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跳高运动中,如果加大摆动腿的角速度,则方向改变而速度可能不变,这样就能获得最大的腾起高度。所以,本认为:要提高跳高成绩,就必须加大腾空速度,不必要人为地去追求垂直速度。为了阐明上述观点,本特从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主要由起跳腿的蹬伸技术与摆动腿的摆动技术所组成。目前,大多数人们集中于跳高起跳的"蹬伸"技术研究,对起跳阶段的"摆动"技术研究相对较少。文章运用现场技术录像和运动图像解析的方法,对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在起跳阶段摆动技术进行解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起跳前摆动腿最大缓冲幅度比较大;在起跳阶段摆动腿蹬离瞬间,摆动腿膝关节角度变化较小。背越式跳高起跳过程中的摆动腿缓冲阶段,身体重心的高度、摆动腿膝角的变化情况与助跑水平速度的损失有显著性相关。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的伸膝角度、伸膝速度与起跳腿着地时摆动腿的摆动速度、摆动腿离地后的最大摆动速度都有高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跳高曾是我国的优势项目,但近20年来,我国女子跳高逐渐失去优势,出现相对停滞和滑波的局面。对我国十运会女子跳高决赛前6名运动员与世界部分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起跳技术的运动学指标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的绝对体重较轻;助跑时水平速度较快但利用率不高,导致垂直速度较低;起跳时支撑腿蹬伸不充分,摆动腿摆动速度与幅度不够,摆动方式不合理。  相似文献   

4.
采用两台SONY高速摄像机对当前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起跳前摆动腿支撑技术进行现场同步拍摄,运用爱捷运动录像反馈系统进行解析。结果表明: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在摆动腿着地瞬间,身体重心距摆动腿着地点的水平距离较大,在摆动腿缓冲阶段,部分被试摆动腿膝关节缓冲幅度过大,水平速度的损失较为严重;最后一步步长、步长/身高指数较小,与国外优秀运动员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法、生物力学方法、数理统计法和数理分析法分别从助跑速度、摆动效果、蹬伸实效性三个方面对中外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起跳技术的运动学特征进行深入的比较分析,发现起跳的过程中垂直速度偏小和摆动腿角度角速度慢是导致我国跳高成绩落后的原因.认为决定跳高成绩关键因素是起跳时的垂直速度,如何充分利用助跑速度,提高起跳效果,是当前背越式跳高技术训练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通过三维摄像对我国部分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的起跳技术进行运动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部分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的最后一步步长及质心水平速度、摆动腿的摆动速度、起跳腿的缓冲蹬伸方面与世界优秀选手存在差距.此外,起跳腾起角较小,也是影响跳高成绩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跳高起跳过程中手臂和腿的摆动动作对起跳效果的影响,运用运动生物力学和人体数学模型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起跳过程中摆臂对运动成绩的影响大于摆动腿;在背越式跳高起跳支撑阶段,手臂和腿的摆动产生的相对摆动动量对提高身体重心垂直速度的平均贡献率为11.4%;我国运动员手臂和腿的相对摆动动量的利用率为68.5%,表明运动员手臂和腿的摆动动量没有发挥最大效益,提示运动员手臂和腿的相对摆动动量有一定的挖掘的潜势.  相似文献   

8.
1.摆动腿的作用 在背越式跳高的起跳中,起跳的完整技术包括起跳腿的踏跳和摆动腿的摆动技术,判断运动员起跳技术的好坏,主要有两个方面:运动员的起跳角和初速度、摆动腿摆动的方向和平衡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2014年仁川亚运会中国男子跳高运动员张国伟与世界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起跳技术的运动学指标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优秀跳高运动员的绝对体重较轻,托克莱指数明显偏低;助跑速度较快但是起跳的缓冲过长;起跳时支撑腿髋、膝、踝的角度与优秀运动员均有偏差,摆动腿摆动速度偏慢.  相似文献   

10.
通过运动生物力学测试和比较分析的方法,对7名一级男子跳高运动员最后两步助跑与起跳技术进行运动学分析,结果表明,男子一级水平的跳高运动员在技术上主要表现为助跑最后两步步长较短,助跑速度相对较慢,起跳过程中摆动腿动作幅度与高水平运动员相比有一定的差距,提高我国运动员跳高最后两步的助跑速度与摆动腿、臂的技术动作将有利于我国运动员进一步提高其运动成绩和跳高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1.
背越式跳高是一种以杆上背弓姿势、向上甩腿越过横杆,过杆后以背部落垫的跳高方式。背越式跳高运动员要充分发挥助跑的水平速度,起跳时要发挥起跳爆发力,摆动腿弯腿摆动。现阶段随着训练手段以及运动员营养供给的不断改进,竞技水平不断提升,如何更好地完善传统的训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升不同训练阶段速度素质的水平,提高跳高的成绩是现阶段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张李文跳高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对张李丈与女子跳高世界纪录保持者科斯塔迪诺娃的跳高技术进行对比分析时以现:张李丈起跳后身体重心腾起的高度优于对方,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她起跳离地时身体重心太低,其原因是起跳腿蹬伸不充分且蹬伸速度不快以及摆动腿摆动幅度小、摆速偏慢。另外,过竿技术存在着缺陷,这些是导致与科斯塔迪诺娃成绩差距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摆动技术对背越式跳高成绩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我国与世界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技术参数为依据,探讨了摆动技术对提高背越式跳高成绩的重要性,合理的摆动技术不仅可以提高Hl和H2的值,而且为选择最适宜的H3值创造了条件。从理论上分析了摆动技术对提高跳高成绩的制因。  相似文献   

14.
吴劲松  潘华山 《体育学刊》2003,10(2):112-114
运用影片拍摄及解析的方法对我国优秀男子背越式跳高运动员摆动腿在助跑最后一步支撑过程的运动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我国优秀男子背越式跳高运动员在助跑最后一步支撑过程中身体重心的运动轨迹,重心速度,位移等运动变化情况,同时证明,在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的支撑技术对身体重心的运动状况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运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分析了弧线助跑身体内倾是水平速度转化为垂直速度的有效途径,这种速度的转换是背越式跳高优势所在,是从最后助跑2-3步降低身体重心,可加大起跳垂直工作距离,起跳实质是三种旋转力结合(三合一)在一起才能有效地把助跑获得水平速度转化为垂直上升速度,将摆动腿动作在起跳过程中的作用上升到用“摆动腿来起跳”这一高度来认知,有利于理解起跳动作实质,有利于在实践中正确指导训练,是技术训练的突破口。摆动腿蹬伸动作转化的越快,起跳效果就会越好。  相似文献   

16.
刘英梅  何秋华 《体育学刊》2003,10(5):115-117
通过采用不同研究模型对我国优秀男子不同技术类型背越式跳高运动员在起跳时摆动动作效果进行定量分析,探讨我国优秀男子不同技术类型背越式跳高运动员摆动动作对起跳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优秀男子背越式跳高运动员摆动效果约占50%,且摆动效果的大小与技术类型无关,与高度的增加没有线性相关。但当高度增加到本人最好成绩时,摆动作用达到最大值。选用中国男性青年模型与扎齐奥尔斯基模型对背越式跳高技术进行研究,结果没有显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运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分析了弧线助跑身体内倾是水平速度转化为垂直速度的有效途径,这种速度的转换是背越式跳高优势所在,是从最后助跑2-3步降低身体重心,可加大起跳垂直工作距离,起跳实质是三种旋转力结合(三合一)在一起才能有效地把助跑获得水平速度转化为垂直上升速度,将摆动腿动作在起跳过程中的作用上升到用“摆动腿来起跳”这一高度来认知,有利于理解起跳动作实质,有利于在实践中正确指导训练,是技术训练的突破口。摆动腿蹬伸动作转化的越快,起跳效果就会越好。  相似文献   

18.
跳高起跳垂直速度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两台SONY摄像机对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的试跳进行现场同步拍摄,选取有关运动学参数与国外优秀运动员做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我国运动员起跳着地瞬间质心向下的垂直速度较小,符合我国运动员的身体特点;在起跳阶段,我国运动员双臂和摆动腿的摆动速度与优秀运动员相比较低,主要与起跳腿的专项力量素质有关;我国运动员起跳时间与国外优秀运动员相比较短,与蹬伸距离较短有关。相对缩小起跳的缓冲时间,有利于提高起跳的垂直速度。决定跳高起跳垂直速度的诸因素均与起跳腿的专项力量素质有关。  相似文献   

19.
采用爱捷运动录像快速反馈系统EIMG90,对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进行细致的分析,结果表明在摆动腿蹬离地面至起跳腿着地支撑阶段,我国运动员两腿着地点近,身体重心向下垂直速度小,这有利于保持起跳前的速度,起跳脚着地瞬间至最大缓冲阶段,摆动腿摆动角速度与起跳腿蹬离地面瞬间的重心向上垂直速度相关,与世界优秀运动员比,我国运动员在着地支撑瞬间身体内倾不够。  相似文献   

20.
雍明  邹玉玲  陆阿明 《体育学刊》2011,18(6):119-123
对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郑幸娟倒3步助跑技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郑幸娟倒3步助跑弧线衔接不流畅,导致助跑水平速度的损失;助跑中两臂摆动动作不规范,倒2步摆动腿"牢固支撑"动作做得不够,直接造成身体内倾角加大;倒两步助跑脚着地瞬间身体重心高度出现上升趋势,从而影响了助跑和起跳的衔接;助跑倒1步身体重心水平速度下降明显,起跳脚着地瞬间身体重心水平速度仅为5.94 m/s,比倒2步下降了0.64 m/s,低于国内外优秀女子运动员;助跑倒1步起跳脚着地瞬间身体重心垂直速度为正值,身体重心呈向上运动趋势。郑幸娟跳高的倒3步助跑技术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