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04年的形势进一步表明,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在政治上有所得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拔掉了萨达姆政权这个“钉子户”,为美国进一步控制中东扫清了主要障碍。与阿富汗战争的成果相呼应,美国控制欧亚大陆中部地区和世界战略弧形地带的战略意图得到实质性推进。二是伊拉克战争作为美国新保守主义战略的试验场,实际验证了美国靠强力推行单边主义和遂行“先发制人”的战略,  相似文献   

2.
美国对伊拉克战争的真实战略意图是为了控制能源,改造伊拉克,进而改造中东乃至整个穆斯林世界。伊拉克战争对中东格局的影响主要有:中东地区力量大洗牌;巴以和平不会有大的进展;美国在中东政治格局中一家独大;中东仍将是动荡之源。  相似文献   

3.
美国在未经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单边发动伊拉克战争,这是美国单边主义的集中体现。战后美国单边主义仍有所抬头,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美国单边主义必然受到限制,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不可逆转。  相似文献   

4.
伊拉克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尽。伊拉克战争充分反映了布什政府在处理涉及到美国利益方面的五个需要原则,体现了美国的“单边主义”政策已经达到了更为深刻的程度,但美国的“单边主义”政策的实施并不能改变世界多极化、全球化的趋势,只不过这种“单边主义”政策为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又增添了一定的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5.
美国反恐战争进行到第二阶段,锁定伊拉克为其军事打击的目标。美国绕过联合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对国际关系、中东地区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文明的冲突”论不能解释这次战争的动因。美伊战争不具备文明冲突的特征,传统的利益观仍是导致这次战争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自 2 0 0 2年 10月朝鲜半岛发生核计划曝光以来 ,朝核危机一次次升温 ,一次次化解。在对待朝核危机问题上 ,美国一开始就采取了不同于对待伊拉克的政策。对伊拉克 ,美国在没有取得联合国授权、甚至没有取得一些重要盟国同意的情况下 ,就采用单边主义政策发动了战争。布什本人称美国和伊拉克的问题是“军事摊牌” ,但同朝鲜是“外交摊牌” ,是一个外交问题。① 同时 ,美国极力推行朝核问题采用“区域解决办法”。这种做法多少和共和党的一贯强硬作风有点不符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单边主义”还是“多边主义” ,指的是一个国家在涉及到国家…  相似文献   

7.
伊拉克战争 ,是美国“9·11”事件之后阿富汗战争的延续 ,是美国实施单边主义 ,用武力实践“先发制人”理论的首次尝试 ,在国际关系中开创了一个极其危险的先例 ,它虽然对“一超多强”的国际政治格局没有产生质的变化 ,但对当今及未来一段时期的国际政治局势和国际政治秩序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和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冷战结束 ,两极格局瓦解 ,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美国想搞单极世界 ,由它来发号施令 ,主宰国际事务。这就不可避免地要出现多极与单极之争。近年来 ,美国依仗其政治、经济、科技和军事优势 ,加快了构筑单极世界的步伐。单极与多极之争激化 ,构成了世纪之交国际形势的显著特点。一、美国霸气逼人 ,多极化进程严重受挫以科索沃战争为标志 ,美国的霸权主义有了新的发展。与过去相比 ,如今美国的霸权主义更具进攻性、侵略性、扩张性和冒险性。它推出以“人权高于主权”为核心内容的“新干涉主…  相似文献   

9.
1.2004年6月8日,联合国安理会以15票对零票一致通过美英向伊拉克移交主权的决议。即第1546号决议。美英2003年3月20日在没有得到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发动对伊战争,继尔推翻萨达姆政权,伊拉克实际上处于被占领状态。美国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被迫决定向伊拉克移交主权,并要求联合国新的授权和支持。这是在伊拉克问题上美国的单边主义碰壁以后不得不转向的政策调整。  相似文献   

10.
美国总统布什于1月11日公布了“伊拉克新政”,核心是向伊拉克增兵,这与外界对美国可能从伊拉克撤军的猜测大相径庭。增兵计划的出台,是美国中东战略调整的重要表现,让伊拉克局势充满变数。伊拉克战争结束后,美国主导的伊拉克战后政治和经济重建举步维艰,安全形势日趋恶化。教派冲突愈演愈烈,爆炸和自杀性恐怖事件接  相似文献   

11.
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是日本联合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日本"普通国家"外交战略的核心内容。二战结束后至今,日本历届政府通过一系列的立法和政策调整,通过以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为平台和"跳板",将海外派遣自卫队的行为制度化。日本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主要特征是:(1)日本参与维和行动有高度的选择性;(2)日本参与维和行动具有强烈的目的性;(3)"新保守主义"对日本的维和政策有强大的影响力;(4)日本的维和环境相对复杂。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role of United Nations (UN) peace academics in teaching for peace within the UN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and questions what contribution, if any, UN peacebuilding education makes to the broader field of peace and conflict studies education, and in the lives of the people it touches. The study draws on ethnographic data collected over a six-month period at one UN university in 2015. The data collection period involved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interviews with faculty and postgraduate students, document analysis, and surveys with learners. Findings suggest tensions and contradiction in the university around issues of UN mimicry, Western-centrism, state domination, and institutional capitalism. Implications are briefly addressed and recommendations provided.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和全球性问题催生了全球治理。要解决全球性问题,需要主权国家、联合国和非政府组织等各种行为体共同参与。作为全球治理的重要行为主体,联合国与非政府组织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中,相互配合、协调,形成了新的联合国—非政府组织治理模式。这种模式的形成有自身的动因,即联合国与非政府组织在世界治理中互有优势与缺陷,只有加强合作,实行优势互补,才能实现全球问题的善治。但是,日益兴起的非政府组织逐渐对联合国构成了挑战,致使这种模式存在一定的结构性矛盾,因此需要妥善处理联合国与非政府组织的关系,对待双方的合作,国际社会的多重角色与因素应对之采取鼓励引导的政策,对待二者的矛盾,应采取多方协调、沟通、弥补分歧、消除冲突。  相似文献   

14.
交换范围的国际性扩大,必然要求国际性的社会交换秩序,进而推动社会基本矛盾的国际化,而社会基本矛盾的国际化,又必然推动解决矛盾的责任主体的"一体化",即推动社会上层建筑的"一体化"的发展。成立于二战之后的联合国,作为国际经济秩序的组织保障,承担着规范国际交换秩序的政治职责,实质就是国际一体化的社会上层建筑的组织形式,就是国际一体化的政治实体。联合国的发展趋势,必然是成立"联合国政府"。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诸如环境恶化、贫富差距、金融危机、地区冲突、恐怖主义、国际安全等问题,实质都是交换秩序上的问题,问题的解决都属于政府性职能的建立。在解决这些问题的现实努力中,"发挥联合国的主导作用",实质就是要发挥联合国的政府职能的作用;"加强联合国建设",必然是加强联合国的政府职能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联合国改革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还将是国际政治领域的一个重大议题。在相互依存的时代,日、德、印、巴等国无法将其国家实力转化为国际政治权力,加之体制的改变要难于体制的维持,现阶段增加有否决权常任理事国的安理会改革不可行。增加非常任理事国数量,提高"集体否决权"的可行度,倒是一种联合国改革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6.
A number of papers have focused on UN policy formulation processes, but little is known about how particular issues come to policy-makers’ attention in the first place. This very early stage of policy formulation, called agenda setting, remains under-researched and more so in multilateral contexts. Applying Kingdon’s multiple streams model to the example of the Decade of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DESD), this study analyses the trajectory of the policy from being just an idea to the point of being placed on the UN agenda. This paper goes on to argue that there are three conditions that supported the successful trajectory of DESD: a funding-backed policy entrepreneur, policy oligopoly, and a highly predictable policy window. Its theoretical contribution is to fill the gap between current studies and theories by presenting an analysis of one policy in a multilateral context.  相似文献   

17.
日本自1957年加入联合国以来,积极展开联合国外交,近来更是提出了入常的目标。本文就国家实力和对联合国机制所做贡献、国家道义(区域其他国家的认同)两个方面就日本入常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假设日本成功入常会对中国及其周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从主权国家和负责任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双重身份探析中国在日本入常的立场及相应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联合国维和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定的原则、准则、规范和决策程序,这些构成了联合国维和机制。维和机制的出现和发展是国际机制独立性的体现或机制创新的结果,但也暴露出一些缺陷,主要体现在维和的基本原则容易受到破坏、对军队的领导和指挥缺乏固定的模式、维和合法性的缺失等。  相似文献   

19.
联合国争端解决机制是将各种传统争端解决方法有机融合在统一的组织框架之内的综合性的争端解决机制。联合国组织的宪法结构深刻影响和制约着其在国际争端解决中的作用,反映出国际治理机制中民主精神,国际法治理念和大国主导原则在联合国组织运作中的不断斗争与平衡。  相似文献   

20.
鏊于在冲突发生后国际干预收效多时不够理想,因此,冲突前的努力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预防性外交”便是这种努力的重要途径。在联合国框架下的这种努力。通过安理会、大会、联合国秘书长、区域性国际组织等职能正在发挥着作用。文章试图指出,早期的“预防性外交”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且,其重点应放在情报的收集与对事实的调查方面,同时“预警方法”与“建立信任”等方面也应当加以重视。“预防性外交”还应征得当事各方的同意。尽管执行起来不易,但仍应将其放在优先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