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2 毫秒
1.
面孔     
■张元济:重视职业教育的出版家张元济被称为中国出版第一人,在他的主持下,商务印书馆完成了从印刷工厂到出版巨子的蜕变而商务印书馆的成功又与张元济对出版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视密不可分张元济为官时就认为中国必须要进行维新,要普及教育1897年,他与工部主事夏偕复、内阁中  相似文献   

2.
张元济是现代出版业之父。本文试以搜访和求购丰赡的善本书资源、精校精勘的为人作嫁襟怀、坚实的出版步履三个方面为切入点,以张元济对古籍的整理为视角,探讨张元济对古籍整理的贡献。在出版产业化的今天,研究张元济对古籍整理的贡献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元济先生字筱斋,号菊生,浙江海盐人,一八六七年出生于书香门第.从他的九世祖起,每一代都有著作问世.张元济的父亲张森玉,历任广东省惠东、陵水等知县,因此张元济的幼年是在广东度过的.十二岁时,因父亲病故,随母返回故乡海盐县.张元济从小受家学熏陶,读书勤奋,因此他在一八八六年中了秀才,一八八九年中举,一八九二年中进士后,即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后改为刑部主事,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张元济积极主张变法维新,后来戊戌变法失败,张元济受到“革职永不叙用”的处分.  相似文献   

4.
张元济承担的诸多社会角色中,都能够看到其"昌明教育,开启民智"的教育思想。这是一个文化人对于时代的使命感,更是一个时代赋予文化人的敏锐自觉性。张元济在实现平生志愿的同时,更在与人交游中构建不同的文化共同体,为推行教育留下印记。张元济在与不同的人物进行交游的同时,不断充实丰富自身的思想内涵,更推动着近代教育的不断发展,启发着时代人的精神使命与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5.
依靠文化机构开展公共交往,是近代知识分子区别于传统士大夫的突出特点。出版家张元济以现代出版重镇商务印书馆为平台、通过文化活动开展的公共交往,呈现出人员众多、关系多元、中介化、充满思想分歧与新旧冲突等特征。张元济的公共交往推动了商务出版事业的发展,同时拓展了促进知识分子转型的公共领域。从社会公共交往网络的角度,可以推进、深化当下的张元济和商务研究。  相似文献   

6.
张元济(1867-1959),戊戌变法的参加者,著名的出版家和版本目录学家. 胡适(1891-1962),“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难者”,26岁成为名教授的年轻学者. 两代学人,互相敬慕,成了忘年之交.30年间,交往不绝.张元济是胡适“老辈朋友”里重要的一位,胡适则是张元济所敬重的晚辈学者之一.现存二人来往的书札就有91封之多.张元济致胡适,65封;胡适致张元济,27封.笔者得有机缘读到这批珍贵史料,不揣谫陋,愿就此作一番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张元济的文化教育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元济一生致力于中国文化教育事业。在近代中国东西方政治、文化的激烈冲突出,张元济出于高度的爱国心与历史责任感,一方面积极支持维新变法,努力传播新知,倡导“英才教育”和国民普及教育,另一方面又孜孜于保存国粹,传承中会优秀文化,表现了一代文化大师所特有的清明理智与兼容情怀,为后学者树立了一座难以磨损的丰碑。  相似文献   

8.
张元济与陆费逵是中国近代出版业的领军人物,他们叱咤出版界数十年,创造了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两大出版神话,为中国近代文化、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作为出版人张元济和陆费逵,在教育问题上也存在一些共同之处,他们从早期教育救国的鼓吹者,继而作为教育改革的先锋,最后投身出版业,成为出版与教育完美结合的实践者,彰显了一代出版人的教育情结.  相似文献   

9.
芮文浩 《文教资料》2011,(14):109-110
张元济先生的《百衲本二十四史校勘记·史记校勘记》是极为重要的学术著作,商务印书馆整理本的出版揭示了《史记》的众多异文,然整理本摘《史记》之文时有讹误,张元济先生的校勘成果尚存可商之处,整理本亦有新误。  相似文献   

10.
张元济(1867—1959)字筱斋,号菊生,浙江海盐人。他出身于官宦书香世家。海盐张氏在明代就是一个望族,他的十世祖奇龄,是万历31年(1603)举人,曾主讲虎林书院,学者称他为大白先生。对张元济影响最大的是九世祖螺浮,他在京师做官时直言敢谏。清朝入关之始,对汉族每多岐视,他抗颜上疏,称“刑部审鞠录供,不宜但凭满官执笔”;同时,奏请不许满洲贵族再圈占民地。九世祖的立朝大节为张元济所称道。  相似文献   

11.
商务印书馆从家族企业向现代企业转变的关键,在于其特有的组织文化,而张元济则是这一组织文化的主要奠基者。商务印书馆的组织文化,表现于其“以扶助教育为已任”的宗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价值观、踏实认真的工作作风和严格规章制度的管理等方面,它对商务印书馆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今天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元济投身并主持商务印书馆,通过编辑出版活动切实提高国民文化素养,为社会变革奠定了有益的思想基础.文章从坚持开启民智的编辑出版诉求、秉持精进大度的文化精神、奉行义利兼得的效益观等方面分析了他如何在编辑出版实务中贯彻渐进改良的文化态度,担当推动中国近现代文化变迁的使命.  相似文献   

13.
商务印书馆早年名声鹊起,效益奇丰。除教科书广为发行外,严复的汉译名著和林纾的翻译小说的出版,尤其是后者所带来的大规模品种,在商务印书馆的产业化运作下,获得了极大的收益。十几年间,在商务印书馆教科书之外的业务撑起了半边天,为商务印书馆品牌串红起到了功不可没之效。作为中国近代翻译文学的奠基人、最后的古文家,林纾依托商务印书馆,在张元济的推动下,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发出了夺目的光彩。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人们都把新文化运动的开始定在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之时,而对章士钊创办的《甲寅杂志》与《青年杂志》的渊源关系及其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所起的重要作用,一直予以忽视,实际上。《甲寅杂志》与《青年杂志》在人员和思想上有相当的渊源关系,它对于新文化运动核心人物群体的形成及其政治和文化取向的发展,起了关键作用,并且为新文化运动作了理论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15.
"林译小说"与意识形态、出版机构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99年林纾用文言翻译的《巴黎茶花女遗事》以素隐书屋刊本问世,短时间里“茶花女”“不胫走万本”,林纾也自此开始了他卷叠浩繁的翻译事业。“林译小说”很快成为了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最早的西洋文学经典,但是这一经典从晚清到五四,也经历了由誉及毁的演变。在勒弗费尔(A.Lefeve  相似文献   

16.
章太炎先生是中国近代杰出的革命家、思想家、学术家和教育家,他的《国故论衡》体大思精、影响深远,分小学、文学和诸子学三个部分,是讲义式的国学名著,有1910年初版本与《章氏丛书》本两个版本,内容各有增删,互有不同。商务印书馆2010年出版的新的《国故论衡》校点本,辨析同异,订正讹误,力图全面展示两个版本内容的异同,为章学研究提供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7.
四角号码被誉为汉字查字法的"第三次大发明",是当今最先进、最快捷、最方便的汉字检索方法。但四角号码汉字查字法在运用过程中出现了一字多号等问题。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缺乏一个统一的取号规则。因此,有关部门应像解决汉字的部首问题一样,在商务印书馆《四角号码新词典》第八版的基础上,并参照《〈辞海〉四角号码查字表》或《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的格式,制定一个四角号码取号标准,用以规范和统一四角号码的取号规则。  相似文献   

18.
以美学形态的叙事文本来塑造家族历史中的富有某种文化意义的人物群像,并以此来重新考量“文化父亲”对于我们今天的价值和意义,已然成为当下不少小说作家的一种艺术追求,李浩及其长篇小说《父亲简史》便是如此。本文以之为研究对象,重在于探寻其“有意味的形式”及其独特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9.
略论商务印书馆对近代中国教科书出版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务印书馆作为近代最负盛名的民营书局,其出版的《最新教科书》使“教科书之形式方备”。商务印书馆在教科书出版中注意不断创新,领导着近代中国教科书出版的潮流,并长期处于教科书出版市场的“执牛耳”地位。同时,商务印书馆还为其他书局培养了大批教科书出版人才,为中国近现代出版业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堪称近代中国教科书出版的“母机”。  相似文献   

20.
熊飞宇 《宜宾学院学报》2012,12(1):57-61,75
中共中央南方局及其文委会对抗日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依据了中共中央有关方针政策,具体体现在张闻天和毛泽东的文化指导思想中.张闻天的文化指导思想,主要见诸《抗战以来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运动与今后任务》、《关于各抗日根据地文化人与文化团体的指示》和《发展文化运动》;而毛泽东的文化指导思想,则以《新民主主义论》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代表.张闻天与毛泽东对文化的指导思想有差异:张闻天将“民主”明确纳入新文化的发展方向,而毛泽东却用“大众”涵摄“民主”;张闻天制定并执行的具体的文化政策,与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总目标也不乏抵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