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邵春艳 《文教资料》2009,(16):107-109
大同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政治中的理想社会观,也是一种最高层次社会理想的政治设计。人类大同思想与现实社会之间的深刻矛盾,是当代人类的一个重要课题,大同思想作为一种积极的思想资源,其现代意义日见明显。  相似文献   

2.
葛洪 《教育研究》2015,(2):139-146
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急剧转型的教育现代化运动,不仅是人类社会迄今依然尚未完结的最为深刻的教育革命和社会革命,而且是以型构现代国家集体生活秩序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政治道德乃至社会政治道德革命。根基于作为中国传统政治道德根本准则的平等主义精神,则是以康有为、梁启超为精神领袖的"君主立宪派",一体化地型构"大同"社会政治道德体系,尤其是教育政治道德体系,以选择新型社会政治生活模式,建构新型集体生活秩序的终极旨归和政治诉求。尽管"君主立宪派"所倡导的实用性、实利化主智型新式教育,以满足私欲、涵养私德为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但由传统中国根深蒂固的"大同"社会政治理想,尤其是平等主义社会政治道德理想所主导的群体进化思想,乃是晚清"君主立宪派"思想家以公利思想和公德观念为基本内涵,系统型构新式教育政治道德体系的思想逻辑,由此决定了集体主义和国家主义,构成了"君主立宪派"所型构的现代主智型新式教育体系的政治道德本质。  相似文献   

3.
尚九宾 《钦州学院学报》2006,21(5):102-105,112
柏拉图生活在古希腊民主政治的衰败时期,腐败的现实政治促使他从一个哲学家的角度构建了哲学王统治的理想国家。《理想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本全面论述国家理论的著作,它奠定了其后西方政治学发展的脉络,也昭示了哲学理性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批判和引领作用。在《理想国》中,柏拉图以“善”的理念为原则构建了三等级结构的理想国家,并批判了荣誉政体、寡头政体、民主政体和僭主政体的弊端。虽然现实政治否定了他的理想,但是理想国的精神价值却是永恒的。  相似文献   

4.
大同理想是中国的一种传统理想,大同世界更是为万千中国人所向往的一种理想社会。康有为的大同理想广泛吸取了古今中外各种先进思想的养分,揉进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为身处水深火热之中的中国民众,描绘了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美好图画。文章从三个方面对康有为的大同理想进行探讨:康有为大同理想的核心——“仁爱”;康有为大同理想的实质——“平等”以及康有为大同理想的终极——《大同书》及大同世界。  相似文献   

5.
在20世纪末,人类产生了普遍的精神缺失。对理想社会的追寻,仍是人类社会的梦想。中国本土的大同理想作为一种积极的思想资源,其现代意义日见显明。怎样处理大同理想与现实社会、人性本质间的深刻矛盾,克服乌托邦思想不可避免的悲剧命运,是当代人类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邓玉文 《文教资料》2008,(11):64-65
我国儒家文化将"内圣外王"作为人格理想和社会政治理想,古希腊柏拉图把"哲学王"视为理想国的最高统治者.它们作为东西方早期具有代表性的教育思想,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本文旨在比较二者在人性论、教育理念、对人格的要求方面的异同,以便更好地把握二者的思想精髓.  相似文献   

7.
中西和谐社会思想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各自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在中国,从孔子提出“大同社会”理想,到孙中山提出“天下为公”的和谐社会思想,再到中国共产党人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在西方,从柏拉图提出《理想国》的蓝图,到资产阶级思想家提出“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再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和谐社会观,也基本经历了三个时期。相比较而言,古代和谐社会思想的最高成果,是中国孔子提出的“大同社会”理想;近代和谐社会思想的最高成果,是在西方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观;现代和谐社会思想的最高成果,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古今中外和谐社会思想的继承、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康有为的社会变革思想和大同社会理念进行了初步评介。指出康有为的社会变革思想融中国传统哲学变化日新的观念与西方近代资产阶级社会政治理想为一体,具有变法图强、强国富民的积极社会意义。他所鼓吹的改良雏新主张。又显现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康有为的大同理想,同样也是中西文化交流、互动的产物,是儒家大同理想与西方资产阶级空想社会主义理念融通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对于“大同”社会理想的根源之争始终没有一致的答案。荣格“集体无意识”理论可以视为一种新的解释方法:它是一种原型模式。原因有三:先秦诸哲向往的社会模式都含有“大同”色彩;这种理想从未实现,却还有世世代代的人为之著书立说、起义革命;许多文学作品中也存在着这种原型模式。“大同”虽然是一种空想,但这个原型具有存在的意义:现实世界中,它创造短暂的“桃花源”,是历朝革命起义中高举的旗帜;文学世界中,它使作者改写了历史的悲剧,并创造了多种“理想国”的模式。人类始终向往美好的世界,所以时至今日,大家仍然需要这个“空想”的存在,尽管它不可能永远不会实现。  相似文献   

10.
大同思想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思想,大同世界更是为万千中国人所向往的一种理想社会。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的同时,把它和西方的一些理论杂揉在一起.形成了特色各异的大同思想,其中康有为和孙中山的大同思想最具代表性的。  相似文献   

11.
威廉·A.威廉斯提出的改造美国社会的方案,建议在外交方面实行"对革命门户开放"的政策,在内政方面建立一个"民主社会主义共同体联邦"。威廉斯对美国国内的政治和社会力量,从自由主义到保守主义,再到新左派,逐一进行了分析。然而,他并没有找到可依靠的、改变美国社会的力量,从而使自己的重建方案沦为一种"乌托邦"。  相似文献   

12.
“乌托邦”在这里有两层意义,一是我个人写作的“乌托邦”,另一个是中国历史与现实的“乌托邦”。前者是指我通过写作实现梦想和希冀,在小说中创造自己的理想之物:后者是指我们从一个“乌托邦”醒来又跌入了另一个“乌托邦”。而我的写作,我的语言、结构、叙述、故事、人物、形式,还有我对现实的认识等等,正是笼罩在这两种“乌托邦”下的个人书写。  相似文献   

13.
《理想国》是柏拉图基于一种对希腊政治危机的现实关切而提出的第一救国方案。在这方案中,他把国家和社会统一于道德伦理之中,认为个人和国家正义的实现,离不开美德,这不仅为社会政治危机找到治疗的良药,也为自己政治哲学奠定了一个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14.
密尔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政治哲学家,在继承、修正与发展边沁功利主义思想的基础之上,建构了"密尔式的功利主义",为其政治哲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根基。其对自由的深刻阐释与解读,凸现了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特色。此外,代议制政府是密尔对政治模式的理想追求,且对西方政治文明的发展进程有着极大的推动与影响。在当代,对其政治哲学进行深入的研究,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5.
《理想国》是西方哲学史上一座丰碑,是柏拉图的治国计划,其内涵十分丰富。柏拉图认为美就是世界秩序,美要成就的是世间最伟大的事业,即创造一个真的世界。《理想国》中的观点虽然在一些方面比较偏颇,但都是源于哲人建设合理国家和社会的强烈意愿,给后人留下了非常宝贵的思想结晶,非常值得借鉴,而美和秩序的内涵也确实如其所愿愈加完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后人对于如何建设一个国家显然会更有把握,但其中一些关于个人与城邦关系的观点值得商榷,尤其是“哲人治国”是否可行,尚须探讨。  相似文献   

16.
从马尔库塞、莱斯到高兹,他们在把法兰克福学派对发达工业社会的哲学文化批判转变成为一种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批判的同时,把古典马克思主义意义上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转变成一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政治生态学批判。基于此,当时任职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本·阿格尔在1979年出版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导论》中,将莱斯的两部著作盛赞为对一种生态马克思主义观点的“最清楚、最系统表述”,并宣布了生态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西方马克思主义新支派和环境政治社会理论新流派的诞生。  相似文献   

17.
莫尔、康帕内拉、培根、哈林顿是早期近代乌托邦思想家中的杰出代表,而《乌托邦》《太阳城》《新大西岛》《大洋国》更是乌托邦思想的精髓所在。他们憎恨当时社会的黑暗和统治的腐朽,憧憬美满幸福的王国,大胆构思"世外桃源",在知识教育、国家权力组织关系、财产关系、婚姻关系、宗教与政治关系上有相当精辟的论述,虽然存在其本身的局限性,但其建设性作用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哲学是以求善的政治哲学为主流。儒家的政治理想是大同社会。对于现存的社会状况,儒家政治哲学分两个状态:治世与乱世。治世的最高代表是盛世,盛世就是小康社会。盛世的经济、政治、社会风气都有特点,反映这些特点的文化就是盛世文化,对于当今中国要走向小康社会即盛世有参考价值。总结历代盛世,特别是汉唐盛世,意义重大。同时可以借鉴古代盛世的社会问题,解决现实的难题。  相似文献   

19.
孟子的哲学本质上是以人性论为出发点的政治哲学,他探讨人性论最终目的是在他所处的"礼崩乐坏"的时代建立新的政治秩序。孟子人性论是一种每个人都具备成圣可能性的"性可善论"。从这种人性论出发,孟子提出了"仁政"的理想蓝图,这一蓝图则是以区别于"霸道"的"王道"为价值原则和以精英统治下的民众的有限参与为组织原则的。孟子的政治哲学有利于纠正西方政治哲学偏重工具理性和以天赋人权为出发点的一人一票制所带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