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采用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港口含油废水。考察运行过程中膜污染行为特征,分析引起膜污染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减弱膜污染的途径与方法;考察反应器内群落结构演变,分离鉴定优势菌种,揭示运行条件和进水水质等宏观环境与微生物微环境之间的对应关系。创新点:1.分析出膜表面累积的胞外蛋白是膜污染严重和过膜压力增大的关键诱因;2.基于Yusuf Chisti和Murray Moo Young提出的气提液体上升流速模型,结合胞外蛋白变化趋势,提出降低过膜压力上升速度和缓解膜污染进程的有效措施;3.针对处理港口含油废水的生物系统进行种群结构研究及优势菌属的分离与鉴定。方法:1.借助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EDX)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等分析手段表征膜污染物的主要成分;2.基于Yusuf Chisti和Murray Moo Young提出的气提液体上升流速模型,提出缓解膜污染进程的措施,并验证所提措施的有效性(图3和9);3.通过巢式PCR-DGGE技术对处理港口含油废水的膜生物反应器不同运行阶段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研究,并采用克隆技术对优势微生物进行菌种鉴定(图10和表3)。结论:1.采用一体化厌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来处理港口含油废水的优点是对有机污染物和油类等污染物的去除效率高,但在其运行过程中膜污染严重。2.分析发现胞外聚合物是引起膜污染物的主要因素(图3~6);组分分析进一步表明膜表面累积的胞外蛋白是膜污染严重和过膜压力增大的关键诱因(图7~9)。3.通过增大反应器曝气量,调整反应器结构参数可有效降低过膜压力上升速度,缓解膜污染进程。4.反应器内细菌群落结构平稳。5.克隆测序结果表明:膜生物反应器内丛毛单胞菌属在低曝气环境下繁殖能力强,且可能是引起膜污染的特征微生物;红环菌科细菌更适应高曝气条件,是降解含有油类污染物的特征细菌。  相似文献   

2.
针对张家港某河道水色异常事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显微镜鉴定结果,判断引起河道生态污染的微生物种类,并分析引起该事件的原因.通过Illumina测序,对河道的原核生物及真核生物分别进行测序,真核生物量较多且群落组成较为单一,原核生物量相对较少且群落分布较为均匀,与显微镜检测结果一致.对获得的OTU进行物种注释,得到引...  相似文献   

3.
电解池是在外接直流电源作用下工作的装置。电解池中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一极为阴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极为阳极。找出电解池的阴阳极,才能判断电解产物,写出电极反应方程式及进行有关电化学的计算。以下有八种常见的方法确定电解池的阴阳极。一、与电源正极相连是电解池的阳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是电解池的阴极。例1下列关于电解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与电源正极相接的是电解槽的阳极B.与电源负极相接的是电解槽的阴极C.在电解槽的阳极发生氧化反应D.电子从电解槽的阳极流出,经电解质溶液流入电解槽的阴极解析与电源正极相接的是电解槽的阳极,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电子从电源的负极沿导线流入电解槽的阴极。电子不会进入溶液。答案D二、失去电子或电子流出的一极是阳极。得到电子或电子流入的一极是阴极。例2下图中能验证用惰性电极电解NaCl溶液(含酚酞)的电解产物的装置的是()(表示直流电源,I表示电流强度,e-表示电子)A B C D解析NaCl溶液的电解产物有NaOH、H2、Cl2。酚酞变红说明生成NaOH,用淀粉KI溶液检验阳极产物Cl2,用小试管收集气体点燃,检验阴极产物H2。电流的方向与电子的流动方向相反。失去电子或电子流出的一极是阳极。...  相似文献   

4.
采用高通量测序结合显微镜计数的方法研究了鸭河口水库微型浮游生物群落组成.结合OTUs数、多样性指数分析、稀释性曲线、PCA分析和UPGMA分析,浮游生物群落多样性排序为:库心>坝下.高通量测序表明库心和坝下微型浮游生物分布于38个和33个门,浮游植物有隐藻(Cryptophyta)、绿藻(Chlorophyta)等4个门,浮游动物主要有微型后生动物(Metazoa)、双鞭毛虫(Dinoflagellata)、丝足虫(Cercozoa)等8个门,表明两组样品具有丰富的群落组成.显微镜计数法共检测出库心和坝下区域浮游植物6门和浮游动物1门,共28个属,浮游植物主要为绿藻(Chlorophyta)、隐藻(Cryptophyta)、硅藻(Bacillariophyta)等,浮游动物只检测到轮虫动物门(Rotifera).比较两种方法,高通量测序能检测到更丰富的浮游生物群落信息,传统的显微镜计数法能对物种鉴定更精确,两者结合使用,能取长补短,推动浮游生物群落及功能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解析杜氏盐藻代谢过程,主要关注盐胁迫下累积的代谢物(渗透平衡产物、多胺和类胡萝卜素)的代谢。创新点:本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产生了大量来自杜氏盐藻整个生长周期的转录组数据,描述了杜氏盐藻在盐胁迫下累积的渗透平衡产物、多胺和类胡萝卜素的代谢过程。另外通过该手段也进一步分析了盐胁迫处理下,抑制精胺合成底物的供应可能会缓解盐藻增殖对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方法:以来自3个不同生长时期的杜氏盐藻为材料,进行大规模转录组测序。在转录组功能注释的基础上,预测了杜氏盐藻盐胁迫下累积的渗透平衡产物(图3)、多胺(图4)和类胡萝卜素(图5)的代谢路径。利用相对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 CR)技术构建了相关代谢路径中关键基因的表达谱(图6)。结论:通过杜氏盐藻转录组测序共获取了39 820条单一序列。在功能注释和聚类分析的基础上预测了杜氏盐藻盐胁迫下累积的渗透平衡产物(甘油和脯氨酸)、多胺以及类胡萝卜素的代谢路径。相关代谢途径的关键酶的表达谱分析,说明盐能够调节甘油、脯氨酸以及多胺的代谢过程。抑制精胺合成底物的供应可能会缓解盐藻增殖对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生物反应器中加入碱度,以2个反应器进行对比试验,以嗜热四膜虫为指示生物,研究了渗滤液生物毒性的变化,并用RFLP分析了甲烷产量到达峰值期时渗滤液中微生物结构.结果表明,通过厌氧生物反应器填埋系统处理,渗滤液的生物毒性逐渐降低,24 h半致死浓度LC50由0.398%变为2.78%;渗滤液的LC50与COD呈负相关.回灌中碱度的添加可以很好地提高甲烷气产量.对甲烷产量到达峰值期时的渗滤液中DNA进行RFLP分析,提供了一种不经培养而直接研究生物反应器中甲烷化阶段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生态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电解原理主要考点:(1)阳、阴极确定.电解池的阳、阴极由所接电源的正负极决定,与电极材料无关,与电源负极相联的电极为阴极,与电源正极相联的电极为阳极.(2)阴、阳极反应.阴极:阳离子移向阴极,发生还原反应;阳极:阴离子向阳极移动,在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本身也可以发生氧化反应.(3)离子放电顺序.阴离子:S2->I->Br>Cl>OH->含氧酸根离子.阳离子:Ag >Cu2 >H ……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与发酵工程”一章中存在较多相近或相似的概念 ,学生在解答有关习题时 ,常因概念混淆不清而出现思维障碍。清除障碍的策略之一是采用列表比较的方法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概念的内涵、外延 ,辨析异同。表 1 初级代谢产物与次级代谢产物比较比较项目代谢产物初级代谢产物次级代谢产物产生时间生长全过程生长到一定阶段后分布细胞内细胞内或外化学结构较简单十分复杂作用生长、繁殖所必需对自身无明显生理作用特异性  不同种类的微生物细胞中 ,初级代谢产物的种类基本一致 不同种类的微生物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的种类不同举例氨基酸、核…  相似文献   

9.
一、理论依据无论是原电池还是电解池,其微观化学本质都是通过电化学池将一个氧化还原反应拆分成两个独立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令氧化和还原反应分别在两极发生.对于原电池来说: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对于电解池来说: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书写电极反应式就是要写出这两个半反应式,而电极反应式同样要遵循元素守恒和电荷守恒,因此只要能在给定的新情境下判断出电极参与氧化或还原反应的反应物和产物,再根据价态变化判断并写出得失电子数.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通过研究河流微生物与污染物的互作关系,为河流污染治理等相关研究提供新途径。创新要点:研究选择的目标河流是报道较少的辽河二级支流,该研究对于了解支流污染特别是东北地区河流污染有重要的意义。将分子生态学技术应用于分析不同污染程度的河流底泥微生物变化,建立微生物种群变化和污染物的互作关系。研究方法:选取沿条子河的8个代表性区段,分析河水和底泥中重金属和污染物的变化情况。通过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分析不同河流区段内真核和原核微生物种群变化,解析河流中污染物对底泥微生物的影响,建立微生物种群变化和重金属污染的互作关系。重要结论:重金属污染物的存在能抑制底泥中微生物生长,仅少量具有较强抗性的微生物存活(见图4);有机污染物的增加使对重金属有较强抗性的Limnodrilus hoffmeisteri大量繁殖(见图2~4),从而大量消耗溶解氧,导致好氧微生物死亡和河水自净能力退化,最终引起水质恶化。由此可见,微生物对环境污染物的变化有很敏感的响应,通过对环境中微生物的监测有助于进一步分析环境污染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设计了膜生物反应器 (MBR)与粉末活性炭 (PAC)联合使用的膜组合工艺 (PAC MBR)处理微污染地表水 ,并用分子量分析方法来考察PAC MBR组合工艺及各单元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 .分析结果表明 ,由于原水中的小分子有机物难生物降解 ,该工艺出水有机物集中在小于 1k的分子量区间内 ,活性炭的投加能显著提高这部分有机物的去除率 .试验证明 ,PAC MBR工艺中生物处理与活性炭吸附互相促进 ,在稳定运行阶段对CODMn、UV2 54 、UV4 10 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 70 %、70 %、10 0 %和 92 % .  相似文献   

12.
采用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的传统方法,包括平板培养法、电镜方法和染色法等,对取自黄河三角洲石油污染的9个盐碱地土壤样品中的微生物群落进行了初步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地区石油污染的盐碱土中有丰富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资源,通过进一步的生理生化实验分析,大部分微生物表现出较强的耐盐性.该实验研究丰富了耐盐微生物资源,并为进一步分离耐盐解烃微生物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微生物对人类医药研究的巨大贡献就在于各种抗生素的发现与广泛的临床应用。1929年弗莱明(Flemimg)发现青霉菌能抑制细菌生长,并证明青霉菌的培养液含有抗菌物质。40年代弗洛里(Florey)与柴恩(Chain)终于提纯了青霉素并应用于临床。半个世纪以来,用抗生素治疗人类感染性疾病,保障人类健康方面,取得了全人类瞩目的辉煌成就,抗生素已成为当今不可缺少的一类重要的化学药品。但是,随着医药科学的飞速发展,对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的不断研究.人们发现微生物的产物含有抗感染、抗肿瘤以外的其他生物活性物质,使医药科学对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入一个新时期。这类非抗生素的生物活性物质研究是在抗生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60年代,梅泽滨夫等采用与抗生素筛选相类似的程序,以人体代谢过程中的特异酶为靶子。筛选出微生物所产生的低分子特异性酶抑制剂,从此开始了对这类物质有计划的筛选工作。近年来,随着微生物  相似文献   

14.
煤矿废弃地造成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采煤区沉陷导致地表植物被破坏,植被覆盖率降低;采煤过程会导致周边土壤污染,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群落.而丛枝菌根真菌能与植物形成共生体,在增加土壤养分、增强植物耐受力以及修复重金属污染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探讨了近年来国内外丛枝菌根真菌对煤矿废弃地如Cd等重金属污染、烃类有机化学物质污染的修复和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以期为未来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通过现有恒河猴(Macaca mulatta,Mm)和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Mt)肠道微生物的16SrRNA高通量测序鉴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恒河猴和藏酋猴肠道微生物门分类水平中的核心菌群包括Firmicutes、Bacteriodetes、Proteobacteria、Actinobacteria和Spirochaetia,占藏酋猴肠道微生物总量的95.81%;占恒河猴肠道微生物总量的90.87%。在属分类水平中核心菌群包括Catenibacterium、Dialister、Faecalibacterium、Blautia、Dorea、Roseburia和Helicobacter,占藏酋猴肠道微生物总量的27.43%;占恒河猴肠道微生物总量的9.31%。从门分类水平和属分类水平中,猴属动物肠道微生物共有核心菌群所占比例显著大于种群特有菌群,但在不同物种中丰富度存在显著差异;目前研究表明上述共有菌群大多与动物生活环境和食物资源存在一定联系;或许这也表明动物适应性进化过程中,环境和食性等其他因素对动物肠道微生物组成结构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湖南雪峰天麻种植过程中"烂窖"真菌群落组成,探究"烂窖"与真菌的关系.提取"烂窖"天麻的真菌总DNA,利用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烂窖天麻中的主要真菌属为Candida、Cyberlindnera、Cladophialophora、Leptodontidium、Trichoderma和Trichosporon等,大部分为林地土壤中的优势种群或者是植物内生真菌;从不同样品的真菌群落丰度的差异分析结果可知,烂窖组与正常组并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2017年夏秋季节,在湖南雪峰山发生较为严重的天麻"烂窖",可能是由于其高温高湿天气造成.  相似文献   

17.
利用微生物对重金属的钝化作用,制备微生物钝化剂并应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通过研究重金属污染土壤中微生物的性质,筛选出能有效处理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优良菌种CQ7与FQ2;对筛选出的菌株进行表征,并测定其生长曲线,鉴定FQ2为革兰氏阴性杆菌。进一步对筛选出的菌种进行理化条件测定,测定得CQ7与FQ2的最适生长条件均为p H=5、转速180 r/min、温度25℃。经金属耐受和吸附实验,选定FQ2为工程菌,测序确定其为沙雷氏菌属(Serratia marcuscens)。将筛选所得菌种与相应理化条件相结合,制备微生物钝化剂,设计自动化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设备,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初步规划。  相似文献   

18.
微生物燃料电池硬水软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污水中的有机物和硝酸盐分别作为微生物燃料电池(MFC)的燃料和氧化剂,构建三室MFC硬水软化装置,检测了其工作性能。在未接种微生物时,MFC不具有硬水软化功能,在阴、阳极分别接种微生物后,经过6个周期的启动时间,MFC进入稳定运行状态,阳极室COD、阴极室NO-3-N和中间硬水软化室Ca2+去除率分别达到88.93%、91.16%和84.30%,最大输出电压为221.3mV。  相似文献   

19.
一、电解原理1. 电极名称的规定。电解池一般叫阴、阳极,直流电源一般叫正、负极。(1)按外接电源: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联的电极叫阴极,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联的电极叫阳极。(2)按电子流向:电子流入的电极叫阴极,电子流出的电极叫阳极。(3)按电流方向:电流流向的电极叫阳极,电流流出的电极叫阴极。(4)按电极反应: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叫阴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叫阳极。2. 惰性电极电解时,离子的放电顺序。阳极材料若为石墨、铂、钛等,一般不参与电极反应,称为惰性电极。(1)阳极,溶液中的阴离子失电子能力与气态氢化物还原性相似:OH…  相似文献   

20.
为准确认识发酵茶酒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及发酵品质,将夏秋茶与酿酒原料进行混合固体发酵,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发酵茶酒酒醅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构成进行解析,对成品酒基本理化组成、茶多酚含量及香气物质进行分析,并对发酵茶酒的抗氧化功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发酵茶酒酒醅共检测出细菌2个属,真菌10个属,其中乳杆菌属、Cutaneotrichosporon、复膜胞酵母属和Geotrichum为绝对优势菌属。发酵茶酒的pH、酒精度、总酸和总酯等理化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并检测出特有的茶多酚物质,其含量高达14.8±1.31mg·kg-1。发酵茶酒的挥发性成分共检测出30种,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6.93%,主要为醇类、酯类、醛酮类和有机酸等,具有茶酒独特的风味。相比于对照组,发酵茶酒具有更显著的ABTS、DPPH以及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作用,其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99.76±0.06)%、(57.01±0.49)%、(48.20±2.35)%。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发酵茶酒酒醅的微生物菌群组成,并为茶酒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