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俾斯麦国家社会主义”是19世纪末期,“俾斯麦王朝”利用国家权力实行社会改良,以对会蓬勃发展的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产物,它是反动的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它的体系是资产阶级超阶级国家观、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资产阶级利己主义的大杂烩,它的思想来源是拉萨尔主义的国家社会主义、拿破仑第三的波拿巴主义的社会政策、迪斯累里的“托利民主”--社会改革、“讲坛社会主义”的国家社会主义。它力图维护“俾斯麦王朝”统治万古长存,但最终还是挽救不了“俾斯麦王朝”的覆亡。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多民族国家统一构设中,公共空间问题是一个重要相关变量。多民族国家围绕公共空间进行政策设计时,就产生公共空间政治。多民族国家统一构设中的公共空间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公共空间具有民族文化符号承载性和政治社会化功能。由于公共空间在多民族国家统一构设中的重要性日益彰显,越来越多的国家试图通过公共空间的象征符号强化国家身份,或者为公共空间重新命名,让文本、口号和地名的使用占据公共空间的核心,或者通过公共建筑强化国家认同,通过视觉冲击强化政治效忠。由于多民族国家统一构设中的公共空间与传统、认同以及权力有着密切的关联,又有助于政权的稳定性与统治的合法性,因此,多民族国家统一构设中的公共空间政治的特点表现为两种不同的路径:其一是文化民族主义路径;其二是整合主义路径。虽然不同国家对于公共空间政治的路径选择不同,但实现国家认同是他们共同的目标。中国作为多民族国家,也可以在本国历史与传统的基础上,重视"符号"以及由符号建构而成的意义,借鉴他国的公共空间政治社会化模式,在"差异性"与"统合性"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与缓解机制。  相似文献   

3.
学校空间是否具有“公共领域”的属性,目前依然存在着诸多的争论.按照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纯粹的“公共领域”是一个独立于国家领域、市场领域、家庭私人领域的中间领域,它具有完全的独立性、公益性、理性批判性以及协商对话性.显然,基于哈贝马斯的理论分析,学校空间并非纯粹的“公共领域”,因为它与国家领域、市场领域、家庭私人领域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它只具备有限的独立性、公益性、理性批判性以及协商对话性.因此,我们只能把学校空间视为“准公共领域”,而不是一个“纯公共领域”.为了更好地实现公民教育的目标,学校生活空间需要不断建构自身的公共领域属性,发展和完善自由、平等、协商对话以及理性批判的特性,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公共理性、公共品德以及公共行动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社会,“宽容”是包裹政治专制的“乌托邦幻想”,政治权力的垄断性压抑着社会自主性地位的提高,窒息了公共领域的生长空间。在现代社会,健康发展的公共领域是现代生活的重要标志,在这种境域.中宽容成为人们社会政治生活的实际需要,其丰富的内涵与意义也才获得了真正而充分的展现。政治宽容的生成,显示出对传统政治巨大的改造功能:打破政治中心原则促进国家与社会分立,为公共领域的生长创造条件;塑造公共领域的构成要素,发展、更新着公共领域的存在形态。当前生成与培育现代政治的宽容品质,需要将传统的宽容精神予以整合,与现代化进程保持一致,以推动公共领域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21世纪是一个公众的世纪。随着一个真正市民社会和大众文化时代的到来,艺术与公众的距离将越来越近。在当代文化背景下,陶艺作为公共艺术,进入公共空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和谐空间构建的契机。现代陶艺介入公共空间艺术领域,它将使中国现代陶艺真正融入到人们的生活空间,为现代陶艺的发展和公共环境空间艺术的风格与材料创新,提供新的视野和广阔舞台。  相似文献   

6.
韩玉 《华章》2011,(31)
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资产阶级对国际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感到惶恐万分.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永世长存,使工人阶级离开夺取国家政权、打破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革命斗争的正确道路,他们散播各种谬论,大肆鼓吹国家是永恒存在而不可侵犯的,国家是超阶级的组织,可以调和敌对阶级的利益.资产阶级的反动宣传,严重的侵蚀着工人队伍和社会主义运动.为了批判资产阶级的谬论并推动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恩格斯撰写了《家庭、私有制和起源》一书.《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深刻地揭示了国家的起源和本质,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粉碎了资产阶级的反动谬论.该书无论是从基本观点上,还是从方法论上,都对今天的民族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空间批评作为20世纪后半叶西方知识及政治领域进程中呈现的显著之"空间转向"所明确出来的空间理论在文学批评领域的话语实践,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批评理论视角与考察路径,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空间批评其整体精神意蕴主要表现在哲学意蕴、社会学意蕴与文学意蕴三个方面。理解了这一整体精神意蕴,也就在根本意义上把握住了空间批评乃至于空间理论的思想内质。  相似文献   

8.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及其现代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哈贝马斯“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发生发展及其瓦解的过程,揭示了哈氏关于“公共领域”的基本内涵。借此反观当下中国社会“公共领域”的缺失状况,分析知识分子在构建中国社会“公共领域”中的主体性角色和存在的问题,“知识性”与“批判性”二应不可或缺,并且是中国知识分子构建“公共领域”及对社会进步贡献创造性智慧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9.
18世纪以来,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努力建构与国家公共权力领域相对应的公共领域,实现商品交换和社会劳动领域的私人化,以维护自身的利益,并进一步发现和创造着市民社会的公共利益,让人们获得“公共人格“。在这一过程中,处于社会边缘地位的妇女能动地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为资本主义公共领域的建构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董晓萍 《中国教师》2013,(23):53-54
女教授无一不在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之间往来穿梭。当她们出入私人空间的时候,要处理好家庭关系、私交关系和以个人身份结成的其他关系。当她们进入公共空间的时候,要投入国家关系、集体关系、  相似文献   

11.
杨长云著《公众的声音:美国新城市化嬗变中的市民社会与城市公共空间》从新文化史的视角将研究对象聚焦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城市公共空间整饬和改革运动,是目前我国学者研究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城市中市民社会与公共空间较为深入的专著,拓宽了我国美国城市史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12.
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西方国家公共管理运动具有全球性的特征,参与的国家都采取了具有本国特色的、各有侧重的改革方案和策略,但是在采取的策略方面也体现出很多相似性。鉴于新公共管理运动强大的生命力和现实价值,本文对当代西方国家公共管理运动所体现出来的相似性进行简要评述,以期对我国政府公共管理改革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3.
潘恩是18世纪杰出的政治思想家、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和理论家。他的《常识》及其关于市民社会对抗国家的思想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社会——国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术界探讨近代中国历史发展演变的一个新视角,所谓公共领域和市民社会也随之成为中国近代史研究中受到关注的课题。本文主要考察清末民初社会与国家的发展演变,阐明清末民间社会的发展变化,已体现出了一系列新的时代特征,在各方面显著拓展了社会的发展空间和新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小说《围城》利用了西方“流浪汉体”模式作为其小说叙事结构。“流浪汉体”给《围城》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开放空间”,让其主人公可以自由地从一个环境“跨越”到另一环境。这样的小说空间布局是很容易被赋予诗意的、浪漫的、不断开拓的特征。但《围城》的主人公方鸿渐的精神世界却在这一“开放空间”中不断“萎缩”。概因方鸿渐不过活动在一个貌似不断敝开的“开放空间”中,而当时整个中国的“开放空间”不过是大一点的“封闭空间”而已。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认为:在《围城》这部小说中,所谓“开放空间”与“封闭空间”实际上是不断相互转换、界限越来越模糊的一对空间概念。  相似文献   

16.
杨长云著《公众的声音:美国新城市化嬗变中的市民社会与城市公共空间》从新文化史的视角将研究对象聚焦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城市公共空间整饬和改革运动,是目前我国学者研究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城市中市民社会与公共空间较为深入的专著,拓宽了我国美国城市史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17.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是对公共领域问题进行研究的理论成果,为市民社会理论注入了强劲的生命力。但是,它也有一定的理论局限性,主要表现在:所设计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理想模式具有明显的乌托邦色彩;一些理论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不能适应公共领域的多元化的现状;为霸权主义提供了理论依据等。  相似文献   

18.
汪顺来 《英语辅导》2011,(2):204-206,211
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促使人们的空间体验发生变化,反映在文学体验上,就是传统的完整的叙述模式被打破,从一统向多元变迁。空间理论强调空间的多元性,为文学尤其是族裔文学的研究注入了活力。少数族裔作家对空间一直都很关注,在他们的作品中不乏对空间的表征和诠释。本文从空间批评理论的视角审视《所罗门之歌》中空间与主体建构的关系,阐释文本中的空间意象及其意义,旨在揭示美国黑人的空间体验和黑人传统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19.
2005年《长江日报》推出了品牌评论栏目【圆桌】,其独特的平等形式、议题设置和评论视角赢得了受众广泛赞誉。2008年3月《长江日报》再次改版,[圆桌】被[长江评论/天天江花】所替代。同是评论栏目,两者之间有着怎样的差异;此次变革是“公共领域”在中国党报的一次延伸或是萎缩?本文将从两个栏目的创办形式、内容、细节和受众效果几个方面,运用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理论具体阐释“公共领域”在我国党报平台发展的空间问题。  相似文献   

20.
公共领域有古希腊的公共领域、代表型公共领域和资产阶级公共领域这三个发展阶段,它本质上是一个社会公共空间,其主体是具有批判能力的公众,客体是公众关注的问题,而公众经过讨论形成的公共意见具有重要影响。当代媒体在这种意义上属于公共领域,它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