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梳理了网络教育特征及其生源特点,发现网络教育具有时间分离、空间分离、师生分离、教管分离四大主要特征,而网络教育生源也有自身明显的特点,即学习基础差但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时间少但自学能力较强、学习毅力弱但生活阅历丰富。厘清本源,旨在为网络教育大学语文精品课程建设定位寻找现实支撑点,同时也为网络教育大学语文精品课程建设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2.
在网络教育模式下,师生处于一种分离状态,教学活动的中心也从教师转向学生,但教师的作用并未削弱,而是变“教学”为“导学”,成为学生学习的启发者、引导者。  相似文献   

3.
网络不仅是支撑网络教育的物质设备和技术手段,还代表着新型的文化形态。网络教育不仅具有时空分离、师生分离等特征,还因与传统教育的多方面差异而存在着文化冲突。网络教育在教育文化发展、中外文化关系、文化形态、学习群体等方面存在着文化冲突,需要通过文化融合,促进其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网络教学环境下,师生通常处于分离状态,因此,如何整合处于分离的教与学再度成为网络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根据Moore网络教学相互作用原理以及独立和合作学习理论,对网络交互状况进行了分析、归纳与总结,得到了七种交互模式,并对这些交互模式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5.
远程教育发展到网络教育阶段,越来越多的传统高校参与其中。传统高校开展的网络教育与其校园教育之间形成不同的运行关系,即相互分离或彼此整合。分离模式的高校设置有专门的远程教育部门,相对独立地运行网络教育;而整合模式的高校则实现了网络教育与校园教育的相互关联和促进。两种模式具有不同的优劣势,普通教学院系的参与程度也不同,反映了高校发展网络教育的不同定位和战略。  相似文献   

6.
网络教育中教师的角色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网络教育模式下,师生处于一种分离状态,教学活动的中心也从教师转向学生,但教师的作用并未削弱,而是变“教学”为“导学”,成为学生学习的启发者、引导者、合作者、保护者和监控者。  相似文献   

7.
论网络教育对师生角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教育是以时间分离、空间分离、师生分离、教管分离为主要特征的全新教学模式,师生角色也随之发生重大变化,未来的教师将是服务、指导、沟通、合作、学习、创造型的教师,学生将逐渐扮演成消费者的角色。这就要求网络教学中的教师要加强组织、运筹、指导能力,学生要提高自我管理、约束和信息获取、评价、管理、加工处理等能力,以适应教育改革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网络教育中的情感淡漠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教育以其丰富的资源和超越的时空,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开放的学习环境,有着传统教育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在网络教学环境中,由于师生时空分离而导致情感淡漠的问题,这种倾向对学生的健康人格和高尚情操的塑造是极其不利的。我们在实施网络教育时要充分考虑到情感因素,采取相应的策略,解决网络学习中的情感淡漠问题。  相似文献   

9.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力量在教育活动的各个层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等教育的校园文化,其核心是一种大学精神,它代表着高校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网络教育虽然使师生间处于一种“准分离”的状态,但它通过虚拟的教育环境所体现出来的校园文化,对网络教育师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发挥着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的深刻影响。本文从网络教育的视角解读校园文化,以技术支持和制度保障为基础,提炼出平等、自主、开放、现实的人文关怀为网络教育校园文化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10.
网络教学中师生交流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以其应用的广泛性、交互的全面性、资源的无限性、学习的主动性、时空的自由性等优点被广大高校应用,而师生之间良好的交流是顺利完成网络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本文即从师生交流的概念及内涵入手,通过对现在网络教学发展情况的分析,阐述了网络教学中师生交流模式发展的现状以及师生通过网络实现交流的主要方式,提出了构建网络教学师生交流平台的构想并应用在线答疑模块的实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在网络远程教育中,一方面由于师生双方因物理和地理上的限制而分离,教学过程要依靠通讯技术间接进行,其间先天性地存在着“人气不足”、“教学场不强”等影响教学效果的“瓶颈”因素;另一方面由于学习者个体学习为主的远程学习的特色,可能存在“迷航现象”、“孤独”感等,影响学习的情绪和效果。而网络教育中拥有的虚拟群体,可能会有效地弱化上述网络远程教育中的消极因素,从而加强教学和学习效果。因此,为了网络教育的用户、特别是学习者构建卓有成效的虚拟群体,而且为人类拓展新的教育能动空间,研究网络教育“虚拟群体”形成和保持过程的特性,对于网络教育乃至整个人类教育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浅议网络教育模式下的教师角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网络教育模式下,师生处于一种分离状态,教学活动的中心也从教师转向学生,但教师的作用并未削弱,而是变“教学”为“导学”,成为学生学习的启发者、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和组织者。由于采用了全新的教学媒介,教师角色本身也趋向于组织机构化。  相似文献   

13.
邓康桥  宋晶 《高校教育管理》2013,(4):100-104,110
网络教育的管理模式是网络教育发展过程形成的管理思想和方式的集合。质量是网络教育发展的生命线,如何构建一个以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网络教育管理模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目前,教育部试点高校的网络教育管理实践正面临着如下三方面的调整:其一,学生数量大、分散全国城乡,在教与学时空分离的状态下,如何保证教学及支持服务的质量;其二,网络学习的条件下,如何构建适合自主学习特点的资源建设及相关的开发管理模式;其三,如何确保网络教育组织管理的规范、有效以及管理水平的持续提高。面对上述问题,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应该从教学服务质量、资源建设和内部组织管理3个角度进行探索,运用系统论、协同论与教育技术理论构建一个以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现代网络教育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前网络教育中存在的教学过程缺失或虚化以及教学效率低下的现象,根据现有的资源条件和教与学之间不同的角度,思考分析网络教育中教与学之间的对立、依存、作用、耦合、互动等方面的内在关联影响,提出基于网络教育环境的教学耦合互动观,引起人们对现有网络教育教学模式进行反思和匡正。  相似文献   

15.
关于网络教育考试几个现实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教育考试是网络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在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引导和督促师生的教学行为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网络教育实行“宽进严出”,而考试是保证“严出”的有效机制。网络教育考试的本质功能是为教育目的服务的,因而它必须体现网络教育的特点。随着我国网络教育的发展,网络教育考试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均面临着不少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试就网络教育考试的技术支持、运行方式及其管理模式等问题作点探讨。  相似文献   

16.
对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在教育领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受到了史无前例的重视和推广,同时也把现代的教学方式推上了一个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高度.使得网络教育具有社会和教育意义上的极大优势。而传统教育在受到时间和空间约束的同时也有着便于师生之间交流、利于教师掌握学生学习程度等优势。因而,本文认为网络教育始终不会替代传统教育,它们彼此间在教学上的优势互补将是未来教学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并就此探讨了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相互融合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随着网络教育的开展,网络环境下师生之间如何进行情感交互日渐为人们所关注。网络教育中师生情感交互缺失,主要表现在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严重失衡、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反馈、教师的角色与职能被弱化或替代等。在网络教育中,构建师生情感交互平台的策略,一是基于BBS论坛的情感交互策略;二是基于"任务驱动"的情感交互策略;三是基于协作学习的情感交互策略;四是基于多元评价的情感交互策略。  相似文献   

18.
“网络教育”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辨析国外常见的与“网络教育”相关的术语和定义的基础上 ,结合国内网络教育的发展实际 ,作者就当前大家所关注的“网络教育”的概念提出自己的认识 :网络教育是一种师生借助网络环境 ,利用面授教育与非面授的形式来完成教育教学目标的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9.
基于网络的对话教学:一项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本身是一种充满活力的时话实践活动,通过这种活动,可以促使学习者进行建构性、合作性、反思性学习.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并不会因为师生分离而改变教学的对话本质,相反,网络教学中不仅需要对话,而跨越时空的高质量的深层次对话正是网络教学质量提升的根本.因此,研究网络教学中的对话特征,探求促进对话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对提高网络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全国高等学校网络教育资源免费开放计划已正式启动。网络教育开放资源建设对推进网络教育优质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提高网络教育质量,使网络教育在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网络教育开放资源建设内容包括服务对象定位,人力资源、环境资源、教学信息资源建设以及各种运行制度建设。网络教育开放资源建设促进成人高等教育发展,需加强传统教学模式、基层教学点设备普及建设、师生IT技能培训、教学过程监控和质量考核等方面的改革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