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诗道性情是黄宗羲基本的诗学观念。黄宗羲充分肯定“情”在诗学中的价值,并进一步提出形而上的“性”,力求以性统情。黄宗羲的诗学性情论是其学术思想在文学理论批评领域的延伸,与其师承的刘宗周之学有着密切关系。黄宗羲主张“以孔子之性情为性情”,但“情”、“性”之间的紧张关系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2.
黄宗羲为明末清初三大儒之一,是清代浙东学派的开创人,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晚期著名启蒙思想家。他是余姚黄竹浦人,与宁波地处近邻。当时的余姚县属绍兴府,不属宁波府。由于行政区划的分割,一般情况下,当时余姚与宁波的关系,没有今天这样密切。中国封建时代士大夫署名,习惯上冠以里籍,黄宗羲的通常署名是:“余姚黄宗羲”或“姚江黄宗羲”,个别地方也有署“山阴黄宗羲”(如梅文鼎《勿庵历算书目历志赘言提要》有:“最后以属山阴黄梨州先生宗羲”云云),这是因为当时余姚县既属绍兴府,后一种署名当然也是对的。诚然如此,但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黄宗羲在宁波逗留之久,各方面关系之密切,  相似文献   

3.
黄宗羲     
黄宗羲(公元1610——1695年)浙江余姚人,明宋清初的启蒙思想家和史学家。父亲黄尊素是有名的东林党人,因弹劾阉党魏忠贤而被杀害。黄宗羲在年青时就参加了反对阉党的斗争,明崇祯即位后清除阉党,他十九岁,入京讼父冤,就袖出铁锥刺伤陷害他父亲的仇人阉党许显纯。崇祯十一年(1638年),他和东林子弟一百四十人出《南都防乱公揭》,反对阉党遗孽阮大铖,对当时的政局产生了很大影响。明亡以后,清兵南下,他在家乡组织义军“世忠营”进行抗清,曾任浙东鲁王的兵部职方司主事、左副都御史等职。清顺治六年(1649年)他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社会政治批判、政治理想及其实现途径对刘宗周和黄宗羲的政治哲学作了系统比较,指出二人的思想都有同情人民、反对专制、憧憬美好政治的共同性,然而,刘宗周的政治主张主要着眼于挽救明王朝的危亡,其思想基础属于儒学民本主义;黄宗羲的政治哲学则突破了儒学的藩篱,无论是他对封建专制的批判,还是对未来社会的设计,都闪耀着民主主义的光辉,大大超越了老师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作为明代儒学殿军,刘宗周在学术上开浙东学术中兴之局;在道德上与黄道周并为明季道德完人。他继承东林学派顾宪成、高攀龙的“格物说”,倡导“慎独说”,成立证人社,与陶爽龄展开工夫与本体的论辩,力图扫除王门后学“以禅诠儒”的空疏之弊,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家永 《家长》2006,(Z2)
编辑同志:我的孩子今年16岁,他与外婆的感情很深,因为他自幼就与外婆生活在一起外婆很疼爱他。记得在孩子10岁时,外婆就对他说“:孩子,只要你好好学习,我就给你1万元钱。”孩子当时回答“:外婆,我还小,你就把这1万元钱存入银行,等我上大学时再用吧。”不久前,我的母亲(孩子的外  相似文献   

7.
“万物一体”是宋明理学讨论的核心问题之一。刘宗周将生生之仁视为“万物一体”的本体论依据,将人与万物意义世界的共生共建视为“万物一体”的实际表现,将人人本具的“知痛痒心”看作个体实现与万物一体的现实津梁。他认为个体在将识仁体与做工夫合而为一的践履中可返归到与万物为一的本然之境,在此境界中,个体平等地看待自我与他者,不执着于自身境遇的顺逆穷通,在勘破生死中彻底消解由自私带来的物我隔阂。“万物一体”论在刘宗周思想中有重要地位,涉及到本体论、工夫论、境界论等诸多方面,对此问题的探究有助于推动刘宗周思想的整体研究,也有助于厘清“万物一体”思想在宋明理学中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8.
“龙虎山草堂”是黄宗羲的书室。他的许多巨著,都是在草堂里写的。龙虎山在余姚县十五岙,据黄宗羲七世孙黄炳(后土)所辑的《梨洲先生年谱》记载,先生于清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五十一岁时,居龙虎山  相似文献   

9.
邵晋涵(1743年-1796年)字与桐,号二云,又号南江。乾隆八年出生放浙江余姚。明清以来,浙东人材辈出,先后曾出过王阳明、刘宗周、黄宗羲等著名的学者。邵晋涵是继黄宗羲之后出现的又一个颇有声望的史学家和文献学家。他在学术上宗述王、刘、黄诸家之说,毕生尽力放中国历史文献的整理与研究。为浙东学派的后起之秀。一邵晋涵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中,高祖邵琳是明朝进上。祖父邵向荣、叔祖邵坡都是  相似文献   

10.
背景介绍1、关于教材:《项脊轩志》是明代杰出散文家归有光的作品。他的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一”(黄宗羲语),当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他的散文不是以重大的题材反  相似文献   

11.
彳亍 《现代语文》2004,(12):6-6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人,出生在公元712年杜甫出身于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族,自幼便接受了儒家思想和诗学传统的双重影响杜甫从小就好学,7岁时已能吟诗从20岁起,他结束了书斋生活,开始了为时10年以上的漫游、先是南游吴越,后北游齐赵.在漫游中,他结识了不少当时的名流,和诗人高适、李白都结下了终生的友谊,也开阔了眼界。  相似文献   

12.
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南雷,又号梨州,浙江余姚人,是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和历史学家。他所处的时代是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十分尖锐的时代。父尊素为“东林”名士,被魏志贤陷害。十九岁时,他入都为父讼冤,用铁锤击伤仇人。后来,他领导“复社”成员与宦官权贵——魏忠贤阉党余孽马士英、阮大铖等作坚决的斗争,几遭杀害。清兵南下,他在浙东招募义兵,成立“世忠营”,进行抗清斗争。明亡  相似文献   

13.
黄宗羲的政治思想是明清之际反对封建专制政治思潮的主要代表.怎样评价黄宗羲的政治思想?不少人认为,黄宗羲已或多或少地具有了“民主主义”或“近代民主主义”思想;有的甚至将《明夷待访录》与卢梭的《民约论》相类比.这是值得商榷的.毫无疑问,黄宗羲的政治思想是当时封建正统思想的异端,后来又成为晚清资产阶级改良派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但是,  相似文献   

14.
高奇 《教育与职业》1992,(3):45-45,47
颜元(公元1635——1704)字易直,又字浑然,号习斋,河北省博野县人,是晚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约20年的明末清初反理学教育的教育家。少年时受过城市生活的影响,20岁时因家道中落回乡居住,亲身“耕田灌园”、“劳苦淬砺”,生活十分艰苦,为了谋生而学医,这对他的教育思想有很大的影响。1658年他开设家塾,教授生徒。1696年往肥乡主持书院,不久归里,八年后病逝。  相似文献   

15.
带经而锄     
“带经而锄”,意思是到地里劳动时也随身带着经书,只要一有空闲就读书形容读书人珍惜时间,学习刻苦。这则掌故源自《汉书·倪宽传》倪宽是西汉时千乘(治所在今山东高青县东南高苑城北)人他自幼好学不倦,曾拜一个叫欧阳生的人为师欧阳生字和伯,也是千乘人。他是当时著名的经学大师,精通《尚书》这部经典。当时每一部经书,因解说不同,而有不同的学  相似文献   

16.
黄宗羲(公元1609—1695年),字太冲,浙江余姚人。号南雷,亦号梨洲,学者称梨洲先生。他父亲黄尊素是明末御史,后被阉党所害。父亲生前与杨涟、左光斗等过从甚密,所以黄宗羲对当时政局的清浊和政治斗争,十分清楚。他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但他于青年时期即参加过反对阉党的斗争。明亡后,他举兵抗清,随孙嘉绩、熊汝霖诸军于江上,失败后入四明山,后随明鲁王于海上。他为了抗清,改名换姓,转徙各方,“屡濒于危”。直至南  相似文献   

17.
黄宗羲的历史哲学以《周易》的变通思想和历算学的研究为理论基础,在论述历史发展时,强调变革的重要,对“变”与“不变”、“时”与“势”等重要历史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对于“一治一乱”这一传统历史哲学问题,黄宗羲既怀疑它的可靠性,又没能走出这个圈子。在导致历史运动的诸因素中,黄宗羲强调人的“仁义之心”的力量,考察了人的主观动机对历史事件的重要作用,明显带有阳明心学的印迹。黄宗羲提出一切历史变革的目的都是为了万民利益,并在此基础上极力批判君主专制,要求变革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18.
唐代著名诗人戴叔伦,自幼聪颖多才,拜萧颖士为师。萧颖士是当时著名文士,19岁中进士,收有诸多弟子,人称“萧夫子”。戴叔伦拜其为师,时年仅8岁,然却成  相似文献   

19.
一、讲读提示1、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对黄宗羲的民主启蒙思想推崇备至,奉《明夷待访录》为理论经典和思想渊源。思考:①为什么黄宗羲的文章在问世两百年后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思想武器?⑦黄宗羲的民主启蒙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黄宗羲,浙江余姚人,十七世纪有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他所处的时代是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十分尖锐的时代。他的一生是同当时封建统治者和民族敌人进行反抗斗争的一生,清兵占领江南一带后,他在家乡组织武装力量进行抵抗,失败后又  相似文献   

20.
在黄宗羲逝世的二百九十周年时,浙江特为他举行首届学术讨论会,并着手编纂他的《文选》,这是很有必要的。我早就想写关于黄宗羲的论文,未暇动笔,现在承嘱先提出纲目作为题词: 黄宗羲在政治思想上,独敢公开反对中国古来的君主专制制度,这和以前的虚无主义者是大不相同的。他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前进的思想家,首先反对传统的“工商为末”而提出工商“皆本”,为同时其他思想家所不及。他最先编著中国学术思想史,如“宋元”和“明儒”两大《学案》,为后人所根据和继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