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京奥体中心的观光塔为一高耸结构,其风荷载是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由于观光平台及观光塔本身形状的复杂性,建筑规范无法准确给出其风荷载,因此需要在风洞中进行测压测力试验,以测定观光塔整体及局部风载,获得风场数据.文章介绍了整个试验过程,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根据各风向角下的风压分布特征给出了结构抗风设计和考虑载人时的最不利风向角与最大风压值,可为观光塔结构强度设计、电梯间及观光平台的玻璃幕墙设计提供风荷载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准确计算正三角形广告牌面板上的风荷载,对比了《户外广告设施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148:2003)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中关于三面广告牌面板风载体型系数的取值和计算方法,并与正三角形三面广告牌的仿真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在不同的风向角下《户外广告设施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148:2003)规定的风载体型系数最小,而仿真分析得到的风荷载压力系数最大。为保证结构的安全,基于仿真分析的结果,给出了三面广告牌风载体型系数建议值;同时考虑到风荷载的非平稳性和随机性,引入风荷载的偏心距系数,为落地式三面广告牌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球壳结构风压相关性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入相关函数以描述不同矢跨比的球壳上2点间的风压相关性.根据风洞试验的风压测量数据,研究了2点间距离不同、2点连线与风向间角度不同时相干函数的大小.结果表明球壳结构上毗邻的2点在低频段具有强相关性,而非相邻点的风压相关性不明显.风压相关性随2点距离的减小而增大.距离相同时,风压相关性在顺风向最强,在横风向最弱.根据风洞试验数据,提出了球壳结构风压相关性指数模型,并给出了确定该模型的详细过程.结果表明该指数相关函数模型能恰当地描述距离较近2点间的相关性,且能较好地反映风向角变化的影响.此外,根据准定常理论对风压、风速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准定常理论对球壳结构风压、风速间的相关性不适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刚性模型风洞测压试验,研究了风向沿马鞍低点连线时菱形马鞍屋盖表面的风压特性.首先给出了屋盖表面的平均及脉动风压分布,通过脉动风压谱,从微观角度阐述了迎风前缘附近旋涡从生成、发展直到最后破裂的过程,进而解释了迎风前缘易损区域的平均及脉动风压分布机理.分析马鞍高点附近的风压谱形状,发现结构对于来流的干扰作用在风压脉动上体现为高频脉动.此后用测点风压时程的三、四阶矩对风压的非高斯特性进行描述并给出了划分高斯、非高斯区的标准,在此基础上对马鞍屋盖表面进行了分区.通过研究脉动风压谱,发现风压非高斯特性是由于来流的分离运动及结构对来流的干扰作用引起的,且前者引起的非高斯特性较后者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应用离散单元法研究了颗粒土试样在传统三轴压缩、平面应变和直剪3种不同荷载条件及不同初始条件下的变形破坏特性,从微观角度分析了不同条件下颗粒土试样变形的根本物理机理.对不同初始孔隙比、不同围压、不同荷载条件下的试样变形和破坏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离散单元法可以准确反映试样的变形情况和局部应变等特性.通过对微观颗粒行为包括颗粒旋转和颗粒平移及局部孔隙率的研究,从细微观角度解释了不同条件下试样的变形特性和局部应变的产生机理,结果显示,荷载条件是影响试样变形破坏模式的重要因素,土的微观行为特性是其宏观表现特性的根本的内在物理原因.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飞机轮载作用下沥青道面荷载影响范围,分别选取柔性基层(flexible base, FS)和半刚性基层(simi-rigid base, SR)沥青道面结构,构建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获取了B737-300、B767-300ER、B777-300ER这3种机型轮载作用下沥青道面结构力学响应,分别以各力学响应量峰值的1%、5%、10%为界限,从道面表面弯沉、土基顶面竖向压应变、沥青面层底部拉应力3个方面分析了不同机型荷载作用于沥青道面荷载的影响范围。结果表明:3种机型荷载作用下,道面表面弯沉按峰值的1%、5%、10%得到的最大影响范围分别偏离中心线约12.793、11.354、10.515 m;土基顶面竖向压应变按峰值的1%、5%、10%得到的最大影响范围分别为7.457、6.479、5.705 m;沥青面层底部拉应力按峰值的1%、5%、10%得到的最大影响范围均为7.734 m;选取道面表面弯沉和土基顶面竖向压应变分析时,不同的道面结构对荷载范围具有明显影响,而选取沥青面层底部拉应力分析时,不同的道面结构对荷载范围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刚察扎苏合10 MW光伏发电工程为例,采用湍流k-ε模型对光伏发电站的风场风速和风压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光伏电站中支架结构高度较低,风速较小,计算得到的风压比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计算得到的风荷载设计值小得多;整个光伏电站中间区域的电池板的压力均远小于外围电池板所受的风压。提出按风压分布,将整个光伏电站分区域对太阳能电池板支架结构及基础形式进行设计,能够有效降低部分支架自重,从而达到节约成本的效果;在得到电站所在地区的全年风向及风速分布数据后,可根据真实情况对电站及其周围风场分布进行模拟,考虑风场、电池板、支架及基础的整体作用,优化支架及基础的结构,为光伏发电工程的经济、安全、可靠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散粒体道床在纵向反复荷载下的阻力性能及变化规律是深入理解有砟轨道无缝线路动态服役性能和辨识无缝线路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受力变形机理的基础。本文旨在利用室内足尺试验模型及专用加载系统,分析散粒体道床受循环位移荷载时的纵向阻力性能,探索不同位移加载幅值对有砟道床纵向阻力的影响。创新点:1.利用有砟轨道结构足尺试验模型及循环加载装置,测试循环荷载下的道床纵向阻力-位移滞回曲线;2.根据循环加载试验曲线,构建滞回模型,刻划散粒体道床的纵向承载和传力性能。方法:1.通过试验分析,得到散粒体道床在周期性荷载作用下的力-位移曲线(图6、8和10);2.基于试验数据,分析散粒体道床在周期性荷载下的滞回准则,得到不同位移幅值下滞回曲线的演化规律(图7、9和11);3.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对周期性荷载作用下道砟颗粒的运动规律进行分析,从散粒体道床的细观作用机理分析宏观力学表现(图16~18)。结论:1.散粒体道床在循环往复荷载下的纵向阻力-位移曲线为一条封闭的滞回曲线,且存在明显的耗能现象;2.在位移幅值保持不变的循环过程中,散粒体道床表现出一种循环软化行为;3.位移幅值不同,道床纵向阻力的衰减率不同,且位移越大,退化效应越明显。  相似文献   

9.
采用RLW-2000M煤岩流变仪,以细粒砂岩为研究对象,进行孔隙水压力作用下岩石三轴压缩蠕变试验,并研究其蠕变及损伤特性,重点分析不同轴向应力时蠕变条件下岩石的体应变(应变速率)和等效孔隙体积(体积速率)演化曲线,同时对其孔隙率的损伤变量演化规律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孔压水体积揭示了蠕变过程孔隙率演化规律且符合蠕变三阶段规律;利用Rabotnov模型蠕变损伤演化方程的损伤变量,对比宏观标量(蠕变时间)和细观标量(孔隙率)的损伤变量演化规律,克服传统的蠕变损伤定量分析的缺陷,弥补传统蠕变试验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为深入研究预制拼装结构的人致振动特性,采用限制结构加速度响应的方法,对某预制拼装人行斜拉天桥的舒适度进行评价.通过在控制点布设加速度传感器,获得结构在环境激励下的振型、自振频率及阻尼比;根据桥面拼接的弹性连接结构特性,确定相邻节段间的弹性连接刚度;参照国内外相关规范,建立行人和车辆通行荷载分析模型,获得各种荷载工况下的峰值加速度,分析人行天桥的舒适度.结果表明:结构的自振频率和峰值加速度与实测值吻合良好,从而验证了有限元分析模型的有效性;考虑预制拼装对结构刚度的折减可以更真实地反应结构的振动特性,预制拼装结构的舒适度评价指标与整体式结构一致;人群质量对该结构振动频率的影响较小,可以不考虑人群荷载与车辆通行荷载的耦合作用;车辆通行荷载对结构的舒适度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探讨钢筋混凝土T形柱最不利荷载角及其影响因素.利用编制的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截面全过程数值分析程序,通过对多种工况下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异形柱最不利荷载角的影响因素主要是轴压比;截面尺寸对最不利荷载角有些影响;而混凝土强度、纵筋配筋面积对最不利荷载角的影响很弱.研究结果为钢筋混凝土异形柱的设计和异形柱的可靠性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土体内部的流动现象对岩土、农业及地质工程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讨孔隙的平均直径、直径标准差、配位数及各向异性对土体内部水压、流量分布、流动模式及关键流动路径的影响,为评估土质屏障中的优势流动行为提供依据。创新点:1.在孔隙尺度分析孔隙特征对土体宏观渗透率及内部流动规律的影响;2.评估多个孔隙特征参数(如孔隙的平均直径、直径标准差、配位数及三种孔隙直径分布形式)对土体内部优势流动行为的影响。方法:1.将土体孔隙空间简化为由孔隙与吼道互相连接构成的球-杆模型,并通过改变孔隙和吼道的特征参数来描述复杂的孔隙结构;2.利用孔隙网络模型得到单元体内部水压和流量分布情况,为计算土体固有渗透率和评估其流动特性提供基础数据;3.基于击穿路径的概念,分析不同孔隙特征下土体内部流动的迂曲和非均匀程度;4.通过引入吼道收缩系数,调整水平或竖直吼道直径大小,评估孔隙各向异性对流动规律的影响。结论:1.土体的孔隙率和固有渗透率均随着孔隙直径平均值的增大、标准差的减小及配位数的增大而增大。2.孔隙直径的变异系数(COV)越高,土体内部水压和流量的分布越不均匀;配位数的提高会削弱水压的局部化分布但会提高流量的不均匀程度。3.随着COV的提高,击穿路径变得更加曲折;当COV由0增加到1.0时,击穿路径的迂曲度由1.00增加到大约1.71,击穿路径承担的流量占总流量的比值由2.0%提高到7.8%。4.水平与竖直吼道直径比值的提高,也会导致击穿路径迂曲度的提高;水平与竖直固有渗透率的比值和水平与竖直吼道直径的比值呈双对数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13.
真空预压技术加固海堤深厚软基原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真空荷载提供了一种减少堤坝软土地基固结时间的选择. 本文开展了一个海堤全断面的试验及原型观测研究. 试验堤高5. 5 m, 22 m深且三角形布置的塑料排水板作为竖向排水通道, 现场布置了水平测斜和沉降仪等观测仪器, 埋设在不同地基深度的孔隙水压力计用来量测真空-堆载联合荷载下的地基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变化. 通过场地条件分析、高真空度维持和真空卸载, 得到了系统的沉降变形和孔隙水压力资料, 试验结果验证了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加固海堤软土地基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7 用力法计算超静定结构熟练掌握用力法计算在荷载作用下一次或两次超静定刚架 ,一次超静定排架、桁架和组合结构 ,并绘制其弯矩、剪力和轴力的内力图。用力法计算超静定结构 (梁、刚架和排架 )的步骤 :(1)确定超静定次数 ,选择基本体系和基本未知量 ;(2 )根据基本未知量处的变形与原结构相等的条件建立力法方程 ;(3)分别作出基本体系在单位力作用下的内力图和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图 ,计算系数和自由项 ;解方程 ,求出多余未知力 ;(4)利用叠加原理作弯矩图 ,利用平衡条件作剪力图和轴力图 ;(5 )校核。例 4 用力法计算图 6所示刚架 ,画M图 ,已…  相似文献   

15.
在本文的研究当中,笔者利用SMPLE算法,采用二阶迎风格式的对流扩散项,,建立了封闭腔内的自然对流物理模型,并通过该物理模型计算与研究了在封闭腔内部的自然对流换热.本文的研究最终得出,在一定的Ra下,长度不同的阻流件的平均Nu数,有水平阻流件的封闭方腔与无阻流件时相比,相同条件下自然对流的换热系数随阻流件长度的增加先略减少,然后增加.同时在阻流件的长度发生变化的前提之下,封闭腔内部的环流也会随着增加,一般会增加2个或者3个,另一方面,不同壁面上的阻流件的布置方式也会对换热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由于跨海桥梁的环境效应有别于一般桥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所对应的目标可靠度也必然不同,因此,基于JCSS模式规范建议了目标可靠度指标分别为1.5,2.0和2.3的跨海桥梁基础结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三级可靠度水平,并提出了一种可变荷载系数的标定新方法,即通过各类荷载引起的钢筋拉应力对于混凝土裂缝宽度的贡献率不同建立基于钢筋拉应力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方程.最后,依据可靠度计算的校准法,结合具体工程进行了基于目标可靠度的可变荷载频遇值系数和准永久值系数的标定,通过设计实践证明所建议的目标可靠度指标值是合理的,采用的标定新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利用分布式点力源作为次级力源对封闭空腔内的结构辐射噪声进行控制的问题,并对封闭空腔中结构辐射噪声的控制机制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包含2块简支弹性板的矩形封闭空腔,并将其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初、次级声场以及结构-声耦合的特性分析,以减小腔内声场的声压级为最优控制目标,分析比较了在不同位置及参数的次级点力激励下腔内声场的声压级响应.仿真结果表明,在2块弹性板上施加联合激振力控制腔内噪声的效果要明显好于激振力只作用在受激弹性板上.  相似文献   

18.
中国某传统民居选址对自然通风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模拟了传统民居当大门建筑群丘陵地形下选址与自然通风的关系.该模拟包括不同气候与地形下的4个案例及其建筑周边风压与风速分布.模拟结果显示:山体能够降低建筑迎风面和背风面的风压绝对值;在有山体的地形中天井对自然通风的促进效果大于没有山体的地形,对比冬季与夏季天井效果时也可得到同样结论;作为障碍物,山体还能降低建筑周边的风速,且由于冬夏季风向不同,山体的影响程度呈现出较大区别.分析结果表明,丘陵位于建筑北向的选址方式可以解决亚热带气候条件下住宅冬夏2季不同的自然通风需求而造成的矛盾,尤其在含天井的住宅中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循环荷载历史对饱和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φ150×300mm的圆柱体试件,对饱和混凝土试件在不同荷载循环次数(0次、25次、50次、100次)与不同应变速率(10-5/s、10-4/s、10-3/s、10-2/s)作用下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分析了荷载循环次数以及应变速率对饱和混凝土的峰值应力、峰值应变和弹性模量的影响。研究表明:经历循环荷载历史后的饱和混凝土峰值应力随应变速率的增大而增大,随荷载循环次数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随荷载循环次数的增加,饱和混凝土的峰值应变先增大后减小,随应变速率的增大总体呈增大的趋势;随应变速率的增加,饱和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整体上呈现出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利用自然对流物理模型,采用SIMPLE算法,对流扩散项采用二阶迎风格式.计算研究了有水平等温阻流件的二维封闭方腔中空气的自然对流换热.得出了在一定的Ra下,具有不同长度的阻流件的平均Nu数.有水平阻流件的封闭方腔与无阻流件时相比,相同条件下自然对流的换热系数随阻流件长度的增加先略减少,然后增加.而且随着阻流件长度变化,在方腔内的环流由一个增加到两个和三个.同时阻流件布置在不同壁面上的布置方式对换热强度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