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0 毫秒
1.
面孔     
■张元济:重视职业教育的出版家张元济被称为中国出版第一人,在他的主持下,商务印书馆完成了从印刷工厂到出版巨子的蜕变而商务印书馆的成功又与张元济对出版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视密不可分张元济为官时就认为中国必须要进行维新,要普及教育1897年,他与工部主事夏偕复、内阁中  相似文献   

2.
张元济与陆费逵是中国近代出版业的领军人物,他们叱咤出版界数十年,创造了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两大出版神话,为中国近代文化、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作为出版人张元济和陆费逵,在教育问题上也存在一些共同之处,他们从早期教育救国的鼓吹者,继而作为教育改革的先锋,最后投身出版业,成为出版与教育完美结合的实践者,彰显了一代出版人的教育情结.  相似文献   

3.
依靠文化机构开展公共交往,是近代知识分子区别于传统士大夫的突出特点。出版家张元济以现代出版重镇商务印书馆为平台、通过文化活动开展的公共交往,呈现出人员众多、关系多元、中介化、充满思想分歧与新旧冲突等特征。张元济的公共交往推动了商务出版事业的发展,同时拓展了促进知识分子转型的公共领域。从社会公共交往网络的角度,可以推进、深化当下的张元济和商务研究。  相似文献   

4.
张元济承担的诸多社会角色中,都能够看到其"昌明教育,开启民智"的教育思想。这是一个文化人对于时代的使命感,更是一个时代赋予文化人的敏锐自觉性。张元济在实现平生志愿的同时,更在与人交游中构建不同的文化共同体,为推行教育留下印记。张元济在与不同的人物进行交游的同时,不断充实丰富自身的思想内涵,更推动着近代教育的不断发展,启发着时代人的精神使命与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5.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极重要的文化运动.作为当时重要文化机关之一的商务印书馆,不可避免地置身其中.在此过程中,商务印书馆从初始的消极被动,到顺应参与,反差甚大.这既是历史潮流大势所趋,也与张元济等商务领导人及其人脉圈对时局的判断有关,更与商务本身的经济状况紧密相连.前期选择与张元济及其他领导人自身与逊清态度以及日本政商渊源密不可分;后来参与则是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感及商务印书馆的商业利益考量的结果.商务印书馆通过这一碰撞调整,既获得了商业利益上的巨大成功,也在学术界乃至政界赢得了很高声誉,开辟了企业梦寐以求的义利双赢的局面,在自身乃至近代文化出版史上,达到了一个难以超越的高度.  相似文献   

6.
张元济(1867-1959),戊戌变法的参加者,著名的出版家和版本目录学家. 胡适(1891-1962),“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难者”,26岁成为名教授的年轻学者. 两代学人,互相敬慕,成了忘年之交.30年间,交往不绝.张元济是胡适“老辈朋友”里重要的一位,胡适则是张元济所敬重的晚辈学者之一.现存二人来往的书札就有91封之多.张元济致胡适,65封;胡适致张元济,27封.笔者得有机缘读到这批珍贵史料,不揣谫陋,愿就此作一番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张元济先生字筱斋,号菊生,浙江海盐人,一八六七年出生于书香门第.从他的九世祖起,每一代都有著作问世.张元济的父亲张森玉,历任广东省惠东、陵水等知县,因此张元济的幼年是在广东度过的.十二岁时,因父亲病故,随母返回故乡海盐县.张元济从小受家学熏陶,读书勤奋,因此他在一八八六年中了秀才,一八八九年中举,一八九二年中进士后,即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后改为刑部主事,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张元济积极主张变法维新,后来戊戌变法失败,张元济受到“革职永不叙用”的处分.  相似文献   

8.
毕唐书 《中学教育》2007,(12):45-50
一十几年前,我无意中读到了张元济先生的《中华民族的人格》一书。张元济先生是我国近现代史上的文化名人,他的名字是和商务印书馆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只要稍具中国现代出版史的常识,商务印书馆的大名是不会不知道的。《中华民族的人格》是一本只有十几万字的薄薄的小册子,出版于抗日战争即将全面爆发的1937年5月。这样一本小书竟然  相似文献   

9.
张元济是现代出版业之父。本文试以搜访和求购丰赡的善本书资源、精校精勘的为人作嫁襟怀、坚实的出版步履三个方面为切入点,以张元济对古籍的整理为视角,探讨张元济对古籍整理的贡献。在出版产业化的今天,研究张元济对古籍整理的贡献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元济投身并主持商务印书馆,通过编辑出版活动切实提高国民文化素养,为社会变革奠定了有益的思想基础.文章从坚持开启民智的编辑出版诉求、秉持精进大度的文化精神、奉行义利兼得的效益观等方面分析了他如何在编辑出版实务中贯彻渐进改良的文化态度,担当推动中国近现代文化变迁的使命.  相似文献   

11.
商务印书馆于1897年2月11日诞生在上海.是近代以来历史最悠久的文化出版机构之一。它最初主要印制账簿,创办人夏瑞芳、鲍氏兄弟出身排字工人.后邀请维新派代表人物之一张元济加入。张元济在维新变法失败之后退隐政治,专注民族工业。由于其思想开明,对世界有一定了解,故而主导商务印书馆开拓了教育、西学等多个领域,使其逐渐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2.
张寿镛在担任光华大学校长期间,始终重视学生精神的培养,在其影响之下,光华大学逐渐形成了爱国精神、艰苦办学精神等核心思想;教育思想上,他关注学生的心理建设,强调知行合一,中西并重、兼容并包,注重加强学生理论和实践的协调统一,并着意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想的精髓来锻造学生。此外,张寿镛还是一位著名的藏书家,抗战时期与张元济、何炳松、郑振铎等人一起,在上海秘密抢救大量古籍,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教育是一个不断对本国传统文化精髓继承、发展和创新的过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丰富思政教育资源、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形成社会认同、推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发展与理解具有积极作用。对大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应坚持批判与继承相结合、与大学生需求相结合、知行统一、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结合的原则,从培养大学生的兴趣、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网络平台等方面着手,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4.
芮文浩 《文教资料》2011,(14):109-110
张元济先生的《百衲本二十四史校勘记·史记校勘记》是极为重要的学术著作,商务印书馆整理本的出版揭示了《史记》的众多异文,然整理本摘《史记》之文时有讹误,张元济先生的校勘成果尚存可商之处,整理本亦有新误。  相似文献   

15.
张元济从1898年开始主持南洋公学译书院,开启了贡献中国现代教科书的第一乐章.他从1903年开始参与、主持、督导商务印书馆近 60 年,以稳健进取精神带领商务印书馆在晚清民国教科书竞争中位居第一,成功推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三大系列教科书.张元济亲手为商务印书馆打造了一流的教科书编撰出版队伍,在其强势引领下,民间书坊的现代教科书发展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共创中国近现代教科书史上令人追慕称羡的黄金20年,为开启民智、唤醒民众建立了不朽功勋.  相似文献   

16.
试析中国近代民族资本家人才思想的共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中国近代著名民族资本家张謇、张元济、穆藕初、卢作孚等对人才的认识以及用人艺术和育才方法进行了考察和分析。旨在说明:爱才、用才和育才是中国近代民族资本家人才思想的共性,进而揭示这种思想对民族资本家成功经营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商务印书馆从家族企业向现代企业转变的关键,在于其特有的组织文化,而张元济则是这一组织文化的主要奠基者。商务印书馆的组织文化,表现于其“以扶助教育为已任”的宗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价值观、踏实认真的工作作风和严格规章制度的管理等方面,它对商务印书馆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今天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商务印书馆在张元济主持期间,一面尽力保持"新"的形象,引领风潮,另一面又淡化自身色彩,不愿卷入政治风潮。这既是由其作为一家大型出版传媒机构的身份决定的,也与张元济对新思潮的认识有关。在新文化运动前后,商务一度因为思想"落伍"遭到陈独秀等人的攻击而出现危机,但主持者及时调整馆中人员知识结构,并试图邀请胡适来馆支撑门面,缓解与新文化人物之间的矛盾,改善企业形象。  相似文献   

19.
英国近代考古学家斯坦因和中国近代外交家、清驻英国公使馆二等参赞陈贻范在1909—1910年有过几次交往,主要与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为斯坦因举办讲演会、英国中国学会为马继业举办讲演会以及张元济在英国调查斯坦因所获敦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具有优良的民族传统美德,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我们的祖先用一根根兽骨,一张张羊皮,一片片竹简,一叠叠纸张为子孙留下了丰富的宝贵的遗产。为此,我校在班队活动中广泛进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其方法和效果都得到了师生的认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