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对棉花区试品种进行聚类分析与综合评价,将参加新疆自治区2008年棉花品种区试(早中熟2组)的11个品种包括早熟性、产量因素和纤维品质共17个数量性状进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前6个公因子对所考察性状总变异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93.42%,反映了所考察性状绝大部分变异信息.根据各品种在各公因子上的得分值,以各因子对总变异的贡献率为权重,计算各品种的综合得分并排序,列前3名的依次为40428,THK-331,锦科255,它们高产优质,综合表现突出.据各品种在各公因子上的得分将11个供试品种从早熟、产量和品质的差异聚为4大类.第Ⅰ类有THK-331、40428、K-263、锦科255共4个品种,属较高产、中上质类品种;第Ⅱ类含99-6、M2、中49(CK)3个品种,为中高产量、中质类品种;第Ⅲ类有康地3052和99-9两个品种,为中产量、中下质类品种;第Ⅳ含X11006和9816两个品种,属高产、较优质类品种,并指出各类品种的主要产量与品质性状改良目标.综合评价结果与各品种的实际表现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2.
不同生育期棉花海陆杂交种主要性状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4个不同熟期陆地棉品种与5个海岛棉品种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20个组合,对F1代的8个产量性状及5个纤维品质性状进行种间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所有组合主要产量、品质性状中亲优势相当明显,尤其早熟陆地棉与海岛棉组合主要产量性状中亲优势优于晚熟陆地棉与海岛棉组合,皮棉产量、株铃数、铃重中亲优势平均值分别高出21.3%,39.0%,6.31%.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明百棉1号高产、稳产的生物学基础,以DP 99B、鲁棉研21、冀棉958、石抗126为材料作为对照,动态调查、对比分析了上述5个品种的熟性特征.结果表明:成铃初期百棉1号小铃出现率大于0.7的区域明显大于其他几个品种;成铃后期百棉1号在第13果枝上仍有生殖器官,其他品种均未出现生殖器官.结合干物质分配、三桃比例、棉柴比等指标,可知百棉1号相对于其他棉花品种属于高产稳产早熟不早衰的棉花品种.  相似文献   

4.
师棉8号是河北省廊坊师专生物系棉花育种组91年从冀棉16号中选出的变异单株,经株行繁育、区试对比及推广试种,表现性状稳定、早熟、高产。师棉8号的主要特征特性是:株型紧凑、二式有限果枝、筒式株型、大铃,单铃重8.02克、衣分43%、绒长33.0毫米。在京津唐早熟棉区生育期为118~123天。铃期长,伏前桃铃期49天。霜前花率为93%,属早熟棉花品种。93年试种亩产皮棉102公斤。  相似文献   

5.
对2005年黄河流域区试B,C两组17个杂交春棉品种的纤维品质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前3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90.84%.通过聚类分析,从纤维品质的相似度上将17个品种划分为四大类,并对各类品种纤维品质性状进行了多元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结果表明,第1类为优质棉品种,第Ⅱ类为亚优质棉品种,第Ⅲ、Ⅳ两类为中质棉种。同时,对各类品种的品质育种目标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影响黄淮流域粳稻品质的主要性状间的相互关系,以提高优质粳稻育种的预见性和可靠性,利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等分析方法,对河南省2010—2012年20个粳稻新品种的11个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性状中变异系数较高的有垩白度(64.46%)、垩白粒率(49.67%)、透明度(47.33%)、胶稠度(11.37%)和碱消值(10.20%),其他性状的变异系数较低,垩白度、垩白粒率、透明度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很重要;将11个品质性状提取垩白因子、精米因子、粒型因子、出米因子和胶稠度因子5个主成分,其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4.74%;20个品种被划分为4个类群,第Ⅰ类含4个品种,第Ⅱ类含8个品种,第Ⅲ类含3个品种,第Ⅳ类含5个品种.第Ⅱ类属优质类,其中新稻062235的综合品质居参试品种之首,达到优质粳稻国标一级标准.在优质粳稻育种实践中应以降低垩白度及垩白粒率为主攻目标.  相似文献   

7.
棉花新品种数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与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河南省2006及2007年16个春棉区试资料的植株、产量因素和纤维品质共17个数量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前4个主成分对所考察性状总变异的累计贡献率达83.89%,反映了所有性状绝大部分信息.分析表明,选择植株中等偏高、果枝始节低、果枝台数多、株铃多、铃重高的性状,可同步提高衣分,增加皮棉及霜前皮棉,为选育高产棉花品种的有效途径,但对纤维的长、细度及纺纱指数的间接选择效果不明显.通径分析表明,由于株铃与铃重呈负负相关,选择时必须两者兼顾,不能顾此失彼,植株中等偏高和果枝台数多的性状,主要是通过增加株铃起增产作用,果枝始节低的性状能极显著提高衣分而导致皮棉增产.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新棉503品种在河南省2006-2007年棉花品种区试及生产试验中产量构成因素的偏相关与通径分析:明确本品种高产栽培应在合理密植的基础上,力争单株多结铃、增总铃、稳铃重、保衣分为主攻方向.从产量结构的模拟模型得出不同皮棉产量的产量结构,为本品种实现高产理想的产量结构指标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麦套短季棉高产栽培中棉20是中棉所近年选育成的短季低酚棉新品种。该品种早熟性突出,产量高,品质优,枝秀叶小,通透性好,前期长势稳健,后发性强,结铃集中,铃壳薄,吐絮畅,平均亩产皮棉56.8公斤,霜前花率72%,比中棉16早熟5-6天,是当前麦套短季棉...  相似文献   

10.
探讨水稻农艺性状的成产效应,为实现水稻高产育种持续发展与优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对河南省2015—2016两年水稻区试的16个新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最优回归、通径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根据统计参数所提供的信息,综合分析得出:在育种实践中,选取植株较高、分蘖力较强、结实率和千粒质量高、每穗实粒数多的性状,是实现高产育种目标的关键.在高产栽培上,应在合理密植的基础上促早发、成壮蘖,提高结实率、千粒质量和每穗实粒数,夺取水稻高产.14个农艺性状提取的5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达86.024%,根据各品种的主成分得分进行综合评价,新稻89、福稻018、苑丰136分列前3位.基于8个主要农艺性状将16个参试品种聚为4个类群,第Ⅱ类(艺稻206、信粳1787、苑丰136)属高产类,并依据各类品种的特征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良目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合理的体系对参试甜玉米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方法:利用相关性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及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13个甜玉米品种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及综合评价。结果:参试甜玉米品种的农艺性状差异较大,变异系数为0.07%~83.09%,其中秃尖花变异系数最大;相关性分析表明,穗籽粒重和穗轴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前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9.68%,可代表11个性状所反映的遗传信息,且综合得分表明,仅维甜1号低于粤甜16(CK);聚类分析发现,13个甜玉米可聚类为两大类群,第I类群又可分为2个亚类群,第Ⅱ类群和第I-2类群明显优于第I-1类群。结论:基于相关性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以及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的结果,创甜20号、浙甜19、新美甜814、清泰甜6号、凤甜188、凤甜8号、沪甜21、桂甜612、仲甜10号、沪甜12以及浙泰甜921等11个甜玉米品种农艺性状均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2.
棉花新品种数量性状的因子分析与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河南省2006及2007年16个春棉区试资料的植株、产量因素和纤维品质共17个数量性状进行因子分析结果得出:选择植株中等偏高、果枝始节低、果枝台数多的植株性状,与株铃多、铃重高的产量性状,可同步提高衣分,为选育高产棉花品种的有效途径,但对纤维的长、细度及纺纱指数的间接选择效果不明显.通径分析表明,株铃与铃重呈负相关,选择时应两者兼顾,不可顾此失彼.植株中等偏高与果枝数多的性状,主要是通过增加株铃起增产作用,果枝始节低的性状,能极显著提高衣分而获致皮棉增产.  相似文献   

13.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1999年参加黄河流域棉花区试的7个品种,从高产、优质、抗病、早熟4个指标共10个性状进行了分析。综合评定结果显示邯郸284居第一位,新研96-48、邯1241分列第二、第三位。它们均具有较强的地域适应性。新研96-48并具有高光籽率的特殊优异性。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粳稻产量性状间的相互作用和各类品种的特征特性,增强品种改良的预见性,提高育种效率,运用相关、通径及聚类分析方法,对2012年河南省沿黄粳稻联合区试资料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生育期、灌浆期、穗长、每穗总粒、千粒质量和株高均与产量呈正相关,尤以灌浆期、每穗总粒和千粒质量最为密切.各农艺性状对产量的最终效应为:灌浆期每穗总粒千粒质量有效穗穗长,有效穗对产量最终效应为负.适当延长生育期、增加株高,能提高穗粒数,促进增产,但有效穗过多对增产不利.14个参试品种被划分为5类:第I类包括新丰10-2093、五粳519、郑稻09-10、宛粳096,属亚高产类;第II类有获稻008、信粳64,属中高产类;第III类含新稻29、长粳稻6号,属高产类;第IV类包括新丰2号、郑稻10-1、鱼选10-1、连09-40、杜粳166,属中产类;第V类仅有新卫稻1093,属中低产类.在育种实践中,应优先选择穗总粒数多的单株,注重较高结实率和千粒质量的选择,同时兼顾生育期、株高和有效穗间的协调关系.  相似文献   

15.
据2012年9月1日《科技日报》报道,由中国农科院棉花所、华大基因和北京大学等多家单位合作完成的二倍体棉属植物——雷蒙德氏棉的基因组研究成果近日在《自然·遗传学》杂志在线发表。科研人员成功绘制了高质量的基因组图谱,对雷蒙德氏棉的进化机制及相关功能基因进行了初步分析,为进一步加快棉花品种的遗传改良、提高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6.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1999年参加黄河流域棉花区试的7个品种,从高产、优质、抗病、早熟4个指标共10个性状进行了分析。综合评定结果显示:邯郸284居第一位,新研96-48、邯124分列第二、第三位。它们均具有较强的地域适应性。新研96-48并具有高光籽率的特殊优异性。  相似文献   

17.
选育出来的百棉1号,在河南省春棉品种生产试验中,其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平均产量比对照中棉41分别增产9.26%、14.42%、16.33%.具有丰产、是一个集优质、抗病虫、早熟于一体的适于春播种植的中熟棉新品种.  相似文献   

18.
玉米农艺性状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36个优良玉米自交系组配的300个杂交种的农艺性状的分析发现:农艺性状遗传距离与杂种产量、特殊配合力的关系为抛物线,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但决定系数较低,聚类结果与材料的血缘关系不明显,在进行种质聚类时应慎重使用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海岛棉“Hai1”作为供体亲本,陆地棉“中棉所36”作为轮回亲本,构建的BC5F3:5陆海渐渗系群体作为研究对象,对该群体2015年、2016年新疆石河子和河南安阳4个栽培环境中的棉籽蛋白质含量、油分含量等主要营养成分及纤维长度、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整齐度指数、伸长率等纤维品质性状进行调查分析,旨在揭示棉花陆海渐渗系BC5F3:5棉籽主要营养成分含量性状之间及其与棉花纤维品质性状间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BC5F3:5群体中棉籽主要营养成分及纤维品质性状均呈正态分布,棉籽油分与蛋白质含量的平均值基本接近轮回亲本中棉所36,超轮回亲本比例在35.49%~76.00%之间,群体内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不同环境下棉籽油分与蛋白质含量、棉花纤维品质之间呈负相关,蛋白质含量与棉花纤维品质之间呈正相关,故利用传统育种方法同步改良具有一定难度。筛选出四个环境下棉籽油分、蛋白质含量与棉花纤维品质均优异的材料各20个,为棉籽油分、蛋白品质与棉花纤维品质QTL挖掘及分子聚合育种等储备了大量的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20.
探讨棉乡杂3号的产量构成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产量的影响效应,为制定该品种的高产栽培措施提供依据.2 a试验结果表明:铃重、衣分的变异较小,它们主要受遗传基因控制,株铃数、公顷铃数有较大变异,表明它们易受环境因素影响;衣分、铃重和公顷铃数均与皮棉产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对皮棉产量的最终效应为:衣分(0.6411**)〉铃重(0.4668**)〉公顷铃数(0.4490**),贡献率相应为49.49%、26.24%、24.27%,以衣分为最大,铃重和公顷铃数分列第2、3位.模拟得出皮棉产量1650-1800 kg/hm2的优化结构:公顷铃数784608-803030个,铃重6.12-6.20 g,衣分41.43%%-41.66%.在高产栽培实践中,以争株铃、增总铃、促铃重、稳衣分为主攻方向,加强管理,促成各因素协调发展,方能实现高产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