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宁夏南部山区回族聚居区学生英语语音基础比较薄弱,为这一群体学生进入大学进行英语专业学习带来一定困难.南部山区学生英语语音的典型问题集中在音位、超音段音位及语音与拼读能力三个方面.而汉语与方言负迁移、学习焦虑、山区语言教学环境等因素限制了南部山区学生英语语音能力水平的发展.通过探索针对南部山区学生的语音矫正策略、改进教学评价方式和学习环境等方面可一定程度促进英语专业山区学生的英语语音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
由于自然环境恶劣,民生问题和生态问题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宁夏西海固山区陷入了民生与生态问题的恶性循环。为了使宁夏南部西海固山区的人民尽快摆脱生态环境恶化与民生贫困的两难困境,国家在宁夏西海固山区实施了生态移民的扶贫政策。西海固山区的生态移民工程在环境治理与保护以及改善居民生存状态和质量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但在移民生产用地落实和生产方式转变、移民安置资金和生产启动资金以及对移民的后期帮扶和对特别困难移民的经济支持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生态移民工程的实施质量和效果。因此,生态移民工程需要根据地区发展规划统筹安排;不但需要进一步认真落实相关政策措施,还需要有完善的后续支持,才能保证生态移民的质量及其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3.
民族山区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研究民族山区的人口问题、经济结构、资源与环境问题。对于促进民族山区的农民增收、脱贫致富、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涪陵区农民收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仍存在很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农民增收遭遇"瓶颈"。文章采用SWOT分析法确定了促进涪陵区农民增收过程中的优势和劣势,以及所面临的机会和威胁,构造了SWOT矩阵,并从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大政府对"三农"的扶持力度、深化农村金融政策创新、强化农民劳动力转移和素质提升等几个方面提出了促进涪陵区农民增收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黄姜有“药物黄金”之称。近些年,黄姜市场前景看好,鲜黄姜每公斤售价均在2至3元。价格虽居高不下,但野生资源却日渐贫乏。如何指导农民依靠黄姜增收致富?小峰乡党成校探索出了一条挖黄姜卖——买黄姜栽——采种子育的增收之路。挖黄姜卖。旧社会,山区农民经常以挖黄姜充饥渡命,称“麦子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70%以上,农民问题尤其是农民的收入问题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焦点问题,如何增加农民的收入便成了重中之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不仅影响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影响粮食生产和国家粮食安全,而且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甚至会影响到农村社会的稳定,所以增加农民收入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国家也高度重视"三农"问题,财政政策与农民收入关联极大,实现农民增收的首要条件就是财政政策的支持,财政政策的支持是实现农民增收的物质保障,财政政策的支持是实现农民增收的内在稳定器。  相似文献   

7.
在宁夏南部山区对引进的10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的物候期、株高、分枝数、病害调查、产草量等指标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返青最早的为宁夏苜蓿,返青最晚的为德国苜蓿、美国紫花和加拿大ST。生育期最长的是宁夏苜蓿。株高较高的为保丰苜蓿、德国苜蓿。茎叶比最高的敖汉苜蓿为1.66∶1,最低的美国紫花为0.89∶1,其余品种在0.99∶1-1.64∶1之间。抗病害能力最强的品种为宁夏苜蓿、保丰苜蓿、定西苜蓿和中苜1号。定西苜蓿分枝数最高。保丰苜蓿鲜草产量最高,定西苜蓿次之,宁夏苜蓿居于第三位。宁夏苜蓿干草产量为最高,其次是保丰苜蓿,定西苜蓿居于第三位。干鲜比最高的宁夏苜蓿为0.33∶1。综合看,宁夏苜蓿、保丰苜蓿、定西苜蓿、中苜1号和WL323HQ等品种较优。  相似文献   

8.
当前,在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形势下,保持农民增收对于"扩内需、保增长"尤为关键.烟台农民增收面临诸多困难,必须采取多种举措:加大投入,推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着力扶持农民就业创业;加大政府服务力度,扎实推进农村配套改革;加强农民负担监管,提高低收入户的收入等.  相似文献   

9.
宁夏北部川区、中部干旱区和宁南山区三大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北部川区比宁南山区和中部干旱区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高出很多。北部川区依托首府银川、石嘴山等发达工业城市以及小城镇建设,利用"中心城市—小城镇"的辐射作用将城市与乡村紧密连接起来,并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特色化,发展特色工业和文化旅游产业,采取的是"以城镇体系建设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城乡一体化模式;中部干旱区和宁南山区从改善生态环境入手,在退耕还林还草、治沙的同时,推行生态移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牧业,采取的是"以生态环境建设为前提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城乡一体化模式。西部地区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不但要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和小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城镇体系的建设还必须带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在生态脆弱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应以生态环境建设为前提。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当阳市地处鄂西山区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农业人口32.8万,总耕地66万亩。近几年来,我市始终把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作为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行农科教结合,加大科教兴农的力度,农村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1997年,全市粮食、棉花、油料总产达  相似文献   

11.
工业化: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在市场经济中,农民的人均货币收入等于农业销售收入总量与农村人口之比。工业化、非农化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城镇化将使非农业人口迅速增加,从而扩大农业销售收入总量,同时相应减少农业人口,以较大的幅度提高农民人均收入。  相似文献   

12.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城乡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是,广西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仍然面临着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县域经济发展滞后等难点问题,针对广西城乡经济协调发展面临的难点问题,要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应主要通过以政府为主导,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等方面来展开实施。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关于增加农民收入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阶段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原因。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主要是由我国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增加但又转移困难、国家政策不合理和农民素质不高等原因造成的。因此各级政府应从结构调整、促进剩余劳动力转移、政府支持和保护农业及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等方面来增加农民的收入。  相似文献   

14.
中部地区在海南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农民收入低是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文章在分析中部地区农民收入变化趋势的基础上,利用灰色关联理论分析影响海南中部地区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地理标志品牌溢出效应及地区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理标志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本文对江苏省地理标志资源的溢出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在江苏省层面,地理标志资源对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对农民收入的促进作用尚未体现;在地市层面,无锡、苏州、常州和扬州地理标志对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促进作用显著,但其他地市地理标志的品牌溢出效应仍未体现.地理标志的保护和开发亟待改善.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14年贵州省普定县农村调研获取的426份农户问卷数据,构建多元回归模型,采用Stepwise方法分析农户收入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如下:1)文化程度对农户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文化程度的提高使农户倾向于选择收入较高的职业,进而影响农户收入水平;2)资产经营性收入占比反映农户家庭资产的多寡,对农户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资产经营性收入主要来自做生意,其次是其他、耕地林地出租、房屋出租、农机具出租;3)政策性收入占比的增加反映农户综合生产能力的减弱,故政策性收入对农户收入有显著的负向影响;4)生产性支出对农户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农业依然是农户收入的重要来源。此外,能否上网对农户收入也有一定促进作用。基于此,从提高农户文化水平、完善农村信息和交通基础设施、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中,重点镇应该作为优先发展的对象,通过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及配套扶持,将其建设成为促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基地,实现"以点带面"的发展模式,最终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是一种全营养型作物,具有抗旱耐寒、适宜于高海拔地区耕作的特点;在乌蒙山区,马铃薯正由过去作为抗旱救灾的重要物资变成当前农民增收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然而,快速工业化背景下马铃薯生产发展跟不上社会需求,存在种薯质量差、品种单一、专业人才匮乏、产业化水平低下等问题。文章提出一系列举措推进马铃薯产业化,旨在促进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三农"问题集中反映在农民收入过低、农民就业问题严重、农村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缓慢;解决"三农"问题的对策关键是要努力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要实施投入制度创新、加快工业反哺农业的步伐;要通过各种努力、大力发展劳务经济;要大力加强小城镇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农业结构中种植业比重较高、生产水平低效益低、社会需求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突出等。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大农业大食物原则、节约用水与发展高效农业相结合的原则,山西省现阶段农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是强化特色农业的发展,即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草食畜牧业、优质果业,从而达到使农民增收并改善山西省生态环境的双赢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