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相声和小品一直深受中国人的喜爱,因为它语言诙谐、幽默.从语言学角度看,诙谐、幽默的语言与恰当的修辞是分不开的,而"包袱"抖得响不响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于修辞.相声、小品有其常用的修辞方法,其翻译方法也应既顾及"包袱"的特点,又要体现出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2.
修辞,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语言条件,对语言加工选择,增强表达效果??动.用比较的方法去研究修辞,就叫比较修辞??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比较修辞?很重要.中学课本上的文章,大都是专家们精心??的名篇佳作,遣词运句多有神来之笔.但这些画龙点睛之处,学生未必都能轻易理解.鲁迅先生曾经指出,单从作家完成了的作品去学习,作家为什么要这样写,为什么不那样写,读者很不容易看??也不能领悟,要是对同一作品的初稿和完成稿??比较,"简直好象艺术家在对我们用实物教??.只有采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定量研究方法,考察修辞的具体使用,发现“公文有修辞”,修辞是在公文中有大量的应用,并且有其内在的使用规律:公文中出现的辞格种类有限,主要有排比、对偶、反复、引用等四类;而消极修辞运用比较多,涉及到炼字和炼句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提出公文写作中修辞的使用建议:修辞运用不能脱离公文语体特征随心所欲地使用,要恰到好处.  相似文献   

4.
汉语修辞研究渐入低谷,定位语言学的修辞研究逐渐被边缘化。深入展开语义修辞的研究,是继承发展隶属语言学的修辞学的可行路径。研究中,要坚定"语言学为本"的学科定位;要坚持"语义分析为主导"的研究方法;更需明确语义修辞观下的研究内容及要点。  相似文献   

5.
修辞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也是不能穷尽的话题.修辞适应语境,才能有好的表达效果.王希杰提出的"四个世界"统一的理论,拓展了修辞研究的领域.修辞手段的运用,要适应语言世界语境、物理世界语境、文化世界语境、心理世界语境.  相似文献   

6.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修辞教学,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文章总结了比较法、切境法、表情朗读法、类比联想法几种修辞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高考对修辞方法的考查已成为常设的题型之一。从1986年开始考修辞方法到现在,几乎年年有,而且形式多样化。1999年全国高考试题中就有3个题(22、24、27),考到修辞方法,共计13分。为了便于备考复习、本文就近年来高考中修辞方法试题作一些分析。试题形式具体地有以下八方面:1.识别修辞方法。例如1994年全国高考试题第7  相似文献   

8.
"改字"是一种通过故意写错字或形体怪异之字来暗示寓意的修辞方法.作为修辞现象至今未见有人专门研究,却有人否认"改字"是一种修辞现象.改字与拆字同属于谜语中"体目文字"一类.表现形式的特点大同小异,寓意特点本质相同,理应有同样的修辞资格和修辞地位.忽视乃至不认为"改字"是一种修辞现象,不仅是不恰当的,而且是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的划分进行分析,认为消极修辞的概念不仅与修辞实际不符,而且在概念本身的阐释上也有相互矛盾的地方,指出,骆小所先生关于"科学语言"和"艺术语言"的划分更能反映修辞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正>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章在保证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前提下,要讲究文采。如何做到有文采是写作必须探索的重要课题之一。而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是使语言富有文采的重要方法,因此在平常的教学中指导学生善用修辞尤为重要。一、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一)熟悉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运用要使学生善用修辞,前提是学生对这些修辞手法比较熟悉。只有熟悉了,才谈得上运用。常见的修辞方  相似文献   

11.
句群分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句群教学,要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掌握文章的中心与层次,从而读懂文章,练就出口成章的本领.要达到这个目的,只局限于语法分析,是难以奏效的.因为句群是语法、逻辑、修辞、章法和写作的"边缘科学",是各方面语文基础知识交织在一起的一个语言单位.只有综合考察,才能正确认识句群.有同志已经提出要照顾"左邻右舍",有同志还提出了语法逻辑修辞发生矛盾时的处理原则,这些都颇有见地,为句群教学开拓了新路.本文试图就句群的语法分析失灵时怎么办,谈谈一管之见,以求教于大方.  相似文献   

12.
池昌海教授的<先秦儒家修辞思想要论>是一本具有开拓性、系统性的修辞学专著.作者对先秦儒家修辞思想、修辞行为现有语料采取的"穷尽搜罗"方法,有助于探索的创新.该书之所以能新意迭出,还与作者颇深的功力、见识的卓越以及执着勤奋、锲而不舍分不开.  相似文献   

13.
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传统的写作教学,常用这种简单直白的经验指导学生,要求写作要有真情真心.不能作假.这种经验指导是有作用的.不过,如果修辞水平低,语言习惯不好,本身就不是个"会想、能说"的人,那所表达的就未必是好的语文,也很难拥有读者或听众.  相似文献   

14.
翻译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修辞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修辞者是译者本人,观众是广大的译语读者,而修辞的产品则是翻译的译本.翻译的成功与否,主要是看读者是否接受并认同你的译本,是否达到了预期的修辞效果.因此,作为修辞者的译者就必须仔细分析原著的修辞特色,然后用"最贴近的自然的对等语"来再现原著的这些修辞特色, "使译文和原文达到功能对等",即使译文和原文在内容、形式和风格上达到"同一".  相似文献   

15.
孔子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语言表达不仅要内容正确,感情健康,而且要文辞巧妙,精彩动人."修辞的目的就是要扩大辞语的所有效力,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修辞的神奇就在于它能使寻常辞语艺术化,给人以探不尽的韵味."近几年高考满分作文中,一篇篇文采飞扬的佳作成为话题作文的一大"亮点".而修辞出新,文句有意蕴则让这"亮点"更加熠熠生辉.在众多的修辞手法当中,比喻特别引人注目,它做文章语言鲜明、生动、形象,使深刻的、抽象的道理浅显地直观地体现出来,正如著名散文家秦牧在<语林采英>中所说的:比喻是"语言艺术中的艺术,语言艺术中的花朵."  相似文献   

16.
在汉字修辞教学实践中,广泛地运用比较的方法,既可以增强学生比较观察的意识,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在汉字修辞教学中运用比较方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汉字修辞与汉字修辞的比较,汉字修辞与语言要素修辞的比较.  相似文献   

17.
政治修辞与日常修辞有相同之处,但也有相异之处.日常修辞中经常有排比文本的建构,政治修辞中也有排比文本的建构.在日常修辞与政治修辞中,排比文本的建构都有追求"壮文势,广文义"效果的强烈倾向.不过,相比较而言,政治修辞因为建构排比文本的目的多集中于说理与煽情,因而更重视"壮文势,广文义"的效果,以强化接受者的接受印象,通过情绪感染引发接受者的情感共鸣,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政治修辞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8.
南宋文章评点是指南宋时期评点者用"评(评语或批语)"和"点(点线等符号)"对文章进行的随文评论.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句子修辞学内容.南宋文章评点者用"评"和"点"随文评议句子修辞方法,既使句子修辞方法更加显明、具体,又让句子修辞方法更具有操作性,更便于初学者学习和掌握;既展现了南宋时期的句子修辞观念,也开创了随文评点的句子修辞批评方式和教育方式.对这些内容进行分析探讨,有助于对南宋句子修辞学的认识,也有助于我国修辞学史中对宋代修辞学的建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语义学的角度,就英汉翻译实践中较难处理的形象修辞,探讨了在英语中常见的几种修辞类型,主张应根据其语域和所处语义环境,着重其指称意义,掌握其言外之义,从而达到"神似"并兼顾"形似",而不应局限于修辞形象语言形式本身,并且提出了多种具体应对形象修辞的翻译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政治人与自然人一样,在语言活动中都要讲究表达效果,为此就需要适应特定的题旨情境而选择恰当的修辞手法,建构有表达力的修辞文本。不过,跟自然人的"日常修辞"不同,政治人的"政治修辞"在选择修辞手法建构相应的修辞文本时更要注意使目标预期与文本接受的实际效果趋于一同,从而发挥出政治修辞的最大效益。因为政治修辞的效果好坏,不仅跟表达者的前途命运密切相关,还跟国计民生、政权存亡、国家形象等密切相关。政治修辞的手法很多,其中比喻手法尤为古往今来的政治人所钟爱。运用比喻手法建构的政治修辞文本,不仅表意生动、形象、有力,而且还别具婉约含蓄的韵味与幽默诙谐的机趣,因而在政治场域中不时可以发挥"四两拨千斤"的特殊作用,有效地化解政治对话中可能出现的尴尬,彰显表达者的人格魅力与品德修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