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地市党报一版上数量较大的会议报道(包括领导人活动报道和工作报道)是让办报人最费心思,又是读者议论最多的问题。有人认为地市党报要增强可读性,就要大量刊登社会新闻,减少会议报道。显然,这种是不全面的。会议报道是党报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报一版的“重头戏”。搞好会议报道根本的出路在于真正全面理解和遵循会议报道的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找准权威性、指导性与可读性、群众性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2.
“领导活动”是新闻,此类报道往往在地市级党报要闻版占据重要位置。如何提高“领导活动”报道艺术,避免“领导活动”报道的“八股化”趋向,进一步增强“领导活动”报道的可读性、必读性,已成为当前地市级党报采编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最容易写的是会议新闻,最难写的也是会议新闻,说容易写,它是程式化的东西,按八股味“炒”,为报会议而报会议,说难写,是采到“会海”中的富矿不易,写法创新不易,让读者爱看更不容易。作为党报,让会议新闻上版面是责任使然,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需要。会议消息往往是各级  相似文献   

4.
“领导活动”是新闻,此类报道往往在地市级党报要闻版面占据重要位置。然而长期以来,“领导活动”的报道常常陷入程序化和“八股化”,让采编人员陷于事无巨细的有闻必录中,致使报道创新乏力、可读性差,普通读望而生厌,处于领导层面的读也不见得爱看;采编人员更常生“食之无味,弃之不能”的无奈感叹。提高“领导活动”报道艺术,避免“领导活动”报道的“八股化”,进一步增强“领导活动”报道的可读性、必读性,已成为当前党报采编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作为最基层的一级党报——县(市)报如何在波涛汹涌的报海中定准位置,从而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呢?笔者认为,这要在“党报宗旨、晚报风格”四个字上做文章,即在坚持党性原则、充分发挥其喉舌功能、牢固树立党报权威性、指导性的同时,增强其贴近性、可读性和服务性,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融汇在读者喜闻乐见的新闻文体、版式及各项与新闻有关的各种活动中,以达到最广泛最佳的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宣传目的和效果。 县(市)报为什么要定位在“党报宗旨、晚报风格”的标准上呢?这是由县(市)报所拥有的特定的受众群体所决定的。报纸与特定受众群体是感受和欲望、给予和索取的  相似文献   

6.
刘长松 《新闻前哨》2012,(11):26-28
按照湖北省委“打造全国一流党报”的要求,今年元旦以来,湖北日报以“党性立报、新闻强报、文化活报、服务兴报、开门办报”为指导思想进行改扩版,集合各方力量,使党报成为凝聚核心价值、贴近百姓心声、服务工作大局、活跃文化生活的强大舆论场。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广播新闻改革成效显著。当前,面临其它新闻传播工具的竞争,特别是电视的挑战,只有不断提高广播新闻的质量,才能吸引更多的听众,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 革除“八股”刻意求新 革掉新闻八股,这已经不是一个新问题了。但是至今,新闻八股也还远未革净。无论是报纸上,还是在广播、电视里,每天都有“八股文”、“八股调”、“八股片”,仅就广播而言,不少广播新闻都按某种固定格式来写,导语是抽象的,接着是概念加举例,最后  相似文献   

8.
党报的发行工作愈来愈难,这是无法否认的严峻现实。尽管承认这种现实需要勇气! 党报出路何在?去年2月,中宣部部长丁关根在全国省级党报总编辑工作会议上强调,党报要把新闻舆论工作提高到新水平,必须在增强权威性、指导性和可读性三个方面下工夫,其中一个方面就是可读性。可见,努力增强党报的可读性,已经成为当前从新闻舆论领导机关到所有办报同仁的共识。 什么是新闻的可读性?至今我国还没有一个报界资深权威人士就此问题作专门的诠释。按西方新闻学者的解释,可读性是指新闻便于阅读和吸引读者的特性。在我们的传统习惯上,一谈到可读性,人们就容易联想到那情节诱人的故事或某些十分新奇古怪的社会“花边新闻”,这样去理解可读性的含义当然很狭窄。  相似文献   

9.
报道时政新闻一直是党报发展的优势,也是党报“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但在时政新闻的处理过程中如果方式“过硬”,“文件化”或者“讲话化”,这种优势也会成为党报前进的包袱和障碍。得到受众关注和理解的新闻才是好新闻,如果受众不关注,就不能起到应有的舆论导向作用,增加时政新闻的可读性,就需要转变思路,“顶天”的同时,也要“立地”,软中求硬。  相似文献   

10.
“改进会议和领导人活动的报道”的呼声已经喊了很多年。抱怨声也一直回响在各种场合,各个层面,大家抱怨:尽是些会议报道;办报也头痛:我们有什么办法,哪一个会议不报道也不行。会议报道似乎成了党报的包袱,好像只有各级党政部门搬了“山”,填了“会海”,党报才能讲可读性,才能办好。  相似文献   

11.
本文考察了中共历史上多份党报头版头条的内容,结果发现,解放前的党报头条,领导人活动消息所占比重很小;解放后的前17年,领导人活动的消息在中央党报头条的比重由于新中国对外交往的增多而有所增加,但日常领导人活动的消息通常不上头条,甚至不在头版。凡主要领导人的活动消息一律在头条,发生在文革时期,并持续到文革结束后的两年。作者认为,这种党报头版编排制度化的表现,违背新闻传播规律,不利于树立党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12.
可读性辨析     
党报的“可读性”是长期困扰报界的一个问题。为了增强党报的可读性,报人们绞尽了脑汁,费尽了心机。但由于大家对党报可读性的理解不尽相同,因此在办报实践中所下的工夫也各有侧重。比如:有的主张在词句上下工夫,认为写稿时多用动词,少用形容词,多用短句,少用长句,即可增强可读性;有的主张在“软”字上下工夫,提出党报要晚报化,多发些社会新闻、花边新闻和服务性新闻等,以求取悦于读者;有的则热衷于猎奇和煽情,以渲染凶杀、抢劫、嫖娼、男女私情以及破案细节,来迎合某些读者寻求精神刺激的需要;也有的刻意在形式上搞新花样,如有的把报纸版面设计得花里胡哨、变幻莫测,有的用色彩把版面妆扮得斑驳陆离、妖艳刺目,以求增强对读者的吸引力,等等。诚然,如此种种主张和做法,或许在一定程度上能赢得某些读者的欢心,但是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党报可读性的问题。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笔者以为,我们某些办党报的同志实际上是走入了一种误区,主要是对“可读性”的认识和理解有误,致使他们做出了种种舍本逐末的努力。  相似文献   

13.
刘安泰 《新闻前哨》2001,(12):28-28
追求党报政治性与可读性的完美统一。这不仅是新闻业务的要求,也是新闻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和作风建设的迫切需要。 要实现党报政治性与可读性的统一,需要处理好新闻与宣传的关系、指导与艺术的关系。 党报要报道新闻,还要宣传党的中心工作 有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新闻与宣传是两码事,新闻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信息,而宣传则是主体向客体灌输自己的主张,因而二者要“分家”。还有人提出,新闻报道要淡化政治,淡化宣传,多写不带宣传味的所谓“纯新闻”。 诚然,党报也是新闻纸,报道日常新闻是它的基本任务。新闻事业的特性当然是传括新…  相似文献   

14.
增强党报可读性,这个问题始终是新闻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并为广大读者所关注。 党报的可读性,简言之,就是不仅领导同志和党政部门爱看,而且广大群众也喜欢看。这是检验党报可读性的一个双重标尺。 当然,党报的可读性和其它社会生活类报刊的可读性是有明显区别的。党报的可读性应是高格调高品位的可读性,是在保持党报特征前提下的可读性,是在宣传和引导执行方针政策有效指导工作上的可读性,是传播信息和为群众提供多种服务上的可读性,是鞭挞丑恶引人上进的可读性,而不是降低品位迎合低级  相似文献   

15.
党报宣传面临的问题 中国报业的格局是以党报为核心的多品种、多层次报种并存的格局。政治性报纸的根本任务和最大特点就在于宣传,作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党报一直以来承担着政府传播的功能。新闻界关于党报理论的研究也经历了从“喉舌论”、“党性论”到“生命论”、“导向论”、“创新论”、“根底论”、“艺术论”、“道德论”的嬗变。  相似文献   

16.
新闻评论是党报的旗帜和灵魂。在重大事件中,党报新闻评论承担着传播党的声音、引领舆论导向的职责。党报的新闻评论工作,不能单打独斗,需要整合多种形式的新闻评论,打出“组合拳”,才能发挥党报鼓舞士气、凝聚力量的效能。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党报思想形成于《社会民主党人报》时期,在此期间逐渐形塑出具有党性、人民性、阶级性、斗争性等鲜明的特点和具体办报方针的思想。《解放日报》改版中“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思想是对“马克思党报思想”的时代传承。中国共产党将《解放日报》作为其早期政治宣传的重要刊物,是抗战政治动员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的纽带。延安整风运动中《解放日报》的改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党报“四性”,为当下党媒的发展与新闻舆论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经济报道历来是党报新闻宣传的重头戏。本应是精、气、神十足的报道种类。但现实却存在着“内行不愿看,外行看不懂”等品相不佳的问题。让党报的可读性大打折扣,直接影响到其公信力、影响力和竞争力。如何才能提振党报经济新闻的精、气、神呢?我认为出路在于创新,即通过创新提升党报经济新闻的品质,发挥党报服从大局、服务群众、引导舆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新闻立报背景下的时政报道的改革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立报要求党报改革:不改革死路一条,改革是雷区探路. 党报改革呼声已久,时政新闻被认为是最难突破的领域,相关文件的出台规定了其中最受争议的领导人会议报道的要求,然而几年来,却并没有堵住社会对党报时政新闻宣传味浓,语言枯燥的诟病.那么,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究竟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20.
在新闻媒体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党报在新闻改革中如何去争取更多的受众,增强新闻贴近性、可读性至关重要。社会新闻是党报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之一,充分发挥社会新闻贴近性、可读性的重要特征,使之成为党报宣传的一个重要亮点,已时不我待。那么,如何让地方党报的社会新闻出“彩”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