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大的独家新闻,始终是报纸的紧俏物.在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当今报业市场,挖掘独家新闻,争夺新闻的"第一落点",自然是重中之重.但是,"第二落点"新闻也同样不容忽视. 关于"第二落点"报道,目前还没有非常明确的定义,但儿年来已被媒体同仁广泛注意、研究并应用.一般说来,在新闻传播中,一个关注率很高的新闻事件往往能够引发出与之关联的其他新闻事件,这些事件也许已经存在,也许即将发生,但其新闻价值是由前者引发而提升的,这些新闻事件相对来说就是新闻的"第二落点".  相似文献   

2.
“9.11”事件在电视直播中被人同步目睹,信息的第一落点直接进入了观众的眼球。作为传统媒体报纸的记者,由此不能不对新闻落点的问题再作出思考。  相似文献   

3.
戴志磊 《青年记者》2002,(11):34-34
“新闻落点”一词时下经常被一些新闻从业人员挂在嘴边,抢抓“新闻落点”亦成为许多业内同仁选题策划的常见操作方式。那么,什么是“新闻落点”?其内涵、外延如何界定?“新闻落点”首先是新闻事实。我们知道,世间万物都是在不断变化运动的。按照新闻传播学的理论,新闻所传播的是具有新意的事实,就是指当事物的变动由“普通事实”变化为“新闻  相似文献   

4.
文章针对新闻媒体同质化现象严重的客观实际,指出,深度是新闻写作的"制胜之道"。作者结合自身新闻实践,着重探讨提升纸媒的新闻价值问题。作者认为,新闻易碎,但思想不朽,在重特大新闻事件中,要在关注新闻信息"第一落点"的基础上,深度挖掘新闻的"第二落点",从而更大满足读者的信息渴求,延长新闻生命。  相似文献   

5.
从第一层次报道延伸至新闻的"第二个落点"新闻的第一层次报道是指新闻事件发生后新闻媒体力求第一时间发布最新、最有价值的新闻。多年来,新闻媒体不惜代价,以快制胜,力求在时效上争抢新闻,第一层次报道成为各媒体竞相争抢的新闻传播制高点。但在互联网时代新闻传媒多元化的形势下,网络媒体以其速度快、传播范围广  相似文献   

6.
记者的新闻敏感来源于记者对新闻事件的深入理解。新闻的价值要靠记者的眼睛去发现,然而,并不是所有记者都能很好地发现新闻事件的最大价值。社会生活纷繁复杂,记者只有深刻地了解社会,把握社会,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判断出新闻事件的价值所在,并使新闻事件在报道中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前段时间,关于南京长江大桥“跳桥事件”引发的报道,如果记者能够对新闻背景进行全面的了解,也许报道的社会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7.
花宇 《青年记者》2009,(14):42-42
报道新闻,类似于足球运动员在球.门前抢点破门,谁找准了球的落点,谁抢占了先机,谁在落点上恰当地发力,便意味着破门,意味着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拔得头筹。因此,众多“强势媒体”纷纷在最典型的事件上(时间与空间)严阵以待,争取率先发出准确的报道,也就是在“第一落点”上发力。对于很多缺乏政治资源和经济资源的“弱势媒体”来说,往往在“第一落点”上缺乏优势,需要在“第二落点”上发力,将其他媒体错过的线索塑造成新闻事件,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在报道经济新闻的实践中,笔者多次在“第二落点”发力,形成了操作经济新闻报道中的另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8.
新闻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突发事件,而突发事件通常是不可预见的。不过,一些熟谙新闻规律的人士往往能够把握新闻事件发展的动态,“预见”到某些新闻事件可能会发生。抢抓新闻的“第一落点”,率先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9.
骆正林 《记者摇篮》2004,(11):35-36
社会生活纷繁复杂,记者只有深刻地了解社会,把握社会,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判断出新闻事件的价值所在,并使新闻事件在报道中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前段时间,关于南京长江大桥“跳桥事件”引发的报道,如果记者能够对新闻背景进行全面的了解,也许报道的社会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10.
记者在同一新闻事件的采访中,如何挖掘出不同的新闻,做到同一新闻不“同质”,在新闻落点、引导舆论上,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呢?这是新闻竞争的需要,也是读者对所关注的主流媒体的期待。更重要的是对新闻采写的操作者——记者,采写“习惯”上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傅绍万 《青年记者》2009,(23):22-24
2004年,大众日报实行新一轮改版,提出了新闻强报、特色立报的办报理念。做新闻,注重做好新闻的几个层面,包括原点新闻,也就是新闻的第一落点;新闻背景,包括与新闻相关的人和事;新闻评论,包括业界权威意见、本报观点和大众舆论,以揭示新闻事件的走向以及对人和社会的影响;此外,还有新闻的本地化和工作报道的新闻化处理。这次改版,使报纸面貌一新,也使新闻队伍的观念得到极大转变。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名电视新闻记者,在第一时间出现在新闻现场,对新闻事件做出报道,应该是一种永恒的追求。但是,由于种种客观因素的限制,谁都不能保证永远在第一时间得到新闻线索。那么当事件已然变为“过去时”,我们就不仅要重视新闻的第一落点,而且要追踪新闻的第二、第三落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深度体会寻找新闻“第二落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相同的新闻事件,谁做得出新出彩技高一筹,谁就能赢得竞争.如何做到同城同题不同质,拼抢到闪光的新闻"第二落点"? 新闻竞争新动向 先从本地的一次新闻竞争说起.2009年4月,广西南宁发生一起三姐妹失踪案.由于整个事件比较离奇罕见,在当地引起轰动,"三姐妹事件"成为热门话题,一时间出现各种猜测.4月30日,警方宣布案件告破,并举行了新闻发布会.本地煤体蜂拥而至,新闻大战随之展开.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名电视新闻记者,在第一时间出现在新闻现场,对新闻事件做出报道,应该是一种永恒的追求。但是,由于种种客观因素的限制,谁都不能保证永远在第一时间得到新闻线索。那么当事件已然变为“过去时”,我们就不仅要重视新闻的第一落点,而且要追踪新闻的第二、第三落点……  相似文献   

15.
主持人的话:媒体言论化或评论化的趋势,在我国新闻业界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显现和认同.深度报道和言论,作为新闻事件报道之外的第二落点和第三落点,已逐渐成为各媒体竞争的新焦点.  相似文献   

16.
梁燕 《新闻世界》2009,(7):56-57
新闻记者很难成为绝大多数新闻事件的参与者、目击者和知情者,只有大众才是无处不在的。新闻热线应运而生。成为众新闻传媒重要的信息通道。而独家新闻,把各家新闻媒介的新闻资源的争夺大战,推向白热化,不仅仅诠释着“第一时间”和“第一落点”,并延伸为独家观念、独家视角、独家方法,彰显其完整性和不可复制性。因此,每一条新闻热线都被贴上明显的标识,以示其品牌的独特性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在新闻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新闻链接被众多媒体越来越经常地应用起来。源于网络的新闻链接被媒体广泛应用,其实质体现了传统媒介的一种现代化新闻思维。新闻链接将有关某一类新闻事件或某一新闻事件的各个侧面或片断以编辑方法整合在一起,显示了这些文体真正的活力。 新闻链接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六个方  相似文献   

18.
陈紫玄 《今传媒》2014,(6):127-128
新闻的第二落点,一般是指在第一时间把新闻事实公布于众之后,继续寻找、挖掘新闻蕴含的更多内涵和外延。由于周报的出版周期长,抓第一落点失去了现实意义,第二落点的把握成为报道成功与否的关键,而在读图时代,利用图片专题挖掘新闻的内涵和外延成为周报的不二选择。在实践中,泉州广播电视报在体制上采用采编一体,在内容和版面编排上求新求变,走出具有周报特色的"轻新闻"图片专题版面。  相似文献   

19.
赵鹏 《青年记者》2016,(21):16-17
在今天的新闻传播领域,有一个新的现象,那就是经常会出现反转新闻.本文探讨的反转新闻主要是指由于新闻采访、报道的不完整、不严谨而造成的在事实传播过程偏离事实主流的现象. 从抢“第一落点”到当“第一定义者” 新闻竞争既要速度、时效,也要准确、恰当.在互联网时代,一些媒体过分看重新闻的速度和时效,认为事实可以不断被修正.而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无论何时,准确与恰当都应该是第一位的,因为“第一落点”本就不该是我们的目标. 把“第一落点”放给新媒体,把“第一定义”攥在自己手.这是我们今天应该做的.  相似文献   

20.
正2013年10月19日,《新快报》记者陈永洲因涉嫌损害企业商誉的罪名被长沙公安局在广州跨省拘捕,由此引发了国内学界和业界的竞相声援。但随着10月26日,中央电视台播出了陈永洲在看守所承认自己受他人指使发虚假报道的视频,使得整个事件舆情发生逆转,媒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开始声讨陈永洲及其所工作的《新快报》,由此也引发了对于媒体从业人员职业操守和媒体舆论监督职权的讨论。针对这一事件,笔者窃以为可以从新闻专业主义所要求的真实、平衡、客观和独立几个原则来予以考察,从而反思西方的新闻自由主义理念在我国新闻传播中的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