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俗学在中国的产生发展几乎是与新文学同时的,众多新文学家对民俗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周作人对民间歌谣研究的倡导以及搜集整理,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文章从周作人对歌谣研究的理论阐述、其征集歌谣的实践、社会影响及意义等方面,对周作人的歌谣研究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俗学的研究工作是从北大民间歌谣征集活动中开始的,中国民间文学、现当代文学的肇端也可以追溯到北大歌谣征集活动。可见歌谣一方面是民俗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又与文学、语言学甚至史学、社会学、传播学、人类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以民俗学视野疏理中国百年歌谣研究的历史动因、方法传承与争议问题,以期待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歌谣研究繁荣局面的出现。  相似文献   

3.
北大歌谣运动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它在中国学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它结束了中国民俗学的史前史,开启了中国民俗学的科学史。使中国民间文化第一次登上了中国文化的大雅之堂,汇入主流文化:第一次有一批一流的学术精英关注研究民间文化,开展了对民间文化的学科的研究,形成了第一个民间文化研究的中心,创办了第一个民间文化的刊物——《歌谣》周刊,培养了一批民间文化研究的学者。  相似文献   

4.
编撰地方民俗志的意义——《绍兴百俗图赞》序钟敬文中国现代民俗学史,从北京大学歌谣征集处(后改为歌谣研究会)活动开始,到现在已经将近80年了。但是,从1918年到1976年(“四人帮”倒台的时候),一路上起起伏伏,尽管整个学术活动没有完全中止过,成绩是...  相似文献   

5.
黄石与中国现代早期民俗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石是中国现代民俗学运动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早在20年代初就投身于宗教学、人类学及民俗学研究领域,翻译和编译出版了关于家族制度和神话的著作,并陆续发表了多篇民俗学方面的学术论文,尤其在妇女民俗方面做出了较大成就。其研究特点在于既注重利用文献资料做历史的考察,也注意尽量利用田野调查的材料;既注意吸收国外相关学科的理论,又专注于对中国本土的民俗事象的研究,是当时民俗学运动中比较出类拔萃的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俗学的发展与大学教育关系密切。民国初年的歌谣运动发端于北京大学,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民俗学进入中山大学学科体系,民俗学教学活动开始起步。20世纪30年代是大学民俗学教育的初步发展期,杭州等地的民俗学活动使民俗学学科意识和学科研究方法得到强化,民俗学课程在国内高校广泛开设。20世纪40年代以西南地区和解放区为典型代表的民俗学活动,促进民俗学学科继续向前发展,高校民俗学课程得以延续。民俗学在民国时期萌芽、初创和建设等关键过程中的不断积累,为新中国成立后学科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中国民俗学的发展与大学教育关系密切。民国初年的歌谣运动发端于北京大学,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民俗学进入中山大学学科体系,民俗学教学活动开始起步。20世纪30年代是大学民俗学教育的初步发展期,杭州等地的民俗学活动使民俗学学科意识和学科研究方法得到强化,民俗学课程在国内高校广泛开设。20世纪40年代以西南地区和解放区为典型代表的民俗学活动,促进民俗学学科继续向前发展,高校民俗学课程得以延续。民俗学在民国时期萌芽、初创和建设等关键过程中的不断积累,为新中国成立后学科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李小玲 《宜春学院学报》2002,24(3):59-62,90
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发生有其复杂和多元的因素,胡适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客观存在。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和急先锋,胡适对新文化运动的产儿--中国现代民俗学思潮的发生和发展起到了导引航向的作用。本文试图分析胡适对中国现代民俗学的贡献,以期拓宽胡适研究的视阈,同时也以胡适为切入点,去把握中国现代民俗学的脉搏。  相似文献   

9.
中国当代民俗学之学科重要性在当代社会表现并不明显,亟待发展;中国民俗学在研究对象、理论方法上存在缺憾;民俗学应立足于现代生活,真正服务于当代社会。  相似文献   

10.
“五四”时期的北大歌谣运动和大跃进时期的新民歌运动,都是以民间歌谣的征集、创作为主要内容和方式的民间文学活动。但二者虽然都取面向民间之姿态,却各有倚重。发生于新文化运动背景下的北大歌谣运动旨在文艺创作思想的革新和中国现代民俗学学科研究领域的开创;而发生于当代共和国历史的大跃进新民歌运动则旨在政治意识形态的文化革命诉求。因此二者在对“民间”的价值取向上存在明显分殊,表征了不同时代语境的文化、政治内涵。  相似文献   

11.
一、意义与方向历史民俗学是民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民俗学是研究历史上的民俗事象与民俗理论的学问。历史民俗学是具有世界文化意义的新兴学科,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注意对历史民俗学的研究。历史民俗学在中国尤其具有民族文化建设与学术建设的现实意义。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  相似文献   

12.
"杭州时期"是中国民俗学科发展史时间主轴上一个不容忽视、不可替代的重要时期,是中国现代民俗学继北京大学时期、中山大学时期之后的第三个重要的历史阶段,这一阶段是中国民俗学持续繁荣的阶段,而不是衰微时期。"杭州时期"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钟敬文、娄子匡、江绍原、钱南扬等民俗学家为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3.
拉毛 《青海教育》2011,(7):30-30
朱自清是我国现代作家中比较注重古代修辞理论的学者,因此,他的散文以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朱自清在《文学与语言》一文中说:“比喻在口语中我们常常用到它,但在文学中,  相似文献   

14.
梅东伟 《天中学刊》2013,28(1):102-106
歌谣是民间文学的重要体裁类型之一,对它的研究大致有三种路径:以文字文本为中心的民间文艺学研究,以活态文本的展演为中心的口头诗学与表演诗学研究,以作家文学文体为中心的文艺学研究.任何方法都是与研究者的价值取向相联系的,从某种程度上说是研究者的价值取向决定了研究方法.现代民间价值立场的确立和民俗学遗留物思想的影响,使歌谣的记录文本成为独立的研究对象;对歌谣展演过程和具体语境的重视促使了口头诗学和表演诗学的兴起和应用;作家文学的本位立场使歌谣成为文学研究的价值附庸.  相似文献   

15.
<正>现代历史科学意识与其它社会科学,包括民俗学是不能分开的。近年兴起于西方的通俗文化史派,从同时代的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民俗学、心理学那里找到工具,解决原来只是猜谜对象的下层民众历史问题,非但不曾雾失楼台,相反扩大了现代历史学的疆界。80年代以后,美国通俗文化史派以著名汉学家费正清门下的一批历史学博士为代表,着重研究20世纪初叶以来中国民众观念对中国社会历史的影响,提出阐释“文化区域的现代民间记录”的理论与方法。他们的新史学观对当代美国历史批评思潮产生一定影响,其研究对象与中国民俗学情投意合。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发生有其复杂和多元的因素 ,胡适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客观存在。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和急先锋 ,胡适对新文化运动的产儿———中国现代民俗学思潮的发生和发展起到了导引航向的作用。本文试图分析胡适对中国现代民俗学的贡献 ,以期拓宽胡适研究的视阈 ,同时也以胡适为切入点 ,去把握中国现代民俗学的脉搏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女性研究从一开始就具有民俗学语境,至五四时期,民俗学中的女性研究取得了一定数量的成果。本文试图从民俗学向度对五四时期的中国女性研究进行梳理,以探寻中国女性研究的某些特点与研究传统。  相似文献   

18.
蔡金成 《文教资料》2011,(36):28-30
通过民俗学这个角度对宋代的民间歌谣进行归纳分析,从婚姻嫁娶、地域民俗、物产饮食、市井风情等四个方面切入并结合宋代民间歌谣实例.来展现多彩的宋代社会生活中的风俗情态。  相似文献   

19.
朱自清的语文教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自清是现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语文教育家。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熏陶和影响下,他致力于语文教学的改革实践和理论研究,为创建现代语文教学体系作出了巨大贡献。语文教学是通过语言文字来进行读写训练和思想教育。朱自清认为,“五四”以来的语文教学有一个偏差,就是“专重精神或思想一面,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现代民俗学自起步阶段起便结缘.源于共通的审美品性,中国现代文学作家自觉表现民俗事象,创作中的民俗叙事开创了现代乡土小说独特的地域性、民俗性的审美品格.文章从现代文学与现代民俗学的结缘及密切关系;民俗对创作主体、客体的影响;现代民俗学的“文学化”倾向等几方面对现代乡土文学的民俗文化视角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