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做好高校招生远程网上录取工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普通高校招生实行计算机网上录取是新一轮高考改革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招生工作,使传统的招生录取手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这一改革自从1999年在全国试点获得成功以来,进展非常迅速,不断取得突破,2000年即在全国实现了网上录取省市数、高校数、通过网络录取的学生数都超过半数的“三个过半”的工作目标。2001年教育部确定了全国都实行网上录取,努力扩大远程网上录取的比例,争取后年基本实现远程化,以充分体现网上录取优点的工作目标,招生录取手段改革进入决战决胜阶段。 随着参加远程网上录取院校数量的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2.
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网上招生录取应用就是高考招生网络,高考招生网络是以科研计算机网和中国教育网为基础的。高考招生网络安全具有关注度高、涉及面广、影响深远的特点,因此,相关部门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高考招生网络的安全。前些年,浙江省的网上录取工作就遭到过恶意的攻击。现如今,高校网上招生录取现场的网络安全问题已经成了时代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2000年普通高校招生网上录取工作胜利实现了教育部确定的网上录取的省(区、市)数、学校数和通过网络录取的学生数都过半的“三个过半”的工作目标。全国共有21个省(区、市)实行网上录取,占现有省(区、市)的68%;通过计算机网络录取学生的普通高等学校共845所,占普通高校总数的82%,其中实行远程异地网上录取的高等学校共430所;网上录取学生总数111.7万人,占2000年招生计划的54.75%,其中现场网上录取81.1万人,远程网上录取30.6万人。这是记者在前不久召开的2000  相似文献   

4.
高考远程网上录取工作是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兴起的现代招生录取工作方式,这一录取方式因其快速、准确、透明和公正性得以迅速在全国招生录取领域广泛应用,并对传统招生考试工作在录取机制、招生管理以及思想观念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扬弃,尤其是在贯彻“阳光高考”、“阳光招生”方面,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考远程网上录取工作是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兴起的现代招生录取工作方式,这一录取方式因其快速、准确、透明和公正性得以迅速在全国招生录取领域广泛应用,并对传统招生考试工作在录取机制、招生管理以及思想观念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扬弃,尤其是在贯彻“阳光高考”、“阳光招生”方面,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记者从3月13日在武汉召开的1999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工作会议上获悉,为了贯彻落实高考改革方案,教育部今年进一步加大了高考和招生录取的改革力度,全国12所重点大学将与7个省市完全实现远程异地网上录取;2000年除广东省以外,全国还将有山西、江苏、浙江、吉林4个省参加“3+X”的高考科目改革试点,试点方案将在近期向社会公布。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就如何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意见》分别提出了要求。周远清在讲话中说,高考改革事关中国人才培养的大局,事关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招生考试制度…  相似文献   

7.
恢复高考1977年,我国重新恢复高考制度,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当年报考人数为570万,录取比率为1:29。实行保送生制度20世纪80年代初,高考开始实行“考试为主,保送为辅”的保送生制度。取消双轨制1993年起,高校招生不再施行双轨制。这一举措改变了大学生毕业时由国家安排工作的做法。启动“并轨”改革1994年,高校招生“并轨”改革启动。实行招生并轨1997年,高校统一实行招生并轨,全  相似文献   

8.
改革将从4个方面展开:高考科目设置改革——推行“3 X”的科目设置方案;高考内容的改革——突出能力和素质的考查;高考形式的改革——全国统考形式暂时不变,其他方式有待研讨;录取方式的改革——3年内基本建成全国招生网上录取系统。重点是高考内容的改革  相似文献   

9.
一、高校自主选拔录取的性质 2003年,教育部决定在22所高校进行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这就是目前高校自主选拔录取工作的起始。实行高校自主选拔录取的目的,就是要改革高校招生制度.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同时作为高考选拔人才的一种重要补充形式,“弥补”统一高考“统得过多”“过于单一”的“诟病”。经过几年的不断改进,至2010年已有80所高校具有了自主选拔录取资格。  相似文献   

10.
1998年,教育部提出了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基本思想,重点对考试内容、考试科目、考试次数和录取方式进行了改革;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决定扩大高校招生规模;同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又明确指出:“改革高考制度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这充分说明,高考改革是高校招生和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1.
学考作为高校招生录取依据的新功能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在我国,学考和高考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职责混淆、学考功能得不到正常发挥、学考和高考管理权限不明晰等问题,使学考在促进我国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方面的作用有限,高考改革举步维艰.本文认为,学考与高考在性质和功能上有着明显区别,但在高校招生录取中又是相互联动的.今后我国高考改革应该致力于正确定位政府在学考和高考中扮演的角色,明确学考和高考的组织机构和职能,为我国高考实行“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3月13日在武汉召开的1999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工作会议传出消息,为了贯彻落实高考改革方案,教育部今年进一步加大了高考和招生录取的改革力度,全国12所重点大学将与7个省市完全实现远程异地网上录取;2000年  相似文献   

13.
在近几年成人高校招生工作中,面对逐年增加的招生人数所带来的繁重的录取工作量,人工录取已显得不胜负荷。运用现代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实施成人招生网上录取,提高录取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已变得十分必要和迫切。随着“政府上网工程”的启动,教育部提出三年内在全国实行普通高校招生网上录取的跨世纪目标的实施,成人招生网上录取试点工作也已进入实质性阶段。今年6月,浙江大学在浙江省招生办公室的支持和配合下,率先实行成人招生网上录取工作,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为探索成人招生网上录取经验作出了有益的尝试。我们认…  相似文献   

14.
学考作为高校招生录取依据的新功能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在我国,学考和高考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职责混淆、学考功能得不到正常发挥、学考和高考管理权限不明晰等问题,使学考在促进我国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方面的作用有限,高考改革举步维艰.本文认为,学考与高考在性质和功能上有着明显区别,但在高校招生录取中又是相互联动的.今后我国高考改革应该致力于正确定位政府在学考和高考中扮演的角色,明确学考和高考的组织机构和职能,为我国高考实行“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
继“3+X”和高考时间提前到6月份 后,中国教育部仍在酝酿对今后几年的普通高考作重大改革,其中包括本专科分开考试、专科命题放到省市;高考作文实行网上阅卷;普通高中与高考“脱钩”等等。 据中国教育部学生司司长瞿振元表示,今年批准广西进行两次考试的试点:即把本科和专科分开考,本科参加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录取结束后,未被录取的学生再参加广  相似文献   

16.
高考远程网上录取工作是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兴起的现代招生录取工作方式,这一录取方式因其快速、准确、透明和公正性得以迅速在全国招生录取领域广泛应用,并对传统招生考试工作在录取机制、招生管理以及思想观念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扬弃,尤其是在贯彻“阳光高考“、“阳光招生“方面,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教育报“招生·考试·就业周刊”编写的《2006年高考资讯》一书,已授权人民教育出版社独家出版发行。该书主要内容包括:2006年教育部关于高校招生的最新政策;全国普通高校招生专业;具有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2005年各省市区高考录取分数线;全国部分重点高校在各省市区的录取分数线;2006年高考复习建  相似文献   

18.
今年全国招生工作会议提出了我国高考招生改革的近期目标,其中包括高考内容、高考科目设置、高考形式和录取方式等重大招生改革举措,由此拉开了我国新一轮高考招生改革的序幕。消息披露后。击节赞赏者有之,心存疑虑者有之,明言反对者亦有之,实可谓见仁见智,莫衷一是。本文仅就实行高考科目改革以来的实践和现状作一简要透视,对高考“3 X”科目设置这一新举措进行一些探析,并提出改革“3 X”科目考试的设想。  相似文献   

19.
《班主任》2001,(10):11-11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负责人说,我国的高考改革要把统一性和多样性结合起来. 全国统一时间、统一试卷进行高考在我国实行了很长时间.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高考模式也正在走向多元化.今年全国就有"3+2"、"3+X+综合"等6种试题.从明年开始,北京市将单独命题.录取方式上,今年江苏省加大高考改革力度,允许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3所部属重点高校,在全国率先实行自主招生.  相似文献   

20.
《班主任之友》2006,(4):61-61
2005年全国共有867万考生参加高考,录取新生504万,高校招生实施“阳光工程”首战告捷,高考违规率下降为万分之三点五;今年高考报名人数预计将达千万,教育部要求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制度化,形成公开透明的招生录取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