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迁都对重庆市民生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八一三事变后,上海沦陷,首都南京危如累卵。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以继续抗战,并最终于1940年9月正式定重庆为“陪都”。战时地位的转换给重庆市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使其从政治经济到社会生活各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不仅使四川精神在抗战中凸现出来,而且加快了重庆城市现代化进程和市民生活习俗、精神面貌的改变,同时还加剧了重庆市民生存压力和贫富差距。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重庆成为中国的战时首都.蒋介石“蜀粤并重”的思想使他始终关注重庆的战略地位.1935年,蒋介石首次入川,初步确定以四川为民族复兴根据地,并开始着手统一川政,经营四川,为后来迁都重庆打下重要基础.“七七”事变后,处在谋划和犹豫中的国民政府最终决策移驻重庆.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首迁重庆.国民政府各部、国民党中央党部以及各国使节随之先后迁渝,重庆战时首都地位初步形成.1938年12月8日,蒋介石率最高国防军事委员会进驻重庆.重庆成为战时中国的政治、军事、外交中心,重庆战时首都地位基本形成.1940年9月6日,国民政府定重庆为陪都,重庆战时首都地位完全形成.  相似文献   

3.
美国记者白修德(Theodore White)抗战期间在重庆生活了若干年,回国后他出版了《中国的雷声》一书。书中对国民政府是这样描写的:  相似文献   

4.
从1921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建立,到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南京成为中华民国国都。伴随着抗战的需要,1937年国民政府移驻重庆,1940年将重庆定为陪都。迁都重庆对抗战时期重庆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交通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孙更旭 《历史学习》2007,(10):16-16
教材经常提到抗日战争爆发以后,由于淞沪会战的失利,上海、南京相继失陷,南京作为中华民国首都的地位和职能已经不复存在,为了坚持抗战,国民政府决定以地理位置险要、战略价值极高的重庆市作为战时陪都,这样在抗战八年中,以及抗战结束以后的一段时间内,重庆一直成为国民政府的陪都,并发挥着指挥抗战,成为世界战场中国战区“神经中枢”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1937年7月,全民族抗战爆发之后,国共两党根据协议,将西北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改称第十八集团军),任命朱德为总指挥,彭德怀为副总指挥(后改称正副总司令)。经国民政府同意,八路军先后在西安、太原、洛阳、南京、武汉、重庆、贵阳等23个城市设立办事处或联络通讯处,中共中央南方局就秘密设在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内。  相似文献   

7.
1937年“七七事变”后,我国进入全民族抗战时期,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八年抗战,人民流离失所,造成众多的难民。其中很特殊的一个群体就是难童。抗战时期西迁重庆的国民政府和民间的社团组织都对难童进行了一系列的救助,这些救助工作不但为难童提供了住所,还对其进行各方面的教育,安定了社会,也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相似文献   

8.
战时兵工内迁保护了中国兵工事业的基础和精华力量,形成了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最大的兵工生产基地,构建了以重庆为中心的中国战时兵工生产体系。同时,重庆兵工厂为中国抗日战争提供了近八成的武器弹药和军事装备,使重庆成为了抗战期间中国最大的军火生产基地和战略物资供应地,支撑了国民政府正面抗日战场的武器装备供应。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夺取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能对三个法西斯轴心国中的二号强敌日本,坚持抗战八年并夺取最后胜利,这不仅是爱国官兵在前线的军事决战,而且亦是爱国人民在后方的经济决赛。如果没有后方源源不断地供应前方粮食军械,坚持抗战胜利是不可能的。抗战爆发后,我国沿海沿江工矿业发达地区,相继沦陷,国民政府被迫迁都重庆,大西南和大西北的十省一市便成了抗战的后方。国民政府为坚持抗战并夺取胜利,领导后方人民,对后方工矿业进行全面开发和建设,基本上保证了战时供给,为战争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0.
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东部地区的高校、科研机构、社会团体等随之西迁重庆。大量知识分子和社会精英来到以重庆为中心的大后方,他们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并举办各种学术活动,出版了大量研究性论著,涌现了一批如郭沫若、吕振羽、翦伯赞、侯外庐等学术研究领域骨干,推动了抗战大后方社会科学的近代化进程,使大后方的社会科学事业空前繁荣,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1.
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国民政府迁都重庆,重庆更名为陪都,作为全第22卷第2期李蕾:抗战文学中的重庆主题□国大后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并一跃成为与伦敦、莫斯科齐名的国际大都市。而华北地区的大片领土沦陷,北京、上海等地的文人作家们纷纷南下  相似文献   

12.
从1938年2月18日至1943年8月23日,日军空袭重庆长达5年之久,给我国军民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国民政府本着“于事前预防减少灾害,更须于当时努力抢救,而灾后之抚慰、医护、收容、安置尤属重要”的思想,对重庆难民进行了积极的救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抗战的持久和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讲抗日战争史时,学生往往会发出疑问,为什么八年抗战中.日军一直没有打过国民政府的战时首都重庆?这与日本占领整个中国的计划相符吗?实际上。日本在1942年曾经作出过攻打重庆的计划.只是由于战争形势变化莫测,计划流产而已。  相似文献   

14.
<正>"要为民族争自由,要为国家争光荣,不怕牺牲,抗战杀敌,做一个民族小英雄。"[1]1938年,日寇飞机的轰炸声刚消失,稚嫩而高亢的读书声就从齐鲁大地断壁残垣的教室里飘出。誓言般的课文,铿锵有声,手捧着抗战课本的师生,和红高粱地里的好汉一样,也在抗战。抗战需要抗战教科书抗战全面爆发后,战时教育显得异常紧迫。1938年4月,国民政府正式确定了抗战与建国双管齐下的战时教育方针,颁布《中国国民党抗战建国纲领》,关于战  相似文献   

15.
中条山战役从1941年5月7日开始,至5月27日结束,历时20天。它是国民党正面战场中期抗战的一次重要战役,也是抗战第四年度唯一失败的一次重要战役。因此考察中条山战役并研究其失败的原因,无论对确认国民党广大爱国官兵在抗战中的重要作州,还是对揭露重庆国民政府中期抗战指导方针上的消极性,都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抗战时期,台湾革命同盟会在重庆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收复台湾宣传运动,唤起大陆民众关注台湾问题,同时要求国民政府抗战胜利后收复台湾。台湾革命同盟会的复台运动有力地促进了国民政府收复台湾各项工作的开展,在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与光复台湾的伟大事业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谱写了两岸关系史的重要篇章。  相似文献   

17.
1938年,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为了鼓舞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解决战争所需的巨额军费,同时平抑当时伴随战争而来并日益恶化的物价问题,促进后方的经济建设,国民政府亲自发动并竭力督导了一场真正全民性的影响深远的节约建国储蓄运动(后文简称节储运动)。本文拟就节储运动发起的社会背景和国民政府的节储措施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抗战全面爆发后不久,国民政府迁重庆,四川一省的汽车燃料消耗顿时大增,而在日军的封锁下,汽油难以进口,油荒日益严重。为了应对这种严重局面,国民政府逐渐放开对汽油的进口,鼓励官商运送汽油到川云贵腹地。同时,国民政府还严格控制汽油的消耗。此外,政府还努力寻求汽油的代用品,比如酒精、木炭和桐油。在这一系列努力之下,四川公路运输终于熬过了最艰难的岁月。  相似文献   

19.
重庆银行公会自1931年9月25日成立,到抗战爆发前,其组织制度逐渐建立与发展起来,成为了西部地区重要的金融业自律组织,是西部金融近代化的集中体现。同时该组织在稳定重庆金融市场秩序、协助国民政府整理川省金融及辅助地方工商业的发展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国民政府外交政策追随美国,抗战结束后对日索赔从积极索赔到最终放弃;中日邦交正常化后,中国政府放弃战争赔偿,但国民赔偿并未放弃。中国必须提高综合实力,日本必须认识战争责任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