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将黄姜根茎浸泡后带水捣磨碎,适当条件下先用淀粉酶水解淀粉,再结合酸水解,石灰乳中和,以滤渣提皂素,可有效提高皂素收率,缩短生产周期.  相似文献   

2.
黄姜中提取薯蓣皂素的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针对安康市薯蓣皂素提取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从黄姜中提取皂素的新工艺,该工艺先分出粗纤维,再经过发酵、水解及石灰中和与澄清的方法,可以使皂素的收率提高,原材料消耗降低,环境污染减少等优点,可供企业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3.
加热恒温发酵生产黄姜水解物,在加入酶的条件下,可缩短原料的发酵时间,使得水解彻底,提高水解物 的皂素含量.  相似文献   

4.
加热恒温发酵生产黄姜水解物,在加入酶的条件下,可缩短原料的发酵时间,使得水解彻底,提高水解物的皂素含量。  相似文献   

5.
利用原子吸收法测定黄姜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并通过实验拟定了各待测元素的最佳分析条件.对酶法水解黄姜生产皂素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6.
AB法处理黄姜-皂素生产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黄姜生产皂素废水的特性,对AB法工艺处理黄姜生产皂素废水的反应机理进行研究,确定了AB工艺处理黄姜皂素生产废水的工艺路线及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7.
对生物酶提取黄姜皂素的清洁生产工艺中酶的用量、提取温度、提取pH值、提取溶剂的选择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得出了黄姜皂素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提高了皂素收率,并对黄姜皂素生产中产生的废水废渣进行综合利用,节约了资源,保护了环境。  相似文献   

8.
水洗淀粉法在黄姜皂素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皂素生产工艺在皂素生产过程中,不仅造成了优质淀粉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造成了环境污染及其所带来的高昂的污染治理费用.采用水洗淀粉法,从皂素生产的源头把淀粉从黄姜中分离出来,淀粉回收率约为46.3%;皂素收率提高1.1%,且降低了皂素废水的处理难度,末端废水COD从原来的33 615 mg/L降为12 285mg/L.该工艺简单、投资少.  相似文献   

9.
低级醇提纯粗茶皂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茶抑素易溶于热低级醇而难溶于冷低级醇的特性进行了粗茶皂素的提纯,并通过试验比较了不同结构的低级醇提纯粗茶皂素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皂素废水具有浓度高、色度大、酸度大、治理难度大的特点。末端治理方案。运行成本高、治理费用大、一旦实施将造成巨大浪费。因此,皂素废水治理必须走综合利用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应用PSB处理黄姜皂素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皂素废水是一种酸度高、色度大、可生化性差的工业有机废水,利用光合细菌处理黄姜皂素生产废水并对影响因素进行试验研究的结果表明,在预处理后的废水中添加4.0‰酵母膏,pH7.5,接种量30%,光照条件2000Lx,温度30℃环境下处理6d,CODcr去除率最高。  相似文献   

12.
微波—酶法处理超临界流体萃取黄姜皂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微波-酶法处理盾叶薯蓣,然后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皂素,并用正交试验法考察了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和夹带剂用量对皂素提取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微波—酶法处理,有利于萃取操作的进行,提高了萃取效果。正交试验所确定最优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60℃,萃取压力32 MPa,萃取时间4 h,夹带用量为20%。  相似文献   

13.
一位电大生的足迹──记黄石皂素厂厂长、党委书记牛南纲吴克峰我的成功,不仅仅归于电大,但读电大,却是我迈向成功的第一步。一位企业家如是说人的一生总有一些值得难忘的日子,今年已进入不惑之年的黄石皂素厂厂长、党委书记牛南纲,人生经历的用风雨雨真是太多了,然...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某枯为原料,选用水为溶剂提取皂素,并加脱色剂脱色,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薯芋皂甙元的提取与鉴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实验以盾叶薯芋(俗称黄姜,Dioscorea Zingiberensis)的根茎为原料.从中提取较高纯度的甾体皂甙元.方法上借鉴于生产上常用的酸水解法,以市售的含水量18.84%的黄姜片为原料,经烘干,粉碎,发酵,水解,提取,精制而成,收率一般稳定在1.3%左右.经熔点测定和实验鉴定,各项指标皆与文献报导的相吻合.本实验对薯芋皂甙元的进一步开发利用积累了资料,但影响其收率的因素很多,这方面还有许多工作有待进一步研究.薯芋皂素资源在我国比较丰富,分布广阔,种类繁多.深人开展对薯芋皂甙元提取工艺的研究,无论从经济、药用价值,还是从人们的需求来讲,都有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母婴世界》2013,(3):44-49
小贴士 生的四季豆中含皂素和血球凝集素,彻底加热可破坏这两种有毒物质;当加热不彻底时,留存的毒素容易导致中毒。因此,妈妈们在做四季豆是必须充分加热,彻底煮熟。  相似文献   

17.
豆浆中毒主要是由于食用了未煮熟的豆浆引起.生豆浆中含有抗胰蛋白酶、皂素等有毒成分,这些有毒成分在加热90℃以上就会被破坏.但在加热过程中,由于皂素受热膨胀,烧到80℃左右时,会形成泡沫上浮,出现"假沸"观象,如把这种"假沸"现象误认为已烧开,孩子一旦食用了就会发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轻重不等的消化道症状.为了预防"假沸"现象给人造成错觉,煮豆浆时,只要用液体温度计量一量、看一看,等温度达到100℃,再冷却给孩子饮用就安全无患了.  相似文献   

18.
根据盐类水解的定义,可知盐类水解的关键是生成了弱电解质.(?)因此,盐中的弱离子(弱碱阳离子和弱酸根阴离子)一定要发生水解.一、盐类水解的规律1.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两弱相促进,两强不水解.  相似文献   

19.
李有忠 《甘肃教育》2009,(13):62-63
盐类物质的规律: ①有弱电解质的离子必然发生水解,生成相应的弱电解质,但程度较小; ②谁弱谁水解,谁强呈谁性,越弱越水解,都弱都水解,两强不水解; ③多元弱酸正盐弱离子的水解大于酸式盐弱离子的水解;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酸、碱条件下不同化学药品对鸡毛降解的影响,并在水解温度恒定、水解剂硫酸3mo1/L或氢氧化钠3mo1/L及常压条件下,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固液比、助剂用量、水解时间对水解率的影响。在水解温度110℃及常压条件下,水解剂为3mol/L硫酸处理的最佳水解工艺为固液比1∶15,水解时间11h。3mo1/L氢氧化钠作为水解剂时的最佳水解工艺为固液比1∶15,水解时间10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