促进大学优质课程资源建设以及教学模式创新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促进高等教育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已成为我国"五位一体"的高教评估体系的重要组成。本文结合长沙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实践,介绍了该专业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在课程体系、校企合作机制、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的专业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16.
将双语课程建设与专业认证工作有机结合,以概述性专业基础课程"机械工程导论"为例,探讨高校基于工程教育理念的双语课程建设改革思路与方法.坚持认证标准为导向,基于教育产出、目标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的工程教育理念,宏观制定双语课程规划,明确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与毕业能力的关系,遵循循序渐进的双语教学原则,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学习评价、师资队伍等关键点着手,推进国际化工程教育双语教学建设.  相似文献   

17.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新标准背景下,对我校信息专业的《计算机图形学》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了改革与修订。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理念和方法,并参照世界一流大学同类课程,从教学大纲规划设计、课程教学能力培养目标、课程考核内容设置、课程持续改进等环节进行了课程质量提升建设,大纲内容的修订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为依据,充分体现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本,以期更科学地指导整个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8.
在简要介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和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针对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物理光学课程,从课程教学目标的设计、工程素养的培养、课程评价机制的建立等三个方面如何使物理光学课程教学适应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在学校总体办学思想指导下,为突出城市测绘特色,对照《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5版)》指标要求,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阐述"测绘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思路,并给出了课程支撑毕业要求的关系矩阵,为三年期的专业认证复评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目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公共基础课程的研究现状,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和认证方法,分析了目前高校“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所面临的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并结合吉林建筑大学发展目标,讨论了工科院校“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同时,根据吉林建筑大学各专业的工程教育认证情况,初步提出了“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模块化改革方案,以期为公共基础课程的改革和推广提供参考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