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IP地址展开了研究与讨论,分别介绍了IP地址的作用、IP地址的组成、IP地址的分类与表示,最后展开了有关IP地址分配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简述了网络IP地址的相关知识:IPv4与IPv6的概念,国内外IP地址分配地现状,国外IP地址的发展趋势和我国的IP地址的发展与规划。本文简述的IP地址知识对网络IP地址的初步认识和理解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主要分析了IP地址冲突的危害和IP地址冲突的工作原理以及造成IP地址冲突的原因。提出了一些相对有效的解决方案,最终避免局域网中发生IP地址冲突。  相似文献   

4.
杨晨霞 《科技广场》2011,(12):122-124
IP地址是TCP/IP协议在网络层的地址,用来唯一地标识每台接入互联网的主机。本文涉及的相关知识主要包括:IP地址的基本概念,IP地址的分类方法,特殊的IP地址类型,IP地址的划分方式。  相似文献   

5.
IP地址的管理问题是网络管理人员最头痛的问题之一。本文从具体实践出发,深入分析了IP地址管理的特点,综合运用了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提出了一套完整的IP地址管理方法,以杜绝IP地址的非法使用。  相似文献   

6.
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即地址解析协议,该协议将网络层的IP地址转换为数据链路层地址。TCP/IP协议中规定,IP地址为32位,由网络号和网络内的主机号构成,每一台接入局域网或者Internet的主机都要配置一个IP地址。在以太网中,源主机和目的主机通信时,源主机不仅要知道目的主机的IP地址,还要知道目的主机的数据链路层地址,即网卡的MAC地址,同时规定MAC地址为48位。ARP协议所做的工作就是查询目的主机的IP地址所对应的MAC地址,并实现双方通信。本文介绍了ARP在TCP/IP协议中的作用,描述了它的工作原理,详细分析了ARP欺骗攻击过程,并提出了安全防范策略  相似文献   

7.
在Internet网络上,使用TCP/IP协议时每台主机必须具有独立的IP地址,有了IP地址的主机才能与网络上的其它主机进行通讯。随着网络应用大力推广,网络客户急剧膨胀,由于静态IP地址分配,IP地址冲突问题也时有出现。  相似文献   

8.
王晓丹  于光 《现代情报》2008,28(6):180-182
本文对图书馆内部网络IP地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采用代理服务器和路由器进行内部网IP地址分配和管理,较好的解决了IP地址资源匮乏和网络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9.
公安网络是公安信息化发展的基础,合理规划和科学使用IP地址是保障公安网络运行正常的重中之重。随着公安网络规模的不断壮大,人工管理IP地址已经不能满足工作的实际需求,为了解决IP地址管理难题,我们研发了公安网络IP地址智能管理系统,实现了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IP地址,确保了公安网络健康、稳定和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介绍了IP地址、MAC地址、ARP协议的工作原理,以及利用ARP协议来实现IP地址与MAC地址的绑定  相似文献   

11.
温卫  陈丰 《科技广场》2006,(5):51-52
本文阐述NAT和PVLAN的工作原理,并通过实际模型的案例分析,介绍了解决校园网IP地址短缺的方法,提高了IP地址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IP地址管理模式,简述了IP地址管理系统的工作原理包括ARP原理,概述此系统所包含的主要功能,并分别介绍了系统管理、IP地址统计分析、告警管理、设备管理、上网管理等功能模块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3.
局域网中DHCP故障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伟 《大众科技》2012,(2):44-46
在局域网中目前多采用DHCP服务器代理上网,运用DHCP服务器动态进行IP地址的分配,虽然解决了IP地址管理中的难题,但随之而出现的各种各样的DHCP故障和安全问题却成为工程师们的新困惑。文章从DHCP的工作原理入手,分析了常见的DHCP故障并提出了解决措施,以期对网络管理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面对日益严重的公用IP地址短缺问题,本文分析了共享静态IP上网和共享动态IP上网两种方式,并且针对两种共享IP上网各自所拥有的特点,研究了Linux下两种源地址转换技术,并且配合连线跟踪机制,设计了两种源地址转换方案。  相似文献   

15.
《Research Policy》2019,48(9):103828
Intellectual property (IP) rights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strategic battleground, in which IP owners increasingly build barriers that impede firms from operating in the marketplace. Although research has examined property preemption as one approach to defend against being blocked by others’ IP, a broader palette of defensive IP measures to address problems of missing access to external IP has received less scrutiny. In quantitative analyses of a representative survey of German firms, we find that key firm-level attributes—firm scope, innovation expenses, product innovation, collaboration breadth, and use of patents—are associated with a need to use such defensive IP measures. We also examine the firm-level attributes associated with a firm’s choice among eight possible types of strategies for IP defense, and how certain types of defensive IP measures are systematically interrelated in use. Qualitative interviews with seventeen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actitioners complement, and help to interpret, our quantitative findings.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and for managers and policymaker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DHCP、SVI及三层网络架构。企业内部不同VLAN的计算机通过三层交换机的DHCP服务自动获取IP地址,并且通过SVI实现互通。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IPV4地址资源紧张问题,NAT技术应运而生。NAT技术将内网的私有地址转换为外网的公有地址,从而实现和Internet用户的通信,在解决IP地址不足问题的同时,隐藏了内部网络的细节,防止了部分来自网络外部的攻击,具有一定的安全作用。由于NAT技术的复杂多样性,造成复杂网络中应用的复杂性,NAT技术的综合使用要兼顾内外网各种要素,周密计划,严密组织,避免网络漏洞,对此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汪斌 《科技广场》2004,(10):65-66
本文介绍了在大中专院校校园网WEB应用中,通过apache虚拟主机方式,将各院系主页集中在一台服务器上,为各单位提供不同域名或IP地址的主页服务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论述了在信息网络安全内涵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结合笔者在网络管理中的一些经验体会,从防火墙的类型、IP地址欺骗等方面,对网络安全谈了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