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上中学时,我是一个很纠结的学生,因为我与许多老师的关系特别僵。语文老师讨厌我。我常常在语文课上看小说。有一次语文老师发现了我看小说,就批评我,还要收走我的小说。我硬扯着小说不松手,说:“小说也是语文,看小说也算是学语文。”语文老师收不成我的小说,又遭我抢白,便极为生气,  相似文献   

2.
我要深入,更深入,深入到人的内心,人性的黑暗中去。我认为我是在用诗歌的方式写小说,不仅仅是诗意。我的很多小说更像是一首长诗。近年来,我更加看重文本,而不是小说什么的,只要利于我的表达,利于我内心的呐喊,我喜欢把各种方式都糅合到我的小说中,让小说变得更开阔。  相似文献   

3.
我想你们     
下了晚自习,我独自躺在寝室里读小说。是这下了晚自习,我独自躺在寝室里读小说。是这本小说催发了今晚的一切。本小说催发了今晚的一切。  相似文献   

4.
我生长在一个世代农耕的家庭,在小学阶段没有接触过文学作品,尚不知世有“作家”和“小说”。上初中时我阅读的头一本小说是《三里湾》。这也是我平生阅读的第一本小说。我随之把赵树理已经出版的小说全部借来阅读了。  相似文献   

5.
蔡亚 《江苏教育》2023,(9):91-94
<正>我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一直喜欢儿童文学。我的学生特别喜欢阅读“儿童小说”。“儿童小说”是根据少年儿童的理解接受能力和心理特点进行创作的、适合他们阅读欣赏的小说。我和自己、我和学生、我和同事就是在“儿童小说”的阅读与分享中,在儿童的小说与现实的世界里不断相遇、相知、成长,去领悟生命成长的真谛。  相似文献   

6.
安琪信箱     
安琪: 我是江苏省南通市实验小学的学生,妈妈一直不允许我看小说和漫画。今天,妈妈看到我在看小说,一气之下就把五本书全部撕碎了。我很伤心,因为那几本小说都是我向同学借的。难道看小说没有好处吗?我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7.
我的朋友于卓写了一篇小说叫《盘点青春盘点疼》,当时我们正在吃涮羊肉,热气腾腾中我忽然就呆了一下,我问,你说那个小说名字叫什么?他重复了一遍。刹那间,一种悲喜交集的感觉涌上心头,散了酒场之后我逼着他把小说发到我邮箱里,刚出锅的小说我趁热读了,读后哽咽难言。  相似文献   

8.
汪曾祺早期小说大量采用第一人称叙述,突出作为故事人物的"我"的心理世界与作为叙述者的"我"的主观感受,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同时,其作品中的"我"与作者极为相似,小说的抒情具有强烈的真实感,这使其小说具有散文特质。早期小说的抒情化和真实感影响了其后期小说创作,其抒情性被继承了下来,成为后期小说散文化的内在成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最近几天,我把手上要写的东西停了,像一个读者那样认真拜读了自己的小说。我还是第一次这么大面积地看自己的东西。有些体会。在说体会之前,我有必要说明一点,《操》这本小说不是我小说的  相似文献   

10.
未来小说家     
我想,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秘密吧!来,把耳朵凑过来,轻轻地告诉你我的秘密:我正在写小说。记着千万别告诉其他人。写小说这个念头是我无意间冒出来的:一个星期天,做完作业后我坐在书桌前翻起了课外书,杨红樱阿姨的一部短篇校园小说深深吸引了我。我一口气读完了,掩卷沉思深有感触:作家能创作出这么精彩的小说真了不起啊!看了这么多  相似文献   

11.
韩蓁 《今日中学生》2007,(25):40-42
有朋友问我,写小说有没有什么技法?我回答说,好像应该有吧,不过,我是没有翻过那类书的。他十分惊讶:那你的小说又如何写呢?我说,一旦有了创作冲动,脑子里有了人物形象或者是故事梗概,我就写了。真的,我弄不明白那些"技法"从何而来,也从来不往自己的小说上套。我喜欢无拘无束,轻松自在,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研究小说技法,是文学教授和评论家们的事。  相似文献   

12.
日本私小说就是"我写我"的文学。追求"如实描写",实现"创作的我"与"被创作的我"完全一致是私小说作家的创作理念。然而,通过对比大正末年、昭和初年私小说的内、外文本,发现"事实"与"我"是模糊的、不确定的,"创作的我"与"被创作的我"之间经常产生偏离,因此私小说"如实描写"的方法只是一个神话。私小说在"创作的我"与"被创作的我"之间循环往复的过程中,述说着"自我"探求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现在给您写这一封信 ,只谈一件事情。听见贵校的几个同学来说 ,贵校绝对禁止看小说 ,我就想跟您谈谈禁止看小说。你也可以猜想而知 ,我写这一封信是不赞成禁止看小说。我并不是因为自己写过小说 ,就把小说看作宝贝 ,以为非教学生看不可。我也不像有些学生那样 ,认为一切学科一切作业都可以丢在脑后 ,只消捧一本小说在手 ,就可以混日子。我只想说 ,小说在教育上自有他的价值 ,教育者应该好好的利用它 ,随学生去乱看 ,这是消极的办法 ,我不赞成 ;见学生乱看 ,觉得讨厌 ,干脆来个禁止 ,这是更消极的办法 ,我更不赞成。这儿我说的小说 ,是指好小…  相似文献   

14.
《祝福》作为经典文本,是鲁迅第一人称小说的代表作。要想在教学中触发学生的深度学习,获取深入阅读的切入口,就需要从小说的独特性入手。本文以第一人称叙述作为文本解读的新路径,从关注“我”,到认识“我”、解读“我”,再到以“我”窥见鲁迅的深刻思想;最后,通过群文阅读把握鲁迅第一人称小说的独特之处。立足小说的独特性,以“我”开启《祝福》的隐秘世界,以“我”挖掘鲁迅第一人称小说的丰富意义与深刻价值。  相似文献   

15.
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和《彷徨》共收录了其创作的25篇小说,其中,涉及到写作人称“我”的有12篇。这些“我”构成了一个别样的世界,散发出异样的魅力,吸引着人们的目光。让学生认真解读这些“我”,对其进一步理解小说的主旨、明确小说的特点、把握小说的意蕴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由"角色"向"叙述者"的偏移--十七年第一人称叙事小说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人称叙事小说是常见的叙事类型.在中国20世纪小说史上,十七年第一人称小说具有一个鲜明的特征角色"我"向叙述者"我"偏移.本文分析了十七年第一人称叙事小说的角色"我"向叙述者"我"偏移的原因、类型及其功能、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经典回放师:今天我们准备上一堂课外阅读指导课,这篇文章是我从课外选来的。我先问问同学们,你们课外看不看小说?看过小说的同学请举手。(看学生的反应)看来很多同学都看过小说。(问一个学生)你看的什么小说?长篇小说、中篇小说还是短篇小说?1……师:你们听说过微型小说吗?(部分学生:听说过)今天我选的是一篇微型小说,它又称小小说。  相似文献   

18.
蛋崽 《中学生博览》2023,(34):20-21
<正>沟通多次无果后,我破罐子破摔了,红着脸和她吵了起来。外公把粘好的小说按顺序排好后,拜托邻居的婆婆用针线缝好,然后整整齐齐地放在我的书桌上。读初中的时候我迷上了看小说,武侠、悬疑、言情等类型不限,只要是小说我都喜欢看。但我妈非常讨厌甚至厌恶我看小说,她估计和天底下大部分望女成凤的妈妈一样,觉得孩子看小说都是不务正业、影响学习的行为。  相似文献   

19.
一鲁迅的不少小说是以第一人称写的,所以谈到鲁迅在自己小说中的影子,人们往往首先想到这些小说中“我”的形象。《呐喊》中有七篇小说有“我”的形象,除《孔乙己》中的“我”是个酒店小伙计,《头发的故事》中的“我”是个阅历还浅的青年以外,其他五篇小说中的“我”,显然都有  相似文献   

20.
试了好多次,我还是不知道该说点什么,我不大会跟人谈论小说,也非常不善于谈自己的小说。事实上,我对小说的认识十分有限,之所以坚持写下来,不得不感谢朋友们,如果不是他们的鼓励,我早就歇菜了。我多希望自己可以口若悬河地谈论小说啊,为此我强迫自己学习过理论作品,但是看过就忘。如果有人拿把枪,逼着我对小说说句有深度的话,天哪,我该怎么办?真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