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在维系社会的稳定和和谐中,公共图书馆起着重要作用,为弱势群体提供优质服务自然成为图书馆工作的一大重心。本文以农民工为例,描述了广州市公共图书馆具体情况和为弱势群体服务的现状,通过对广州市农民工利用公共图书馆的情况调查,分析了农民工信息需求的特点和农民工利用图书馆的特点,提出广州市公共图书馆为农民工服务的若干建议与对策,并从政策和社会环境两个更为广阔的视角展望了未来公共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服务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陆太宁 《现代情报》2013,33(8):136-139
分析了创新实践活动对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提出高校图书馆应以项目的选题立项和成果总结两个环节为切入点和着力点,主动开展信息服务和信息能力培训工作,并应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创新实践的信息资源建设、信息素质教育和个性化的信息服务,为高校图书馆进一步主动融入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所有公众,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弱势群体。由于弱势群体在社会中处于不利的地位,更需要图书馆的帮助,平等的为之提供服务。图书馆应根据弱势群体不同的特点,研究各种合适的服务方式,以便更好地为弱势群体服务。  相似文献   

4.
信息社会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亚梅 《现代情报》2007,27(12):71-74
本文对目前研究信息社会化的文献作了详细的比较研究,总结出学者对信息社会化的定义、意义、必要性和可行性、主要内容(包括领域范围、服务模式、服务原则、专业人员素质、实现途径和措施)等研究的观点,指出在信息社会化的进程中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在不断尝试和探讨中积累经验、总结教训,循序渐进地完善信息社会化服务。  相似文献   

5.
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公共图书馆首先要关注的就是信息弱势群体,一方面关注信息弱势群体是社会稳定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公共图书馆的天然职责。为了有效服务信息弱势群体,公共图书馆不仅要变革服务理念,同时要充实服务的具体措施,包括提供社会咨询,提供必需的设施,设立流动图书馆,开展弱势群体用户教育和培训,针对下岗职工和未成年人开展系列服务以及实施“送书下乡工程”等。  相似文献   

6.
图书馆2.0是Web2.0在图书馆的应用,这种应用主要体现在理念和技术两个方面。目前,图书馆2.0的主要应用包括RSS(简易信息聚合)、IM(即时通讯)、Blog(博客)、Wiki(维基百科)、Tag(互动标签)等。高校图书馆在应用Web2.0相关技术的时候还存在一些问题,须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7.
汤琢梁 《现代情报》2002,22(11):90-91
高校图书馆的首要任务是在教学科研中,为师生提供文献信息服务。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从事教学科研的教师和大学生(包括研究生与本科生),而大学生又是高校的主体。本文将针对大学生的信息需求和信息处理能力,谈谈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8.
李玲  刘进军 《现代情报》2013,33(4):83-85
本文从实现弱势群体信息获取权出发,分析了图书馆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包括提供图书馆保存的各种知识信息、开展社会教育、提供文化娱乐等。提出了图书馆为实现弱势群体的信息获取权所采取的措施,包括图书馆对读者零选择,免费提供各种技能培训、或者其需要的各种信息,建立社区图书馆、移动图书馆,帮助弱势群体树立公众信息获取权的平等意识等。  相似文献   

9.
刘巍  陈晓波 《情报科学》2012,(7):1003-1006
采用网络调查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山东省、青岛市的部分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包括公共图书馆、文化共享工程等的情况。通过检索国外公共图书馆为老年弱势群体服务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明确了我国公共图书馆为老年弱势群体服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充分体现图书馆的公益性原则,提出应因地制宜地构建公共图书馆老年弱势群体均等化信息服务体系,更好地保障老年弱势群体获取知识的权利。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民族地区残障人士难以无障碍使用图书馆的现实原因,对改进方向做了思索。通过总结黔南州图书馆提升残障人士服务效能的实践活动,从开发新型文献载体消除残障人士阅读障碍、定制特色文化活动提升残障人士幸福指数及联合社会力量拓展残障人士服务广度和深度等方面,对民族地区图书馆提高残障人士弱势群体服务效能的方式途径展开探索。  相似文献   

11.
陈光 《科教文汇》2012,(21):179-179,182
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供人阅览、参考的机构,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出现了最早的图书馆,图书馆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信息资源、参与社会教育等职能。图书馆管理是一门关系到图书馆工作中方方面面的学科,在图书馆学的意义上图书馆管理分为:图书馆开支、书籍工作、书籍使用和狭义上的图书馆管理。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创新只有通过观念创新、人本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机制创新、文献资料的管理创新,才能对现存的各种管理要素进行重新组合,建立以知识创新为核心的管理体系,并在创新中求生存谋发展。只有不断进行管理创新,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图书馆服务工作是一项开发利用图书馆资源的工作。它包括发展读者(如发放借书证)、读者研究、文献流通和推广服务(包括文献外借、阅览服务、文献复制服务、馆际互借、流动图书馆服务等)、馆藏报道、阅读辅导、参考咨询和文献检索、读者教育等等。  相似文献   

12.
李跃辉 《现代情报》2014,34(4):94-96,101
弱势群体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扶助的特殊群体,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关心正在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作为公益性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图书馆,关爱社会各界人士,尤其是弱势群体,是图书馆惟一不变的宗旨。本文从弱势群体的概念及特征表现出发,探讨了图书馆弱势群体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图书馆弱势群体的服务提出了相应保障措施,使更多的弱势群体得到更多的知识服务。  相似文献   

13.
常颖  王晰巍  蔡冬松 《情报科学》2020,38(12):140-146
【Purpose/significance】The research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and analysis method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on⁃ line information service mode of migrant workers in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relevant departments to provide information services for migrant workers.【Method/process】By using qualitative analysis method of grounded theory, this paper selected 20 interviewees for interviews in-depth , through open coding, axial coding and selec⁃ tive coding comparison, induction, the article extracts 11 main category and builds the online information service mode, on⁃ line information service object mode, content of online information service mode, online information service mode of rural migrant workers online information service mode, and analyzes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path of the model.【Result/conclu⁃ sion】Research conclusion reveals that subject mode, object mode, content mode and channel mode of online information service are the carrier, foundation, key and dominance of online information service mode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4.
郝桂荣 《现代情报》2010,30(2):133-136,141
服务质量的好坏是衡量图书馆办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对图书馆服务质量进行准确的评价有利于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本文借鉴了libQUAL+TM的评价思路,在分析图书馆服务质量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数学对不确定性问题的有效处理方法,采用信息熵和层次分析(AHP)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出各评价指标的组合权重系数值,从而进行了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研究,最后用实例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15.
许海亚 《科教文汇》2011,(15):192-193
本文分析了高校弱势群体的构成和目前高校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服务的现状,探讨了为弱势群体服务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6.
覆盖农民工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农民工享有城市公共服务的现状,分析了农民工与城市公共服务的规范关系,提出了覆盖农民工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框架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微信公众号成为农民工群体获得信息 的主要渠道,研究和分析农民工群体的微信公众号使用行为成为了信息行为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意义】本 研究以使用满足理论作为理论框架,在TAM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农民工微信公众号使用行为影响因素模型,通过 结构方程对数据结果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数据结果表明社群影响对农民工微信公众号使用的满意度等具 有正向影响;感知易用性对感知有用性和用户使用行为具有正向影响;感知有用性对使用行为具有显著影响;满意 度对农民公微信公众号使用行为具有显著影响。本研究对于了解农民工群体信息行为特征,制定新媒体环境下针 对农民工群体的信息服务政策具有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意义。【创新/局限】在TAM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使用满 足理论的农民工群体微信公众号使用行为影响因素概念模型,为研究新媒体环境下农民工群体的信息行为提供了 新的研究视角;但研究的调查对象主要为东北地区、河北等地的农民工,在未来的研究中,将进一步扩大研究样本。  相似文献   

18.
张美  赵英  李红娟 《现代情报》2014,34(1):23-26,31
通过分析数字资源系统特性和用户技术接受模型,构建了高校图书馆自建数字资源系统的用户接受模型,并对模型中的各变量进行了界定与讨论,提炼了相应的测量维度和指标,再以随书光盘系统为实证研究对象,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对构建的模型进行验证与修正,得出了影响用户接受自建资源系统的因素,并根据研究结论对高校自建资源系统的建设提出了建议,以帮助图书馆制定措施,完善系统建设和提高服务效果。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民工市民化的内涵、难点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农民工的基本特征是职业与社会身份的城乡分离,农民工市民化的内涵在于使其获得城市户籍居民所享有的公共服务。与其它国家的城镇化相比,我国农民工市民化任务艰巨和复杂。我国公共服务供给区域化和地方化格局使得跨省流动农民工在就业地定居和安居比较困难。为此,需要加强在财政、土地、城市管理等相关制度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20.
吴文峰  王建琼 《软科学》2012,26(11):70-73
通过实地调查,揭示异地务工农民工选择服务银行的偏好、收入支配的偏好,以及政府政策导向对其行为偏好影响的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