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赣南客家灯彩民俗体育表演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发现:赣南客家灯彩民俗体育表演兼具典型的"民俗性"与"体育性",具有"原生态美"与"喜庆美""、动态美"、"工艺美"、"图案美"、"宗族观"、"天命观"、"仁礼观"等。并提出了当今赣南客家灯彩民俗体育表演传承与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依据多媒体数据库技术,将有效地解决赣南客家民俗体育影视管理中的数字化问题,从整体性和系统性对其进行深化研究、挖掘与整理,为赣南客家民俗体育研究搭建一个更加宽阔、真实的平台。  相似文献   

3.
谭东辉  金慧惠 《东南传播》2011,(10):116-118
赣南客家民俗体育是我国古老体育文化活化石,也是我国古老的农耕民族文化的精髓,是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体育的进步,主要靠口传身授方式传承的客家民俗传统体育文化,在多元文化(包括多元体育文化)激烈竞争的背景下,失却了生存的土壤。充分运用数字信息化手段促进赣南客家民俗体育的传播与发展,将是一种对地方性文化进...  相似文献   

4.
吴玉华  陈海琼  黄河 《兰台世界》2016,(17):130-133
采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及逻辑分析等方法,对赣南客家民俗体育"定南瑞狮"运动的变迁历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定南瑞狮运动的发展经历了萌芽、兴盛、退却和复兴四个阶段;促使其发生变迁的具体原因虽各有不同,但都离不开自然社会环境的改变和民众的需求变化这两大因素。  相似文献   

5.
赣南客家灯彩歌舞不仅蕴涵了原生态民间舞蹈的特性,还充分体现了农耕文化的艺术特征。它传承了丰厚的客家民俗与文化特性,故而应该对其实行切实有效的动态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6.
赣南客家灯彩歌舞不仅蕴涵了原生态民间舞蹈的特性,还充分体现了农耕文化的艺术特征.它传承了丰厚的客家民俗与文化特性,故而应该对其实行切实有效的动态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当今时代,互联网、数字电视和数字报纸等新媒体的出现,使得赣南客家灯彩歌舞文化的快速传播成了现实。因此,新媒体对于赣南客家灯彩歌舞文化的传播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如何借助新媒体的独特优势加快赣南客家灯彩歌舞文化的传播,成为当今学者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阐述了新媒体在赣南客家灯彩歌舞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对赣南客家灯彩艺术的未来发展与传播进行了尝试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赣南客家文献作为客家历史资料的静态存在,对客家学的研究不仅提供了详尽的数据和历史渊源,更给客家文化的绵延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依据。因此,对客家文献的收集与整理就显得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9.
赣南客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和发扬赣南客家文化的生态思想,对于增强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提升人们的生态道德观念、规范人们的生活生产行为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朝神"俗称"问神""朝仙",是在赣南客家地区流传已久的民间祭祀仪式,至今仍活跃在赣南各地。赣南客家地区历来有尚鬼信巫的传统,各种祭神、祭祖、红白喜事、节日庆典等仪式都体现出中原古韵与当地土著居民相融合的民间地方风格。文章对赣南龙南县南亨乡水口三仙庙朝神仪式的整个过程进行了为期3天的跟踪调查,详细记录了朝神仪式的整个过程,从请神、招兵、神符咒水、安神睡觉、神开光、朝幡、请社、念三世因果经、拜寿、上早表、游神、发兵粮、放河灯、送神等过程,特别记录了各个仪程所演奏的音乐及曲牌。从音乐人类学研究中的民族志学的研究视角,结合音乐生态学、文化人类学的研究理论,并比较分析赣南客家地区的朝神仪程及其音乐过程,从文化局外人和文化局内人的立场分别用"客位观"和"主位观"以及所产生的社会功能三方面去分析赣南客家朝神仪式音乐的功能。这些记录与分析对艺术"非遗"保护而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客家文献资源具有独特的地域性、鲜明的时代性,体现着深厚的客家文化底蕴,蕴含着极珍贵的史料价值。本文结合赣南师范学院图书馆客家文献建设过程,探讨载体多元环境下客家文献资源建设创新的举措。  相似文献   

12.
吉路 《北京档案》2006,(12):42-42
“2006花莲县客家嘉年华活动”于11月19日在南埔公园新落成的客家民俗会馆盛大举行,花莲县县长谢深山、花莲县客属会理事长徐万春、副议长钟逸与近500名挑担踩街游行的客家乡亲们齐聚一堂,共同欢庆客家民俗会馆及演艺堂的揭幕开馆。客家乡亲们更同声高唱旋律优美的客家歌。重现早年客家移民简朴的生活样貌,让沿途围观的民众也感慨不已。  相似文献   

13.
<正>清厦客家围村是粤中地区客家建筑的典型,文化内涵深厚,历史信息丰富;它脱胎于粤东北、赣南的客家建筑,又与其有明显的区别;它既带有客家先民原住地和途经迁徙地的文化烙印,又吸收了岭南广府文化极强的建筑形式,进而受客侨文化影响,中西结合,在客家建筑中独树一帜。一、粤中客家民系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14.
客家人在恶劣的环境和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形成了独具客家特色的医药文化。本文以赣南为例,从传统治病、预防保健、食疗养生、起居卫生等四方面阐述了客家传统医药卫生习俗。  相似文献   

15.
何玉兰 《兰台世界》2006,(16):39-40
闽西、粤北、赣南客家方言是以广东客家方言为基础,兼容中原、吴越、荆楚、巴蜀语言的综合体。由于客家在语言习惯等方面保存了丰富的古代遗风,因而颇具社会活化石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6.
客家人在海内外建立了数十个客家博物馆,策划了一系列客家文化陈列展览。从江西赣南地区客家文化陈列展览的现状看,客家文化陈列展主要存在同质化、层次较低、文物不足、展览形式单一、文物内涵诠释不足等问题。在策划客家文化陈列展览时,要坚持展览主题的思想性和原创性,内容的体系性和学术性,展览语言的艺术化和通俗化,同时注重展览的互动体验和趣味性。  相似文献   

17.
吴文峰  李鹏 《东南传播》2012,(10):129-130
在大众传媒环境下,提高民俗体育的文化吸引力是改变其日渐式微的生存状况的重要前提。运用传播学的有关理论对民俗体育吸引力进行研究发现,要实现民俗体育对受众的吸引,需要提高民俗体育文化内容对民族受众预期的价值报偿程度以及减少受众接受民俗体育文化内容的代价程度。目前,大众媒介通过议程设置、制造"拟态环境"以及培养受众等方面影响民俗体育吸引力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赣南客家舞龙灯文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客家"一词,清朝著名诗人黄遵宪有诗云:"中原有旧族,迁徙名客人,过江入八闽,辗转来海滨[1]17.根据历史记载客家是历史上由于战乱、饥荒等原因,中原汉民逐渐南下进入赣闽粤三角区,与当地畲、瑶等土著居民发生融合而形成的一个独特而稳定的汉族支系[2]9.赣南是客家腹地,因地处边远,境内群山环绕、土地肥沃,大量中原汉人南迁到赣南及周边地区定居繁衍.目前,分十八个县(市、区),现有总人口818万人,其中90%为客家人,约占大陆客家总人数的10.7%.  相似文献   

19.
谁是客家人?     
罗香林:《客家研究导论》,台北:古亭书屋,1975 Sow-Theng Leong,Migration and Ethnicity in Chinese History:Hakkas,Pengmin,and Their Neighbors,Stanford:University Press,1997 1990年的某天,在赣南的某大学,笔者正在上一门历史系的专业课,老师突然讲道,赣南是全国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地。其人口的95%都是客家人,而客家人是中原汉族南迁后形成的一支优秀的民系。这番话令我和周遭的同学兴奋不已。因为我们这所地区性师范学院的学生大部分来自赣南本地,这意味着,我们都是优秀的南迁汉人后裔——客家人。有趣的是,我虽然从小生活在赣南,但在那堂课之前却从不晓得自己是客家人,也就是说,我的客家人身份是被老师"宣布"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国。绵延数千年的文明、漫长的农耕文化历史及各民族多元的民俗体育文化,构成了十分丰富的民俗体育资源。民俗体育包括打陀螺、跳皮筋、滚铁环、赛龙舟、舞狮子、放风筝、踢毽子、跳绳、掷沙包、荡秋千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民俗体育作为一种大众的体育健身活动是全民健身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少年儿童和民间群众体育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有广泛而又深厚的民间基础。因此,研究和开发利用民俗体育资源具有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然而给民俗体育注入现代性、创新f生内容,则是使民俗体育走向繁荣与持续发展的根本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