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7 毫秒
1.
[目的/意义]微信群信息交流过程存在多元化角色类型,识别微信群潜水者角色类型及分析潜水行为动因,对深入探究微信群信息交流过程及把握其内在交流机制等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以微信群中的真实交流样本作为研究对象,计算成员直接参与度与间接依赖度,并设计成员离群率算法识别微信群中的潜水者群体;基于时间序列发言数划分潜水者角色类型,通过定义成员交互强度与兴趣契合度计算成员之间的亲密度,并作为边权重构建信息交流网络,结合网络结构动态演化特征分析微信群成员潜水行为动因。[结果/结论]通过计算成员离群率及时间序列发言数能够有效识别微信群中的潜水者及其角色类型,基于对成员网络嵌入位置、角色作用等演化分析发现成员潜水行为主要与成员身份地位、话题兴趣度及关系亲疏度相关。  相似文献   

2.
多会话网络购物商品信息搜寻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 研究用户在多会话网购过程中的信息浏览、检索行为及其行为序列特征,以期更好地理解用户的复杂网购行为,指导购物网站提高服务质量,改善用户体验。[方法/过程] 基于某电商网站1 993名用户的11 514个购物任务的网购访问日志,在识别多会话网购任务的基础上,对用户在经多个会话进行网购过程中的信息搜寻行为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顺序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挖掘其典型的行为模式。[结果/结论] 当会话数量为8个及以下时,用户的浏览和搜索行为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变化,且前4个会话发生时是用户做出购物决策的关键阶段;用户在多会话网购过程中存在6种典型的信息搜寻行为模式,分别有不同的信息搜寻行为特征。理解用户的复杂网购行为,可为电商网站设计导航和推荐策略、制定营销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意义]近年来,移动搜索行为成为信息检索领域的重要研究问题,用户在移动搜索过程中会发生较多的后续行为,对移动搜索后续行为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移动搜索意图、挖掘移动搜索行为特征。[方法 /过程]基于移动搜索会话中的后续行为视角,通过一次真实场景下的用户实验,结合用户手机交互日志数据与结构化日志数据,分析用户在移动搜索会话中的后续行为特征。[结果 /结论 ]在移动搜索中,移动搜索引发的后续行为主要包括持续搜索、信息分享、网络购物、通话服务、出行导航,其中以持续搜索、信息分享为主;移动搜索任务、搜索动机、搜索主题与不同类型后续行为之间的关联存在差异;在APP使用路径方面,用户在后续行为中的APP使用路径较为复杂,呈现出明显的中心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相对于传统的信息行为分析,数据驱动的信息行为研究更注重数据的外在性与客观性,所得的结果能够更为全面地认识用户信息行为本质特征。[方法/过程]通过自行构建的APP实现对微信用户分享和阅读行为记录的采集,并对微信用户信息行为的时间特性进行系统的分析。[结果/结论]结果表明:微信用户日常信息行为存在显著的假日效应,但是在信息行为时间间隔分布上存在明显厚尾现象和很强的阵发性,预示着微信用户信息行为具有较高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无法对其产生过程实现有效的预测;此外,微信用户所分享的内容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多数内容在微信中能够得到及时的传播,但传播链长度显著受分享内容主题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 鉴于已有基于点击流的用户模型大多简单地采用页面类型序列代替行为序列,提出一种根据点击流访问页面序列到用户行为的映射方案,解决用户行为建模的问题。[方法/过程] 本文在分析网页URL参数、页面内容等特征的基础上,以81 759个电商用户会话为测试样本,提出并实现从页面到用户行为的映射方法,给出一种依据原始日志建立用户行为序列来描述会话的方案。[结果/结论] 分析反映出在会话层面上已有研究不易得到的行为特征,得到6类具备不同行为模式的会话:功能探索会话、卖家管理会话、营销推动会话、资料管理会话、商品浏览会话、检索依赖会话。基于点击流对用户会话建模,可以得出用户会话中行为序列特征,对实现准确营销与推荐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 针对移动社交媒体的典型工具微信的信息共享行为进行研究,以帮助企业或相关组织更好地利用社交媒体工具开展相关的业务及公共服务。[方法/过程] 基于信息生态视角,构建微信用户信息共享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对模型的适用性进行检验。[结果/结论] 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感知信息有用性、自我效能、信息技术创新性、信息环境交互性四个变量对微信用户信息共享态度产生正向影响,微信用户的信息共享态度对共享行为也产生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 分析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信息服务项目的共现关系及其对信息传播影响力的影响。[方法/过程] 首先,总结归纳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信息服务与信息传播影响的相关研究。然后,选取"C9联盟"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为研究对象,参考已有研究将其服务项目予以分类,根据服务项目在下拉菜单的共现关系构建关联网络,通过接近中心性的计算确定节点的相对重要性。最后,采用WCI指数分析测度各公众号信息传播影响力,并结合高阅读量文章的数量及所属服务类型,分析其对信息传播影响力的影响。[结果/结论] 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所提供的服务中,用户信息、资源检索、信息快递3类服务在关联网络中的相对重要性较高,但信息快递类服务内容对信息传播影响力的影响最大,资源检索、用户信息、互动咨询、其他类服务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 探讨用户在公共检索和非公共检索计算机上进行OPAC检索的行为共性与差异。[方法/过程] 以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OPAC日志数据为例,对图书馆内公共检索计算机和馆外典型非公共检索计算机产生的日志信息进行分析,从基本特征、一次检索会话内的检索行为特征两方面,对两类计算机用户的OPAC检索行为进行比较。[结果/结论] 公共检索计算机用户与非公共检索计算机用户在关键检索行为的表现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包括检索点与高级检索功能的使用、一次检索会话内的提问调整方式等。同时,两类用户在一次检索会话的提问次数、持续时间、两次检索会话时间间隔等方面表现出差异。  相似文献   

9.
信息生态视角下老年用户群体微信使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意义]随着中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使用移动社交软件来丰富自己的生活,微信成为我国老年用户群体使用最多的社交软件,研究和分析老年用户群体的微信使用行为成为信息行为分析的新问题。[方法/过程]以信息、信息人、信息环境和信息技术四者和谐的信息生态视角,在UTAUT模型的基础上建立老年用户群体的微信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模型,以结构方程作为研究方法对数据结果展开实证分析。[结果/结论]数据结果显示信息、信息人、信息环境、信息技术对老年微信用户使用意愿产生正向影响;信息人因素对老年微信用户使用意愿影响最大,其次是信息环境和信息技术,影响最小的是信息因素。本研究对了解老年人信息行为特征,制定中国老龄化社会发展中针对老年人的相关社会引导政策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传播影响力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意义] 分析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传播影响力的影响因素,对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传播影响力进行全面合理评价,提高其传播影响力。[方法/过程] 运用扎根理论、信息传播等相关理论,采用质性访谈方法,结合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特点,从微信平台自身特征、用户、服务方式及内容、传播效果4个维度,选取17项指标构建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传播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建立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传播影响力的评价公式。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指标的量化,以山东某师范大学图书馆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 构建的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传播影响力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评价体系中传播效果的权重最大,服务方式及内容其次。在微信公众平台运营维护时,应该注重发布信息的质量和时效性,加大更新频率,鼓励用户进行转发分享。  相似文献   

11.
移动APP用户隐私信息泄露风险评价指标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 针对移动APP用户隐私信息泄露日益严重的现象,分析评价隐私信息泄露风险,有利于保护移动APP用户隐私,促进信息平台健康发展。[方法/过程] 分析移动APP用户隐私信息泄露风险,构建用户隐私信息泄露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网络分析法(ANP)与熵权法综合确定指标组合权重,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移动社交APP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 所构建的移动APP用户隐私信息泄露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实用性,指标体系中APP平台原因造成隐私泄露的风险最高,用户原因造成隐私的泄露其次。整体上用户隐私泄露风险派派最高,微信最低,但都接近中等风险。为降低移动社交APP用户隐私信息泄露风险,移动用户、APP平台以及监管部门各方应当针对不同APP的不同情况,有侧重地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2.
甘春梅 《图书情报工作》2017,61(11):106-115
[目的/意义] 以微信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混合方法,以期探讨社交媒体使用动机与特定功能使用的关系。[方法/过程] 通过访谈法和焦点小组法来确定微信使用的动机因素以及用户对微信功能的使用;并通过问卷搜集250份有效样本数据,利用回归分析来验证不同动机要素与各功能使用之间的关系。[结果/结论] 结果发现,不同微信功能的使用受到不同动机的驱使;而用户对微信一般性使用的影响因素与对特定功能使用的因素也不同。具体来说,娱乐显著影响用户对群聊、评论和分享功能的使用;消磨时间显著影响用户对朋友圈、评论和点赞功能的使用;社会互动显著影响用户对扫一扫、群聊、订阅和语音功能的使用;信息搜寻显著影响用户对订阅和扫一扫功能的使用;信息共享显著影响用户对发布功能的使用;自我表达显著影响用户对发布、定位、摇一摇和分享功能的使用;而跟随潮流显著影响用户对摇一摇功能的使用。  相似文献   

13.
社交网络中个人信息安全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随着社交网络用户的逐渐增多,社交网络中个人信息安全行为研究对帮助社交网络用户更好地规避社交网络安全风险、推动社交网络平台开发商提高信息安全技术具有积极的作用。[方法/过程]基于社会认知和保护动机理论,构建社交网络个人信息安全行为影响因素模型,并运用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方法对模型的适用性进行检验。[结果/结论]数据结果表明,反应效能是社交网络中个人信息安全保护行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其次是感知威胁和自我效能对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意愿产生正向影响,而回避行为对信息安全保护意愿产生消极影响,用户信息安全保护意愿对信息安全保护行为产生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 通过为用户提供网络互动和社交支持,在线健康社区能够促进健康行为的传播与影响,提升用户的行动能力和认知水平。旨在通过评估在线健康社区中个体的参与行为,为社区的建设和规划提出相应建议。[方法/过程] 利用百度戒烟吧的用户数据,通过统计分析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用户的活动状态、好友网络以及参与需求。[结果/结论] 百度戒烟吧正在逐渐丧失对用户的粘性,虽然活跃用户已经形成了稳定的群体,但用户整体处于高度离散和分裂的状态。同时,短期用户的参与动机主要是寻求社会支持和自我满足,长期用户则扮演着欢迎者的角色,是推动用户参与的主要作用力,是利他主义的执行者。  相似文献   

15.
微信图书馆用户使用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意义]调研中国高校学生对微信图书馆的使用意愿,探索影响用户使用微信图书馆的因素,以期为微信图书馆的发展和服务水平提升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过程]在技术接受模型、整合型技术接受与使用模型和信息系统成功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理论模型,提出研究假设。以重庆大学微信图书馆用户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建模的方法,对模型进行分析与验证。[结果/结论]社会影响和使用态度是影响用户使用微信图书馆的主要因素,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通过使用态度间接影响用户使用意愿,信息质量、系统质量和服务质量正向影响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但是信息质量和服务质量对感知易用性的影响效果不显著。提出的服务改进建议,对于提升微信服务水平,具有一定的实践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社交网络用户间歇性中辍行为关键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敏  孟蝶  张艳 《图书情报工作》2019,63(21):128-136
[目的/意义]间歇性中辍是社交网络用户消极使用行为的内容之一,通过分析国内外代表性研究成果,对该领域研究的知识体系和关键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并据此展望未来研究趋势,为后续学术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方法/过程]基于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等数据源,通过关键词检索、追溯检索和主题分析等步骤筛选出54篇重要文献,对研究主题、研究理论、研究方法3个关键问题进行系统综述,并据此构建规范性研究流程的框架。[结果/结论]社交网络情境下的用户间歇性中辍行为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研究主题的细分程度、理论模型的丰富度和研究方法的多样性等方面还有较大的研究空间。基于信息科学、心理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等交叉学科视角,从促进因素和抑制因素双向博弈、外部社会环境和心理情感体验综合作用角度来深入探究社交网络用户间歇性中辍行为的影响因素和形成机理将成为未来该领域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准确把握社交网络用户兴趣倾向,对用户进行分类并形成高聚合的用户群,对研究社交网络信息生态以及信息推荐有重大意义。[方法/过程]通过构造基于多维度的用户属性描述层次模型,根据模型数据需求从新浪微博抓取用户样本数据,对相关用户背景信息、用户博文信息以及用户行为信息的多维度属性下二阶变量进行量化,构造用户向量表达式,比较单一维度与多维度下的用户分类效果,进一步给属性赋予不同的权重值进行加权分析,在取得最优聚类效果后进行方差分析,对模型进行改进。[结果/结论]基于多维度属性加权后的用户聚类效果明显高于单一维度及多维度非加权条件下的用户聚类,且用户博文内容维度对于提高用户聚类效果的有效性最大。  相似文献   

18.
杜雪  刘春茂 《图书情报工作》2015,59(11):119-126
[目的/意义] 针对网络中出现的信息偶遇的现象, 分析哪些个人因素会对网络信息偶遇发生的概率、个人行为及认知造成影响, 从而有针对性地改变查询策略以达到信息获取效益最大化。[方法/过程] 采用实验法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来探索个人特征对网络信息偶遇的影响因素。[结果/结论] 理科类专业、在职人员更容易发生信息偶遇;男性、大专学历人员在发生网络信息偶遇时更偏向于关注偶遇的信息并且选择分享、保存、使用偶遇的信息;理科类用户更加认同在网络浏览中或者在网络与他人进行交流时是较易发生信息偶遇的情形。检索系统可以根据用户个人的一些特征来积极创造环境促使信息偶遇发生, 以增加信息偶遇概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